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片大全
中国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做古诗手抄报让你更了解古代诗歌。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的图片欣赏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一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二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三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四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五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图六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资料1:谐音古诗欣赏
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嘱,却话巴山夜雨时。
2、《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嘱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资料2:赞美梅花的古诗1、《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以古诗词为主题办手抄报资料3:古诗名句1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____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2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3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__孟浩然《宿建德江》
4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____卢仝《有所思》
5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____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6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____杜甫《孤雁 / 后飞雁》
7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____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8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____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9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____王建《短歌行》
10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____虞世南《蝉》
‘贰’ 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毛笔,是古代汉族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毛笔书法作品中,有一种不可替代的美丽。毛笔下的古诗词,会是怎样的一副书法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毛笔书法作品图片4
毛笔书法入门
毛笔书法入门,是以基本笔画“右侧点”为笔法之基,依照笔画进阶顺序:点→横→竖→撇→捺→勾→挑→折,循序渐进,详实分析用笔、行笔、力道、劲道及用墨等心法。让初学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笔特质,灵活驾驭毛笔,在短时间内熟识永字八法的基本运笔方法,再配合十种基本字体结构的分析,了解字型组合间架要领,触类旁通,逐渐契入书学的无穷妙境。
文房四宝学习书法的基本工具有:笔、墨、纸、砚。就是我们通常称的文房四宝。
毛笔分类
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
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
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按用途可分为写字毛笔、书画毛笔两类。
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毫等。
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一般来说,羊毫的柔,弹力一般,使用起来难;狼毫的健,弹力强,好用一些;柔健两种不同的兽毛合制的笔,叫兼毫,更好使用一些。写不同的书体也最好有选择的用,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经验。
执笔方法
毛笔执笔法,其实无定法,但要“指实掌虚”,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笔管,掌心空虚,灵活运动笔有长短锋,由个人的习惯选用。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 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 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竖二者是互相关联的。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因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临摹方法
(一)碑帖的选择: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二)临、摹结合: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三)仔细读贴: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四)背、核、用: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五)博采众家之长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也可不断修正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书写出来的新作品。
笔法技巧
提按
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
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注意事项
书法是一门艺术,要练好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懈怠。
(二)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初学着可以先选用狼毫或兼毫笔。用后一定要洗净,把笔毛抹干抹直抹尖,保持笔毛不乱,以延长毛笔的使用寿命!
(三)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一般写十公分见方的字为益,不益写太小的字。逐步进笔,不可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要打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叁’ 形容夏天阳光灿烂的古诗词 【收藏】
形容夏天阳光灿烂的古诗词(篇一)
1.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黄梅时节槐大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5.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白朴《得胜乐·夏》
6.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7.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8.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____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11.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12.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13.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14.竹摇清影罩幽窗,两睁誉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初夏》
15.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6.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17.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18.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9.共粉泪,两簌簌。——苏轼《贺新郎·夏景》悉明段
20.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
形容夏天阳光灿烂的古诗词(篇二)
22.阴阴夏木啭黄鹂。 ——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23.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赵汝《汉宫春·着破荷衣》
24.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25.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午睡起》
26.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
27.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8.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29.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____高骈《山亭夏日》
30.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苏轼《贺新郎·夏景》
31.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32.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关汉卿《大德歌·夏》
33.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35.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36.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7.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____杜甫《为农》
38.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沈约《咏新荷应诏》
39.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40.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形容六月夏天的古诗词
形容六月夏天的古诗词【篇一】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
4.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5.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____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6.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7.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8.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9.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1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12.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13.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5.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游赤石进帆海》
形容六月夏天的古诗词【篇二】
16.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17.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18.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张炎《疏影·咏荷叶》
19.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20.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22.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2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24.娇痴不怕人猜。——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25.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26.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陈璨《曲院风荷》
27.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28.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29.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____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0.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那些惊艳唯美的夏天古诗词 【收藏】
那些惊艳唯美的夏天古诗词(篇一)
1.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2.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3.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7.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8.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9.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10.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11.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2.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1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那些惊艳唯美的夏天古诗词(篇二)
16.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7.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8.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1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1.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22.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李世民《度秋》
23.描写夏天的古诗句大全
24.映湖光,逞新妆。——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25.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2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7.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8.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2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
30.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描写夏天树木翠绿的古诗词
描写夏天树木翠绿的古诗词【篇一】
1.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2.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3.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4.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
5.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6.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7.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8.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10.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12.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3.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4.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15.梅子流酸溅齿牙句子,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1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____曾几《三衢道中》
17.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8.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20.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描写夏天树木翠绿的古诗词【篇二】
21.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22.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3.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客中初夏》
2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5.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26.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夏日登车》
27.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28.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夏昼偶作》
29.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李商隐《赠荷花》
30.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关汉卿《大德歌·夏》
31.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____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3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3.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3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5.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36.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7.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
38.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39.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40.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肆’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因此行书也是许多书法家都喜欢的书法字体,那么这一书法字体与我们的古诗词的融合,会创作出什么惊人的作品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行书的五大流派
1、二王行书的概念。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307-365)和王献之(344-386)父子二人。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晋代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他们开创的行书流派,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行书源头。王羲之行书偏于行楷,王献之行书偏于行草。王羲之行书用笔内擪,以骨力洞达胜出。王献之行书用笔外拓,以筋力中圆胜出。王羲之行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尺牍书法,如《王羲之传本墨迹》等,这是王羲之行书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学写行书,使转之法是一个重要的用笔方法。不会使转,就无法表达笔笔“分得清、脱得开、合得拢、粘得住”的行书所特有的艺术效果。分得清讲的是笔笔交代清楚;粘得住讲的是笔笔气脉贯通。好的使转之笔,转折时须暗过而不露痕迹,其关联处如银丝盘曲。再次,要注意他的锋的运用。锋在何处?锋在笔尖的端处。笔锋要坚持做到时时锐利而勿使折损,笔身要坚持做到常常直立而勿使屈曲,笔毫要坚持做到时时齐整而勿使扭曲,笔尖要坚持做到常常集聚而勿使松散。又次,临帖的早期阶段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重在“似”上下功夫。但是,临帖的后期阶段则最忌做字帖的奴隶。有的人老是拘泥于碑帖的外形,只知道依样画葫芦,搞复印式的临摹,那是徒劳的。一定要“遗貌取神”,要着重在得其笔意上下功夫。
2、颜真卿行书《祭侄稿》的意义。颜真卿(709-785)是中国书学史上,继“二王”以后的又一座艺术丰碑。《祭侄稿》是颜真卿悼念亡侄季明的祭文草稿。作品的文字是在追悼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的,尤其是颜季明正当英年,颜真卿怀着对骨肉亲人的沉痛悲悼有感而发,一泻千里、不拘成法,终成千古绝唱。颜真卿书法大胆吸收了篆书线条的特性,在二王行书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派。他一变古法,字成一格,对后世影响极大。王羲之书法纤瘦妍媚,颜真卿书法肥腴雄强。王羲之用的是指力,颜真卿用的是腕力。王羲之墨色温润,颜真卿墨色苍涩。王羲之用笔精到细腻,颜真卿用笔信手拈来。王羲之章法完美极致,颜真卿章法震撼强烈。颜真卿的书法擅长于以情感主宰笔墨,他情感激越,神韵高远,笔力厚重,气势磅礴,雄奇飞动,遒丽天成。《祭侄稿》全篇结构宽博平正,开合聚散洒脱不羁,雍容大度狂而不野。通览全篇,无论是用笔、结体和章法,都极尽变化而自然和谐、浑然一体。
3、宋人尚意书法的意义。纵观中国书法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而划分这两个阶段的界限则是在唐代。人们通常以为,唐代以前是书法的探索阶段,唐代以后是书法发展的成熟阶段。而使书法艺术能得以达到更加贴近人性化的意义,则是在宋人尚意书法出现以后。而宋人尚意书法所以能得以出现的先驱者,则是五代书家杨凝式。杨凝式(873-954)传世作品并不多,《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是其行楷书的代表作。《韭花帖》体态整洁秀雅,二王书风毕现,魏晋风神十足。其善移点画,大胆布白,似斜反正,行气宽松,疏敛淡远,肆意洒脱的经典书风,给后人以极大的启发。《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则一反《韭花帖》内敛神韵而景象极为茂盛。此外,《夏热帖》、《神仙起居帖》笔势纵肆,清逸飞动,风格各异,审美跨度之大,令人赞叹不已。杨凝式是唐宋间的过度书家,更是承唐启宋,为后人打开尚意书风奠定了基础。
在宋代,还有一个被称之为“中国书法宿影的”大师级人物,他的名字叫米芾(1051-1107)。在历代众多的书家中,米芾的行书对后代影响最大。关于米芾的学书道路,他有一段自述:“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书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余初学颜,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锺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从这段自述来看,他走的是一条由浅入深、博采众长、择善而从、食古能化、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道路。苏轼称赞他的行书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范成大称赞他的行书是:“······用大令笔意,稍跌宕遂自成一落千丈家。”米芾二王功夫精深,尤得力于小王,后人称他的“天真超越于王献之。”传为王献之《中秋帖》,有人疑为是米芾的临本。米芾的书法,用笔常常成竹在胸而沉着飞动,下笔凝重而随意痛快,笔墨淋漓而神采飞扬。米芾自称:“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后人即称他为“八面出锋”。他落笔重而中间稍轻,在转折处常常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在钩笔的使用上,比别人多了一个蓄势顿挫的动作。米字的结体常常又是随意赋形、欹正相济、多姿多彩。在章法上,字群的排列常常又是十分的强烈,大凡大小、粗细、方圆、开合、疏密、虚实、欹正、长短等,都有出奇不意的表现。虚锋入字,以势取胜;劲健妩媚,贯气流畅;把笔轻灵,使锋飘逸;八面出锋,妙用虚笔等技巧,都是有志于学米书者们值得注意的事情。其行书的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帖》等。
4、古意平淡的赵孟頫与董其昌。学习行书,“二王”无疑是正脉,偏离这个主线,凭小聪明走捷径的,大都易犯轻浮急噪、浅薄无知的毛病。赵孟頫与董其昌,是“二王”正脉系统中的杰出代表,是历史上少有的全能书家,应该对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赵孟頫(1254-1322)的意义在于自宋以后,书法界普遍存在着“重意轻法”的问题的时候,赵孟頫向人们提出了反思,他提议要复兴魏晋古法,大胆地打出了“贵有古意”的复古旗号。于是,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上,又发生了第三次大的变革,为大开元明书法新风气,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沉溺于古法之中,深入“二王”而不为所囿。正如宋濂所说:“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上看桃李耳。若赵公乃枝头叶底见其活精神者,此未易俗子道也。”唐人学“二王”得其形而失其韵,宋人学“二王”则得其韵而失其形,惟有赵公学“二王”能形神俱得,连董其昌、傅山到晚年时都对他赞叹不已。
正由于董其昌的出现,他为明末形成的书法流派,起到了开宗立派的先导作用。董其昌精于用笔,并有独特的见解。他说:“作书须提得笔起。何为起,何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皆信笔耳。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努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董其昌的墨法也非常讲究,浓淡枯湿,曲尽其妙。学书之人若能于墨法一道有所用心,便是高人一头的表现。董其昌善用淡墨,常常以虚和取韵,志在追求明净爽洁、清润闲逸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疏朗畅达,高古典雅,看似形散而神不散,字里行间气脉贯通,绝不流露出一丁点的浮躁之气,是书坛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家。其代表作有《赤壁赋》、《月赋》、《解学龙告身》等。
5、明清时期的行书名家。明清时期的书法,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其中较为着名的书家有黄道周、王铎、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张瑞图、倪元璐、何绍基、杨守敬、傅山、赵之谦等。在明代书法家中,黄道周(1585-1646)的行草书对当今书坛的影响很大。当今书坛巨匠潘天寿、来楚生、沙孟海,都对黄道周风格有过深入的研究。黄道周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与王铎、倪元璐被誉为“三狂人”。黄道周除了行草书很突出以外,他的小楷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在他的书作中,有“间出己意”的创造精神,更有浓烈的传统功力。他的小楷取法锺繇,一变锺繇严整规正之风,而突现随意不羁的风格。在他的其他书作中也不难看出,除了有锺繇、王羲之意韵外,还有许多圆润的隶意。许多人以为写字要秀,要挺拔。孰不知,太秀了易犯纤弱的毛病,太挺拔了易犯板滞的毛病。
在结体上,他又努力打破端正和匀称的常格,以偏代正。时而左右错落,时而避让穿插,时而舒朗而宽绰,时而紧敛而结密。在章法上,他的字距特密,行距特疏。特疏的行距,正好为字势左右参差、错落、宽绰、结密服务留有馀地,从而使自己的章法呈现出“纵向紧密、横向舒朗”的对比性,产生了强烈的律动和反差。倪元璐的行书也颇具特色,用笔爽快,挥运之中加以明显的涩笔,用墨之中浓淡枯湿自然相生。在字形结构上,常常把字的右上角部位微微耸起,把字的左下角部位微微伸长,字势奇宕险绝,节奏感十分强烈。至于清代书法,就帖学而言,由于官阁体的盛行,书法艺术可以说是走上了穷途末路。然而,清代书法的发展也有一个很好的契机,那就是有大量古代碑版出土,使得不少有识之士终于猛醒,在他们的大声疾呼和倡导下,清代书法则走上了一条大兴碑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