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戏剧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1)剧场性
戏剧是在场剧里演出的。戏剧艺术这种创作的条件和具体的样式便形成了它的一大特性:剧场性。戏剧的中心要素是演员的表演。表演的依据是剧本,表演的处所即剧场。表演是给人欣赏的,欣赏者即观众。故演员、剧本、剧场、观众便是戏剧的四要素。
(2)假定性
假定性是戏剧艺术的又一特征。假定性这个概念是从外国戏剧理论中借鉴来的,有时又译为“约定俗成”、“程式化”、“象征性”等等。任何艺术都有假定性,但戏剧艺术的假定性更为突出。因为戏剧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出的时间和空间都有极大的局限性。
(3)综合性
戏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综合艺术。一出戏,不仅要有剧本、演员、布景、灯光、服装、道具,而且还往往有音乐穿插其间。这里就包含了文学、表演、舞蹈、美术、音乐乃败罩答至武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因此,戏剧艺术需要各类艺术家们的通力合作,也需要由具备组织、指挥才能的导演来完成整台戏剧演出的创造过程。
(4)扮演性
戏剧要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演员要将自身化为剧中的人物,并以这个人物的身份和面貌去思想、去行动,去创造出一种与演员自身毫不相干的“剧中人生活”。戏剧表演艺术的创造者(演员)、创造材料(剧中人)和创造结果(艺术形象)是三位一体的;戏剧表演的创造过程与观众的欣赏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戏剧的表演是以动作和语言(即对话)为其表现手段的。
(5)集中性
戏剧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空间位置局限在舞台上,舞台三面是封闭的,敞开一面对着观众,回旋余地很小,戏剧表演只能在这个极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观众看戏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极为兴奋,持续时间不可能太长,因此,戏必须在二、三小时内演完。
(6)冲突性
冲突性是戏剧最鲜明的特点。戏剧要求有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所谓矛盾冲突,是指构成作品情节的人物性格间的矛盾和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受舞台的时空限制,不允许徐缓从容地展开情节,要求组织尖锐的矛盾冲突,迅速地展开情节。
(1)戏曲舞台背景动漫图片扩展阅读
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炉,由语言、动作、场景、道具等组合成为表现手段,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创造,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强烈、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犹如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戏剧中发生的事件一样,从而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照作品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分类,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大类。
在世界戏剧史上,这三种类型具有很大影响。悲剧和喜剧均在古希腊时代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相对而言,正剧是出现较晚的戏剧类型,自从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发展,但是直到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和剧作家博马舍称这种剧为“严肃剧”,并且大力倡导之后,这种取材于日常生活并具有社会闷吵实现意义的正剧才迅速发展起来。
悲剧是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戏曲艺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总称。我国各地察慧有三百多个剧种,全国性剧种为京剧。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电影电视剧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戏剧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⑵ 话剧是什么意思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
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逗裂或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源纤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注意事项: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山伍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
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
从西方绅士到谦谦君子,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焦菊隐先生说:“以话剧之形,传戏曲之神。”话剧向戏曲借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
此外,徐晓钟导演在《桑树坪纪事》中以歌队、舞队的表演展现劳作情景,增强了戏剧的写意性;话剧《万家灯火》“停电”一场巧妙运用京剧“夜深沉”的曲牌烘托气氛;林兆华导演在《白鹿原》中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实现了地方戏与话剧的完美融合。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话剧
⑶ 戏曲和曲艺有什么区别
戏曲是以唱和演为主,念白、伴奏、道具等方面弊派含为辅。曲艺则是以说为主,唱、伴奏、道具等方面为辅。从表演的方面来看,戏曲表演者更像是演员,曲艺表演者更像是主持人。戏曲表羡贺演者上台是为了演好一个固定的角色,观众看戏,就像是看电视租笑剧一样。
⑷ 京剧背景的画布叫什么
京剧舞台后的布叫幕布。戏曲舞台上使用的幕布由里到外分别是幕匾、舞台大幕 、幕檐、侧幕条,二道幕、三道幕、纱幕、天幕。
七类幕布简介
一、幕匾:它的主要作用是演出团体的招牌,上面书写***(剧种)团。
二、大幕:在台门口内,是舞台的门户,也是舞台的主要幕布.它主要用于演出开始和结束的启闭,有时也用作场幕使用。
三、侧幕条:在上下场口,是演员上下场候场的地方。
四、二道幕起:装饰和分割演区的作用。
五、三道幕:起装饰和分割演区的作用,由三道幕组成.二,三道幕是用于启闭更换布景和道具。
六、纱幕:是舞台艺术用幕,常用于比布景和特殊效果,提高舞台立体感。
七、天幕:是戏曲舞台上的我最后一道幕,起到隔离后台和观众已经背景设置的作用。
⑸ 请问关于戏曲的舞台背景图案
楼主的问题问的有误。
舞台背景图与剧种、流派无关,中国各地不同的剧院,都有自己特有的舞台背景图,一般来说,经常看戏的观众,只要一看舞台的背景,就知道这是中国的哪一家剧院,背景图与剧院是一一对应的,与剧种、流派无关,不管是什么剧种、什么流派,来某剧院演出,用的都是同一个背景图。
当然新编的大制作大投入的戏除外,这些戏都根据剧情架设了繁多的背景,而且经常一场一换,也就是说一出戏要换几个背景图。
⑹ 求中国古装戏曲舞台背景效果图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背景旧时被称为"守旧"中间是刺绣的帷幕,两边有上下场口,门帘上方分别写有“出将”、“入相”(“出将入相”意为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成就显赫,旧时指文武兼备的重臣,是封建社会崇高的个人理想。舞台上的出将入相,一朝天子一朝臣,有戏说人生的意味)的字样,用以上、下场。演员扮好了角色,从上场门上了场,就入了戏;演出结束,演员经下场门下场,戏也收了场或转换到了另一种戏剧情境中。
⑺ 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非物质文化瑰宝,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下面我们来说说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吧。
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戏曲的意义
中国戏曲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枯颂脊戏曲是民间社会的文化活动主体。中国戏曲体现了最为广泛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成为从城市到乡村众多民众的一致爱好。戏曲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它善恶分明、惩恶扬善、褒忠贬奸,传达民众的理想和愿望,所体现的爱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要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离不开它的承载物—戏曲
⑻ 戏曲大舞台 手抄报
戏曲(traditional opera)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誉拆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昌并,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艺术
相传,清朝初年的北京有四大剧种,即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据嘉庆八年的记载:“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磬同音,歌舞升平,伶工荟萃,莫感于京华。”也说明了当时这一历史盛况。其中所谓南昆即流行于江南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北弋指南戏与北曲结合,产生于江西弋阳地区的弋阳腔,即流传到北方形成的高腔,也就是当时盛行于京城的京腔;东柳即流行于山东的柳子腔;西梆自然是我国西北广为流传的梆子腔,也就是秦腔。说明了东西南北四方艺人汇集北京的盛况。
从当前来看,以上四大声腔已远远超出了耐虚迹自己的原有范围,有的早已遍及全国许多省份,弋阳腔(即高腔)更是在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河北广为流传,因此有关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但是这种历史形成的说法还是客观地反映了历史事实。从当前戏曲剧种的分布来看,昆剧在上海、南京、浙江、湖南还是有相当的观众基础。弋阳腔不但在北方扎根,从干隆年间,在京师“六大名班,九城轮转”,而且对京剧以及一些北方剧种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就是在江南一带的流传也主要是在许多北方语系的地区。柳子腔(包括受其影响的柳琴戏)虽然流行于河南、苏北、冀南、皖北等地,但是它重要的活动还是山东的曲阜、泰安、临沂。秦腔(即山陕梆子)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各地的梆子腔尽管至今在北方盛行,然而我们在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看到的秦腔却有着更深厚、更古老的根基和更广泛的观众群,所以说“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是有历史根据的。
⑼ 哪里可以下载舞台特效动态背景视频素材
在各大短视频app上面,刷到美女跳舞的、唱歌的那种视频,可以保存到手机,如何用美册进行二次编辑,涉及到你们的视频抠像功能,还有一个就是素材广场里面也挺多,视频素材的,一样可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