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时间谍活动中的暗器有哪些
春秋末,姬光为了谋杀吴王僚,设下鱼宴请吴王僚前来品尝。又派刺客专诸把“鱼肠剑”藏在炙鱼肚里,乘端上鱼之时,突然从鱼肚中拔出“鱼肠剑”,朝吴王僚猛力刺去,锋利无比的掘孙剑刃刺穿其铠甲,直入胸膛,吴王僚当场毙命。可见这种“鱼肠剑”的体积很小,刀锋极利。《越绝书》曾记载说:“欧治作五剑,小刑二,一曰鱼肠。”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称其为“松纹剑”。后人因此而又称其为“专诸进”。《释名·释兵》说:“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显然是说剑是一种非正规作战的兵器,用来“防检非常”。我国最早的青铜剑出土于长安张家坡西周墓中,其剑身中间较厚,称为脊;两侧有刃;前端尖锐,称为锋;后部有柄。全长不过一尺(古制,比今制短),有如一片柳叶,非常灵巧。
战国末,燕太子丹派遣荆轲为行动性暗杀间谍,前往秦国去刺杀秦始皇。临行前,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使工以药之”,以其刺人,一见血便“人无不立死”。《战国策·燕策三》说:“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史记·荆轲传》也说:“不得持尺寸之兵。”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说:“荆轲怀数年之谋,而事不就者,三尺匕首不足恃也。”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的卷轴中,其体积必小,一直到“图穷”才“匕见”。
《三国志·魏书·典韦传》记载了藏于怀中的微型匕首:“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典韦)为报之。永(李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侯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了一次暗杀曹操未遂的间谍案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魏书·叔孙俊传》记有“两刃匕首”:“于悦怀中得两刃匕首,遂杀之。”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欲暗杀魏荥阳太守王慧龙,“遣刺客吕玄伯刺之……吕玄伯阳为降人,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得尺刀”。由于这类微型匕首极难防备,后人又称其为“不忽备”。譬如晋代张载《匕首铭》说:“匕首之设,应速用近,既不忽备,亦无轻忿。”《通俗文》说,“匕首,剑属,其头类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
另一种暗杀武器是毒矢。早在春秋即已出现。《周礼·迹人》记载道,“毒矢射者。”《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传》说东汉耿恭攻匈奴时,“以毒药傅矢”,“杀伤甚众”。宋代《百将传》卷四谓之为“汉家箭神”。《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也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医曰:‘矢镞有毒,毒人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隋唐时,东北族“常以七八判消链月造毒药傅矢”,“中者立死”。李商隐《异俗诗》称之为“虎箭”:“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钅舌。”少数民族还有一种“吹矢”,即将一支尖针签浸上毒,放在竹筒里,用嘴一吹,毒矢即无声飞出,命中率极高,被射中者立即“血封喉”而死。
这些毒矢被间谍在暗杀中运用得极为娴熟。宋代以后又扩大了其运用范围。譬如出现了带毒的脱手镖(也叫“铁镖”,分:光杆镖、毒镖、带衣镖)、金钱镖(将大铜钱圆边磨出锋利刃口)、袖箭(也叫掷箭)、飞刺、飞刀、飞石、如意珠(也叫“尖铁丸”)、枣核箭(也叫“铁橄榄”和“核子钉”)。明代何良臣《阵纪·技用》曾记载:“铁蒺藜为鬼箭,掷远为飘石。”间谍用这些暗器一来防身,二来暗杀。其携带方便隐蔽,杀伤力强。明代茅元仪在《武备志》卷一○二中说:“袖箭者,箭短而镞重,自袖忽发,可桥并以御人三十步之远。”《金史·抹燃史扢搭传》称为“手箭”,“史扢搭工用手箭,箭长不盈握。”
进入热兵器时代后,明代《火龙神器阵法》记载了一种“九矢铅心神毒火雷”,可同时发射九支毒矢,一旦射中,“见血封喉,顷刻毙命”。还有被称为“机发暗器”的“袖炮”和“铁鸳鸯”等暗器。
戚继光曾在营地禁区内布置了暗弩、铁蒺藜、自犯钢轮火等暗器,以杀伤前来侦探的敌方间谍。尤其是“自犯钢轮火”,实际上是戚继光发明创造的我国第一代多用途地雷。它由卡子和绳索控制,一旦被绊动,立即喷射毒焰杀伤敌方,并同时具有报警的作用。这一“秘密武器”,当时极少有人知其底细,敌方间谍对此惊惧万分,称为“神火”。
② 古代兵器名称及图片
使用时常单手握持的兵器。最常见的短兵器是刀和剑。 长兵器 武林中最常见的长兵器是枪、棍、大刀三种。 索击类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飞爪、软鞭、锦套索、铁莲花等。
③ 古代十大飞镖名称
柳叶飞刀、袖箭、金钱镖、飞叉、弹返喊弓、匕首、飞蝗石、钢圈、爪、飞镖。
1、匕首。
匕首实质上是一种短剑,在诸多暗器中匕首出现的最早,使用时间也最长,因为它用法简单、效果理想,往往是刺客们的暗器首选。匕首虽然比较短小,但是要接近有效的范围还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匕首最明显的短板。
④ 古代36种暗器都有哪些 分别叫什么
在所有暗器中,手掷类暗器应用最广泛,式样也最多,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飞镖 又名“脱手镖”,有三镖,有三棱、五棱、圆柱等形状,前面均为尖头。镖长约10厘米,重约0.2公斤。镖的末端常系有红绿绸布,叫做“镖衣”,长约8厘米,有助于镖稳定飞行。相传飞镖源于西域,北宋时,四川僧人性圆态友家得此技,后传至中原。到了清代,武林中几乎人人都学此技,至民国时依然流行。
金钱镖 即把旧时的方孔铜钱当镖来用。一般的金钱镖,多是将铜钱的周边磨得锋利,犹如刀刃,掷出时飞旋而前,仗恃其边刃伤人。功力深者,可不用磨刃,直接凭腕力而掷出伤人。但铜钱分量极轻,能练好此技腔橘殊非易事。清末民初,银元为通行货币。银元分量较重,平时多有携带,因此也有人以银元代替铜钱作为暗器。
掷箭又名“甩手箭”或“摔手箭”,因必须甩腕发出,故名。掷箭完全用细竹制成,箭杆浑圆,前端削尖,后不加羽,犹如一根削尖的竹筷。因此物取材甚易,制作简便,所以武林中人学者极多。艺成之后,又可举一反三,凡细短之物,如筷子、树枝之类,皆可顺手掷出御敌。但竹箭轻飘,练成不易。一般是先练较重之铁箭(重约0.3公斤),再练装有铁镞之竹杆箭(重约0.1公斤),最后才能练竹箭(重约0.01公斤)。相传掷箭源于嵩山少林寺,至清初才流传到社会上。
飞蝗石是有棱角的细长状坚石,因其外形略如蝗虫,所以叫“飞蝗石”,飞蝗石每块重约0.2公斤,平时贮于袋中,悬于腰间。鹅卵石就是河滩上的椭圆形石块,因其外形、重量都和鹅卵差不多,所以叫“鹅卵石”。飞蝗石和鹅卵石都是易见之物,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武林中十分流行。
梅花针 其构造是五枚钢针在根部相连,状如五刃形或多刃形,比现今的针略大击中敌身后,分刺五点,状如梅花五瓣。针的长度约为3厘米。藏于口袋内,近战时抛出帆圆槐,但威力不大,也有逃时撒于地上,伤对方的脚部。 梅花针在武林中的历史相当久远,但今日已近绝迹。
干坤圈 干坤圈是铁制圆圈,直径约15厘米,内外沿全部开刃,抛出后以旋飞击敌。艺精者可一手抛出两圈,但练成不易。曾有人掷出一圈,将丈余外的十支蜡烛一下齐腰截去,令观者大为赞叹。 如意珠即人们随手把玩的钢球或玉球,也可用山核桃。
今日武林中人所用的如意珠,多为形制较小的钢珠,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多取于废轴承之中。
在索击类暗器中,最常见的是绳镖、流星锤、飞爪、软鞭四种。
⑤ 一不小心就镖尽人亡:中国古代手掷类暗器大观
一.手掷类暗器
手掷类暗器指经由手发射的暗器。因其携带、使用均很方便,因此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因此便成为了最广为接受、且种类最多的暗器。
对于手掷类暗器我们应该是最熟悉的,其最大的功臣大概应该是《火影忍者》了。他们所用的苦无、手里剑,都是手掷类的暗器。
中国古代的手掷类暗器种类也同样极为多样,我们可以将其以形态大致地划分为飞镖、飞刀、暗箭、飞针、飞叉、飞旋暗器及石类暗器。
(二)挑针
挑针是将长度约为1.5厘米的钢针置于鞋尖,并以厚皮革固定。当以腿进攻时,鞋尖的钢针可以刺伤对手。
(三)踢腿飞针
踢腿飞针是将针装置在有弹簧的护腿上,当对方踢到此装置时,里面的飞针即弹射有出,防不胜防。
(四)铁蒺藜
铁蒺藜常作为守城所用的工具,但民间也不乏使用铁蒺藜之人。铁蒺藜除了抛撒于地阻碍对手之外,还可抛掷用于刺伤敌人。
(四)匕首
匕首形体较小容易藏匿,因此也被人认为是一种暗器。匕首有单刃与双刃之分,也常作为军队制式装备的一部分被用于近身防护。一寸短,一寸险。将匕首之隐蔽用得最为出类拔萃的大致就是韦小宝韦爵爷了。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乐小鱼,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⑥ 古代最厉害的九大暗器
古代最厉害的九大暗器如下:孔雀翎、金钱镖、匕首、袖箭、无影针、小李飞刀、飞蝗石、干坤圈、血滴子。
1、孔雀翎:孔雀翎是名震天下的暗器,让很多武林中人都对此痴迷,使用起来很简单,只要触动机关就可以,孔雀翎被发射之后就会像孔雀开屏一样,在一瞬间就会让人魂飞魄散,据说孔雀翎是一个缺配蠢纯金铸造的圆筒,约八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