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释迦牟尼和达摩是什么关系
释迦牟尼和达摩都属于佛教。释迦牟尼是佛教的燃喊创立者,达摩通彻大乘佛法。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
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历段哗。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着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
扩展内容: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肢行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Ⅱ 佛祖的拼音
佛祖的拼音是[fó zǔ] 。
1.佛与祖师也。佛谓释尊、祖师为开创一宗派者之称。佛教各宗派,各有其祖师,世俗或称祖师为佛祖,误也。宋、苏轼〈海州石室〉诗:“今年洗心参佛祖。”
佛教称修行成道者为佛,开创宗派者为祖师,故称成佛作祖者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统纪》五十四卷,详载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前年开阁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宋 何䓕 《春渚纪闻·苏黄秦书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书禅句几三十馀首,有云……‘自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须鬓着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元 宋旡 《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眼高铅哪无佛祖,诗癖有山兄。”
2.佛即祖,释尊为佛教之开祖雹枯也。
3.惊叹之词。《江楼梦·第四十一回》:“摇头吐舌道槐肆码,我的佛祖。”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
Ⅲ 烧香拜佛的讲究和忌讳有什么
烧香拜佛的讲究和忌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衣冠整洁,举止有礼
进入寺庙,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特别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入佛如念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
5、其他注意事项
佛堂内不得大声喧哗,或躺卧跑跳。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参拜佛时,最好靠近佛桌前拜佛,配弊免得他人从你面前而过,打扰你拜佛。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带小孩进入寺庙,大人一定要管理好孩子,不可随意妄为。
Ⅳ 家里佛像怎么摆
佛化家庭如何设置佛堂-----慧律法师
身为佛弟子,平时除了常到寺院礼佛、听经闻法及参与法会共修以外,如果因缘具足,亦可在家中设置佛堂。
(一)家庭佛堂的重要与功用
设置家庭佛堂不但方便自课修持,而且具有如下几点殊胜的意义与功用:
1.具有安定人心之效:在家中设置佛堂,不但表明自己是佛弟子,有了信仰的皈依处,也说明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与尊重。而且家中有佛堂,正如同佛菩萨常随我们左右,给予加被,给予我们依怙,能产生安定力和安全感。
绝姿2.具有弘法度众之用:家中有了佛堂,这是非常荣耀的事,若遇到亲朋好友来访时,可以引领参观佛堂。若有信仰者,可以请他们上香礼拜,彼此在佛法上有思想的交流;若是尚未起信者,可借此机缘详细解说佛前的庄严及法物的名称和用途,并称赞诸佛菩萨的功德、佛陀的伟大及信佛的好处等,使其对佛教有初步的认识,留下美好印象,待因缘成熟时,自能得度。
3.提供课诵自修之所:佛堂可以提供我们早晚课诵、礼拜、禅修、研读经书等修持的功能,借由在佛堂的修持,可以去除烦恼,改变气质,增长福慧,净化身心。
4.令不忘失修行之心:佛弟子若因忙于事业或因住家远离寺院等因素,无法常到寺院共修,则可能会渐渐与三宝疏远而忘失菩提心,正如人言:“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如果家中有了佛堂,则时时刻刻与佛同住,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精进不懈。
(二)如何布置家庭佛堂
家庭佛堂的布置以简单、庄严为原则。如何布置?提出以下方法,以供参考:
1.佛像:供奉于佛堂的中央,大小应与佛堂配合。如:
*1释迦牟尼佛
*2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
*3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4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5观世音菩萨
*6地藏王菩萨
*7阿弥陀佛
供奉佛菩萨圣像宜简单庄严,不论是坐像、立像、卧像,皆可择一供奉,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严。
2.供器:供桌上可摆设花瓶、烛台、灯台,宜左右对称;香炉放中间,早晚上香;净水杯一个或三个,早晨供奉茶水。
3.法器:可准备木鱼、大磬(或引磬),敲打时切莫扰乱他人。
4.经书:课诵本可整齐放置佛前,保持佛堂的洁净庄严,亦可收藏,课诵时再请出。假若佛堂有空间,最好能设一个经橱,凡佛经、佛书、佛教杂志等,都可陈设其中,供人阅读。
此外,供桌前面围上桌围,挂上庄严布,供桌两旁亦可挂幢幡,佛前可置拜垫,以利礼拜或课诵用。
5.佛堂对联(参考用)
(1)横批:万德庄严(2)横批:莲池海会
右:行持要向岁寒操右:人天缺陷不念弥陀更念谁
左:修养须从尘事炼左:吾佛慈悲广度众生当度我
(3)横批:智能如海(4)横批:佛光普照
右:莲花座下礼能仁右: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左:贝叶行间修福慧左: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5)横批:佛光普照
右:净土莲花已待君
左:家庭亲属皆归佛
(三)设置佛堂注意事项
家中欲设置佛堂或已经设立佛堂,应注意下列事项:
1.设立佛堂时,只要选择一间清洁干净、光线充足、安静不吵闹之处即可,不一定讲求富丽堂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虔诚、恭敬的心。
2.如与家人或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处时,应征得大家同意,始可设置佛堂;若他人不同意时,可以收藏方便的佛像代替,于课诵时请出,课诵后再收藏,不宜勉强设立佛堂,以免引起他人的困扰。
3.设立佛堂不须特别选择吉日吉时,也不必看地理方位,只要心存诚敬,则“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4.供奉佛菩萨圣像可用纸绘、木刻、铜铸等,只要大猛宏镇小式样庄严,令人心生恭敬即可。
5.有佛桌者,可摆设法器、花瓶、烛台(或电灯灯台)、香炉、净水杯、供果盘等,物品可增可减,只要对称、庄严即可。
6.佛像左边或右边均可供奉祖先牌位。
7.家中有人往生,佛像无须遮蔽。
8.佛堂不可借作扶乩问卜之用。
(四)家庭佛堂的礼仪
家中既已设立佛堂,应视同在寺院的殿堂,应遵守佛堂的礼仪:
1.佛堂中的一切物品,包括佛像、法物、拜椅、经书、花香烛果等供品,皆应整齐有序。
2.供花不一定要日日更换。凡遇佛菩萨的纪念日时,得准备供饭素菜供养。
3.最好每天有定时的早晚课诵,至少早晚也须烧香(早上可上枝粗供水),日日不辍,持之以恒。
4.佛堂、供桌、香炉、烛台,应常常清理打扫,以保持佛堂的清净庄严。
5.清理佛堂、佛桌时,应有专用的布、水桶等,不可与他处共享清扫用具。
6.佛堂乃清净庄严之处,为礼拜、课诵、禅修、研读经书之修持用,不宜于中嬉闹谈笑、宴客饮食等,以免有失对佛菩萨的恭敬。
7.外出前、回家时,应到佛前礼拜,如同向家中父母长辈禀告、请安,以示对佛菩萨的感谢、恭敬、系念之心。
8.佛堂内应保持光线明亮。外出前,应将油灯、香烛之火熄灭,以保安全。
9.法器乃龙天耳目,课诵时欲司犍槌,亦当如法,声音宜小,以免干扰左邻右舍或家人,引起他人反感。
Ⅳ 元宵节是佛教的节日吗
元宵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太一神祭祀起源说、佛教起源说、道教起源说。
佛教起源说:东汉明帝敬佛
据《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记载: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智能;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能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盘。
六祖惠能橡悉卖曾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灯象征着光明,能破暗。
故佛教中常用灯来比喻用佛法智慧破除无明烦恼,传灯、供灯也是大众供养诸佛菩萨及诸天神明、祈福求慧的重要方式之一。
Ⅵ 浴佛节是给哪个佛沐浴呢
四月初八是浴佛节。浴佛节是我国古代受印度佛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盛大节日。浴佛中的佛是指佛祖释迦牟尼。
浴佛活动都是在寺庙里举行的,僧人用小勺舀水浇灌佛像,完成浴佛仪式。
浴佛用的水有多种,有人用香熬的五色水,有人用香汤。香汤是指加药的糖水。北宋时还出现了浴佛的机械装置。
浴佛节这天,人们会聚集在开封的相国寺参观浴佛仪式。僧人们拿出一个金盘和一尊佛像,佛像里有机械装置,可以沿着金盘四周行走七步;另外还有九条会自动喷水的龙,升洞洞喷出水来给佛像沐浴,金盘水满,喷水就会自动停止。工匠的技艺令人们叹为观止。
Ⅶ 玉帝诞辰时,老君送仙丹,镇元子送人参果,如来送啥
我觉得按西天如来佛的地位并不需要送玉帝礼物,只要来参加就可以了。西天没有蟠桃,也没有人参果,而且西天佛祖如来也不炼丹,所以也不是如来不想给玉帝礼物,实在是西天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玉帝的。
而且如来是属于佛教的神,玉帝是属于道教的神,他们是两个不相干的教派,佛教生活比较清苦闹雹,拿不出什么东西来送给玉帝,唯一有的就是佛教的经文。但是玉帝又是道教,这些经文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我觉得如来如果想送礼物,可以在玉帝诞辰的时候满足玉帝的一个愿望,因为如来是四海八荒九州大地之内,法力最高的一位神,所以他有这个能力来满足玉帝的任何愿望。可以想象一下,玉帝过生日的时候,把仙丹当做蛋糕,把人参果当做蜡烛,然后合起双手对着如来佛许了一个愿,这卜宏个情景是不是跟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比较像?
唯一不同的就是如来佛可以满足玉皇大帝的愿望液弊帆,而我们的愿望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去实现。
Ⅷ 麻烦问下这个半佛半魔这个图片叫什么
这是参佛的最高境界,不知生哪知死,不知魔怎成佛? 事情是无法绝对的,有人说过阴阳不矛盾,而是相依而生的道理。追求成为一个纯粹的好人,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值得追求的。 人要有一点坏才能成为大好人。我们不是不够好,而是不会坏,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短视心软”。当然反之亦然,大坏人有时看上去也像个大好人似的。不用担心无法分辨,是佛是魔,看你是谁。
Ⅸ 旅游时参观古寺庙,除了烧香拜佛之外,还应该看什么
有不少的网友都特别的喜欢去古寺庙进行游玩和观赏,一般情况下他们也是会选择去古寺庙烧香拜佛。这样也能够祈祷自己的家人幸福平安,还能够请求菩萨保佑他们在事业和身体方面顺顺利利。希望每一位游客再去古寺庙烧香拜佛之后也可以选择旅游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应该观赏一下古寺庙里的建筑物。这样也是非常好的事情,还能够让自己对古寺庙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和观赏。
大家去古寺庙也是为了祈求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能够更加顺利平安,所以说不少的人匆匆忙忙的去寺庙祈福完之后都会选择离开,这样也会让自己感觉到非常的匆忙。所以说大家也是应该提前选择好时间去古寺庙,在烧香拜佛之后去当地的着名风景区游玩一番。这样也能够让自己感觉到非常的幸福,毕竟古寺庙旁边的一些建丛搜筑和风景都是非常好的。
Ⅹ 如何用头像和昵称区分年龄段
首先要说明这个依据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还要排除一些还有一个公司QQ号。
0-12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是幼稚的小孩子,头像会选择动画片里的动画人物,比如米老鼠,芭比娃娃,多啦诶梦等等。也会在父母帮助下将头像换成自己的照片,自拍或者是景区合照。有时也会有小动物的头像。同样他们的昵称也多会融入动画元素。有些孩子还会用自己名字或者小名做昵称。
中老年人多数是自己的照片做头像,或者是儿女,照片来源都很简单。他们的昵称也中规中矩多是关于生活态度活着生活状态的,比如笑对人生,自然自得,一路平安等,还有就是用自己的名字做昵称,或者朋友对自己的称呼,其实他们的昵称或者头像是最容易辨别的。
除了以上,还有一些人不暴露自己心思,他们可能少年老成,可能故意掩饰自己,对于这些人我们就不能简单通过昵称和头像来判断年龄了,与他们交流是最好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