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儿童硬笔书法作品欣赏,让我带各位朋友走进儿童那可爱的书法世界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儿童硬笔书法作品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儿童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儿童硬笔书法作品图片4
孩子学习书法好处多
1、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
学习书法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形成书法特长及爱好;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写的比一般同学好,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在班集体的威信,使少儿增加自信心。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书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对字帖的观察与分析,对书写过程的思考与领悟,对书法习作的评价与反思,将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运用毛笔进行书写,可视为一种操作过程。在这种操作过程中,神经要进行不断地传导,手的操作感觉被及时传递到大脑,大脑的思维活动不断地发出指令,纠正改善着操作过程。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合乎逻辑的积极思考,因此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3、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
许多家长都觉得的孩子特别调皮,静不下来,不利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提高专注力,因为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
4、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书法的练习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专注、写好每一个字,都需要大脑指挥手和眼睛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无数事例证实,学习过书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着高于一般孩子。
5、提高人的整体能力。
我们假定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2. 隶书书法横幅作品欣赏
隶书是由秦代的书法演变而来的,隶书点画形态简单古朴,结构平正,初学者很容易掌握要领,在汉代的时候特别受欢迎。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希望你们喜欢。
横幅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横幅隶书书法作品欣赏图片5
写好隶书20法
1、横长竖短
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结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要切忌臃肿,使静态的字变为动态的艺术。
2、因字赋形灵活多变
每个汉字笔画的大小、多少、长短不等,书写时须依据其字的特点和自然形态,决定字的高低、宽窄及字的大小的形状。
3、上覆宜宽出神韵
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但重心不偏不倚。上实下虚,相映成辉。
4、横短竖长的中流砥柱
中间贯穿竖画的结字,要使竖画正而直,写的略长些为宜,以突出竖画在结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写的稳重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5、左小右大求奇险
有些字形出于结构变化之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6、左大右小
有些汉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侧紧缩,左侧舒展,两部分之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互呼应,犹似是独立国家联合体别有一番情趣。
7、左右避让相得益彰
有些汉字由于结构笔画繁简等问题,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现松散、不和谐,应此要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保持整体的稳定。
8、上大下小更美观
有些汉字,上部要宽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体结字要根据各自结构处理,要做到上宽下窄、上实下虚、以虚托实,方显中国汉字的书法艺术魅力。
9、上小下大更稳健
有的字,下部要宽大舒展,而上部宜紧小短促,似三角形。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处理,要做到下宽上窄、下实下虚、稳实端庄,犹似大厦基座稳若泰山。
10、右侧偏旁宜居中
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记偏上或偏下,以使结字整体有平衡感。
11、宜丰勿瘦
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肥制稀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字形有饱健有力宽宏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为上。
12、宜瘦勿肥
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瘦制密,要求清瘦而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紧密些。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莫使结字有局促或松散感。
13、笔画宜穿插清晰勿粘连
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窄,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穿插要适度。
14、偏旁揖让配合得体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15、避免雷同求不同
遇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的字形,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所别,以各部分微小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结字的和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16、画距均等计黑当白
字形端正、横竖笔画多的字,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笔画要整齐,切勿过空或过密、过偏或过粘连。为避免呆板,展现活泼动态,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于下笔之前成竹于胸,安排妥当,计黑当白尽量让笔画距离均等。
17、偏中求正求平衡
字形、笔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形态、中心线、支撑点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平衡”的视觉效果,使汉字的形体产生灵动态势,给人以活泼严正之感。
18、内外适中相得益彰
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实,内部不宜过大或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居中,不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匹配,相得益彰,不要有空旷或臃肿的感觉。
19、向背分明穿插揖让
汉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之间要穿插揖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穿插成一个整体,做到“相向不相碍,相背不离散”。
20、横宜扁方
形状扁阔的字,要顺其自然,巧取横势,结体稍扁宽,灵动丰满。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过长,把上下形体压的过扁。
3. 草书法字体图片大全
中国书法艺术是华夏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征,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又集中地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从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草书法字体图片,希望你们喜欢。
草书法字体图片大全欣赏:
草书法字体图片5
草书章法的三大原则:
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应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唐张怀罐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象、思游云天。
二、错综变化
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就是因其错综变化所致的艺术效果。形成草书章法的整体效果是: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的传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精辟地指出:“就一字观之,真之结构密而大草之结构疏,就全幅观之,真之结构疏而大草之结构密。”以人求异之心而论,草书之章法最异,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
三、虚实相生
草书章法理应“虚实相生”。“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日:“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用在书法上,就是要调配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太黑则墨气一团,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散感。草书章法中还应有“透光之美”,其作品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也就是在“虚”处来体现书法艺术的韵致和高雅之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在草书章法的处理上,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缜密无间。所以刘熙载说:“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空白多反而显其密,妙在线条的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字字相插,行行相争,相争相插处互挤互拥,相让相避处又遥相呼应,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怀素、徐渭的草书最为典型。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对任何一方的失控,就会使矛盾突出。太虚则疏,太实则闷。但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虚就无所谓实,反之亦然。矛盾双方都得依赖对方而存在而变化。故最终还应有所调和,使矛盾的双方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作品才会有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若能在草书章法处理上使矛盾在又冲突、又调和中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险而不怪,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毫无雕饰,变化出于自然,新奇仍能守法,斯乃谓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