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修图 » 请搜索通天向南的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请搜索通天向南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15 14:28:15

❶ 山西旅游景点有哪些

1,天井关

天井关,亦曰雄定关。为晋豫边境雄关,雄踞于山西晋城市境内,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河南焦作的关隘,史称"太行八径之一",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娘子关

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了望敌情之用。

3,风陵渡

风陵渡,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4,五台山

五台山,是一座享誉海内外的名山。1992年被林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1994年确立为全国二十处示范森林公园之一。园内既有锦绣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有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有蜚声中外的佛教文化,更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5,天龙山

天龙山,又名方山,是吕梁山脉的分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处,海拔1700米。天龙山主要以佛教石窟文明于世,共计25窟,虽为数不多,却包含了东魏、北齐、隋、唐、五代近五个世纪的作品,为中国十大名窟之一。

❷ 通天河的主要支流

然池曲,发源于日阿尺山,又名日阿尺曲,亦称曲玛牛,意为“浑浊的红河”。河源海拔5080米,上游称鄂茸曲,为季节河(或称间歇河,每年7~10月有水流)。流长约40公里汇入然池曲,南流又转东后接纳桑恰当陇曲过沼泽区,在曼木太措从左岸注入通天河。然池曲全长约112公里,流域面积25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1.3亿立方米。
莫曲,发源于杂多县西北部海拔5550米的扎那日根山,西北流77公里,纳鄂曲后,北流进入治多县,接纳支流洛德玛昌茸曲后进入峡谷,8公里后出峡经索加乡政府驻地又北流约44公里汇入通天河。莫曲全长约146公里,流域面积8654平方公里,友裤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年平均流量约37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约12亿立方米,水量为通天河上段诸支流之冠。
牙哥曲,又名牙曲,意为“美丽的河”,发源于治多、杂多两县交界处的荣卡曲莫及山,全长约112公里,流域面积298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3亿立方米,流域内有大面积沼泽。
北麓河,又名勒池勒玛曲,意为“红铜色的河”,发源于治多县西部苟鲁山克错东北的勒迟嘛久玛山西端南麓8公里处,东流约71公里至青藏公路北麓河大桥,又东流约15公里纳左岸支流扎秀尕尔曲。以上河段称日阿池曲,为季节河,自此以下始常年有水流,流经大面积沙地戈壁滩先后纳白日巴玛曲灶橘、白日富玛曲后注入通天河。北麓河全长约205公里,流域面积796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4亿立方米。河床多为砂砾石,两岸有沙漠戈壁分布。
科欠曲,意为“大湾河”,发源于兴赛莫谷雪山,纵贯治多县中部。水流从雪山两侧流出后,河宽平均约8米,在口前涌草滩汇合后西北流,依次接纳支流瓦卜曲、崩曲。至河口附近干流分为两股注入通天河。科欠曲长约156公里,流域面积3552余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3.55亿立方米。
楚玛尔河,发源于距错仁德加湖(叶鲁苏湖)约一百五十公里远的可可西里山东麓。楚玛尔河从法院地向东流去,先后穿过叶鲁苏湖及青藏公路,最后折转向南,在当曲河口下游二百多公里处,汇入通天河。楚玛尔河自分水岭起算,全长526.8公里。楚玛尔河流域共有湖泊2156个,湖面积共21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2个,即叶鲁苏湖144.1平方公里,野马川湖约13平方公里;湖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的约40个。楚玛尔河流域上游地区属于可可西里的一部分,可可西里又与新疆的阿尔金、西藏的羌塘相连,这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之一,也是中国目前大型野生售类动物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
色吾曲,藏语意为黄色的河,位于曲麻莱县境内,上源名昂日曲(安木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齐峡札贡山,源头与黄河上源约古宗列曲、卡日曲等仅一山之隔。民国时期地理教科书认定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系误以色吾曲为长江之源。色吾曲全长约159公里,流域面积63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2亿立方米。流域内多高山峡谷,河床宽阔,水系发育,支流较多。
聂恰曲,又名宁恰曲,位于治多县境。发源于治多、杂多两县交界处的卖少色勒哦雪山,源流名的茸能,下称昂欠涌曲,纳昂欠色的曲、米曲、切根茸后称聂恰曲。再纳当江涌、多彩曲后至治多县驻地,又北流纳涌确曲后向东北注入通天河。聂恰曲全长约175公里,流域面积273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8.5亿立方米。其上游有雪山分布,雪山面积约96平方公里,河床为冰碛石组成。治多县城以西的龙俄青西库,建有引水式电站1座,装机2×125千瓦。
登额曲,又名登艾龙曲,发源于玉树和杂多两县交界处,上段名宗可曲,接纳支流打隐告团儿它北流渐转东北至尕何汇口,以下始称登额曲,全长约103公里,流域面积225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4.5亿立方米。
德曲,系藏语音译,意为“矿物河”,因河床多沙金而得名。德曲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加陇查河,上源名折尕考,源出曲麻莱县着格那青山,接纳解吾曲后始称德曲。德曲全长约143公里,流域面积423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5.3亿立方米。为称多县与曲麻莱县的界河,从卡龙固山附近入通天河,作为称曲县界的一段河道总长90.9公里,从称多一方西入德曲和支流大小共22条,从源头附近依为,无名时令河,那陇尼下曲(由7条时令小河汇成,在扎帕那处入德曲),岗当让曲(由13条小曲汇成)无名曲,日吉让曲,竹陇涌知卡永曲、低稀陇格曲、低稀柴陇曲、港沁曲、俊锐考曲、色浪龙水、四条小无名曲、沙尼陇仁水、解吾曲、五条小时令河。
解吾曲,正源源于青果查莫赛,全长49公里,大小支流24条,北源为热吾曲(由17条小曲汇成),南源为盖玛鄂仁曲(由9条小曲汇成)解吾曲主要支流有:盖来曲,玛朵曲、曲柔曲、贡添曲、贡强曲、扎阿陇水、热吾曲、盖玛鄂仁水等,流入德曲时河宽17米,水深0.6米,流速每秒1.4米。
细曲,发源于称多县西部的石块地(赛柴曲四娜娜哈),流经扎朵、尕朵两社、上游换达切、东西各有一小水注入,向南、西有达琼注入,东有洛切水陇注入,西北又有晒晒扎母水注入,断续南流,东有洛琼陇。在尕杂乡驻地西南香卡日瓦注入通天河。细曲河长约75公里(一说73公里),全部流经峡谷,流域面积162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2.65亿立方米。
益曲,位于玉树市境内,源出沙俄茶交以北4公里的一片沼泽地,在努卜拉栽以西1公里汇隆宝湖出口水流,在马藏附近注入通天河。益曲全长约157公里,流域面积264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6.6亿立方米。流域内的隆宝湖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黑颈鹤的栖息地。
巴塘河,又名札曲,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位于玉树市境内,因流经巴塘盆地而得名。它发源于格拉山北日阿如东塞以东4公里处,上段称各曲。源流向北穿过峡谷进入巴塘盆地,纳支流扎巴曲后始称巴塘河。后又进入峡谷北上至玉树市城结古镇,东流在坎果下2公里处汇入通天河。巴塘河全长约92公里,流域面积248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8亿立方米。

❸ 从北京站去昌平区通天苑二区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2号线 → 地铁5号线,全程约22.7公里

1、敏灶悔从北京站步行约400米,到达北京站

2、乘坐地辩滚铁2号线,经过5站, 到达雍和宫站

3、步行约160米,换乘地铁5号线

4、乘坐地铁5号线,经过10站, 到达天通苑站

5、桥正向南步行约710米,到达通天苑二区

❹ 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青藏铁路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铁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万延长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万七千六百六十二横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

青藏铁路七月一日投入试运行,届时可望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经过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全线所有站线、辅助线轨道已铺设完毕。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所有轨道铺设全部完成。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沿线常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为960公里,其中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达到5072米。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西藏、青海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铁路运输将大大降低进出藏客运和货运成本且提高其安全性。【“天路”通车将使“世界屋脊”不再遥远】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试运行2006年7月1日全面启动。

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烈,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着称于世。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青藏铁路已于2005年全线贯通。由于跨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条铁路也被人们称作“天路”。

青藏铁路公司计划开通豪华旅游专列,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世界着名的景区景点。

为帮助游客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列车内将备有专门的供氧设备。建成后的青藏铁路还将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还将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起点、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青藏铁路,全长近2000公里。开通后的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公里,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青藏铁路的“之最”】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由于面临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狂风扰乱工作等几个世界性难题,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第一”。世界海拔最高,冻土、高海拔段里程最长

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格拉段北起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内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青藏铁路线路图途经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北部高原上的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一路向南到达拉萨。它穿越550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地段,全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路轨横跨海拔高程达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这条钢铁大动脉总投资262.1亿元,计划2006年铺通,2007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巍巍群峰,绵绵雪域,茫茫戈壁……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沉寂落寞。这里虽然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但过去由于受经济、社会、自然等条件限制,交通闭塞,物流不畅,高原人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直至1949年,整个西藏仅有1公里多便道可以行驶汽车,水上交通工具只是溜索桥、牛皮船和独木舟。

为促进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着力研究解决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在经过1958年动工修建、1960年停工缓建、1974年挥师复建之后,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建成通车。

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条铁路能如此给人以震撼和激动,在“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上,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正蜿蜒前行,它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飞架裂谷天堑……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告诉世人: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风火山隧道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

来到风火山隧道,首先被隧道口前那巨幅对联所吸引:“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踏清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风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左右,严寒、缺氧。

来自陕西咸阳的中铁二十局300多名建设者,参加了打通风火山隧道的攻坚战。为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他们建起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对洞内进行弥漫式供氧,使洞内氧含量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原施工缺氧的难题。同时,中铁二十局还给每个职工宿舍都配备了吸氧装备,并提供抗缺氧药物,保证每个职工都能吸上足够的氧气。由于采取了科学的措施,在青藏铁路建设全线,虽然这里施工条件最恶劣,职工高原病发病率却是全线最低。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打响第一炮,产生的弃碴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弃碴含土量约为15%至20%,隧道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层。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

为了确保了施工质量,中铁二十局投资5200多万元,购置了国内一流的隧道施工设备,在洞内实现了有轨运输,建起了高压蒸汽锅炉、暖风机站和洞内保温、降温系统,解决了洞内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等一系列难题,2002年10月19日,风火山隧道—这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经过建设者们整整一年的奋战,终于顺利贯通。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

海拔4648米的昆仑山隧道洞口六月飞雪,一天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内地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昆仑山隧道

奋战在这里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冒着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修筑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在冻土区进行隧道施工比在平原地区施工难度大得多。每到夏季,隧道内部温度上升,有时达7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冻土容易融化,洞内时有冰渣掉下来,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防止和减小冻土病害对隧道稳固性能的影响,在昆仑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比平原地区多一倍的工序。在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只需在锚喷支护后,外加一层混凝土即可,但在冻土地区隧道施工,还需要设两道防水层和一道保温板,起到防水保温作用,最后再衬砌一道混凝土。这就相当于给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衣,有效地解决了冻土隧道施工难题。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中铁五局四公司规定四小时轮班作业制度,每天向隧道内的工人提供足量氧气,并定期检查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在昆仑山隧道口,一条黄色的通风管道犹如一条缎带横贯隧道,这条缎带将隧道外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输入隧道内,确保了隧道施工的氧气含量。他们还将急救中心设在隧道口,并在工地建立了一座高压氧仓,员工宿舍也配备了氧气瓶。同时,每季度对职工体检一次,如发现身体不适者,立即送到格尔木治疗。

昆仑山隧道于2002年9月25日贯通。

这凝固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唐古拉车站

唐古拉车站位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多年冻土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设计为三股道。唐古拉车站主要适应列车会让的需要。车站由中铁十八局下属的第六项目部承建。根据这个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特点,工程设计中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这种设计可以使冻土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对冻土的扰动,达到有效保护冻土的目的。

唐古拉车站于2004年8月建成,成为千里青藏线上的一大景点。

[]亚洲最大的高原铁路铺架基地

南山口铺架基地从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起点格尔木市向南行进约30余公里,就来到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高原铺架基地—地处海拔3050米的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

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都居首位。在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之初,这里还是黄沙漫舞、人迹罕至、一片凄凉。自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中铁一局500多名职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抗缺氧、顶风沙、风餐露宿,打响了人与自然的搏击战和铁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攻坚战,克服重重难关,扬起了青藏铁路起步的“龙头”大旗。

铺架基地从2002年3月开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钉联生产线从2002年4月开始试生产。郭秀春说,南山口铺架基地承担着青藏铁路南山口至安多段的路轨铺架任务。青藏铁路所经线路横亘“世界屋脊”,由于高寒、缺氧、低压,加之坡度大、温差大、风沙多、雷电多等不利因素,给施工和运输带来巨大困难。当前,国内生产的铺轨机、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下降近一半,一般最大坡度适应能力为千分之十二,且因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而青藏铁路设计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铁路铺架的一只“拦路虎”。为此,中铁一局调集了具有丰富铺架经验的专家,对国产铺轨架桥机械和内燃机车进行改造,提出了研制补氧增压设备,改造机械、机车车辆设备,预防严寒、风沙、雷电等一系列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经改造后的铺轨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千分之二十二的坡道上作业,动力性能良好,设备运转正常,环境污染极小。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高原铺架技术上的空白,从而为青藏铁路铺架提供了设备保障。

从青藏铁路开始铺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中铁一局以平均日铺轨3000米、日架桥3.5孔的速度,不间断地将钢铁大道向拉萨方向推进。他们创造了最高日铺轨6575米、日架桥6.5孔的记录,这一速度与平原地区铺架速度基本相当,并确保了安全与质量。

[]世界最长“代路”桥,高原冻土上最长铁路桥

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11.7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控制工程。清水河特大桥

清水河特大铁路桥如同一条美丽的“彩虹”,飞架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这里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同时这里处于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量高,这给修建青藏铁路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察设计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

清水河地区季节性温差明显,夏季最高温度达38摄氏度,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冻土区就会出现热融湖塘、暗河、冻涨球等现象。除了在地表能看到的热融湖塘外,到了夏季,气温升高,冻土融化,还会在地下20米至30米之间形成暗河;而到了冬季,热融湖塘和暗河由于气温的急剧下降,会形成突出地表的冻涨球。如果处理不好冻土问题,修筑的铁路将会变成高低不平的搓板路,留下运营隐患。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个别桥墩因天寒出现了龟纹,为了保证桥墩的质量,中铁十二局指挥部已经炸毁了三座这样的桥墩。

在巨龙般逶迤而去的大桥下,各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现在,铁路路轨已从这座大桥上顺利铺架通过。在神秘而美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清水河铁路桥已经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大桥

从昆仑山北缘的纳赤台上行15公里,一座雄伟的大桥拔地而起,像巨人的双臂托起飞驰而来的列车。这座大桥就是青藏铁路沿线最高的大桥—三岔河大桥。三岔河三岔河大桥及落成纪念碑大桥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最高的铁路桥。它共有20个桥墩,其中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

三岔河大桥地处海拔38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这里冲积地层形成的峡谷,犹如利斧将一座高山从中劈开,三岔河大桥的两端就悬架在地势陡峻的山崖之上。

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承担了三岔河大桥的施工任务。类似规模大桥的施工,在内地正常工期需要两年。但这座桥是青藏铁路格拉段的重点控制工程,承担着为前方铺轨架梁运输物资的任务,因此大桥建设的控制工期只给了一年时间。为了保证按进完工,他们只好抓紧时间,就是寒冷的冬季也必须施工。一二月份,当地气温最低到零下30多摄氏度,桥墩混凝土浇筑首先要解决保温难题。他们经过反复实验,采用了模板内通蒸汽保温,模板外生火炉,外罩棉被、篷布的方法,硬是在冰天地中创造了一个相对温暖的小环境。

经过建设者的顽强拼搏,三岔河大桥用1年时间如期竣工。

长江源头第一铁路桥——长江源特大桥

站在“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前遥望沱沱河,只见一根根桥墩静静地伫立在河水之中。清澈的水流绕过桥墩向下游流去。这里便是是长江源头的第一座大桥—长江源长江源特大桥特大桥所在地。

长江源特大桥全长1389.6米,共有42孔,跨过约1300米的宽阔河床。桥址所在的沱沱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腹部的大河融区,兼有冻土及融区的双重特性,给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从2001年11月24日开工以来,长江源特大桥的施工进展十分顺利,主体工程比工程要求的日期提早了300多天完工。全桥钻孔桩都经过了无损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

在长江源头施工,最令人关注的是环保问题。中铁三局采取了各种措施,保护这里的环境不被污染。钻孔桩施工中产生的泥浆,都要进行二次沉淀处理,严禁将未沉淀的泥浆直接排入河中,沉淀池析出的水,用于路基施工和便道洒水。而其它废料、废渣之类也都要集中弃置到施工废弃的取土坑里,加以平整。至于爱护当地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等,更是职工们人人遵循的准则。

[]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的环境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等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目前我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特大桥,就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

民工待遇最高的铁路项目之一

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我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如今,青藏铁路沿线的所有重点施工段,基本配有高压氧仓等先进设备,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者缺氧困难。青藏铁路也是民工待遇最高的铁路工程项目之一,铁路部门投巨资对民工管理实行三统一:“统一生活、统一居住、统一饮食”;第一次规定民工日最低工资,对民工实行免费医疗保障。

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冻土研究基地

为了攻克冻土难题,自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道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究,并组织多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青藏铁路五大冻土工程实验段展开科研攻关,获得了大量科研数据和科研成果。青藏铁路冻土攻关借鉴了青藏公路、青藏输油管道、兰西拉光缆等大型工程的冻土施工经验,并探讨和借鉴了俄罗斯、加拿大和北欧等国的冻土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冻土攻关取得重大进展,青藏铁路的冻土研究基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

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青藏铁路在国内工程建设中首次投入近2亿元巨资,在全线建立三级医疗卫生保障点。

除此之外,青藏铁路建设的过程还创造了不少其他的纪录,比如,用4辆巨型平板卡车把国家调拨给西藏的第一批4台内燃机车整体运上高原的这一创举创造的西藏公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海拔4700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高原生态未受明显影响】

在生态环保方面,青藏铁路建设全程监控: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提出“创质量环保双优”的目标;首次大面积移植草皮;第一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

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使青藏铁路建设用于工程环保方面的投资预计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卢春房说,环保投资和所占比例如此之大,在国内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当青藏铁路修到家门口时,那曲县古露镇党委书记阿旺有些担心:这里是藏北羌塘草原上水草最丰美的地区,修建铁路会不会破坏草原?可铁路建设者在古露湿地建火车站时,投资110多万元,成功移植并建设了8万多平方米人造湿地。阿旺放心了:“虽然修铁路占用了一些草场,但是这里的绿色却没有减少。”

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铁道部在铁路开工前,组成联合专家组对沿线生态环保工作深入调研,制定了具体的环保措施,并专项预算1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保工程。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才凡说,为解决“生态脆弱”这一难题,铁路在设计时就注意尽量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线路遵循“能绕避就绕避”的原则进行规划。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都经过反复踏勘,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施工时采用逐段移植;对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则进行人工培植草皮。参建单位与青藏两省区环保部门都签订了环保责任书,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全线还实行了环保监理制度。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和羌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野生动物,铁路沿线修建了25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电子监测证实,大批藏羚羊通过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环保总局等部门的调查表明,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沿线冻土、植被、湿地环境、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影响。

创造无一例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如何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下确保建设者生命安全,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才凡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参建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铁路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115个,配备医务人员600多名,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同时,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安排职工到低海拔地区轮休。

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仑山隧道施工时,施工人员背着5公斤重的氧气瓶,边吸氧边工作,在近一年的施工中,共消耗5公斤瓶装氧气12万瓶。中铁十七局在工地宿舍内安装供氧管道,只要打开阀门,随时可以吸氧。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施工中,中铁二十局建成大型制氧站,将氧气输向施工隧道,使洞内氧气含量达到80%左右,相当于使工地海拔下降了1000多米。据了解,青藏铁路沿线共建立了17座制氧站,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数万名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吸氧不低于2小时。

在强有力的医疗保障体系下,青藏铁路开工以来,累计接诊病人45.3万多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无一例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世界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膨胀,到夏季则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者塌陷。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其多年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青藏铁路列车线路】

青藏铁路已经在全国各地开通了7条前往圣城拉萨的线路,目前有广州到拉萨、上海到拉萨、北京到拉萨、兰州到拉萨、西宁到拉萨、成都到拉萨、重庆到拉萨。青藏铁路途径的城市有:北京、广州、长沙、武昌、郑州、石家庄、上海、无锡、南京、蚌端口、徐州、西安、成都、广元、宝鸡、重庆、广安、达州、宝鸡、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沱沱河、安多、那曲、当雄共计27个城镇。列车车型主要以空调特快为主,直达车次有:T264(T265)、T164(T165)、T22(T23)、T222(T223)、T27、N917、K917到达拉萨终点站。

总的来说,青藏铁路是中国的骄傲!

【意义和作用】

1、青藏铁路是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线、文化线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必将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实现我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我国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加强;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和国家政权的巩固。所以修建铁路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运力支持,同时这一条铁路建设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国土安全。

发挥青藏铁路的作用,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加紧研究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给西藏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用全新的思路谋划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使青藏铁路更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福西藏各族群众,努力将那曲物流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

2、青藏铁路战略意义

青藏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它处于我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各国中,印度对于青藏铁路的关心超乎寻常。《今日印度》报道,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及后勤供给能力”,“它可以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500万吨物资,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还有媒体称青藏铁路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对印度的军事进攻能力,便于中方运输中程导弹等。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得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更紧密,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很可能是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进一步向中国靠拢”,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形势届时都将受到深刻影响。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对尼泊尔人来说也非常重要。青藏铁路通车可以使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与尼泊尔贸易的陆路运输时间从12至18天缩短到一周以内。他说,尼泊尔政府最盼望的,是青藏铁路未来能通到尼泊尔。青藏铁路的通车,尤其将推动尼泊尔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未来尼政府可能会在这些地区设立边贸特区,使其变成尼经济起飞的一个增长点。青藏铁路将帮助尼泊尔更独立自主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❺ 青藏铁路沿途一共有哪些站点

青藏铁路沿途一共有85个站点。

青海段:

西宁站、西宁西站、双寨站、扎麻隆站、石崖庄站、湟源站、申中站、岳家村站、海晏站、黄草庄站、克土站、青海湖站、托勒站、哈尔盖站、刚察站、鸟岛站、江河站、天棚站、鹿芒站、天峻站、关角站、南山站、二郎站、洛北站、察汗诺站、尕巴站、乌兰站、柯柯站、陶力站、德令哈站、连湖站、泉水梁站、平爽站、欧龙山站、

饮马峡站、锡铁山站、达布逊站、察尔汗站、格尔木东站、格尔木站、南山口站、甘隆站、纳赤台站、小南川站、玉珠峰站、望昆站、不冻泉站、楚玛尔河站、可可西里站、五道梁站、秀水河站、江克栋站、风火山站、日阿尺曲站、乌丽站、沱沱河站、开心岭站、通天河站、塘岗站、雁石坪站、布玛德站、布强格站、唐古拉北站、唐古拉站、唐古拉南站;

西藏段:

扎加藏布站、托居站、安多站、错那湖站、联通河站、底吾玛站、岗秀站、那曲站、妥如站、桑雄站、古露站、乌玛塘站、当雄站、达琼果站、羊八林站、羊八井站、昂嘎站、马乡站、古荣站、拉萨西站、拉萨站。

(5)请搜索通天向南的图片扩展阅读: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

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

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3]青藏铁路由西宁站至拉萨站。

线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共设85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16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

截至2015年3月,青藏铁路的运营速度为14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2018年8月30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❻ 孙悟空的师傅是谁

菩提祖师,其实在天开之初仙界有5巨头,便是五位巨头是、太上老君、原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通天教主,菩提老祖便是通天教主。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为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亦是重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灵台方寸”与“斜月三星”都寄托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西游记前传》中介绍了菩提祖师的来历和奇特经历以及隐居灵台方寸山的的缘由。

菩提老祖是他的第一任老师。老祖传授给孙猴子变幻之术,又能让他一个筋斗就能翻出万里之遥。祖师道法高深,早就算到了孙大圣一定会闯下弥天大祸,故在徒弟临走前,要他发誓不准对任何人说出他的师门。整部西游记中,祖师的来历没有被说清。只能从侧面知道菩提的法力。在西游记中,有一个默认的规则,徒弟的法力是远远比不上师傅的。

(6)请搜索通天向南的图片扩展阅读

奇特经历

菩提祖师精通三教诸子百家,法力无边,却只是在深山洞中隐匿授徒。他给孙悟空起的名字是佛家的称呼习惯,和后来的悟能、悟净刚好对应。他并没有传授孙悟空想要的长生不死的方法,却在明知孙悟空会出去惹祸的情况下,用三年教会了孙悟空十八般武艺和七十二变以及筋斗云,这些都是些打斗逃生的本领。

他不让孙悟空出师门后再提起他,否则就让孙悟空万劫不复。自从孙悟空从斜月三星洞出走以后,菩提祖师再没有出现过。

后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又教会了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等。可以说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是《西游记》中其他神仙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便是如来和太上老君,也只不过是佛、道两家而已。可以说,菩提祖师虽然名气不响,却属真正的高人,法力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