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舞蹈:扇舞丹青怎么是民族舞,可是看着不像啊,像是古典舞!!!帮帮我
《扇舞丹青》是古典舞!
不是民族舞~是北京舞蹈学院的王亚彬跳的~
B. 扇舞丹青舞蹈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吗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橘薯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裤激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为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
极富舞蹈本体特征的作品
《扇舞丹青》是一个极富舞蹈本体特征的作品,它的一大特点是重其韵律,不随意乱用技巧,不张扬,不浮躁;未设置任何情节,没有戏剧的冲突,无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帮助,仅靠舞者的身体和那把扇子,通过舞者身体那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运动,将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间相结合,将一个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了与书法与绘画笔韵之美比肩。与以往女子古典舞相区别的是,它的语言打破了阴柔为主的风格,增加了刚性质感的表现。作品所营造出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绵里藏针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编导创造了自己的空间,也创造了自己的时间,两者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底板则是舞者身体自由描画的。这种典型中国式的身圆纯者体运动与魏格曼提出的时、空、力舞蹈三要素不期而遇。而舞者那收与放、张与弛、急与缓、强与弱等动势所展示的“重力(轻或重)、时间(快与慢)、空间(直接或延伸)、流畅度(限制或自由流畅)”,又与魏格曼之师拉班创造的人体力效表现有着本质的联系。由此可见,艺术确实是相通的,好的艺术作品都遵循着科学的原理方法,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心灵与自然在沟通中的顿悟,各种自然情景均溶人人的主观感受,倾人人性。在艺术心境与宇宙意象的互衬相映中返璞归真。《扇舞丹青》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闪、转、腾、挪”的动势、其“回”与“流”的形态,以及瞬间止息如红日欲出、满弓蓄势的感觉等,无不体现出了中国舞独有的舞蹈韵味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之无愧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佳作,让人们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国舞蹈向前发展的无穷神韵。
扇舞丹青
专业舞评
获得2002年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的舞蹈作品《扇舞丹青》,是一部舞蹈精品,据此拍摄的电视舞蹈作品更是让舞蹈锦上添花。
仅仅只有5分钟的《扇舞丹青》尽管小巧玲珑,但是它却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将中国古典舞蹈、绘画和音乐熔为一炉,并利用现代电视艺术手段进行二度创作,营造了一个冲淡、雅致、高远的意境。
在这部作品舞蹈环境的选择上,编导采用了最具冲淡雅致特色的中国水墨画(《扇舞丹青》的丹青),或山水,或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后景,或以实景道具拍摄,或以特技图像处理,布置了一个冲淡意境呼之欲出的舞蹈场景。这是绘画语言通过实境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和表达。在音乐的运用上,编导采用了以古筝弹奏的民乐。随着环境的展开,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轻拢慢捻,或快弹连拨。这是音乐语言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和表达。
扇舞则是意境的主要承载者和表现者。无论是从扇舞本身的动作,还是道具的选取来看,《扇舞丹青》中的扇舞具有传统舞蹈的美学特征。通过舞者王亚彬的扇舞表演,我们既欣赏到中国传统舞蹈的“拧、倾、圆、曲”的外化动作,更领略到中国传统舞蹈以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舞蹈中电视艺术语言的运用,使得冲淡、雅致、高远的意境得以加强和彰显。如在这部艺术片的片头,镜头从右至左徐徐摇过,就吸纳了传统长轴绘画中“先右后左”的美学思想。镜头运动的速度与节奏都比较舒缓,与舞蹈动作的速度和节奏十分契合。画面构图沉静中追求气韵的生动,正是传统的“静中求动”“静中有动”美学理想。
其实,在这部艺术片中不仅仅存在这两种审美载体,我们至少可以享受到四种审美载体的存在:一为舞蹈肢体语言,一为电视声画语言,一为绘画语言,细分电视声画语言还有音乐语言。这部艺术片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巧妙地融合了四种语言形式,构筑了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和谐的审美客体。
C. 演员王亚彬简历
王亚彬,1984年出生于天津市,国家一级演员、舞蹈家、编舞、制作人。
王亚彬于1999年进入北京舞蹈学院。2000年参演古典舞《扇舞丹青》,获得全国电视舞蹈大赛金奖。2004年在电影《十面埋伏嫌返敏》中扮演章子怡的舞蹈替身,正式进入影视圈。
2006年出演电视剧《乡村爱情》,为观众所熟知。2009年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同年王亚彬制作”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艺术系列芹枝演出。2012年7月获华鼎奖最佳舞蹈女演员奖。
(3)大扇舞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演艺经历
2003年1月3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表演作品《狮舞东方》。9月在北京舞蹈学院担任演员及教师工作。同年获第七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2004年7月,担任动作世激电影《十面埋伏》的舞蹈设计及章子怡的舞蹈替身。
2005年,参演军旅电视剧《军中红舞鞋》,并饰演白鸽。同年在宇多田光的单曲《Passion》MV拍摄中担任舞蹈设计。
2006年2月,王亚彬参演情感电视剧《跟着阳光跳舞》,并饰演景茹。3月,参演现代电视剧《马大帅3》。10月,参演农村情感电视剧《乡村爱情》,并扮演王小蒙,从而为观众所熟知。同年应文化部邀请担当第四届全国舞剧歌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评委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亚彬
D. 考试舞蹈基本知识
考试必备舞蹈基本知识
舞蹈学习必须要对舞蹈的一些基本知识有必要的掌握,这也是为了在考试考核中可以顺利通过的关键要素,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舞蹈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芭蕾舞兴盛于哪个国家?
答:法国
谁是“第一个在脚尖上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
答:法国的塔里奥尼
“古典芭蕾之父”是谁?
答:马里于斯—毕季帕
你棚察知道《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属于哪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答:古典芭蕾
你知道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
答:开 、绷 、直 、立
请问现代舞之母是谁?
答:依莎多拉·邓肯
中国古代舞蹈史上有几个舞蹈艺术发展高峰?
答:周代—汉代—唐代
舞蹈动作的基本元素?
答:动态 动速 动律 动力
舞蹈的定义?
答: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和交流人类的情感,传达信息、劳动技能和经验的人体动作。
舞蹈有哪些种类?
答:生活舞蹈 习俗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自于自娱舞蹈 体育舞蹈
你链禅茄知道《云南映象》的编导和主演是谁吗?
答:杨丽萍
芭蕾舞起源于哪个国家?
答:意大利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的舞蹈家?
答:西施 赵飞燕 杨玉环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芭蕾舞剧是哪一部?
答案:《红色娘子军》
舞蹈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独舞 双人舞 三人舞 群舞 组舞 歌舞 歌舞剧 舞剧等
中国最早学习欧美舞蹈的是谁?
答案:晚清时期的裕容龄
中国新舞蹈的开拓者是谁?
答案:吴晓邦
蒙古族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答案:安代舞 筷子舞 盅碗舞等
傣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形式?
答案:嘎光 象角鼓舞 孔雀舞等
朝鲜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答案:农乐舞 杖鼓舞 扇子舞 剑舞等
维吾尔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答案:塞乃姆 多郎舞 萨玛舞
例举四个古典舞作品的名称?
答案:《扇舞丹青》《秦王点兵》《垓下雄魂》《春江花月夜》等等
第一部比较成功的电视多媒体袭颤舞蹈是哪一部?
答案:《扇舞丹青》
《咱爸咱妈》的编导是谁?
答案:金苗苗
桃李杯几年一届?
答案:三年
;E. 扇舞丹青是谁的原创古典舞
舞蹈编导:佟睿睿
舞蹈音乐:根据民族古典乐曲《高山流水》改编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为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
有一首诗精辟概括、准确描述了此作品,那就是:“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
《扇舞丹青》是一个极富舞蹈本体特征的作品,它的一大特点是重其韵律,不随意乱用技巧,不张扬,不浮躁;未设置任何情节,没有戏剧的冲突,无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帮助,仅靠舞者的身体和那把扇子,通过舞者身体那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运动,将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间相结合,将一个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与书法与绘画笔韵之美比肩,让《扇悄薯棚舞丹青》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墨舞”佳作。与启则以往女子古典舞相区别的是,它的语言打破了阴柔为主的风格,增加了刚性质感的表现。作品所营造出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绵里藏针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编导创造了自己的空间,也创造了自己的时间,两者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底板则是舞者身体自由描画的。这种典型中国式的身体运动与魏格曼提出的时、空、力舞蹈三要素不期而遇。而舞者那收与放、张与弛、急与缓、强与弱等动势所展示的“重力(轻或重)、时间(快与慢)、空间(直接或延伸)、流畅度(限制或自由流畅)”,又与魏格曼之师拉班创造的人体力效表现有着本质的联系。由此可见,艺术确实是相通的,好的艺术作品都遵循着科学的原理方法,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心灵与自然在沟通中的顿悟,各种自然情景均溶人人的主观感受,倾人人性。在艺术心境与宇宙意象的互衬相映中返璞归真。《扇舞丹青》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代表手蠢作,它“闪、转、腾、挪”的动势、其“回”与“流”的形态,以及瞬间止息如红日欲出、满弓蓄势的感觉等,无不体现出了中国舞独有的舞蹈韵味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之无愧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佳作,让人们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国舞蹈向前发展的无穷神韵。
F. 十面埋伏里章子怡的舞是自已跳的吗
不是,是章子怡与其他两个舞蹈替身一起完成的。
《十面埋伏》是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于2004年出品的一部武侠电影,由张艺谋执导,金城武、刘德华、章子怡领衔主演。该片于2004年7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两个捕快与一个歌妓的爱情裂含故事。原本歌妓喜欢的是刘捕头,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歌妓发现自己最爱的竟是金捕头,刘捕头则因爱生恨,萌发了杀死歌妓的念头。最后歌妓为了保住金捕头的性命,与刘捕历枯头同归于尽。
剧情简介
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涌现不少反官府的组织,其中以飞刀门的势力最大。飞刀门旗下高手如云,以“杀富济贫、推翻朝廷”为旗号,甚得百姓拥戴。
飞刀门总部设在靠近都城长安的奉天县境内,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朝廷深以为患,逐严令奉天县加以剿灭。飞刀门帮主柳云飞虽在与奉天县官兵的战斗中牺牲,但在新任帮主肆烂笑领导之下,飞刀门的势头不减反增。
G. 哪里有可下载的小影大扇舞梁祝
优酷。小影大扇舞梁祝视频是在优酷上进行合作独播的,只能在优酷上进行下载。小影大扇橡樱缺舞颂档梁祝是一种舞梁辩蹈视频。
H. 大扇舞梁祝的扇子尺寸
大扇舞梁祝的扇子尺寸是扇骨31cm,飘头40cm。
大扇舞梁祝通过与舞者一起舞动,扇子的形、神、意、趣,巳被广泛而深刻地融入到乐舞艺术的表演之中,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乐舞艺术的语言形式。“共读”、“送别”、“抗婚”、“化蝶”四个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情节,以大扇作为贯穿整场的元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梁祝“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的绵绵情意。
梁祝传说:
越州(今绍兴)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今宁波)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梁山伯与祝英台
I. 朝鲜族农乐舞的风格特色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农乐舞演出时,各个村寨都派出自己浩荡的舞队,参加当地的庆典。舞队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写有“农业为天下之本”的农旗为先导,随后是一名在队首敲打小锣担任总指挥行宏李的男子。在他的带领下,手拿太平箫、喇叭及各种鼓类乐器的乐队和各种乔装人物组成舞队的仪仗部分。接下来是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长鼓舞、扇舞、鹤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哑剧的演员队伍,参加人数不限。象帽舞是农乐舞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种类繁复,舞技多样,分“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尾巴象帽”、“火花象帽”等种类。其甩象尾的技巧包括左右甩、前后立象尾,有单甩、有双甩、甚或三甩,有站立甩、蹲甩、跪甩、扑地甩等多种。象尾有几尺长的,亦有几丈长的。甩象帽是象帽舞的基本动作,也是它表演技巧的独特之处。表演时,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甩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和“抖露珠象”等,能够边甩边跳跃,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俯身甩象”等高难动作,带动帽子上的飘带形成线条流畅的一幅幅动态圆环,带给欣赏者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感觉。象帽舞是群体表演,它的表演时非常讲究,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首先音乐响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较简单的舞蹈动作;接着再换中象帽,配以长鼓,做钻圈、旋子、扶地翻转等肢体动作;最后,由一至三人甩长象帽,做跳纸条、上台阶、圈人等高难度动作,使舞蹈达到最高潮。在舞蹈过程中,时时辅以手鼓、长鼓、边鼓以及大锣、小金、洞箫、短笛和朝鲜族唢呐等乐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泼优雅,节奏欢快舒畅,充分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中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气质,绝拿是朝鲜族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制作工艺
象帽的特殊制作工艺决定了象帽舞的表演方式。最早时象帽由锯成一半的葫芦制作而成,将一个木棒插于其底部,然后用牛皮绳绑上长长的窗户纸固定在木棒上。舞者头上所戴的帽子种类繁多,大多由硬塑制成,其彩带也演变为一种“玻璃纸”,因特点不同而分为长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线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长、中、短象帽因其彩带的长短不同而得名,短者仅1米多,长者达12米,目前最长者已有28米。其它的则因彩带、帽子的材质和装饰不同而得名,如羽象帽是将10根白鹭羽毛捆在一起,扎在象帽尖顶上形成甩动的带子而得名;火花象帽则是在长带子上绑上了几十个萤火虫,表演时仿佛萤火虫上下飞舞,极为绚烂夺目。
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本溪市
乞粒舞是自娱性民间舞蹈。它不仅吸收了拔河比赛时“双层舞”之精华,而且也把“乞粒”活动中的歌舞部分融于其中,从而形成独特的表演形式。乞粒舞有着相对稳定的传统程式,但又不完全受传统程式的限制。表演者可以根据现场情绪起舞,整个舞蹈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当表演者情绪高涨时,大家各显神通,男性晃动象帽,使顶端长缨飞旋,划出美丽的弧线;姑娘边敲击长鼓边快速旋转,以形体的动感和美感传情达意;老年的扮演者不仅注重舞之韵味,而且注重姿态,动作变化繁多,能通过即兴表演将心底的欢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乞粒舞参与人员多,影响广泛,是朝鲜族农民群体舞蹈的典型代表。每逢佳节喜庆之时,参加表演的人数众多,场面宏大,这就需要有人出来主持、引导舞队进入表演场地。从舞队入场至走出各种队形变化,直到舞之尽兴,表演程式相对稳定。在“做周”、“回甲节”、“回婚节”等朝鲜族活动时,因受表演场所及参加人员的局限,就没有入场、走队形的必要。因此,表演程式相对发生变化。因地制宜,因情而变,形成了乞粒舞表演形式的主要特点。乞粒舞的表演(以节日表演为例),需要在宽敞的场地进行,男女老幼皆可参加。每次表演,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但长鼓手、圆鼓手必不可缺。场面热烈,阵容强大。入场时,舞队的前面,是头戴“相帽”的小伙子和老人,他们不停地摇动着帽子上的彩色长绸。紧跟其后,便是档迟整个舞队的总指挥,一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手中拿着铜钹,边走边击打着节奏,引导着舞队出场。依次是两个圆鼓手和两个长鼓手及舞队中的男女青年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在舞队最后面,是表演“双层舞”的男演员。在他们的肩上,站着一个小孩,小孩的手中拿着彩绸(或鲜花),不停地舞动。在“双层舞”里,也要有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居于长者应在的显赫地位。舞队出场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圆圈,圆鼓手、长鼓手、男女青年和老年,依次下到场中,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技艺。高潮过后,表演者又会在总指挥的铜钹声中,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列队退出。乞粒舞主要在朝鲜族的重大节日或大型活动中演出,如作周(一周岁生日)、回甲(六十大寿)、回婚(结婚60周年纪念日)或婚礼、店铺开张、建造和修缮庙宇时,村里老人都会牵头,组织歌舞表演。乞粒舞多通过家族传承。
习俗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跹起舞习以为常。居住在我国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长期从事北方水稻生产。为了便于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和管理,他们多采取集体劳动、相互协作的劳动形式。人们每逢下地,都将“扁鼓”和“唢呐”与农具一起带往田间。休息时,人们便在明快的鼓乐声中即兴起舞,以欢乐的歌舞荡涤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即兴歌舞便逐渐形成了游乐性的朝鲜族民间舞蹈,贯穿于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之中。
文化特色
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届时,各个村寨都将派出自己浩荡的“农乐舞”舞队,参加当地的庆典。舞队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写有“农业为天下之本”的“农旗”为先导,随后是一名在队首敲打“小锣”担任总指挥的男子。在他的带领下,手拿“太平箫”、“喇叭”、各种鼓类乐器的乐队、各种乔装人物,组成“农乐舞”舞队的仪仗部分。接下来是即将参加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长鼓舞”、“扇舞”、“鹤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哑剧”的演员队伍。“农乐舞”的表演共包括十二部分。有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舞童表演的“叠罗汉”,多人表演的传统“扁鼓舞”,男女都可表演的“长鼓舞”,多人持大型花扇表演的源于古代“巫舞”的“扇舞”,假形舞蹈“鹤舞”,以及最后压阵的男子“象帽舞”。首先在“小锣”不同节奏的敲击下,由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作为“农乐舞”程式化的开场节目首先登场,紧随其后的是,一群舞童在“燕风台”乐曲伴奏下,以快速旋转动作进行各种队形、队列的变换与“叠罗汉”表演。随着节目的进行,舞蹈表演的艺术性也越发浓郁起来。多人表演的传统“扁鼓舞”是男女都可参加的一种“鼓舞”。每人所用“扁鼓”的大小,因性别的不同而有区分。男子表演以群舞为主,舞者在激烈而欢腾的鼓声中奔跑、跳跃,充分显示着男子的阳刚之气。而身挎“扁鼓”的女子独舞,不但要表现多样而娴熟的击鼓技巧,还要在“扁鼓”频频发出顿、挫有节,急、缓交错鸣响下,舞出朝鲜女性刚柔并济、潇洒遒劲的舞姿。这两类别具风格的“扁鼓舞”,总会不断引来人们赞美的掌声。
现在虽然朝鲜族“长鼓舞”已被众人所熟悉,但不少人却误认这个舞蹈只是朝鲜族的女子舞蹈。其实,民间中的“长鼓舞”是男女都可表演的舞蹈。“长鼓”是朝族乐器中,音色最优美和独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它体形颀长、细腰,两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并以鼓槌、鼓鞭和指掌配合敲击,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特色。“长鼓”是乐器,同时也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舞具。在悠扬的伽倻琴伴奏下,她们右手持长约30公分的细竹“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从左右鼓面敲击出清脆、和谐而又不同鸣响的鼓声。乐曲声中,一队身穿白色短衣淡红色拽地长裙,胸前系着“长鼓”的舞者,踏着淙淙泉水般的轻柔舞步流转于舞台。她们那松肩提臂的婀娜舞姿,柔如蜡焰、动如垂柳地轻盈体态,如只只跃跃欲飞的白鹤悠然起舞,令人陶醉与神往。一段慢版之后,舞者抽出另一只木质鼓槌,敲打出强烈而快速的节奏,舞蹈随鼓乐进入狂放的急旋,矫健而奔放。每逢此时,沉醉于高潮中的表演者,便开始纷纷亮出显示个人“鼓舞”技巧的“绝活”,把表演气氛推向最高潮。“长鼓舞”后,接着的便是由多人持大型花扇,开始表演源于古代“巫舞”的“扇舞”。舞蹈者以单扇或双扇进行摆置图案和造型表演。接下来是假形类的舞蹈。装扮成具有美丽的长颈鹤头和两只黑色双翅的一群丹顶鹤,迈着轻盈而飘逸的大步,跳起了展翅欲飞“鹤舞”,为人们祈求着未来的吉祥与安宁。为“农乐舞”最后压阵的男子“象帽舞”,是向来令人瞩目和兴奋激动的舞蹈。一个个身着节日彩服、头戴盘有彩带圆帽的男青年,先后表演处于站立、行走和支、转于地面姿态下,用头部将彩带甩出水平、垂直、倾斜方位的圆弧。更有技艺高超者置身场地中央,表演着甩动长达20米彩带的高难技巧。顿时,满目的若干彩带,似万道霓虹横空出世,若千条丝雨旋落碧空,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高潮之中,手持“小鼓”、身挂“扁鼓”和“长鼓”的舞者再度登场,在彩带的纷飞中再度起舞,作为“农乐舞”的终结。丰富而热烈的“农乐舞”之后,人们将转入自娱性的集体自娱舞蹈,作为欢度节日的继续。
J. 大扇舞转扇的基本技巧
在一支舞曲中常常有握扇与夹扇裤昌的动作过度转换,从握扇到夹扇或从夹扇到握扇,都需要指头的变换位置,要注意变换的时间准确,才能将舞跳的到位。
在一支舞曲中常常有握扇与夹扇的动作过度转换,从握扇到夹扇或从夹扇到握扇,都需要指头的变换位置,要注意变换的时间准确,才能将舞跳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