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敦煌舞的灵魂来源于什么敦煌舞是哪种文化的展现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市所辖的敦煌县级市,因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中心,所以也被称作“千佛洞”,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以及科技价值。敦煌莫高窟的修建自我国古代十六国时的前秦开始,一直持续到元朝时期,共有各类洞窟七百三十五个,窟内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泥质彩塑两千四百一十五尊,具有很高的价值。公元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㈡ 水下飞天舞蹈飞天动作与什么有关
水下飞天舞蹈飞天动作与敦煌莫高窟有关。具体如下:
1、解析
飞天舞属敦煌舞,它是古典舞的分支,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但与古典舞有很大区别。敦煌舞与以石窟壁画为舞姿依托,主要分为胡旋舞、胡腾舞、清侍兆租商舞、霓裳羽衣舞等。
2、相关舞蹈
《丝路花雨》、《千手观音》、《霓裳羽衣舞》。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敦老兆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猜拍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敦煌莫高窟
㈢ 舞蹈《飞天》是来源于哪里的壁画
《飞天》舞蹈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敦煌飞天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组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是敦煌石窟文化组成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理想结合的历枣艺术再现,代表着人们心中美好的形象和愿望,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在世界上都非常出名,经常被后世艺术家进行借鉴,启发了一大批艺术家的艺术创造。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的融合体,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凭借着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于天,它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㈣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都有哪些啊
中国古典舞四大流派如下:
1、身韵学派
中国古典戚手晌舞的身韵学派是具有中国古典舞意义的学派。身韵来源于戏曲身段和中华武术,在筹备期间,从戏曲中保留的舞蹈开始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
戏曲中原有的舞蹈动作逻辑被解构,动作被分析成部件,然后把它装在芭蕾结构方法的框架上。身韵作为专业舞者必必须要会的,不仅有自己的体系,还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建构也提供了方法论。
2、汉唐学派
汉唐舞是以中国古历史最灿烂的汉唐精神和气质为主体,以汉唐为代表的音乐舞蹈文化和明清以来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为支点创建的。
3、敦煌学派
敦煌舞形象主要包括天宫乐舞、壁画民间歌舞场景、胡旋、胡腾、柘枝等民族舞蹈形象。敦煌舞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基础,秉承中国传统审美原则,吸收和借鉴各民族舞蹈。
运用古典舞的节奏和韵律,将静态姿势与其风格统一的动作过程相结合,形成更高锋完整的舞蹈运动和造型体系。典型的形态是歪颈、拧腰、移薯陆胯和勾脚的S形三个弯曲,以及手臂的棱角和弯曲。
4、昆舞学派
昆舞是在对昆曲艺术的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昆曲本质精神和魅力的提炼和加工。它不仅在昆曲的制约中,也是一种以舞蹈理念拓展的中国古典舞蹈新风格。
㈤ 敦煌舞三十六姿名称有哪些
敦煌伎乐三十六姿 • 伎乐天:1、反弹琵琶。2、竖弹琵琶。3、盘腿击鼓式。4、躺身击鼓式。
敦煌舞简介:
1、敦煌石窟群藏有大量十六国时期至元代的乐舞资料,包括文物中的舞蹈形象及曲谱、舞谱等。其舞蹈形象主要包括经变画的天宫乐舞、壁画的民俗歌舞场面以敬腊及胡旋、胡腾、柘枝、霓裳羽衣舞等民族舞蹈形象。
2、敦煌舞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属于古典,又属于现代。敦煌舞蹈饱含了中原韵致,也带有神秘的异域风情,因而这也造就了敦煌舞派不可被忽轮烂视的艺术价值。
㈥ 反弹琵琶是什么样的动作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我们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作为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不管怎样,反弹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
图为“反弹琵琶图 唐 壁画 甘肃敦煌莫高窟112窟”
㈦ 敦煌舞的十七个手位是什么
1、敦煌舞兰花手,如下图所示:
㈧ 堪称艺术构思美的典范的是哪部舞蹈作品
一、是敦煌舞
㈨ 反弹琵琶是哪个舞蹈中的典型舞姿
反弹琵琶是 敦煌舞 中的典型舞姿。
敦煌,甘肃拆薯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之间,总面积2.67万平方千米。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旅慎者
自2100多年前汉武帝“据两关、列四郡”(两关:玉门关、阳关;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起,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中西交通中转站和西域门户孝埋,
曾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更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年间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的辉煌。
截至2021年末,敦煌市常住人口18.53万人。2021年,敦煌市生产总值83.83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12.16亿元,二产增加值19.28亿元,三产增加值52.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51:23:62.49,人均生产总值45253元。
㈩ 敦煌古乐的乐舞壁画
在护法神天龙八部里,乐神和歌神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他如药叉之类也都擅长音乐。这就友锋难怪敦煌的400多个洞窟中,除了很小的几个之外,几乎都有腔告带大量的天神们奏乐舞蹈的壁画,正是这些乐舞壁画,使敦煌莫高窟成为一个美音缭绕的世界。
莫高窟乐舞壁画足有千幅以上,绘画的时间跨度从十六国的北凉一直到清代,凡1500多年。其中唐代壁画最多,最为壮观。那里还藏有1000多年以前唐五代的手抄乐谱和舞谱。着名的飞天和反弹琵琶是乐舞壁画中的代表作,早已飞出敦煌,走向世界。但是,那更多、更精彩的辉煌壮丽的乐舞场面,形制独特的几十种乐器图像和其他神圣而美好的音乐壁画却鲜为人知。 敦煌壁画上的乐舞形式有好多种,按佛教理论绘于不同的位置,十分讲究。
最高一层,是悬在虚空的一群系着五彩飘带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笙、笛、腰鼓等,它们都没有人演奏。这便是所谓不鼓自鸣的天乐。其实,这是中国古代画工发明的画音乐的办法。佛教理论说,修炼达到所谓三十三天之上的唱乐天时,其境光明遍彻,永为白昼,乐声自作。自鸣天乐即表示这种境界。
往下,依次为天宫伍芦伎乐、飞天伎乐、礼佛乐舞、羽人伎乐、药又伎乐等。
天宫伎乐,是绕窟一周的仙女,她们披着长巾,裸露半身,或弹奏乐器,或徒手而舞。
飞天伎乐,是飞出楼阁的天宫伎乐,她们在天空中形成浩浩荡荡的乐舞队列,飘带袅袅,舞姿轻盈,如行云流水。
礼佛乐舞,是经变画中乐神舞神礼佛、娱佛的场面。它绘置于窟壁中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画面巨大,数量繁多。如初唐220窟《东方药师经变》中,有一个分成两组的26人的乐队,两个人伴唱,四个女舞神横列一排在小圆毡上起舞。其中两个上身着锦,下穿长裤,外罩纱裙,头戴宝石冠,手饰王镯,肩披五彩飘带,轻歌曼舞。另外两个上身裸露,身披缨络,双手执五彩飘带大幅度平转,气氛十分热烈。中唐112窟《观无量寿经变》,即着名的反弹琵琶舞,伴奏者多达11人。慈眉善目的女舞神重心放在右脚,左腿提起,琵琶背朝前置于身后反弹。
羽人伎乐和药叉伎乐皆为护法天神。前者人面鸟身,后者是威武的力士,往往于经变画中持奏乐器或作舞蹈状。
这些天神的乐舞场面占整个乐舞壁画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令人目不暇接。除了那些凌空飘行的飞天伎乐之外,其他乐舞场面似与人间乐舞场面没有什么差别。有些乐器直至现在还在使用。各种舞姿亦被现代专家融会贯通,编创了拟古的敦煌舞,其代表作便是享誉中外的《丝路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