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枯木竹石图的苏轼作品
[宋] 苏轼 《枯木竹石图》纸本 水墨,26.5 x 50.5 公分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枯木银派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怪石与古木皆用清淡、空灵、松散之笔似勾似擦,草草而成。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同时,东坡在锋早贺散文、诗词文学、书法上投入精力甚多,至于睁闭他的画,只涉足于一些枯木、丛竹、怪石之类用于“滑稽诙笑之余”,用于自娱而已。本卷作品透出的他对萧散简远、古雅淡泊之气韵和孤傲险怪之笔墨性格的表达技艺,无不与其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之后元初赵孟頫所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虽在其文章题款之中没有见到他说书与画的确切关系,但是他却是一个对于“以书作画”的典型而成功的实践者。
苏轼的理论有力地推动文人画潮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苏轼是文人画理论的实际奠基人,文人画的重要创道者。
❷ 竹石的作者是谁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书画家郑燮(郑板桥)。
全诗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全诗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携历,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赏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消孝竹子的扎根于散乱、破碎的岩石之中,不怕土薄石坚,基础不牢,却像锋牙利齿一般,一旦咬定就不放松。“咬定”写其坚定不移的形态,“立根”言其本性孤高而不随俗,可见其扎根之深且稳。“原”字有推其根源之意,正因为此竹“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为家,才生长得更为坚劲挺拔。这就生动地刻画出了竹子坚劲、顽强的性格。第二句既为第一句作了解释,又为后两句张本。有了前两句的铺垫,自然地引出了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字有仍然之意,又有反而之意。意思是说,任你四面八方的狂风暴雨,一年四季的霜打雪冻,千般磨折,万般打击,它反而更苍劲挺拔,坚韧不移,顽强不屈。这就进一步描绘了竹子无视环境压力的豪放气概。这既是竹子的天赋禀性,也是诗人所憧憬和所追求的。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定辩桥搜顽强中,隐寓出自身的刚劲风骨。
❸ 竹石的图片怎么画
1. 首先准备一张白纸,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枣塌宽杨柳树的枝干,树干要有活泼的感觉;
2. 用铅笔画出竹子的外形,做出细节的表现;
3. 用铅笔画出石头的样子,要做到纹衫渗理清晰;
4. 用彩色铅笔画出草地,可以做出细腻的草绿;
5. 用彩色铅笔画出一些小鸟,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凳亮后,可以用水彩颜料画出一副美丽的竹石图景就完成了。
❹ 中国十大竹子名画
中国十大竹子名画:《墨竹图》、《清閟阁墨竹图》、《竹石图》、《墨竹图》、《双钩竹轴》、《雪竹图》、《墨竹坡石图》、《修竹图轴》、《竹石菊花图》。
1、《墨竹图》北宋文同
文同是北宋着名画家,以善画竹着称于世。文同墨竹画,大大超过了前人,所画竹叶,正面用浓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浓淡错落有致,灵气顿显。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中国画坛由此形了“湖州竹派”。
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有“墨竹大师”之称,而“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❺ 竹石是什么图上的一首题画诗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亩竖逗,是一首咏竹诗纤数,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❻ 竹石图的作者是谁
竹石图的作者是清代画家郑燮。
《竹石图》是清代画家郑夑七十三岁时所创大蔽让作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通过画竹,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态度。
画左上方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题诗后款“干隆甲滚局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下钤“七品官耳”并瞎“丙辰进士”两印。此图为庭院中的竹石,瘦石壁立,以白描的笔意为主,长折带皴勾出坚硬挺削的石质,褶裥处略施以小斧劈皴。石前新篁三枝,劲拔挺秀,以“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简洁风格写成。画面简约明快,竹清石秀。
❼ 竹石郑燮古诗毛笔书法作品图片
竹石是郑燮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如今,这首诗被人们创作成书法作品,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下面是我整理的竹石郑燮古诗毛笔书法作品图片。
竹石好看的古诗毛笔书法欣赏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 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诗的词藻和句法
因为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兼具形音义的独立单位,而且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字与字之间粘合的关扮腊系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粘合而成的诗歌中的词藻,就显得异常复杂多样。例如,在“风”字后面再加一字,可以构成很多词语厅拿滑:风姿、风物、风雷、风霜、风鬟等。
❽ 《竹石》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8)搜索竹石的图片扩展阅读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
1、咬定:咬紧
2、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3、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4、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出处:《板桥诗钞》——清·郑燮(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