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详解:风水与阴阳的关系是什么
阴阳规律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认为阴阳是现实世界中对立的两面,而 风水 则是一种实用的玄学规律,用处非常广泛。
那么,风水与阴阳的关系是什么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子解阴阳规律。阴阳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具的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特点,处在一个统一体内。阴与阳的第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即是没有阴绝败贺、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对立,即指是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面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电有正负极;磁场有阴阳极(即是南北极);原子由“正”电子核和“负”电子核构成;建筑物有阴面和阳面;山为阳、水为阴。就是在地球面上所有并派物质和现象都存在阴和阳这对立两个方面。
阴阳转化,即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两种属性,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消处彼长,彼进此退。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易经系辞》曰:“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月焉。”枯悔俗称“风水轮流转”即是阴阳转化运动中的结果。
我们的古人对阴阳依存、对立转化的论述,具有了现代唯物辩证法世界观与认识论。阴阳始终处在动态来衡中,如果这种变化出现反常,即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易经系辞》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在风水学中就是人类在居住远址规划建筑活动中,寻求阴阳来平衡的具体科学技术,因此我们把阴阳关系为风水学的指导理论,所以研究风水学理论也是研究阴阳关系。
② 堪舆学入门知识:什么是阴阳
风水学说是一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科学,它所蕴含的道理涵盖了方方面面。在风水学说之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阴阳”这个字眼,但是身为门外汉的我们可能并不是很了解阴阳到底是什么?下面风水 入门知识 告诉你什么是阴阳。
阴阳是古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哲学概念。他们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阳类代表光明、向上、生长、正面、外面、动、热、强、男、雄……;阴类代表黑暗、向下、死亡、反面、里面、静、冷、弱、女、雌……为了解释这种对自然现象的归类,古人逐渐形成了一套阴阳理论。
阴阳最早出现在《易传》的书中,上面写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易经》的太极图就是阴阳的总结和象征的标志。古人认为阴阳的实质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和转化,这种运动和转化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在运行。阴阳学说在中国应用很广,如古代的易经八卦、星象、堪舆、医药、命学、相术等等,他们的理论核心都是阴阳学说。
1、阴阳与“对立统一”的关系
阴阳与“对立统一”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因为阴阳体现的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它用阴与阳双方相反的性质,共同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最终目的就是要树立起“对立统一”这面鲜艳夺目的旗帜。“对立统一”这个词是外来的哲学词语,从意义上看,“对立统一”是一个充满了科学思想的哲学观点,它以对立体现个性,以统一体现共性,在统一中体现旗帜鲜明的对立,对立与统一双方相辅相成,通过“对立统一”的综合性总结,将一切事物的基本关系作出简洁的表达。
若果将“对立统一”从字面上细细分析,发现它存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总是觉得这种简洁表达有一种模糊性,详细梳理起来,会梳理出一些不能明白的疑问:
第一点:对立虽然是一种在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的事实,但是谁与谁发生对立?对立面是谁?为什么会发生对立?发生对立的条件是什么?这些基本性的条件,在现代的“对立统一”观点上得不到明确的体现。
第二点:统一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发生统一?发生统一必需的基础是什么?这些条件在“对立统一”的字面上也完全看不出来;
第三点:在对立与统一中,对立双方会发生什么样的双边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对立统一”中没有得到体现;
第四点:双方统一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规律性?这些问题,也不能从“对立统一”上有所反映。
用阴阳来表达“对立统一”的观点,确实显得棋高一着,单凭两个对立的相反性质阴与阳的相互组合方式,就已经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全部包含在内,并作出清楚的表达。阴阳能够清楚表达“对立统一”的原因,是在统一体中,对立双方都有各自的性质表达,让人一看就知道对立面是谁,可以从中认识到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同时还可以产生一个以性质关系相互发生变化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只发生在以性质为主体的阴阳上,并要通过对立性质的比较来体现。这在“对立统一”这个表达上是没有的,“对立统一”没有一个明确的性质或性能规定,它是空虚的泛指,不可能给人产生一个有规定性质的联想。
通过联想,阴阳将“对立统一”不能说明白的性质、原理、关系、规律等,都作出一个详细的表白,从阴阳这两个十分简单的字中清晰地体现出来:
第一点:阴阳表明,对立的基本条件是性质相反,与自己性质相反的就是对立面,具体地体现为阴性性质与阳性性质两个方面,相反性质双方的共同存在,才会发生对立;
第二点:阴阳表明,对立面双方都是在从同一基础上的不同量变产生,因此,统一必须是对立性质双方的结合,统一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量变的对立双方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整体中,相反性质双方的阴与阳都得到清晰的体现,在对立之中体现出互补的合作;
第三点:阴阳表明,对立双方在统一后,虽然外观成为一个整体,但在内部仍然呈现出对立状态。相反性质的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来体现自己不同特点存在的基础;阴以阳为对照而体现阴的性质,阳以阴为对照而体现阳的性质;
第四点:阴阳表明,由于对立双方的性质相反,双方的统一过程,必然地要发生水火不相容的斗争,有斗争就会产生变化,变化过程由阴阳双方盛衰状态的趋势所决定,发生彼此相互消长的变化规律;
第五点:阴阳表明,性质双方的统一体,以双方力量的大小决定整体的性质取向,阴占优势时,整体呈阴性,阳占优势时,整体呈阳性,双方力量均衡时,整体体现平衡。
将阴阳与“对立统一”相对照,可以认为,阴阳用两种相反的性质紧密结合,全面地表达了“对立统一”原理的全部内容,是对“对立统一”的具体性体现。也是说,两种相反的性质阴与阳,塑造出了一个“对立统一”的新形象,将本来不能看到的“对立统一”关系作出具体化、形象化,将空虚的理论模拟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性质组合形象。这就清楚表明,阴阳是表达“对立统一”的具体性形象,这是阴阳与“对立统一”的实质性关系。
“对立统一”只是一种哲学思想概念,没有具体性的表达形象。而阴阳则是以一种可视的具体性形象,不但表达了“对立统一”思想,而且还将“对立统一”的性质、原理、关系、规律显示在其中,使到“对立统一”显得更清晰更具体。由于阴阳的表达具有可变的联想作用,通过对阴阳双方不同比例的构思,还可以表现出阴阳运动变化的状态。
尽管阴阳是用两种具体性质虚拟成的抽象性形象,但它能够以更加简洁的形象表达,更加具体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理论,基于这原因,当古代的中国人知道“对立统一”是宇宙间最基本性的关系原理后,却又不以“对立统一”这样的抽象思维观点为说教,而用具体的对立性质打造出一个抽象性的阴阳为形象,以此来表达“对立统一”。这就是古代人虽然明白“对立统一”原理,又不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说出“对立统一”这个词语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