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艾灸的好,你体验过吗到底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作为中医针灸推拿医生,经常用艾灸,自己有了小毛病,也常常艾灸解决。
7年前,刚开始工作做推拿的时候,手法不规范,用力不恰当,一天做10多个病人下来,就会手指疼,手腕疼什么的,我的推拿老师就会教我把三根艾条绑在一起,点燃倒立在桌上,然后疼的地方在上面艾灸,每次都是不用半小时,疼的地方有了黄色的油状的一层东西,就不疼了。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一直觉得艾灸就要尽量在下面做,不仅有温热效应,还有艾灸烟的药力作用。
去年冬天,我根据这种思路,自己制作了一张艾灸床。人可以躺在上面,把艾条在床下面点燃,放在艾灸部位下。做成了之后,伏圆隐我想自己感腔唤受一下。我躺在床上,下面沿着督脉做艾灸,然后又在腹部放了艾灸盒。哈哈有点像双面电饼铛。做了没几分钟,我就觉得整个躯体里都是热的,而且沿着双腿慢慢向下,一直走到了双脚。5点半下班,我骑着电动车接孩子。当时气温零下十度,我一路上脚都是热的。其实我平时是有点偏阳虚体质的,容易脚凉,那次却一直是热的。
还有一次,落枕,不想针灸了,就去试了下艾灸。一次艾灸好了百分之七十。
艾灸能给人类带来什么?
一个疗法,没有多大的责任。只要能治疗一个病,就有存在的意义。更何况,不论是调理体质,还是治疗疾病,艾灸能解决的问题都很多。
黄帝内经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临床上很多疾病,艾灸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期间,江夏方舱医院用了无烟艾灸,也起到了一定的疗效。
回头补我做艾灸的图片。
艾灸,可以通筋活络,对北方的风寒,南方的伤湿都可以有良好的效果。也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但艾灸还是讲究一定的穴位,并不是所有的症状都适合艾灸,所以需要遵医嘱或者查询后使用。相比西药来说无副作用,镇痛安神祛湿。
艾灸已经有几千年的 历史 了,古人说天上的太阳地上的艾草。艾草是世间纯阳之物,熏艾可以通经络、补阳气、祛湿除寒。
艾灸的穿透力也缺厅很强,中医讲药之不及比针之,针之不及必灸之。就是说有些经络深处的一些病灶通过针也不一定能达到,而艾灸这可以把深层的问题挖出来。
同时有经验的专业医生会针对身体不同的症状可以搭配不同穴位来艾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自己最大的体验就是,我的颈椎一直不舒服,有富贵包,经常手麻,后来就是通过艾灸灸好的。还有一次我妈脚扭伤了,我也在家给她艾灸,灸完后她就能走路了,真的很神奇。
在家我们也可以经常熏艾,可以灸一些保健穴位,正如古人说的家有三年艾郎中不上门。艾灸是老祖宗刘给我们的瑰宝,要好好珍惜。
我体验过,自己给自己灸过,在配合穴位,世上本无病,只是瘀和堵,痛则不通,通者不痛,用了效果非常不错,家里常备,自己学点中医,一点小病自己解决,医院
❷ 足少阴肾经三穴
《千金翼方》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表明腧穴的命名都有一定的意义。
足少阴肾经是 十二经脉 之一,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 然谷 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 一些腧穴隐喻功用而命名,如涌泉,水泉,照海。
1、涌泉
位置: 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最早出现在《内经•灵枢》:“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张隐菴注:“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所出,名曰涌泉。”按少阴居人身六经之最里,本穴又为全身孔穴最下,承至阴之静,由阳经至于阴经,而作涌泉之动。少阴根于涌泉,即犹天一之水由地下涌出。
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涌泉穴在临床应用方面在于,一: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二:调和阴阳、开窍醒神三:温阳补气。
一: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景岳全书•火论》中记载到“虚火致病源有二,盖一曰阴虚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能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此病热之二也。”明•周慎斋的《慎斋遗书》:“龙火宜从其性以热导之”,即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即应用温热药物治疗假热证候的一种方法,即 热因热用 ,《疡医大全》:“盖涌泉虽是水穴,水中实有火气存焉。”简而言之就是肾阴被肾阳气化后津液上升的开关。
二:温阳补气
《针灸甲乙经》:“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小便不利,涌泉主之。”此病机在于肾气不足,不能温煦下焦,故“足下清至膝”。同时肾司二便,肾脏气化无权,膀胱收缩无力,故小便难。涌泉穴可激发肢老肾气,运用在妇科治疗肾气不足的不孕症和难产,《备急千金要方》:“女子无子,咳而短气,刺涌泉,入三分,灸三壮,在足心陷者中。”张润民等运用针刺涌泉起到激活肾气通精的作用,治疗不射精症有效率达到83.3%。韩明等针刺涌泉配合三阴交、关元等穴治疗不孕症,效果明显。
三:调和阴阳、开窍醒神
《针灸聚英》:“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此病机为上实下虚,阴阳之气上下不协调,故头顶痛伴随眼不开。还有肾经与心经雹饥做为同名经,《普济方·针灸》:“穴涌泉治卒心痛。”心脉瘀阻则卒心痛作,故涌泉穴还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2、水泉
位置: 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
首见《针灸甲乙经》:“水泉,足少阴,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内踝下,刺入四分,灸五壮。”“水”,水液也。“泉”,水潭也。亦有水之初动的含义,前边加一水字,犹水源出于地下也,与涌泉相比缺少了动的态势,而强调了深藏的含义,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所以本穴为足少阴之郄。《针灸穴名解》云:“穴名之关于火者,用以治火,其关于水者,用以治水。”故名为水泉。
肾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3、照海
位置: 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刺入四分,留六呼,灸三壮”
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 肾经 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 水泉穴 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
古人想突出肾经经气由此气化程度加大,蒸腾的肾水可以滋润身体上部,所以医家根据“列缺肾经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用照海与列缺相配治疗咽喉疾病。
照海有功效为滋补肾阴作用。在目赤肿痛,视物昏花,咽喉肿痛,咽干喉痹等方面疗效确切。 现代常用于治疗 尿道炎 、肾炎、 神经衰弱 、癫痫、月经不调源衡、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配 列缺 主治 咽喉肿痛 ;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配肾俞、 关元 、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章仅代表现阶段的研究认知水平 ,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医疗知识不断更新!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关注!
❸ 针灸图的穴位有什么联系
这是推拿部位与六位图,不是年灸图,偏差很大。
针灸图六位比较精准,有好几种,肌肉分布血管神经走向,经络分布与神经骨骼全图,经络与穴位图,经络,支络别络六位图,推拿拍打经六针灸图等棚毕等,用途各有不同,精准度亦不同。
看来你是字推拿的,就是针灸大成最后保婴神术的扩充术。
推拿以部位与经络别络为主结合某些大穴特定穴穴位,通过推拿八法,药油,药液,药膏等的运用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推拿时,通过不周经络,不同手法,不周部位,与穴位的链桐芹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某些穴位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要穴,通过点,压,按,摩等对疾病的康复能起轮滚到很好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学习推拿必须掌握与了解的内容。你是学推拿的无需很详细。
祝你好好学习,不断进步,助人为乐身体健康!
❹ 如何实操针灸怎么下针
中医爱好者对针灸都非常感兴趣,重庆六合针灸推拿学校的小编就跟针灸初学者分享一些针灸相关的实用练习知识。
针刺技巧和指力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熟练腊冲嫌操作后,才能进针快,无痛或微痛;反之,操作不熟练进针困难判帆,会使患者产生疼痛。不正确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则会影响针刺治疗效果。所以,针灸初学者一定要勤练针刺手法。
怎么练?可以制作纱布包、棉垫等物品来做练针包,主要练习指、腕、肘、肩等关节力量,长期练习能强壮筋骨、灵活肢体,进针迅速、行针有力操作准确动作轻巧。
针刺方向与深浅:
1、针刺方向,所谓针刺方向,即是指针体与皮肤的角度而言。常取的方向有三种:
①直刺:毫针与穴位所在的皮肤平面呈直角(即90°)垂直进针。此法适用于肌肉比较丰厚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等穴。
②斜刺:毫针与穴位所在皮肤平面,约约呈45°角进针,亦可在30°~60角之间倾斜进针。此法适用于关节部位的穴位,如养老、列缺、膝眼等穴,或重要脏器部位,如胸背部的腧穴。
③横刺:又叫沿皮刺成横刺,是毫针与穴位所在的皮肤平面约呈15°角,亦可在15°°~30°。角之间进针。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头面部位百会、上星、阳白、印堂等穴;
需注意的是,在重要脏器部位的穴位,针刺方向不应任意变动,从而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2、针刺深浅,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在经络腧穴中已有详细论述,但在临床实际操作时,根据经脉循行路线,解剖部位以及季节等因素,结合患者体质、年岭、病情全面考虑,酌情增减穴位和针刺深浅。总之,针刺刺治病,当深则深,当浅则浅,深浅要恰到好处。
针刺深度,主要根据年龄、体质、病情、部位确定。
1.年龄 年老体弱、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体强壮者宜深刺。
2.体质 形盛体强者宜深刺;形瘦体弱者宜浅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 头面、胸腹部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对于天突、风府、哑门等以及眼区、胸背和内有重要脏器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深度。
针刺治疗时,必须掌握适当进针角度和深浅,才能安全有效。针刺的方向与深浅,是针刺治病和防止医疗事故的重要方面,因此要认真学习前人宝贵经验,同时也要学习掌握现代医学轮手的生理、病理、解剖知识,将两者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希望广大针灸初学者们可以早日成为专业的中医针灸高手。
❺ 指肚上有啥穴位,有何功能
指肚子上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穴位,但是在十指指肚与指甲禅则交接的地兄裂方的中点各有一个穴位,合起来叫做十宣,属于经外奇穴,有急救及泄热的作用。所谓的指肚子上的穴位是在小儿推拿中所对应的五脏的部位,贺尘棚亦称作穴位,不可与一般意义的经络上的穴位混淆。
❻ 针灸推拿养生经脉又有多少条
一共是搜谨14条。
附经络穴位高清渣漏察图如茄:
❼ 太冲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太冲穴位的准确位置在哪?看完下面的太冲穴位位置图就知道了。
太冲穴位置
- 01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 02
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即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肝脏的情致是怒,如果肝气有失疏泄,那么人在情绪上会表现出易怒的特点。对于经常性的生气、发怒等症状,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因为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可以起到调节肝脏,平稳情志的作用。因此,太冲是全身镇静镇痛的要穴。
太冲具有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的作用。对于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等具有治疗和防止作用。 - 03
【日常按摩】
用拇指指腹按压或牙签圆头(注意不是尖的一头)点按该穴5-8分钟,注意按压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胀痛感为佳。按摩结束后喝适量的水有助于加速体内的代谢。
1、适用人群:爱发火,生闷气、有委屈往肚子里咽的人和经常郁闷、焦虑、忧愁难解者。太冲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亏宏穴,有消气作用。从实践上讲,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链旁。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
2、使用体会: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3、月经不调:很多女性月经总是提前或者延长,老没规律,月经的颜色深红,而且莫名发热,经前几天特别烦躁不安,想发脾气。这是因为肝脏的问题,肝有热所致。治疗方法点揉太冲穴,每次3-5分钟,时间是棚空橡在经期来临之前5天。
4、肝热睡眠就差 按摩太冲穴祛肝火:每晚睡前泡脚时,按摩太冲穴。
5、腰疼、抽筋时按摩太冲穴也可适当缓解。
❽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作用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作用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作用,很多人知道我们的身上是有着很多穴位的,按摩穴位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足三里是人体治病的要穴之一,以下为大家分享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作用。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作用1
足三里穴的名词解释
足三里穴,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三里、下陵。《圣济总录》名足三里。
别名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
“足知洞滚三里穴”:“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足三里穴的功效与作用
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强壮身体的大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长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足三里疗法注意事项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脚气、下肢不遂等。
【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中风、脚气、水肿、消化不良。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以潮红发热即可,可以治疗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足三里穴的按摩手法
端坐凳上,四指并拢,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按掐活动,一掐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
端坐凳上,四指屈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
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连做1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将拇指指端按放足三里穴处,力集中于指端,尽力按压,然后推拨该处筋肉,连做7次。两侧交替进行。
正身端坐,一腿前伸,两手张掌,搓擦腿部,自上而下,搓擦至遍,两腿各搓擦1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在该穴处按摩,有着调节胃肠功能、补肾强筋、防搭余病健身抗衰延年的作用,对各种常见的老年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盖骨正中央,轻抓膝盖。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尖水平画线,与食指方向延长线交汇处就是足三里穴。可采取按压的方式按摩1分钟,然后按摩滑肉门穴3分钟。
按摩足三里注意事项
按摩要有一定的力度,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按摩的同时可以配合艾灸,点燃艾条熏灼足三里穴,每日1次。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作用2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主要指的是在外膝眼下四横指,位于胫骨边缘的位置。在寻找足三里穴位的时候,可以用左腿右手或者右腿左手,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突出斜骨头阻挡为止。
准确快速找足三里穴位的方法
小腿里面的骨头叫做胫骨,外面的骨头叫做腓骨,在小腿前面可以摸到一点棱角,像菜刀刀背一样的骨头叫做胫骨,然后用大拇指的指肚从下往上推,感觉推不动的时候就是足三里。
从下往上摸,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就可以摸到凸块,再往下斜一点,有另一个凸块,然后两个凸骨头线相连为底边向下做一个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的作用
足颤腊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按摩足三里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和胃,还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肠胃疾病
包括用来治疗气血亏虚等各种疾病,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在平时,足三里穴还能够用来治疗呕吐,消化不良,腹痛,便秘,咳嗽,气喘,失眠,头晕等疾病。
足三里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虽然适量的按摩足三里穴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要长时间的按摩,每次按摩的时间最好是在30分钟左右。足三里穴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打开足三里穴的毛孔,所以说在按摩足三里穴的'时候最好不要受风。如果出现小腿外伤之后也是不能够按摩足三里穴的。
足三里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适量的按摩足三里穴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在平时如果出现胃痛,呕吐,咳嗽,气喘,失眠等疾病之后,都是可以按摩足三里穴来得到缓解。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作用3
足三里在哪?
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且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或者用手从膝盖的正中往下摸,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三厘米有小凹陷的地方便是足三里。这个穴位按上去会有轻微的酸麻感,并且会伴有酸胀感。
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足三里的穴位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三养生保健全身强壮的重要穴位,能够预防衰老、缓解疲劳、强壮神经,针灸按摩还能够起到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的作用,除此之外也是强健消化系统的常用要穴。
补肾益气
按摩足三里,能够起到补肾益气的作用,像是肾气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早泄以及腰疼都有非常好的的改善作用。
强经健步
足三里的按摩可以促进四肢经络强健,特别是对双腿的强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像是四肢经常肿胀、膝盖酸疼、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脚气、末稍神经炎等疾病的恢复与保健作用都很显着。
预防改善肠胃问题
足三里主消化系统,是胃经的穴位。像是一些有肠胃方面问题的人,都是应该经常按摩足三里的,比如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腹泻、便秘以及胃痉挛、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肠梗阻等,疾病的患者,都是需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的。
提高免疫力
足三里对很多疾病都有作用,可以调节神经衰弱、失眠和头疼,还能帮助过敏性鼻炎以及其它耳鼻问题都可艾灸或者按摩足三里穴。
什么时候不可以按摩足三里?
按摩足三里非常方便,不受地点的限制,像是午休、课间等,可以随时拍打、按摩,但是最佳的按摩事件是在午后一点左右。
每天早上七到九点是胃经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候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加速脂肪的消耗,晚上八点到九点按摩也可以有助消化。但是,饭后是不宜马上对足三里进行刺激的。而且每次按摩等事件不能超过半小时,十分钟最有就可以乱,每天按摩一到两次。
按摩足三里的禁忌
足三里到按摩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大多数人也都是适合按摩的。但是其实按摩的过程中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事项,大家一定要牢记。
不能按的人
但是如果你的小腿有伤,或者腿部的肌肉拉伤以及腿部的皮肤有外伤的时候,都不宜按摩足三里,以免受到刺激后加重伤情。
不能太用力
按摩足三里的时候切忌不可太用力,因为力道过大会导致淤血,按摩的时候感到微微的酸痛就可以了。
不能按太久
按摩的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肌肉、皮肤受到刺激,从而出现疼痛或淤血的情况。
足三里按摩方法
足三里可以敲打、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如果选择敲打,需要手握空拳,以拳背或者小鱼际的位置轻轻敲打。选择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用力打圈按摩。
❾ 低头族容易落枕!针灸推拿缓解疼痛
落枕在中医又称“失枕”,是颈部疼痛中常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中医师认为,落枕多因睡眠时颈部受到风、寒、湿邪气所侵,除热敷、休息外,以葛根汤引药上行颈项,可解除肌肉痉挛,或以针灸疏通经络,都可化瘀止痛,缓解肩颈疼痛症状。
在颈部酸痛中,落枕是常见的现象,医师提醒,平日应保持良好姿势,以减轻颈部负担。(摄影散裂/黄志文)
台南郭综合医院中医师黄星濠指出,落枕初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多为起床后颈部突然疼痛、左右转不顺、头部歪向单侧、局部肩颈肌肉紧绷,严重者会影响颈部后方深处肌群,抬头低头疼痛,甚至会合并头痛。随着天气变冷时,更容易发生落枕,尤其在姿势不良的低头族更容易发生。
门诊有一位家住台南的30岁吴先生,自述起床后突然觉得颈部与右肩疼痛,无法向右看,经问诊表示平时常使用智慧型手机上网。就诊当日针灸与推拿治疗后,疼痛减缓8成,颈部由只能旋转45度改善至接近正常的90度,日后复诊表示未再复发。
落枕的中医治疗,需依照不同的病因,辨证分型后给予不同治疗。
1. 风寒痹阻型: 症状为颈部疼痛遇寒加剧,方药可用葛根汤加减。
2. 外感风湿型: 多伴随头痛沉重感,方药可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3. 气滞血瘀型: 多见于局部气血不足、姿势不良的患者,常颈部痛点固定,甚至局部肿胀,方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缓解落枕疼痛,针灸治疗需依痛点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经络与穴道治疗。
针灸治疗:
需依痛点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经络与穴道治疗。如取风池与合谷,可加强疏风散寒的效果,若是扎阳陵泉,则有松筋的功效。另外可扎落枕穴来加强疗效。
配合动气疗法,针灸手部穴道后,请患者尽量活动肩颈,此法可增强局部气血循环,加速疼痛缓解。也可采用推拿,在局部附近进行轻巧的松筋与理筋手法疏缓疼痛。总之,刚开始落枕的时候,针灸与推拿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经常反复发作者应配合中药治疗。肢岩
中医师黄星濠指出,按压手背的落枕穴可缓解疼痛。(图片提供/台南郭综合医院)
预防保健:
需保持良好的姿势,以减轻颈部负担,同时避免长久维持同一姿势,大约每半小时左右需要活动肩颈,特别是低头族应注意上述两点,以减轻颈部不适的症状。
应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与枕头,枕头大约拳头历掘御的厚度,躺下时避免后颈部悬空,睡眠时颈部适当保暖,避免冷气或风扇直接吹拂。另外也可按压手背的落枕穴与颈后的风池穴,舒缓肩颈酸痛与落枕的不适。
❿ 陶道穴在哪里 按摩有哪些功效
陶道穴就是在我们背部当后的正中线上,这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很多病情的发生都是与它有关,经常按摩也是可以很好的预防很多病情的发生,大家是可以很好的参考一些图片很好的找出,我们是可以很好的利用按摩这个穴位来调理身体。
一、陶道穴位置
陶道穴位于背部,芦弯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它是我们人体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穴位。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的时候这个穴位不是磨并很好的找,但是这个也是没有关系的,我们是可以去找一些专业的人员来很好的帮助寻找,也是可以让他们很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适度的按摩。
二、诊治头痛疾病
我们按摩这个穴位是额可以很好的治疗头痛,能够很好的治疗咳嗽和气喘,我们如果是会利用这些穴位的话,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增强身体健康,可以很好的提升我们的身心素质。经常按摩也是可以对于胸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有的时候胸部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这个时候就可以按摩一下陶道穴位,真的非常的管用,可以起到预防以及治疗的效果。
三、可以选择针灸法瞎哗迹
在这个穴位上面,大家可以选择针灸法,斜刺0.5~1寸。可灸在肌腱针灸治疗之后也可以很好的缓解我们的胸闷胀痛以及咳嗽,恶寒发热等一些情况。
关于陶道穴的位置和按摩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的相关内容,就是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这也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所以大家在按摩的时候一定是要到一些正规的按摩店进行按摩,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疏通经络,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