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松花粉树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松花粉树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5-18 05:49:21

A. 松花是什么样子

松花是春天时松树雄枝抽新芽时的花骨朵,是一种珍贵的高级营养食品原料
松花,又称松黄、松笔头。
1.亦作"松华"。
2.松树的花。
3.指松花酒。
4.指松花般的黄色。
5.指松球。松子脱落时,松球上的木质鳞片张开如莲花状,故称。
6."松花蛋"的省称。
7."松花粉"的省称。松花粉又名松黄,是采自中国乡土树种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纯净、干燥花粉。味甘,性温,无和含毒。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也可以酿酒。
8.日本古董茶具。中国南部所做的叶茶壶,与松岛、三日月并称天下三名壶,从村田珠光经历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之手让猛,最后流传至尾张德川家。

功效:祛风;益气;收湿;止血
考证:松花,始载于《新修本草》,谓:“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
唤滑笑1.《本草图经》谓:“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2.《纲目》谓:“松树螺砢修耸多节,其皮租厚有鳞形,其叶后凋……二、三月抽蕤生花,长四五寸,采其花蕊为松黄。结实状如猪心,叠成鳞砌,秋老则子长鳞。”并谓其叶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
从《本草图经》《纲目》《植物名实图考》所附三幅图来看,均为今松科松属植物,说明古代药用的松花粉即来源于松属多种植物。

B. 松花粉长什么样

淡黄色的细粉末孝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椭圆形,长45~55μm,直径29~40μm,表面光滑,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气囊壁有敏迹明显的巧拿基网状纹理,网眼多角形。

C. 马尾松和油松黑松的区别谁能给出三张图片比较一下

黑松、、 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2个针叶丛生,刚强而粗,新芽白色,各针叶长约6~15公分,断面半圆形,叶肉中有3个树脂管,叶鞘由20多个鳞片形成,长约1.2公分。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每个种基部,裸生2个胚球。伍桐雄花生于新芽的基部,呈黄色,上生多数雄,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 油松 乔木,高达25m,胸径约1m余;树冠在壮年期呈塔形或广租橘咐卵形,在老年期呈盘状伞形。树皮灰棕色,呈鳞片状开裂,裂缝红褐色。上枝粗壮,无毛,褐黄色;冬芽圆形,端尖,红棕色,在顶芽旁常轮生有3-5个侧芽。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0-15cm,树脂道5-8或更多,边生; 叶鞘宿存。雄球花橙黄色,雌球花绿紫色。当年小球果的种鳞顶端有剌,球果卵形,长4-9cm。无柄或有极短枘,可宿存枝上达数年之久;种鳞的鳞背肥厚,横脊显着,鳞脐有剌。种子卵形,长6-8mm。淡褐色有斑纹;翅长约1cm,黄白鬼,有褐色条纹。子叶8-12。花期4-5月;果次年10月成熟。
马尾松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40m。树皮下部灰褐色,上部赤色,老树裂成弊纯不规则的鳞状厚块片针叶2针一束,细柔,长12~20cm,具2维管束,树脂管4~7,边生;叶鞘宿存,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数集生于新枝下部,雌球花生于新枝近顶端,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有短柄,成熟后粟褐色,种子长卵圆形,翅与种子易分离,花期3~4月 我找了些比较明显的图。。 还有他们的形态特征、、、 希望帮到你。。

D. 请问一下什么是松花粉了有什么用的

松花粉是生长在海拔1100—1500米山区的中国乡土树种――马尾松和油松的花粉,与蜂源花粉相比,松花粉为人工采集,具有花源单一、品质纯净、成份稳定,无农药残留物,不含动物激素等特点。松花粉较其它任何一种植物花粉口感均好,吵团服用时感到有淡淡香味。古人称:“松柏之气可以使人长寿!”所以松花粉堪称“花粉之王”。经科研和实践证明,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 抗和预防;二是身体所需的二百余种营养成份少一部分所引起的疾病,吃松花粉可迅速大量地补充身体缺少的营养,对这类疾病当然有很好的效果。 消化及吸收不好 常吃松花粉,可以吸收足够的维生素 B1 ,刺激消化酶的产生,增加食欲。对于顽固性便秘及泻痢,松花粉中合有足够的维生素 B6 、矿物质镁、蛋氨酸等成份,能扼止因紧张造成胃肠痉孪所引发的便秘,防止因胆碱分泌不足造成的结硬大便便秘;松花粉中亦含有抗生素及生长物质,可控制大肠菌、沙门氏菌等,可用来治疗便秘和泻痢的毛病。 胃肠疾病 包括胃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吃松花粉都可以吸收足够活性氨基酸及活性酶,以修补胃肠损伤的部分,达到治本的目的,效果十分神奇。 前列腺炎 为老腔弊年男性的通病,对身体影响很大。瑞典、德国、丹麦和日本都有无数的报告证明花粉可以治好前列腺,成功率高达 80% ,同时病人会感觉性能力增强。主要因为花粉里最可靠的最丰富的矿物质锌的供应来源。芝加哥 COKK COUNTRY 医院的医生 Dr . INing Buen 和 Dr Alred Eamm 对这一点有详细的报告。日本长崎大学泌尿科的齐藤博士 1967 年论证:花粉是治疗前列腺炎的最好物品。 抗衰老 药理实验证明,松花粉中合有大量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 E 、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可以抑制体内脂质和蛋白质过氧化反应,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松花粉进 入人体后,可使 SOD 的活性增强,量级提高,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同时能清除沉积在皮肤表面和脑、心、肝器官组织中的老年斑,可抑制组织细胞老化,抑制人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感冒 感冒无药医,只有靠体力来恢复,吃松花粉能增加体力,加强对感冒的抵抗和治愈力。 肝癌 多吃化花粉可促进肝细胞之活性,胆碱分泌正常,营养均衡吸收,心脏机能正常,防止肝病发生,伍碰族并能促进肝脏解毒功能。 肾脏病 最常见的是肾的过滤不良,皆因于肾小球破裂,主要是缺押所致,同时会转化成高血压及其他循环方面的疾病。松花粉可供应足量钾及氨基酸和酶,一方面扼止肾小球继续破裂,又可修补损坏的组织,防止癌细胞发育。 维也那大学妇科 Dr.Peter hemuss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学会 willam ahipmau 和 Leonard Cole 、美国国家防疫协会,加拿大 Winnipcg 国立医院及其他无数的医疗研究单位都有报告,常吃花粉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发育。 过敏症 过敏症是一种无害物质在身体中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有鼻塞、流鼻涕、眼睛红肿、喷嚏、咳嗽、搔痒等;过敏原有霉、灰尘、羽毛、昆虫的刺、化学物质、甚 至花粉。但长期服食松花粉,能吸收过敏抗原在身体中建立免疫系统,清除过敏体质。美国 Okahoma 的医学博土 Dr.William Peterson 有很多这方面的指导。松花粉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红鼻子头”等过敏症效果良好。 糖尿病 吃松花粉能吸收足量的维生素 B6 ,借以控制色氨酸不使转化成黄尿氨酸,对糖尿病有绝对的预防作用;对已患者能提供足够的矿物质钾,促使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可防止因酮体产生的中毒危险,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松花粉更有足够的活性氨基酸和活性酶等,可修补破损的胰脏组织,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糖尿病症状。 关节炎 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患者。都从花粉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来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美国加州沙漠热泉地方的医生 Dr.Bingham 对此有很详细的报告。 贫血 多吃松花粉补充铁质、铜质、蛋白质,促进造血机能和红血球的增加,可增加约 20% 的红血球,能有效地治愈贫血。 肥胖 吃松花粉吸收足够营养,造成饱腹感,同时松花粉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可燃烧过剩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白发 松花粉中矿物质硫和泛酸可以使白发变成黑发,起到秀发作用。 青春痘 松花粉供应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锌和镁,对青春痘和其它的皮肤疾病,如头皮屑、化妆过敏等都有很好的功效。维生素 A 可滋养毛孔,维生素 B6 可以改善皮肤品质,维生素 B2 可以促进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使皮肤不再油腻,减少青春痘的发生。 皮肤斑点如黑斑、雀斑、皮肤炎等都是因为皮肤细胞不健康,新陈代谢和排毒的功能受阻之故,松花粉可促进新陈代谢机能,恢复健康,消除皮肤上的斑点。 妇女病 经期不准、痛经、崩血和更年期障碍,松花粉都有不可思议的效果,主要是松花粉能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内分泌的正常,子宫的收缩正常,进而治疗许多妇女病。 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 松花粉中合有多量维生素 B6 可控制因蛋氨酸转化所引起的血管硬化,松花粉中含有大量的 RUTIN 可以增加血管弹性、增强毛细血管,降低血压。 过度疲劳症 对悲观神经质、不眠症、头痛、健忘、精神不能集中都有舒解作用。松花粉可调节平衡身体的机能,能安定情绪,不易发怒 精神愉快。 生长迟缓、智能不足 松花粉中有“生长因子”。可促进儿童生长,松花粉中含有大量麸氨酸,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生成,能增加智商。 此外,松花粉尚具有使女人肌肤娇嫩,使老人延年益寿之功,对清除口臭、气喘病、痔疮、宿醉都有治疗之实例;对扁平疣、皮屑过多、“圈癣”、脚气病、放化疗和术后恢复都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E. 谁知道图片中是什么树他的花粉能吃么

是松树的松花粉吧!可以吃的,你可以网络下!

F. 这是什么松

这就是松树,很常见的。
松树,(学名:Pinus)世界上的松树种类有八十余种,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如分布于华北、西北几省区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华中几省的马尾松、黄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区的巴山松,以及台湾松和北美短叶松,多数是我国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
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树冠篷松的一类树。松树坚固,寿命十分长。[1]
三针一束的三叶松有分布于秦岭、关山林区的白皮松、川滇地区的云南松、思茅松、华中华南引种的湿地松、火炬松等。四针一束的松树种类少,仅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有分布。另外,卵果松,拉威逊松是四针或五针束的。五针一束的松树种类多,分布广,有东北的红松、西北西南几省的华山松,还有乔松、广东松、安徽五针松、大别山五针松、偃松、台湾果松等。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P.lambertiana),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P.pumila)和地盘松(P.yunnanensis) 。
中文学名
松树
拉丁学名
Pinus
别称
常绿树

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亚门
裸子植物亚门

松柏纲

松柏目
亚目


松科

松属

松树
分布区域
中国向东北还伸展到黑龙江
类别
林木类 针叶树类
药用
全身可入药
英文名
pine tree
植物学史
相传秦始皇曾到泰山,在现在的步云桥北,忽然天下暴雨,幸而路边有2株古老的松树可以躲雨。因有护驾之功,秦始皇封其为“五大夫松”。意思是给松加官晋爵,属于9级的官爵,如活至今,则有2200岁以上。不料1602年(相当明万历年间)泰山骤降雨,把五大夫松冲掉了。现存的3株是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补种的。但在离开五大夫松处不远的一山坡上确有一株古松,人称“望人松”的,树龄已达2300岁,堪称松树年岁之冠军。泰山普照寺内的六朝松已有1400岁了。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佛殿前有2株古松,传系唐建中年间建寺时种的,有1100多岁了;树高达30米,胸围3米。在北岳恒山有不少古松,多植于唐代,树龄有千年。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神山林场,有一株罕见的油松,高达25米,胸围4.15米,被称为油松王,据估算有近900岁了。
马尾松在南方分布广,广西全州绍水乡有一马尾松,高达近40米,胸径2米以上,树龄有千多岁。
松树不仅有古寿星,而且有的形态奇特,安徽九华山有一古松,在主干3米处,分出3个分枝,中枝呈曲线上升状,侧枝之一侧微曲且平缓下伸,另一侧枝斜伸而略翘起,整个松如凤凰展翅状,人称之为“凤凰松”。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上有一奇松,树干全长约15米,干粗1米多,主干竟有8米多是卧在地面生长的,如卧龙之状,几度扭曲后又上升,成为一奇景。
安徽黄山以有奇松闻名于世,如玉屏峰文殊院附近的迎客松,唐朝即已有记述,有1500多岁了,树干中部伸出7.6米长两大侧枝,如展臂迎客状。许多松都生在石缝中,树身和枝干奇形怪状。针叶又极短,这些都是黄山松。常以其形状象形而名之;如倒挂松、飞龙松、龙爪松、连理松、蒲团松……[2]
形态特征
松树较幼时的树冠呈金字塔形,树枝多呈轮状着生。幼苗出土、子叶展开以后,首先着生的为初生叶,单生,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叶缘具齿。初生叶行使叶的功能1~3年后,才出现针叶,通常2、3、5枚成束,着生于短枝的顶端。每束针叶基部有叶鞘,早期脱落或宿存。叶肉组织中的树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较恒定,可分为外生、中生、内生3种类型。松树针叶横切面中可见1或2个维管束,特殊环境下可在双维管束松树中出现维管束合并的情况。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数由种鳞组成,成熟后木质化。种鳞的裸露增厚部分称鳞盾,鳞盾先端的瘤状突起称鳞脐。有的树种鳞脐具刺,有的无。球果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但少数树种种鳞则长期保持关闭状态。每个种鳞具种子2粒,种子上部具一长翅,少数具短翅或无翅[3]。

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
松树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单个或2一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雄球花多数聚集于新枝下部。松树的球花一般于春夏季开放,但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球果于秋后成熟,种鳞张开,每个种鳞具两粒种子。

松属植物中的多数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而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中国东北的“木材之王”——红松、北美西部广为分布的高大树种(高达75米)—西黄松、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辐射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都是着名的用材树种。
松树的观赏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颐和园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使用的五针松等,一些名山胜地,更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黄山的迎客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无一不令游人赞叹。
另外,松树的树根部位常常会有大型真菌生长。它们有的是木腐菌,可以对松树进行分解,造成树木根腐;有的是外生菌根菌,可以与松树互换营养,防止树木营养缺乏,从而导致影响生长。
成熟后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

针叶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20厘米,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别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长6-15厘米;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一年生小球果圆球形或卵圆形,径约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鳞的鳞脐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鳞的鳞脐平钝无刺。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4-7厘米,径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栗褐色,陆续脱落;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或近长方形,长约3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脊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燥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子叶5-8枚;长1.2-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2.5-3.6厘米,叶缘具疏生刺毛状锯齿。

松树叶
松树是松科松属植物统称,常绿针叶乔木,雌雄同株。枝轮生,每年生一节或数节,冬芽显着,芽鳞多数。芽鳞、鳞叶(原生叶)、雄蕊、苞鳞、珠鳞及种鳞均螺旋状排列。鳞叶单生,幼时线形,绿色,随后逐渐退化成褐色,膜质苞片状,在其腋部抽出针叶(次生叶);针叶2、3或5针一束,生于不发育的短枝上,每束针叶的基部为膜质叶鞘所包围。

雌雄同株,球花单性;雄球花单生新枝下部苞腋,多数聚生,雄蕊多数,花药2,药室纵裂,花粉具两个发达的气囊,气囊和体接触面较小,界限明显,普遍都有显着的幅缘;雌球花有1-4个生于新枝近顶端,具多数珠鳞和苞鳞,每珠鳞的腹面基部着生两枚倒生胚珠,当年授粉,第二年便会迅速增大为球果。球果2年成熟,熟时种鳞张开,稀不张开,卵形、长卵形、近圆形或圆柱形,直立或下垂;种鳞木质,宿存,上面露出部分通常肥厚为鳞盾,有明显横脊或无横脊,鳞盾的先端或中央多具瘤状凸起或微凹的鳞脐,有刺或无刺,发育种鳞具2种;种子上部具上翅,子叶3~18,发芽时出土。
松树花

松树有些种结实较早,5~6年即可有少量结实,15~20年时显着增多(马尾松、油松、云南松等);有些种结实很晚,如红松在天然林条件下,要到80~140年才开始结实(但在人工林条件下,15~20年已开始结实)。大多数松树结实有间隔性,每隔2~3年或更长的年度丰收一次。松树雄球花位于新梢的基部,雌球花大多数见于主枝的轴端。球果成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少数热带松树的雄球花和雌球花于冬末由芽中出现,大多数松树的球花则于初春、春末或初夏由芽中出现。雄球花簇生,成熟前为绿色或黄至红色,花粉脱落时为浅棕或棕色,成熟后不久即脱落。雌球花的出现紧接在雄球花以后,为绿色或红紫色。传粉时的雌球花近直立状。传粉后,鳞片闭合,球果开始缓慢的发育。约在传粉后13个月以后的春季或初夏发生受精,继而球果开始迅速生长,一般在第 2年的夏末和秋季成熟后,着球果成熟,它的颜色由绿、紫色逐渐转变为黄色、浅褐色或暗褐色。大多数松树球果成熟后不久鳞片即张开,种子迅速脱落(马尾松、油松等);有少数松树的鳞片张开和种子脱落过程要延续达几个月之久。有些松树,一部分或全部球果年内处于闭合状态或在树上不定期地张开。红松球果大而重,成熟前后极易被风吹落。[4]

松树果
生长环境
土壤要求
松树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的土壤上。因针叶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贫瘠土壤,但以种在疏松肥沃土壤上的生产力高。湿润地区的松树大多适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树,如白皮松和油松,则能适应含钙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树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为外生菌根的菌丝体形成鞘,包围着短的侧根,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因而诱发菌根发育对有些松树造林的成败至关重要。大多数松树不能生长在盐渍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滨生长。但是有些松树如由日本引种到中国的黑松,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
耐阴性
大多数松树尤其是二针松是喜光树种,耐阴性弱。其外形表现是树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现为补偿点低;在成林特性上多为先锋树种。当原始林遭到破坏或火灾后,它们很易发展起来而占据裸露空间。如中国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很易由马尾松或云南松代替。但这些松林并不稳定的,当它们形成适当的森林环境后,又为一些比较耐阴的基本成林树种出现的主要是山杨和桦树等阔叶树,而后才出现红松,并由于红松具有耐阴和长寿的特点,最后又恢复它的优势地位。除了红松与山杨、桦树的互相更替外,还有蒙古栎(柞树)与红松互相更替的现象。
共16张
白皮松
抗旱性
松树具有旱生结构:叶狭窄,角质层发达,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小,气孔下陷,厚壁组织充分发育。在生理上,它们和中生的阔叶树种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伤害。在生态上,松树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气候区分布的各种松树多半都能生长在多石的、土层浅薄的干旱生境。一般来说,二针松抗旱性比五针松强。过多的土壤水分对松树生长不利。
生长气候
松树对陆生环境适应性强。它们可以耐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欢阳光,因此是着名的先锋树种。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从松科来看,就能充分表现出华夏大地是名副其实的“裸子植物故乡”。在中国广袤的山林原野中,不仅生长着茂盛的松树、落叶松、云杉、冷杉森林,而且在一些深山密林中还隐藏着许多极为珍贵稀有的松科树种。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中,松科植物就有39种,占总数(389种)的1/10。其中银杉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百山祖冷杉、金钱松等17种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黄枝油杉、樟子松等21种列为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分布范围
由于原产地地理分布的差异,在原产中国的松树中,樟子松、新疆五针松、偃松最耐寒,对热量要求最低。红松对热量要求也较低。赤松、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高山松、黄山松、巴山松为暖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树种,对热量要求中等。马尾松、云南松、乔松和思茅松分布于更靠南的地区,要求较高的热量。南亚松是热带松树,对热量的要求最高。对湿润条件的要求,五针松一般高于二针松,但也因种而异。例如同为五针松的红松和华山松,前者比后者要求更湿润的条件;同为二针松的赤松和马尾松对湿润状况的要求高于油松和云南松。这与地理分布上随经度而发生的替代现象有关。[5]
繁殖方法
松树的苗木繁育主要采用种子育苗或者用枝条进行扦插,此外,另有由我国研究人员创立的直接用松树的针叶束进行无性系苗木繁育的方法,即:针叶束育苗。
栽培技术
育苗技术
【种植育苗地选择】
树苗
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为好。白皮松根系具有菌根菌共生,菌根菌对促进苗木生长具有良好作用,即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苗木的抗旱、抗病能力。因此,白皮松育苗地宜连作。
【种子沙藏及催芽】
采用冬季室内层积沙藏及催芽。沙藏催芽应在土壤上冻前进行。选择干净且门窗完好的房屋进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湿度为60%左右的纯沙堆放室内,用纯布袋将种子与沙按1:3的比例装好,使沙和种子体积占布袋总体积的30%~40%,然后将布袋平摊层埋沙中,沙堆上覆草帘,注意通风保湿防冻。翌年当种子有40%~50%裂口时即可播种。
育苗方式采用容器育苗或高低床育苗。苗床育苗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40~50公斤,播后覆盖塑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稻草应用1%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多菌灵溶液消毒。
【苗期管理】
播后25天~30天幼苗带壳出土,约15天壳自行脱落,此期要防止鸟兽破坏。种壳脱落后应加强立枯病的预防,每周用多菌灵、硫酸亚铁2次~3次交替喷洒幼苗。用硫酸亚铁的浓度为0.3%~0.5%水溶液,前面一人喷药,后面一人紧跟喷水冲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幼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适量浇水,注意松土除草。
白皮松幼苗生长缓慢,第一年苗高仅4厘米~5厘米,第二年10厘米左右,4年~5年生苗高30厘米~40厘米,10年生苗高1米左右。苗木在培养过程中要经过2次~3次移植才能培育成大苗。通常1年~2年生苗进行第一次移植,再培育1年~2年上山造林。5年生苗进行第二次移植,8年~10年生苗进行第三次移植。经过第三次移植后,就可以应用于园林绿化。
栽植造林
栽植造林技术因苗木的种类而异。容器苗带土坨,栽植过程中根系不易受损伤,因而成活率较高。造林技术也较简单。裸根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活动根多半受损伤,其成活决定于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环境条件,同时也要受苗木质量、年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法诸因素的影响。移植苗由于根系发达、根茎比大,成活率一般高于原生苗。造林苗龄主要取决于树种,红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但在采伐迹地杂草繁茂地段,则以3~4年生苗为宜。华北地区油松雨季造林多用1.5年生苗,春季造林多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马尾松则用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种翌春出土的百日苗造林。一般以早春为适宜的造林季节,而在春旱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则可选择多雨的7、8月造林。有穴植和缝植两种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后踏实。对于受伤的和过长的侧根栽前可适当修剪。在干旱地区造林可采取各种削弱地表蒸发的措施。苗木的配置,一般是每个栽植点栽1株,但也有丛植的,即每个栽植点栽2~4株。丛植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有利。松树造林密度以每公顷4444株(株行距⒈5×1.5米)为宜,也可采取每公顷3333株(株行距1.5×2.0米),甚至2500株(株行距2×2米)的。
松树纯林容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生产力也低,因此不管采用栽植或直播造林,都要注意营造混交林。混交类型要经过长期试验才能确定。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与红松天然混交的树种有紫椴、枫桦、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等。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煤污病、叶斑病,可用0.5%~1%波尔多液,在梅雨季节前一个月,每10天喷药l次,连续3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主要虫害有大蓑蛾、红蜡介壳虫、红蜘蛛等,可用敌敌畏1200~1500倍液喷杀之,也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杀。[7]
苗期最常见而严重发生的是猝倒病,症状有出土前的种子腐烂,以及出土后的顶腐、立枯、猝倒等类型。马尾松苗期的松苗叶枯病有时也为害严重。叶部病害常见的有松针锈病、松落针病及马尾松赤枯病。后两种多发生在立地较差,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林分。干部病害有疱锈病和五针松疱锈病,是世界重要的森林病害,在欧洲、北美曾毁掉大量五针松林;中国东北地区的红松人工幼林也受害严重。马尾松、黄山松在窝风、高湿、多栎树的林分,则有松瘤锈病发生;松根白腐病也颇为常见。
松毛虫
是松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常造成极大的损失。松茸针毒蛾主要危害马尾松与油松,在广西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能猖獗成灾。松针小卷蛾、大袋蛾等的幼虫也为害严重。新松叶蜂在不同分布区间歇性成灾。微红梢斑螟几乎遍布全国,是钻蛀主梢的最主要害虫,使侧枝丛生或因更替主梢而树干弯曲。松梢小卷蛾,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球果螟为害球果。针叶树天牛和小蠹是钻蛀为害枝、干的大害虫,可使松树成片死亡,但一般不侵害健康木。华山松大小蠹侵害健康的华山松,能猖獗成灾。松十二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和云杉八齿小蠹也能侵害健康木。松干蚧是一类刺吸为害枝干的毁灭性害虫。防治时应贯彻适地适树、合理混交、良好的抚育管理等以营林措施为主的原则,必要时可辅以药剂防治。
松材线虫
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以后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几乎毁灭了在香港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林。近距离传播主要靠媒介天牛,如松墨天牛,携带传播;远距离主要靠人为调运带疫(带松材线虫的天牛)的苗木、松材、松木包装箱及松木制品等进行传播。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木材蓝变。严重威胁用材林。由于扩展迅速,现已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的天然针叶林构成了巨大威胁。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昆虫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时从伤口进入松树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在夏秋季针叶失水萎蔫褪绿变黄色至红褐色,松树整株枯死,且红色针叶当年不脱落,树干有大量天牛寄生痕迹,木质部呈蓝色。
病害
(1)松树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松褐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
⑵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
⑶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松褐天牛的蛀屑;
⑷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控制办法,人工伐除病死树,防止疫区木材携带该种或天牛扩散传播,袋装熏蒸杀灭松墨天牛,利用天敌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

G. 松花粉是什么样子的

松花粉,中药名。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拍知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盯贺雀除去杂质。松花凯早粉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30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活性蛋白酶、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