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借月抒怀的唯美诗句说说带图片
借月抒怀的唯美诗句说说带图片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明月上高楼》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张耒《示秬秸》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⑵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翻译为:
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世拦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2)西山望月落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思想主题: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毕州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搜数胡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⑶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空岁缓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雀慧分表达。
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斗模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3)西山望月落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⑷ 日落西山你不陪下一句是什么
日落西山你不陪6句话全文是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同甘共苦你闲累,荣华富贵你不配。谁无虎落平阳日,总有风云再起时。这首诗诠释了贫贱不能移,无论是朋友间,情侣间,甚至是夫妻之间,当你落魄了就趋炎附势,离嫌睁你而去,当你东山再起,又来套近乎。这样的小人,迟早芹敬岁会被世人唾弃的。动听的话语不如实际行动的陪伴,共苦是检验情和爱的试金石。
日落西山你不陪的出处
该诗为现代人杜撰,作者不详,由于诗询的脍炙人口、言简意赅,该诗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诗句中引用了东山再起的典故。东山再起,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原句为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同甘共苦你不在,荣华富贵你不配。谁无虎落平阳日,总有风云再起时。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生活从来不会把人压垮,压垮自己的一稿兆定会是自己,落魄的时候能留在身边的人,更应该去珍惜。
不管什么境遇都要咬牙坚持,和生死相比其他都不值一提,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看你愿不愿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