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的文物特征
鞍马出行图壁画为长卷式构图,分成几段,每段前有二骑作前导,后面八骑跟随。画家先以淡墨勾勒线条轮
廓,再涂以红、黄、石绿、石青、褐色等颜色,色彩鲜历薯镇艳夺目,富丽堂皇。
鞍马出行图壁画只是娄睿墓中壁画的一小部分。墓中原有壁画400多平方米,现保存下来的有200多平方米,生动地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筵宴等手郑奢侈的生活和死后升仙的景象。
包括鞍马出行图在内的娄睿墓壁画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墓道、天井、墓室四壁的下栏,主要表现娄睿生前的威仪和豪华生活。第二部分为甬道天井的上栏、墓门,墓室的中栏和上栏,绘制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北方人特点,长面高鼻、浓眉细目。其表情动作刻画细致逼真,有人直视前方,有人回首肢粗后望,另有人窃窃私语。
⑵ 殉葬活马(殉马)的墓主人的级别一般是
如果是秦朝之前 有极大的可能是诸侯以上级别的墓葬,你们在邯郸发现的 可能是秦朝之前晋国或者赵国诸侯或者宗室的墓葬,秦朝之后可能至少是各个朝代的藩王或者大将军级别的墓葬,但不管怎么样古时候伏凳能用活马殉葬的 地位肯定不低橡厅逗,建议你报告当地文物保护部梁卖门进行抢救性发掘!
⑶ 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中的“六匹马”,四匹留在中国,其他两匹为何流落美国
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李世民的另外两匹马被古董商卢芹斋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的商人,并且他将文物打碎装箱,偷运运到美国,现在被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可惜了现在这个文物再也不能回归祖国了。
只可惜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䯄”被古董商卢芹斋以12.5万美元的价格,贩卖到美国去了,为了方便运输和躲过监控,还将宝贵的文物打碎了,现在这两件文物被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剩余的四个,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⑷ 中国有一个雕像,是一匹马踩在一只燕子上,请问那个雕像叫什么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巧郑让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孝局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丛宽。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⑸ (2012海沧区模拟)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墓中的青铜作品.1983年10月
(1)工艺品明轿的质量:
m=ρv=8.0×103kg/m3×9×10-4m3=7.2kg;
(2)工艺品对水平底座的压力:
F=G=mg=7.2kg×9.8N/kg=70.56N,
s=20cm2=0.02m2,
所以它对水平桌激坦肆信者面的压强:
p=
F |
s |
70.56N |
0.02m2 |
答:(1)“马踏飞燕”的质量为7.2kg;
(2)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528×103pa.
⑹ 刘胜墓中发现石磨,磨旁的神秘骨架是什么动物
在满城汉墓的发掘中,专家们在刘胜的墓中偶然发现了一具牲畜的白骨,而当白骨鉴定的结果出来后,专家们都感到莫名其妙。这具白骨究竟属于哪种动物?它又会揭开刘胜怎样的秘密。
刘胜是中山靖王,是一代有权有势的大诸侯王,自然很爱惜自己的面子。如果家里拉磨用驴子的话,一旦被传出去,估计会被别人笑掉大牙。正是因为如此,即使马不适合拉磨,刘胜也要赶鸭子上架,用牲畜中的“贵族”来拉磨,以此匹配自己的高端身份。虽然专家们给出的看法也只是推测,但是从实际角度来看,却非常靠谱。感谢考古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揭开了满城汉墓内众多的谜底。
⑺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的文物流传
娄睿墓位于西省太原市王郭村。该墓早年曾被盗掘,且墓主人被误传为斛律金。1971年,当地村民为改扩良田,一度将娄睿墓挖开,后又填埋好。1979年4月初,历时二十一个月,至1981年1月底结1979年起,考辩凯亩古专家和文物工作者对该墓进行的发掘清理携森,证实为北齐东安王娄睿之墓孙早。 娄睿墓壁画
⑻ 关于马的绘画,摄影,邮票,雕塑,音乐等艺术品的图和介绍。
马的艺术品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不是燕子,是龙雀。龙雀是风神,马却踏着他,赛过他,可谓是“天马”了。那时才有了“天马”一说。
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实在是堪称中国的一绝。从秦始皇陵出土的挽车陶马、汉代简洁质朴的黑漆木马,到造型优美的唐三彩马;从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上那浑厚粗犷的马踏匈奴石雕,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祭坛区的六匹石刻骏马;从唐代曹霸画马、韩■《照夜白图》,到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创作的《奔马图》、溥佐的“宫廷马”……那一件件马的作品,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是青铜还是陶瓷,是现实主义手法,抑或是浪漫主义创意,都把马的神情和内在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博得中外人士的青睐和赞美。
中国马的艺术始终不衰,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品几千年来代有杰作。
图一是汉代绿釉陶马,通高115cm,长88cm,此马威武异常,双耳高竖,双颊微突,线条锐利,眼瞳呈球状,张口露齿,昂首长啸,披鬃缚尾,四肢刚健,整体高大矫健,神态逼真。此陶马属于铅釉陶制品。铅釉陶是我国最早的色釉,是与器物本身一起烧成的高温釉,出现于商周时期。到了汉代,我们的祖先成功地发明了低温铅釉。这匹马满施绿釉,颜色鲜艳,光彩照人,表面呈有珍珠光泽的粉末状,形神兼备,风格典雅,气势磅礴,实为汉代铅釉陶的代表作。
图二是汉代黑漆木马,高71cm,长70cm。漆器工艺在我国历史久远,距今6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存中,曾出土了一件朱红色漆碗。到了汉代,漆器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种类品目繁多。这匹木马,采用髹漆工艺,漆膜表面光亮,马的造型挺拔生动,线条流畅。此马四足稳踏,扬尾挺胸,张口露齿,双目凝视前方,高竖双耳聆听四方,膘肥体壮,特别是臀部浑圆,使此马颇具神韵。虽历经千年,仍完好无损。
图三是北魏灰陶马,高29cm,长25cm;图四是北魏鎏金灰陶马,高27.5cm,长27cm,两匹马均具有北朝陶马的典型特征,即马头小而脖颈浑圆,体魁膘壮,四足踏地坚实有力,臀腹滚圆,尾部下垂,整体看与汉马不同的是马身有大量华丽的装饰,如辔铃、璎珞、鞍桥、障泥、流苏等。特别是图四的北魏鎏金灰陶马,在灰陶的胎质上通体鎏金使此马更显金光耀目,灿烂生辉。
图五是隋代白釉马,高26cm,长18cm。隋代,历时虽只有37年,但在制瓷工艺上取得了显着成就。这匹白釉马,比例匀称,鞍辔俱全,嘴衔两镳,胸下一带,四足静立,鬃毛分梳于马头前额两侧,圆睁双目,两耳上竖,且胸肌露圆,整体造型雄健有力,神气十足,釉色白中泛青,釉质莹润光洁,是隋代白瓷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上均是退一步斋收藏的马的艺术品、马的文物、马的精品。器物的主人爱马、也爱马的勤劳、马的负重、马的奔腾。在马年的春天里愿马给我们带来好运,愿马给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带来幸福。愿马的艺术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