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花瓷器图案分哪几种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1)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干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 “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2)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5)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谢谢
❷ 古代青花瓷器的图案用手摸有凸凹感吗
青花瓷器属于釉下彩,表面手摸没有凸凹不平的感觉,但是古青花瓷器由于胎釉变化,有时可以摸到凸凹不平感觉,比如元青花的吃胎就是这种感觉。谢谢
❸ 古代青花瓷瓶图案有没有画梅花的
您的问题,这样的瓷器品种,古代青花瓷瓶,图案有画梅花的真品瓷器品种;不过市场上仿品不少,一定要注意区分!
❹ 古代瓷青花瓷器图案为什么有凹下去的感觉
这是青花瓷器的吃胎形成的,最常见于苏麻离青青料做釉的青花瓷器,主要是元青花瓷器最常见。谢谢
❺ 古代青花瓷有哪些代表作
很多啦,从元青花开始,明永乐,宣德,成化都有很好的青花。清康雍干的青花最好。器形有盘,缸,瓶等.你看一下下面这个,虽然价格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但是可以作为文物价值的参考。
历年青花瓷拍卖成交情况一览表(部分)
序号 拍品名称 成交价(元)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01 元 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28,341,978 佳士得 2005-07-12
02 明洪武 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 10,812,000 佳士得 2005-11-28
03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瓜果纹梅瓶 11,020,000 苏富比 1998-10-30
04 明永乐 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 40,943,750 佳士得 2004-04-26
05 明永乐 青花龙风呈祥纹棱口洗 26,383,750 佳士得 2004-11-01
06 明永乐 青华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 20,350,000 北京瀚海 2005-06-20
07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葵口洗 29,807,200 苏富比 2005-10-23
08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花纹瓜棱瓶 15,950,000 北京瀚海 2005-12-12
09 明永乐 青花宝相花绶带葫芦扁瓶 15,400,000 北京瀚海 2006-06-26
10 清雍正 青花五蝠就桃纹橄榄瓶 11,045,000 佳士得 2000-10-31
11 清干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12,694,750 苏富比 2001-10-29
12 清干隆 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 10,702,400 苏富比 2004-04-25
❻ 古代青花瓷器上面有28个小孩是什么意思
古时生活中常用的诸如碗、盆、罐、壶等瓷器,在图案装饰中“婴戏图”是其中一个重要题材。从各个角度去描绘儿童生活的精彩作品,画面生动活泼,逗人喜爱。常见的有:捉迷藏图、放风筝图、斗蛐蛐图、观花灯图、蹴鞠图、习武图、对弈图,都画得极其逼真、传神。娃儿们玩耍的场面,大都安排在古典园林中,有动有静,章法分明,画面上的儿童,亲近得就像在我们身边嬉戏的孩子一样,纯真自然,活泼可爱。
❼ 古代鸳鸯造型青花瓷器
以鸳鸯做瓷器纹饰的青花瓷器很多,但是以鸳鸯造型制做瓷器的很少。为你找到明宣德年间制作的一对鸳鸯青花瓷器,你可以看一下。谢谢
❽ 青花瓷古董图片
❾ 要古代各种瓷器的介绍
瓷器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烧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晋南北朝而到隋唐时代,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进入了发展兴盛时期,创烧出了许多新的品种,由单色釉发展到多种彩色釉,装饰纹样繁华复杂;由名窑的此消彼长,最终使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下面结合考古出土资料,极其简略地介绍中国古代瓷器在历朝的主要发展。
在殷商时代出现的“早期青瓷器”,最早属于郑州二里岗时期,标志着中国瓷器的起源。在郑州商代中期居住遗址和墓葬中,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墓葬中也都出土一批“早期青瓷器”。商代晚期的早期青瓷在河南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河北藁成山东济南大辛庄,山东益都,江西清江吴城等地都有所发现。早期青瓷器选料尚不够精,工艺较简陋,器型品类较少,釉层厚薄不匀,而且容易剥落,与成熟的瓷器尚有一定距离。
西周时期早期青瓷发现比较普遍;如北京琉璃河,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甘肃灵台,安徽屯溪,江苏溧水,江苏句容等地遗址与墓葬中均有发现;器类、胎釉等方面较之商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如江、浙、赣等省及东南闵、粤、桂、湘、台等省区,中原如预、晋等省都出土了大量早期青瓷器,胎质细腻、成型端好,釉质均匀、器类增加。在浙江,发现了发现了烧造早期青瓷的龙窑窑场(一说殷周时期湘、赣一带已有发现),也有用圆窑烧造早期青瓷,用陶瓷碎片及扁圆形垫珠,未见更先进的窑具。战国晚期,早期青瓷的烧造因为楚文化的东进而出现一次中断。秦、两汉又见一些同类的产品,东汉是“早期青瓷”终结期。
东汉时期是成熟的青釉瓷器出现期。古代工匠在浙江上虞一带烧成了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釉色纯正,透明而有光泽。此时还出现了黑釉瓷。此时龙窑有了很大改进与提高,出现了斜底直筒状垫座、束腰喇叭形垫座、三角支钉等专门的窑具。东汉时期是中国瓷器使上的重要阶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很大的进步,浙江越窑青化瓷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江苏宜兴、浙江温州、浙江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有特色。两晋时金华婺州窑在粗质瓷胎上首先应用了化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的产品中出现光亮如漆的黑釉瓷。在南方青瓷器中出现了褐色点彩乃至釉下彩绘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出现许多馒头窑烧制瓷器,许多新型窑具出现了,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三角形分叉窑具,等等;南方瓷业中出现了最早的匣钵烧造。这一时期青瓷发展到极高水平,并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形成了中国瓷器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青瓷以越窑产品的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一时期是重要的窑具“匣钵”普及发展的时期,使得瓷器制作与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重趋向轻薄,底足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壁形底、圈足,釉面不受窑内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趋向于轻巧精美。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长沙窑普遍使用了瓷器高温釉下彩、釉上彩新技术。中国瓷器的外销出现了较大的规模。
两宋、夏、辽、金时期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繁荣时期。瓷器的品种繁多,釉色缤纷,除了官窑之外,民营的次窑兴起。根据产品在工艺、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窑系。比较着名的有北方地区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南方地区的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德化窑,等等。其中自然包括享誉已久的“官、哥、汝、定、钧”等名窑。此时除了龙窑烧制外,出现了由龙窑改进的阶级窑。在青花彩瓷出现之,两宋、辽、金瓷器达到了造型、施釉、纹样装饰等工艺的最高水平。
元代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等名窑继续发展。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二铝的含量进一步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可以相应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元代还烧制成功卵白色的“枢府”釉。在景德镇等地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高温釉下彩品种——青花、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
明清时代的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御窑厂(官窑)制品更是穷极精丽,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彩瓷发展到空前繁盛的时期,明代初年以铜红釉水平较高,明成化年间以斗彩着称,弘治年间出现低温黄釉,正德年间出现孔雀绿釉,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为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釉。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上釉下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器物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的繁盛。
从以上大略的叙述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瓷器文化,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先,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制陶技术,到了商代已出现了瓷器的雏形。当时已有一种青釉器,烧制的温度可达1200℃左右,釉下刻有各种纹饰,如云雷纹、水波纹、叶 脉纹、圆点网纹等。器形则有尊、瓮、罐、钵等。这种原始青瓷在江南及北方多有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发明了胎置的轮制成型法,胎壁较薄,其器物的形体也更均匀、规整。秦汉时的瓷器,仍属原始青瓷,东汉以后,基本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青瓷。当时的青瓷窑主要在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古越国一带,因此青瓷也称为越窑器。三国、两晋时,这里成了全国烧瓷业的中心,大量烧制碗、碟、罐、壶、盆、盘、洗、杯、等,并少量的文房用品。瓷器在人们生活中逐渐取代了金属和漆器而成为日常器皿的主流。
到了隋唐时期,南、北方都有了青瓷的烧造,越窑瓷无论从胎釉、纹饰、种类和形制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其中湖南长沙窑烧成了釉下彩绘的瓷器,开了以后彩瓷的先河。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极盛时期,“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窖异彩纷呈,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河南临汝的青瓷久负盛名,特别是其胎釉达到了极高的水准。陕西铜川的耀州窑也以青瓷见长,装饰有刻花和印花两种手法,富有民间生活气息。在南方的浙江龙泉,相传有兄弟二人,都精于烧瓷,各主一窑,哥哥所主持的瓷窑人称“哥窑”,弟弟所主持的瓷窑以地名来命名,称“龙泉窑”。哥窑器胎质黑褐,釉多裂纹,其裂纹成了青瓷的自然装饰。龙泉窑胎质色白,尤以釉色见长,肥厚莹润、色泽有粉青和梅子青,前者光润柔和,淡雅如碧玉;后者苍翠欲滴,色如翡翠。河南禹县的窖工们创造了窑变技术,在青色釉中含有铜元素,经高温烧制,釉色就呈现出紫红和玫瑰红等色彩,这种釉色如落日晚霞,非常美丽。白瓷在宋代也有很大发展。河北曲阳的定窑白瓷胎质坚细密实,其釉莹润,白中泛黄,有如象牙。定窑制作精巧、纹饰美观。江西景德镇还烧有一种介于青白之间的“影青”瓷,青中显白,白中带青,也颇为典雅美观。
元代国瓷器发展的新阶段。江西景德镇的烧瓷业迅速掘起,窑工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创出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瓷,结束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时代,瓷器在这个基础上迅速向多样化发展。景德镇的匠师们用铜红颜料在胎体上绘制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加施一层清釉,入窑烧成美丽的“釉里红”, “美人醉”。另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烧制成功了“青花”,这是在釉下用青花颜料绘图然后烧制而成。青花瓷的出现,开辟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新纪元,从此,青花成了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瓷种,普遍为人们所喜爱,至今长盛不衰。
明清彩瓷可以看成是我国数千年陶瓷工艺的一个集大成的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瓷器的制造中心。釉里红”在明清时多有发展,如明永乐年间出现了霁红,而宣德年间的“宣红”则是正色的鲜红了。而后,清康熙年间又出现了类似红宝石鲜红的“郎窑红”,同时烧出了一种犹如桃花色的“桃花片”。还有浓淡相间,在朦胧的粉红中透出点点深红,此外还有火焰红、豇豆红、祭红等等。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釉上彩绘,如斗彩、五彩等。而清代更创新出粉彩、珐琅彩等等瓷,它不仅运用了青瓷、白瓷胎釉烧制工艺的全部优秀成果,而多有创新,出现了在一件瓷器上运用不同釉彩的组合形式,使传统瓷器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准。
❿ 古代吹釉成画瓷器图片
1.淘炼胎土。瓷器是用瓷土即高岭土烧制成的,天然瓷土含杂质较多,需要淘洗出大部分杂质,将来烧成的瓷器才会坚致细腻白润。
2.制胚。淘洗好的瓷土制成各种器形晾干的过程。
3.绘画。等干燥后在器表先用青花料绘制图案。
4.罩釉。把已经画好纹饰的瓷胚外面罩上一层釉水,一般有粘釉、刷釉、浸釉、吹釉等方法。
烧制。将罩釉后的瓷胚经高温烧制,釉下的青花料就呈现出美丽的蓝色。如果青花料外面不罩釉,烧成后瓷器表明的纹饰呈现棕色而不是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