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食管癌粒子支架置入术
食管粒子支架置入术,是将有放射性125碘支架植入到食管腔中治疗食道癌一种最新的治疗技术。普通支架只是机械的扩张,但不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放射性粒子支架,不但可以起到机械扩张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放射线作用达到近距离放疗的作用,杀灭肿瘤细胞,从而实现食道癌州耐汪的标本兼治目的,是食道癌患者亩物延长生命的良好保障手段。
在食管癌的治疗上,这方法还是用的比较多的,效果也是比较好,但是对于老年患者,一般体质册仔不是很好,可以配合中药的治疗,中药如今幸(人参皂苷Rh2)胶囊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食管支架置入术产生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防止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⑵ 食管支架手术需要多久
食道支架适用于食道梗阻的姑息的治疗芦耐宽手段。这个手术一般半个小时可亩蚂以搞定的。但是需要注意食管支架的位置。
建议您定期复查,防止支架脱落。对于食管中段的狭窄食管支架的效果比较陪亮好,对于食管下段的效果不佳,容易脱落。
⑶ 食道癌晚期吃不下东西怎么办
食道癌是一种饮食不当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平时喜欢吃太烫的食物,太烫的食物会刺激到食道,导致食道细胞受到异常,所以大家应该要调整自己的饮食问题。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肿瘤专家张文彭主任说一般食道癌患者在晚期会表现出吞咽困难、呕吐、吐血喉疼痛以及声音嘶哑的情况,所以发现存在这些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地接受治疗。
食管癌晚期症状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吐黏液样的分泌物,持续的胸痛或背痛,声音嘶哑或者发不出声音,Horner综合征,剧烈呛咳,以及黄疸、腹腔积液、昏迷等症状。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晚期各症状会加重,会引发疼痛及感染等。具体症状如下:
1.食管癌典型的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发展至晚期时半流质的食物甚至是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2.患者常吐黏液样的分泌物,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逐渐消瘦、脱水与浑身无力。
3.如果肿瘤已经侵犯食管外的组织,那么晚期症状还包括持续的胸痛或背痛等。
4.如果肿瘤已经侵犯喉返神经,那么可以出现声音嘶哑或者发不出声音。
5.如果肿瘤压迫到颈交感神经节,那么可以产生Horner综合征。
6.如果肿瘤侵入气管、支气管等,那么可以形成食管、气管或者支气管瘘,吞咽时会出现剧烈呛咳,并胡灶引发呼吸系统的感染。
7.如果肿瘤远处转移至肝、脑等脏器,那么可以导致黄疸、腹腔积液、昏迷等症状。
食道癌无法进食怎么办?
食道癌临床上比较常见。食道癌通常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的疼痛。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肿瘤专家张文彭主任说进行性的吞咽困难主要是因为肿瘤占据食管腔,造成食物难以通过,甚至无法进食,此时可以通过食道支架的方法,将衫做衡支架植入食道内,撑或做开狭窄的部位,让食道重新恢复通畅。
食道癌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早期食道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较好;
2、中晚期食道癌的治疗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
总而言之,肿瘤病人厌食是常见现象,家属应加强情感陪护,耐心调理饮食结构,饭菜口味和营养一样重要,患者本人也要知道“人是铁,饭是钢”,吃好饭才能治好病,应为了早日康复,鼓励自己多吃饭、吃好饭。
⑷ 食管支架
可以做 。但是选择放置支架的类型很重要。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金属食管支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记忆合金支架,另一种是DZAS型金属全覆膜食管支架。
记忆合金支架是由镍钛记忆合金丝编制而成的自膨式网状支架,由于镍钛合金具有稳定的形态记忆效应,因此又称记忆合金支架。
特点:有形状记忆效应磨铅胡,可持续支撑食管;镍钛合金丝外层有一层钝化膜可耐腐蚀;支架为一整体结构,支撑力大但可塑性较差,其上下端口及网状结构的镍钛合金材料容易刺激食道粘膜,两周后肉芽增生,增生的肉芽组织经支架网孔包裹金属丝,使支架粘附在食管壁上,导致支架回收困难。支架长时间放置可因肉芽增生导致再次狭窄,最终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将支架取出,所以造成了放置支架还有可能狭窄的印象。
下面这种支架DZAS型金属全覆膜食管支架可完全避免再狭窄,因为这种支架是全覆膜的。
2、DZAS型金属全覆膜食管支架
DZAS型金属全覆膜食管支架是以317L医用铂金不锈钢丝制成的“Z”型骨架通过呈节段性的分段连接结构连接而成,内外均覆高强度的医用硅橡胶膜。这种支架是由我国自行研制,临床应用范围和安全性均优于记忆合金支架,在良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
特点:支架为全覆膜,对瘘口起瞎拦到很好的封堵效果,并能防止黏膜组织向支架管腔内生长,不会造成管腔内再狭窄,突破了传统金属支架长期置入后无法取出的问题;两端采用软膜边设计,能很好的贴服在食管壁上,对食管的机械刺激较小,不会对食管造成穿孔;采用的分段连接结构是一种软性连接,使支架具有良好顺应性,变形性好,有效减轻支架对食管壁组织的磨损和减少支架的移位;支架长期置入仍可回收,置入5年内可取出或更换。
临床工作中应该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类型的食管支架。支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结果和预后的好坏。操作者必须对各种不同类型支架的特性和激祥适应症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避免治疗的失误或失败。
⑸ 食道支架植入术费用大概是多少
食道支架手术总的价格大概在6000-7000块钱左右伍皮拆,食道支架本身的价格是4000-5000块钱,再加上手术的费用,多数需要6000-7000块钱腔枣。住院费用再加上药物治疗,总的大概在10000块钱左右。食管支架是能解决食管狭窄的主要方式,对于食管癌或者食道吻合口的狭窄多数给握竖予食管支架植入,能够有效的解决梗阻,解决患者的饮食问题。对于临床上覆膜支架和非覆膜支架,一般价格也有不同,目前国内常常用覆膜支架,以解决肿瘤浸润到支架孔内,而导致支架多年以后出现狭窄的情况。总之,食管支架的手术相对比较廉价,不同的医院价格稍有不同。
⑹ 手术与有创操作的区别
(一)从定义上看
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的定义,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者治疗措施。案例中的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为医务人员使用内镜在食管中植入支架,符合该手术的定义。
而对于有创诊疗操作,并没有专门的定义。从《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字面上理解,应是指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但该定义较为含糊,并不明确。“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几乎包含了所有诊疗操作,并未突出“有创”二字。而所列举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又将“有创”二字几乎限定在有创口的穿刺范围内。这无疑对“有创诊疗操作”过于局限了。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对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进行了定义:特殊搏洞巧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1、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2、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3、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4、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有创诊疗操作,根据定义应包含在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所指的第一类情形中。而案例中的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也属临床诊疗活动中进行的治疗性操作,并且也具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应算作有创诊疗操作。
因此,对比手术与有创诊疗操作的定义,并无明确的区分。从定义上看,《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手术的定义更为宽泛,包含《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有创诊疗操作的定义。
(二)从项目列举上看
原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但至今为止,国家卫计委仍未正式发布手术分级管理目录。仅在2011年卫生部医政司发布《关于征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和〈手术分级目录(2011年版)〉基键意见的函》中,作为附件2,下发过颤唯《手术分级目录(2011年版)(征求意见稿)》。
但经查阅发现,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创诊疗操作中所列举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在《手术分级目录(2011年版)(征求意见稿)》均属于一级手术。虽然仅为征求意见稿,但仍体现了两个部门规章之间的矛盾性。
不仅此两项操作,还有在日常实践中常见的皮肤牵引术、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有创诊疗操作,均在手术分级目录之列。案例中所指的内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被划为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三级手术。因此,采用《手术分级目录(2011年版)(征求意见稿)》作为手术范围划定依据也是不合适的。
此外,有的人认为应从是否麻醉来区分手术和有创诊疗操作,但类似皮肤牵引术、腿假肢安装等在手术分级目录归为一级手术的项目并不需要麻醉,而有些诊断性操作,如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等,同样需要麻醉支持。因此通过麻醉来区分也是不合适的。
还有的人认为应从是否进手术室来区分手术和有创诊疗操作,但对于一些有创诊疗操作,有时为确保安全,同样须在手术里内进行,如气管切开术等。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于手术室操作的掌握尺度不一,因此,同样不能通过进手术室来区分。
柳州中医院陈德华主任认为,字面解释看,《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手术,包括《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手术和有创诊疗操作;但从目的解释,因为两者规范目的有差别,不能互套;从体系解释看,对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对手术定义来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有创诊疗操作都是手术了,那就没有必要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区分手术和有创诊疗操作了。最合理的解释是,《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手术=《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手术+有创操作+其他操作。
笔者基本同意此观点,但反观手术分级目录,既包含一些有创诊疗操作,又未包含所有的有创诊疗操作,如导尿术、血液透析、关节腔内注射等。因此,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手术定义是广义上手术的定义。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所指的手术,是指狭义上手术。
三、建议
(一)手术与诊疗操作
对于手术与诊疗操作二者之间的区分,笔者建议参照《国际手术操作分类(ICD-9)临床版》(北京版ICD-9)进行划分。其中,几乎涵盖了所有临床手术与操作,并且明确地区分了诊断性操作、治疗性操作与手术。并且一直随着医学发展在不断更新。
《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ICD-CM-3)源于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出版的国际医学操作分类——ICPM(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Procere in Medicine),但此后再无新版问世。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ICPM越来越不能满足世界各国的应用需求。于是,各国开始在ICPM的基础上开发符合自身国情的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及其编码。
美国在ICPM第五章的基础上,在ICD-9的第3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Diseases,Clinical Modification of 9thRevision,Operations and Proceres),广泛用于美国医疗机构的手术操作分类。加上由美国医学会开发的医生使用的当代医学术语集(CPT)、当代牙科术语集(CDT)等多种体系共同组成了美国的医疗服务操作编码体系。2013年10月1日,美国正式实施了ICD-10-操作编码系统(ICD-10-PCS),代替现在使用的ICD-9-CM-3。
德国在ICPM的基础上,开发了德国医疗服务操作分类OPS 301。英国开发了手术与操作分类第4版OPCS 4。法国开发了医学操作分类CCAM。澳大利亚开发了澳大利亚卫生干预分类ACHI。加拿大开发了加拿大卫生干预分类CCI。
年,我国正式推广由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 (第二版)和《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ICD-9-CM-3)》(第九版)。目前,我国“手术及操作编码”项目多使用美国发布的ICD-9-CM-3编码。北京市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医学进展,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临床版》和《国际手术操作分类(ICD—9)临床版》(北京版ICD-10和ICD-9),于2006年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评审。2011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广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开展医院评价工作的通知》,说明北京版ICD-10和ICD-9经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5年来的应用,编码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卫生统计上报和医疗质量绩效评价要求。故推荐使用北京临床版ICD-10和ICD-9,加强疾病分类管理工作。
年1月5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了《关于使用临床版新版(V6.0)字典库的通知》,为目前最新版的手术操作分类字典库,较好地涵盖了当前临床几乎所有的手术与操作,并进行了良好的区分。类似于前文所述的,在手术分级目录中归于手术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气管切开、皮肤牵引、腿假肢安装,甚至归于四级手术的气管插管术,在ICD-9临床版V6.0中均归为治疗性操作。以及手术分级目录中所不包含的导尿术、血液透析、关节腔内注射等,乃至案例中的内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也归为治疗性操作。此种划分方式是更为临床所认可和接受的。
(二)有创诊疗操作的划分
如前文所述,尽管有创诊疗操作的定义并不明确,但设立该名称的目的是清晰的。对于那些有创的、有一定危险性的、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诊疗操作,希望通过加强知情同意和操作记录等管理要求,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笔者认为,有创诊疗操作,是指诊疗操作中,那些通过采用医疗器械、设备、耗材,或通过聚焦超声波、电磁波、光波、放射线等介质,采用侵入、介入、穿刺、穿透等方式,精确作用于人体内部相应部位进行诊疗,具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操作项目。
在实际工作中,将设立的目的与定义进行结合,便能够较好地用于有创诊疗操作的划分。
以此方法,上文中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导尿、血液透析、关节腔内注射、内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等均应为有创诊疗操作,而皮肤牵引、腿假肢安装则不属于有创性诊疗操作。
此外,对于导尿术及PICC置管等医护执业范畴划分不清的、交界性的、有创性操作,是否记录、谁来记录、如何记录?目前学界尚有争论。之前,通常较多是由护理人员操作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但随着卫生部在病案归档资料中取消普通患者护理记录单,仅保留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单,相关操作记录将无处保留。考虑到此类操作的有创性、病历书写的规范性以及病历资料的完整性,笔者建议由实际操作人员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书写有创诊疗操作记录,并保留在病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