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母猪猪圈设计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母猪猪圈设计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5-14 16:30:21

1. 农村小型养猪舍图片

图片如下


(1)母猪猪圈设计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猪户在设计猪舍时,虽然本着以简单最省钱的理念设计小型猪舍建造图片,但在设计猪舍的选址是要充分考虑猪舍的排污与环保,猪舍朝向以坐北朝南偏东15-30度角最理想。

一定要预先设计好肉肥猪的各种特发处理空间,做好消毒的隔离带。如果是南方猪舍,还必须考虑南方在夏天太阳光的紫外线直照下,猪舍内的温度与春季多雨的闷热闹气温。如果是北方猪舍,就必须北方极冷气温,设计好猪舍防冻系统,以保证猪舍生长环境!


2. 请问一下我想建猪舍,现有地长30米、宽8米想养老母猪,怎样建

猪舍好建,看资本多少了!五六平方一母猪舍就够了,长宽不少于2.5米就行,大不过3米足够,房内一边是母猪圈,一边是产床,中间走道友帆,余建几个育肥圈,可养育肥猪,也可仔猪侍售圈用,母猪产前一周多上产床,满月下产床,仔猪留产床,完成相关旁早任务后下床进大圈,侍售或育肥,母猪断六至十天可发情配种,排便设计,猪舍中高,外低,五六度就行,啥外建流通运告雀道及粪池,主要是规范养殖及防治方面的知识,有书,网上也有,多看看吧!OK。

3. 猪舍有几种建法怎么建

农村猪圈建法有很多种,通常以这三类为主:大棚式的猪圈,开放式的猪圈,封闭式的猪圈。

1、大棚式的猪圈,主要是以大棚和塑料的构造成的,猪圈是以外面的太阳光的光照来增加猪圈里面的温度,在比较寒冷的地方,通常会是以这种方式来养猪,比如北方最常见,通常这种投资不是很多,效果也比较理想,这先把猪圈大概的框架架起来,用塑料搭在顶部。

2、开放式的猪圈,建法更为简单,围一些木栏就行了,非常节约成本和材料,通常这种采光是比较好的,也容易排除有害气体,但也有一些缺点,由于猪圈不是封闭的,所以猪圈里面的温度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不怎么好控制,这种尤其在北方是非常寒冷,非常不适合养殖,通常这种猪圈会在比较温暖的地方才会有。

3、封闭式的猪圈,通常会以单列封闭式、双列封闭式和多列封闭式的形式来建设,通常它的建设方法是,排一到几排的猪栏,在每排栏杆前面可以设走廊构造简单,走廊与走廊中间就是猪圈,通常这种采光比较好,通风和防潮的效果也很好,适合温差不大并且冬季不是很冷的地方。

在农村建猪圈,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决定怎么去建,像当地冬季是比较寒冷的,通常这种猪圈是适合封闭式,和大棚式的建法,如果当地的冬季并不是很冷,这三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母猪猪圈设计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1.猪场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他畜禽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能力等社会条件。

2.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大的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或上市商品育肥猪3~4㎡考虑。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滋生蚊蝇和微生物,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易排水,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良。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4.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是需要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用地等。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需要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种猪和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的地方。

妊娠猪舍、分娩猪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猪舍要靠近妊娠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肥育猪舍,肥育猪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设装猪台。

5.猪舍建设:

自然通风的猪圈跨度不宜超过12米,屋檐高度不低于3米,采用水帘风机通风的猪舍长度不宜超过60米而宽度可不限,舍内高度不宜太高,以吊顶高为2.5米为好,以免影响通风。墙壁、屋顶注意隔热防寒保护。

4. 猪舍建筑是一门学问,母猪舍该如何设计更科学

融合自身具体所在位置标准做好目的性修建,严寒区因注重考虑到防冻隔热对策,酷热区因注重考虑到防暑降温措施。留意:地势低洼要填多,防止外排污水流回和积存,猪非常容易滋长病症。在每一个养殖池挖条排水管道粪沟上边有一个盖,挖好非常大个化粪池,池下边有排水管道,满了能够排走,立即排在鱼塘养鱼,可是每日能冲水搞整洁猪场,让猪有整洁舒适的猪场,猪场排水管道粪要联接化粪池才行啊乳汁分泌老母猪舍乳汁分泌老母猪舍普遍为三过道双排式,单元式喂养。乳汁分泌老母猪舍供母猪分娩,养育猪仔用,

猪舍的设计方案。地板的设计方案最好是设计方案成前高后低成适当歪斜。一边清理猪舍,维持猪舍的舒爽。地板和四周墙面光洁但一定要地面防滑,栏墙面砖砌混凝土摸面,过道的通长栏墙为铁栅栏,紧邻两栏的隔栅为砖砌混凝土摸面实体墙,饲养设计方案。饲养大部分考虑到成本费问题多以凹形槽饲养为主导。大多数与砖砌混凝土摸面光洁。圈含有40cm和15cm的自动饮水器各一个随意饮用水。如此一来能够节约水资源,二来维持猪舍内舒爽。

5. 常用的猪舍种类有哪些怎样修建

常用的猪舍有公猪舍、空怀(妊娠)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产房)、仔猪培育舍、育肥猪舍、隔离猪舍等。

(1)公猪舍

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保持和增加公猪的繁殖能力,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舍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一般为7~9米2,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

(3)哺乳母猪舍(产房)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仔猪保温箱温度要求26~30℃。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 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宽一般为0.6~0.65米,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一般设仔猪补饲槽和保温箱,保温箱采用加热地板、红外灯或热风器等给仔猪局部供暖掘告。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 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4)仔猪培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风速为0.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1~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能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迟槐,有利于仔猪健康而提高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育肥猪舍

生长育肥猪可判旦明采用多种形式的圈舍饲养,多采用地面群养,每圈8~10头,每头猪的占栏面积和采食宽度分别为0.8~1.0米2和35~40厘米。

(6)后备母猪舍

后备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7)隔离猪舍

猪隔离区应根据猪场当地的风向情况建在下风下势处、地势较低的地方,隔离舍应独建一处,与其他猪舍至少间隔50米,以免影响生产猪群。猪场隔离舍可以根据情况按种猪、培育猪舍建造,结构不变,外形尺寸可适当缩小。

6. 猪舍有几种建法怎么建

一. 猪舍的选址1.地形地势:宜建在地势高、排水良好、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干燥、平坦或有缓坡,通风、僻静的地方,做到冬暖夏凉,以减少饲料消耗。2.交通便利:必须适度考虑交通便利,但若离公路太近建场,易造成疫病传播和受噪音影响,与公路的距离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3.猪场应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厂,并处在居民区的下风或偏风向。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4.土质要求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5. 水源水质:猪场附近有充足、干净的水源。6. 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为了将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场地上还要留有余地。 二.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应在场门附近,方便出场销售。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猪舍间的距离保持在猪舍高度的2倍以上,中间可以种植落叶乔木,实现夏有树荫冬有阳光。场门设消毒池,消毒池与大门等宽,长度大于车辆轮胎周长。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室和储料室应建在一块,连接有运输车辆能够抵达的道路,并与母猪舍特别是怀孕母猪舍保持较远的距离。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也在该区内。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独成一院。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以免造成污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三. 猪舍的建筑设计 (-)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列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 -列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总的要求是坚固耐久和保暖性良好。不同材料决定了墙壁的坚固和保暖性能的差异,草泥或土坯墙,造价低,保温性好,但易于被雨水冲塌和被猪拱坏;采用此材料,最好用砖砌50-60厘米的墙基。石料砌墙坚固耐久,但呆温性能差和晚于结水气,应外加5-10厘米厚的泥墙皮,砖墙则兼有以上两种材料的优点,有条件者可采用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群众把砖石结构标准式的猪舍概括为:“水泥地,砖面炕,木头架,十字梁,前坡短,后坡长,冬扣棚,舍里暖,留天窗,夏季凉”。 (2)屋顶:屋面是猪舍散热最多的部分,因而要求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保温性能好。常采用的材料有草、泥灰、瓦、水泥预制板等。这几种材料相比,以草造价低,但不耐用;泥灰次之,耐久性较强,并能避雨,防暑防寒;瓦造价高,坚固面用。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可因地宜,就地选材。 (3)地面:猪舍及运动场地面要求保温、坚实、平整、不透水,易于清扫消毒。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砖地最好采取立砖,不易被猪拱洞。  (4)门窗:双列式猪舍,宽度不小于1.5米,高度不低于2米。单列式猪舍走廊门要求宽度不小于1米,高度1.8-2米。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寒冷地区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窗户的开设则以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来计算,种猪舍要求1:8-10;肥猪舍1.5:20。猪舍的门一律向外开。 (5)通风设备:半开放式猪舍,一般不加专用通风设备。密闭式则必须安装通风设备,特别在冬春季,而夏秋季可利用门窗通风换气。  (6)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7)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三)猪舍类型与设计猪舍设计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猪舍设计应从猪只生长、繁育方面发掘潜能,对公猪舍、母猪舍、母猪分娩舍、保育舍、肥猪舍的各个方面要不断进行规范。在集约化养猪场,猪的适应能力会明显下降,所以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猪舍的规划不但与猪场管理效率有关,而且与疾病控制,污染防治等密切相关。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1.公猪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1.1维持公猪正常繁殖性能猪场饲养公猪的目的在于有良好的配种性能和种用体况,能正常配种繁殖。因此,要避免公猪栏内有伤害公猪繁殖性能的设施。例如:不应让其养成轻易爬栏自淫等恶癖,从而出现无成熟精子现象;公猪栏过分狭窄则会导致睾丸磨擦而受到创伤,以致影响繁殖性能。圈长3m,,宽2.4m。面积7.2平方米。 1.2避免高温环境对公猪的影响高温会严重影响公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公猪舍一定要考虑到降温设施,例如屋顶安装绝缘材料、洒水或舍内淋浴设施、通风设备,甚至空调等设备。 1.3设计中防止猪栏损伤肢蹄公猪配种时不论自然配种或人工采精,支撑体重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后肢。为防止公猪肢蹄损伤应注意:第一,所有地面材料均应考虑清洗或排尿后地面仍能防滑。第二,地面不宜过于粗糙,以免磨伤肢蹄。第三,公猪栏应避免使用条状地面,宜采用不过滑或过粗糙之水泥地面及高压水泥砖地面。第四,公猪栏不宜过低,栏高以130cm为宜,以免爬跨。 1.4公猪栏不应靠近待配母猪栏母猪每天能看到公猪或闻到公猪气味,有助于刺激母猪发情。但对公猪有一定损害。 1.5公猪栏舍应易于管理第一,公猪舍内应设置采精间、化验室及精液品质检测室。第二,公猪体壮力大,设备要坚固耐用不易破损。第三,舍内应排水良好,地面斜度应以1/30为准;亦即每30cm之距离应有1cm之落差。 1.6应有充足的运动空间适度的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精液品质,维持其正常的繁殖性能。一般运动场宜采用沙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大小与栏舍面积相当。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断奶、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对空怀、妊娠母猪,每头需面积1.67平方米,一般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设计时应考虑便于管理,防止流产、损伤肢蹄等。 2.1促使断乳母猪早日发情待配母猪可以采用并栏、公猪刺激、激素治疗及母猪群养(以每群饲养3~4头效果最佳)等多种方法,也可将公猪栏安排于母猪栏附近或每天将公猪赶至母猪栏中以刺激母猪发情排卵。 2.2控制母猪采食量母猪的肥瘦程度可由采食量来控制,避免母猪因争食而导致采食量过多或过少。母猪过肥,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润,影响卵子成熟和正常发情;过瘦,则易引起内分泌失调,使卵泡不能正常发育而影响发情配种。母猪配种体况一般以八成膘为宜。 2.3防止胚胎或胎儿死亡据生产实践,高温环境会导致母猪食欲下降,引起配种后21天内未着床的胚胎死亡及导致配种80天后至分娩间胎儿死亡。母猪栏舍高度应适当,一般为0.8米,避免母猪爬栏或混群争斗而引起流产。母猪栏舍最好装置自动化同步饲喂系统,以利母猪安静,防止流产。 2.4防止母猪肢蹄损伤母猪栏舍宜采用高压水泥地面或部分条状地面,以防损伤肢蹄。笼养母猪一般笼长252cm(含约50cm之饲槽空间),宽60~65cm,高100cm。 2.5易于管理母猪栏舍,第一,应易于周转调动。第二,应排水良好,地面斜度以1/30为宜。第三,应将饮水溢流排水管道和排粪尿管道分开,以减少粪尿中含水量。第四,降低噪音影响。第五,易于清洗消毒。 2.6避免高温降温措施可采用通风设备或间歇性淋浴外加通风等。一般每隔40~50分淋浴3~5分,并于每次淋浴后自动开启通风设施。淋浴设施不宜装置太高,以免增加舍内湿度和淋湿饲槽内的饲料。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分娩舍(产房)兼容母猪和哺乳仔猪,其对环境之要求各自不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3.1防止母猪压死仔猪由于母猪体型大、行动迟缓、视觉范围较小、个别母猪性情急躁,而初生仔猪体质较弱,易被母猪起卧时压死。为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应采用防压架或限位栏(可用镀锌管做成高架产床,长2.1m,宽1m,地面采用铸铁板)。 3.2仔猪保温仔猪出生后最适宜环境温度为30~32℃。由于初生仔猪被毛稀疏,调节体温能力差,在寒冷环境下往往消耗自身能量维持体温,致使其抵抗力减弱。因此,初生仔猪应给予充分保温。一般设保温箱长1m,宽、高各60cm,悬挂150~250的红外线灯或60~100瓦白炽灯,灯高离地40~50cm。 3.3防止猪舍潮湿潮湿环境下,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易引发多种传染病。为此可采用条状或网状地面或将产床的床面提高至距地面50cm。 3.4保持空气新鲜可用风扇等设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分娩舍内氨气的最高限量为26g/立方米,硫化氢为6.6g/立方米。 3.5防止仔猪和母猪肢蹄损伤分娩哺乳猪舍使用条状、网状或铸铁板地面时,要注意防止损伤肢蹄,易于粪尿落下地面即可。 3.6注意清洁卫生分娩舍应便于清扫和舍内环境消毒,防止湿度过高,以利减少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保育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 保育猪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但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健全。加上饲料条件的改变(母乳→固体干粉料)、生活环境的变化(产房→保育舍),因此在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应特别细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4.1注意保温体重7~8kg的离乳仔猪进入保育舍后,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4.5℃;20~25kg时维持在23.0~24.5℃。 4.2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第一,注意防潮:保育猪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因此舍内应保持干燥。第二,注意空气清新,环境卫生。最好以木板或电热板作为床垫,以防仔猪腹部受寒及损伤肢蹄。 4.3注意栏舍建筑第一,每栏饲养密度不宜过高。一般每栏饲养以不超过25头为宜,以免引起应激。第二,保育舍最好采用网状地面,以免外寄生虫繁殖危害。第三,栏舍高度要适中,防止仔猪跳栏,幼猪和肥猪一般为0.7米。栏内最好设置铁环玩具,避免咬斗、恶食癖等现象的发生。面积:体重在4~11kg的,每头需面积0.37平方米;体重在11--18kg的,每头需面积0.56平方米。每栏均可按养10--30头来设计建造。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育肥猪舍的设计为例,说明如下: 饲养肉猪的最大目的是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屠体品质好、饲养周期短及死亡率低。栏舍建设应考虑提供适宜环境,减少饲料浪费等。 5.1适宜的温、湿度饲养肉猪,体重60kg前,最适温度为16~20℃;60~90kg为14~20℃,最好不低于12℃;90kg以上为12~16℃。相对湿度为40%~70%。 5.2适宜的栏舍面积肉猪一般以群养为宜,每群以不超过25头为佳。每头猪所需栏舍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条状地面为0.9平方米左右。猪舍的大小要根据养猪多少而定,养猪户可根据养猪多少选择建造小、中、大圈。小圈一间可养育肥猪5-10头,中圈(两间)可养10-20头,大圈(三间以上)可养育肥猪20头以上。 5.3猪舍清洗方便肉猪管理以清洗猪舍最为耗时,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减少冲洗时间。实地栏舍应有适当的斜度,使排水顺畅;条状地面应使粪便易于掉落沟内,同时还应避免损伤肢蹄。 5.4减少饲料浪费饲料槽的设计与置放正确与否,均会影响肉猪采食量及饲料的浪费量。肉猪采食的能量=维持需要+增膘长肉。一般随体重的增加,维持消耗相对增加。因此,肉猪肥育期不宜无端延长,以免浪费饲料。90~100kg左右出栏。 5.5控制舍内有害气体及时清除粪尿,通风换气,以利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干燥舒适的环境条件才能使肉猪保持旺盛食欲,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四.不同猪舍数量之间的平衡:如果是自繁自养,需要建设的猪舍大体有断奶仔猪舍、后备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及带仔母猪舍和公猪舍、肥育猪舍、各类猪舍数量间应达到平衡。就1个饲养母猪30头、年出栏肉猪600头左右的猪场来说,需肥育猪舍15间(每间10头,每头0.5~1平方米,饲养期3个月),断奶仔猪舍5间(每间15头,每头0.2~0.3平方米,饲养期1.5个月),妊娠后期及带仔母猪舍10间(每间1头,每头6平方米,饲养期2个月)、后备母猪和妊娠前期舍4~10间(每间2~6头,每头1~3平方米),公猪舍1~2间(每间1头,每头8平方米)。 五. 设备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而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二)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三)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  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图中A与B的饲槽一致,都在隔墙或隔栏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内侧,便于猪采食。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乳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 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 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四) 其它 1.猪场人员配备设计 猪场人员配备,取决于猪场的规模、设备条件、人员的素质,甚至取决于猪场的所有制性质。不同条件的猪场按作业分类的直接生产人员配备。其他人员按工作性质配备。技术室的兽医、资料员每100头基本母猪配备各1名;饲料加工人员,每400~500头猪配备1名;另设电工1人、门卫2人、安全值班工1人、会计、出纳、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员设厨师1人。在猪场规模较小时,所配备的人员可以兼职兼工。 2.猪场常用表格设计 猪场常用表格主要指计划表和记录表两大部分。生产计划是使养猪场有序生产的指南,所以必须编制配种分娩计划表,猪群周转计划表及肉猪出栏计划表。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记录,完善生产中各种技术及管理的记录是提高养猪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保证。因此,必须搞好资料记录工作。主要包括:产仔报告表、猪群变动报告表、配种报告表、猪群称重表、转群报告表、猪死亡报告表、猪群变动月报表、猪群饲料消耗日报表、猪群防疫卫生月报表。 3.猪群及生产设计 生产条件、饲料供应、销售市场是决定猪群大小的主要依据.而决定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是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1.生产性能 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计,如果平均每头母猪每窝能提供断奶仔猪10头,全年产2窝可成活20头仔猪,则全年需要母猪数为500头,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为1:25头计,需公猪20头。因此全场需种猪520头,占整个群体的9.42%(有50%的肉猪出栏或者尚未出生,则保留肉猪为5000头)。如果每头母猪提供肉猪24头,则需母猪为417头,需公猪17头,种猪占8%。如果每头母猪年提供仅16头,则需母猪625头,需公猪25头,种猪占11.5%。所以首先应了解猪的繁殖性能。 2.技术水平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新技术及早期断乳新技术,使母猪年产2.5窝,每窝成活断奶仔猪12头,则全年可提供30头仔猪,则年出栏1万头肉猪需母猪334头,公猪2头,种猪的比例可下降为6.3%。种猪的减少本身就意味着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术水平也是影响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  3.母猪群的结构 母猪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生产指标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母猪的繁殖产仔成活一般规律是初产、2产<3~8产>9产以上。因此,繁殖母猪应以经产母猪为主.商品猪场猪群结构及生产组织较大型的猪场,商品猪成批出栏,则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进行。每批母猪占用产床的时间为42天,母猪下床后还要进行消毒8~15天,则产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虑,即1个产床可供3头母猪分别上床2次;母猪少的情况下,可分为3批;在母猪多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公猪,可将母猪分为若干批,根据断奶后7天~10天可发情的规律,可间隔7天配种1批或进行生产组织安排。 4.旧猪场的改造和利用 传统猪舍改造后的养猪生产同样是将猪从出生到上市的整个饲养过程,依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饲养阶段,成为流水线生产。不少地方对传统猪舍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饲养头数,有计划地连续生产,全进全出,使商品猪出栏持续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防疫,使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显着增加。主要参考:gz.putao9.com/kjtg/dwyz/ ... /18517.html 125K 2007-5-16 - 网络快照]

7. 母猪圈常见标准尺寸及设计方式,都有哪些呢

母猪圈常见标准尺寸及设计方式,都有哪些呢?

母猪圈常见标准尺寸及设计方式,200头能繁母猪,圈舍正好可以和怀孕母猪集合,现设置有采食区、休息区、活动区和隔离区,夏季要用塑料网或遮阳网密封,冬季覆盖塑料薄膜保温,每栏安装一个塑料喷头,母猪圈大小为2.5×4米,圈舍饲养6-8平方,体重在113-116公斤之间的吉尔吉斯每头面积为1.4平方米。

母猪圈常见标准尺寸及设计方式,如果采用小圈饲养,只是将怀孕母猪分开,并以每50头猪为一舍,不使用分离系统,用人工观察系统喷洒装置识别普通母猪的状态,如怀孕天数到105天的猪背喷红,发情、黄1天不吃的喷蓝,发情识别系统设置到母刚猪舍;圈内装有15厘米、40厘米的自动饮水机。

也可将125平方米的单圈分给50头母猪,这样500平方米的单圈也可分成4个单元,每圈有1个饲养员,还有一个独立的分娩室。南部围墙采用24块砖和水泥面的栅栏,靠近后走廊的长围墙为铁栏杆。上窗和地窗应设置在北墙,有利于夏季的通风。相邻两道围墙之间的隔断为12块砖和水泥面,这样可以避免猪的接触性疾病在相邻两道围墙中传播。夏季可采用亭子效应,冬季可采用温室效应,基本能满足育肥猪的环境温度要求。夏季中午温度过高时,需在猪舍上方拉上塑料管,安装1个塑料喷头进行喷雾降温。

8. 谁有养猪用的建设图我要图加详细资料

猪舍建筑情况
一、 猪舍建筑的指导思想
1、 有利于发挥作用、节约劳力、提高效率。
2、 节省占志面积,提高猪密度。
大棚式猪舍每只占地1.2-1.4平方米(包括饲喂通道,粪尿沟等),节约占地面积约213-214。每头猪占地0.8-0.9平方米,节约占地75-85%。
3、 有利于各类猪只生长发育
合理的猪舍设计,应该为猪只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其中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
由于密闭、容放猪只多等原因,冬季舍温能比室外高14-16℃,可保持5℃以上。夏季由于通风,淋 等措施,舍温可保持在30℃以下。因此设计猪舍时应当根据各类猪生长发育中对环境的要求,尽量改善舍内的气候环境。

二、 猪舍的气候环境调节
猪舍的气候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
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综合形成猪舍的气候环境。例如当舍内水气含量一定时,舍温越高,则相对湿度越低。通风可以排出水汽,降低舍内湿度,但同时也使热量散失,降低了舍温。
猪舍的气候环境对猪只的作用,也是由这些气象因素,对猪只产生综合影响。例如,在冬自卫队一定的低温情况下,湿度高和通风量大,都会使猪只更加寒冷,而在夏季一定的高温情况下,加大通风能使猪感到凉爽,温度高却造成闷热,猪更加难以忍受高温。由此可见,猪舍的气温调节,必须综合考虑这些气候因素,以创造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气候环境。
1、 温度:是气象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对猪只影响也最大。猪与大家畜相比,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被毛稀疏。散热相对也较大,同时猪只体矮,受地面附近气温影响较大,因此,猪只的抗寒能力较差。此外由于猪的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体热不易散发,所以较为怕热。猪只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等不同而不同。

猪舍的温度可供设计时参考。(℃)
公猪舍 哺乳母猪舍 幼猪舍 妊娠,后备及肥猪舍
适宜温度 6-8 12-14 8-12 8-10
最低温度 2 8 6 2

哺乳猪的最适温度(℃)
日龄 最适温度
出生3日以内 28-30
4-7日龄 25-28
8-30日龄 22-28
31-45日龄 18-20
猪舍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舍内热的来源和散失。在我取暖设备的情况下,热的来源主要是猪体散发的热和日光照射获得的热。热的散失途径很多,其大小要取决于猪舍的结构,材料,通风设备和管理情况等。
由此可见,在冬季保温防寒的主要方法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库存猪体发散的热和获得的日光热,尽量减少热的散失。这就要适当地增加室猪密度,缩小猪舍容积,合理设计采光和通风设备,提高屋顶和墙壁的保温性能,及时维修门窗,控制门窗开启等。特别须要注意的猪床导热性能。加为猪的很大一部分热量由地面伟起,如果猪床传热性太强,即使舍温不太冷,猪也感到不舒适。
冬季应采暖设备,在夏季降温防暑主要方法是加大通风,给猪进行淋浴,以增加热的散失,同时要绿化遮荫,覆盖天窗,搭凉棚或设遮阳板。酌情适当减少容猪头数。以减少舍内热的来源。对于肥猪舍来说,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比较重要。一般用冷水来降温,效果良好,也较经济。
2、湿度:是指舍内空气中含水量的多少,一般以相对湿度表示猪只适宜的湿度范围为65-68%,在任何情况下,湿度过高地猪都是不利的,不仅可以加剧高温或低温对猪的不良影响,而且往往造成皮肤病,关节炎、呼吸系统病等。舍内温度过大,是目前无采暖设备的猪舍的主要问题。防止舍内湿度过大的主要措施是:尽量减少水汽来源。例题设置通风装置,在设计施工方面,要保持猪床间粪沟有1-3%的坡度,并严格做到地面平整,防止积水;尽量提高屋顶和墙壁的保温性能,以减少水汽凝结。
3、通风换气:猪舍由于猪只密度大,猪舍容积小而密闭,通风换气在任何季节都是需要的。它关系到舍内的温度和空气卫生状况。
猪所需的冬季最小换气率为每百公斤注重每分钟0.14-0.28米3,夏季最大换气率为每公斤注重每分钟0.7-1.4米3。
如果全舍猪的总重量已知,乘以换气率即可得所需的总换气量,全密闭猪舍的换气完全依靠排见扇,可以选用排风扇。一般以用通风窗自然、排风结合机械排风为宜,这样实际计算换气量时就十分复杂,一般以保持空气卫生状况为指标为进行通风换气。
4、采光:光照对猪有促进新陈代谢,骨骼生长和杀菌消毒等作用。冬季光照能提高猪舍温度,降低舍内温度,各类猪只对光照需要量也不同,对于仔猪和幼猪来说,日光在非全价营养情况下是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也需要适当的自然光照。而40kg以上的育肥猪对光照要求就低,一般采用自然光照的猪舍比较好,因此,猪舍建筑时要根据各类猪采用不同采光面积。也要采取减少冬季夜间窗户散热和夏季透入直射阳光的措施。
猪舍空气卫生指标

二氧化碳 硫化氢 氨 细菌
0.15% 10ppm 20ppm 35万/米3
注:ppm为百万分之一。
三、 猪舍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猪舍设计中牵涉的参数很复杂,现在目前建筑猪舍(以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为主)遇到的几个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1、 采光窗的设计:主要考虑各类猪对光照的要求和猪舍内温度,哺乳母猪,公猪和猪舍应具有充足的光照,而肥猪舍的光照可以少一些,冬季舍内直射阳光光照面积大,可以提高气温而夏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直射阳光,以利降温,同时采光窗容易散热,对于冬季夜间的保温问题应予考虑。
除以上因素外,在设计采光窗时,主要依据的参数是太阳的高度角(即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因为只有正确计算出太阳高度角和窗户位置的关系后,才能使阳光照射在预定的猪床位置。太阳的高度角取决于各地的纬度和不同季节的日期和赤纬(太阳光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全年各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如下:
太阳高度角=90度-地理纬度+赤纬
确定角窗位置主要是确定南窗上沿的位置。
一般从粪尿沟底算起高90厘米,以防猪从开着的窗口跳出或破坏窗户。确定南窗上沿的位置,可以用两种方法:
A作圈法:先按比例准确绘制猪舍剖面图,然后在南排猪床上确定需要南窗上沿光线照射的点1,再由1点按正午太阳高度角引线,1点的引线与南墙外皮的交点即南窗上沿的位置。
B计算法:确定南窗上沿位置还可以用以下计算公式:
A=B•tgh
A——南窗上沿位置的垂直高度
B——南窗上沿光线投射点至外墙皮的水平距离
Tgh——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正切值

2、 通风系统的设计
3、 容猪密度和猪舍容积:
提高冬季舍温,节约建筑面积,猪舍的容积决定猪舍的高度,通道地坪至天花板的猪舍高度,不低于2.5-3米,猪舍的容积应当因地制宜。
4、 猪床结构
猪床指猪躺卧的地面,地面材料的导热性对猪的影响较大。
猪床必须保持干燥,这个问题除依靠调教猪只不乱尿外,不应使猪床向粪尿沟方向保持一定的坡度。
猪床的坡度以1-3%为宜。各种地面最好有防水层,因潮湿的水泥地面热量损失为干燥水泥地面的两倍,猪床表面应当平整,不留坑洁和尖利的碎石,但又不要抹得太光滑,以免猪打滑。
5、 清除粪快活系统:消除粪尿系统由粪尿沟和贮粪池组成。
一般粪沟宽度为80厘米,沟深在12-14厘米。
使用水冲清粪尿时,沟向贮粪池方向应有0.5-0.6%的坡度。

9. 在农田里怎样建造一个最简单最便宜的猪舍

肉猪生长的适宜的环境气温是16-22℃。猪舍选建座北朝南、背风向阳的地方,做到冬暖夏凉老灶,以减少饲料“肚皮外消耗”。目前比较经济的保温措施是塑料防寒大棚,圈内多加垫草,冬季保持在0℃以上。夏季搭凉棚,撒凉水,防止中暑,圈舍内要清洁卫生,并使猪吃、睡、便分开定位,减少饲料损失。

在农村建造猪舍时,就注意以下几点:

1、忌选择场址不当

有的神含行地方建养猪场,出于方便参观学习的想法,将猪场紧靠公路建造。这主要有两点不利,一是因公路白天黑夜人流、车流、物流太频繁,猪场易发生传染病。二是噪声太大,猪整天不得安宁,对猪生长不利。

2、忌猪舍配置不佳

安排猪舍时要考虑猪群生产需要。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猪舍相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哺乳母猪舍、妊娠母猪舍、育成猪舍、后备游哗猪舍要建在距离猪场大门口稍近一些的地方,以便于运输。

3、忌猪舍密度过大

有些养猪户为了节省土地、减少投入,猪舍简陋、密集、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和布局,致使猪的饲养密度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猪群间相互感染。猪舍之间的距离至少8m以上,中间可种植果树、林木夏季遮荫。

4、忌建筑模式单

母猪舍、公猪舍、肥猪舍模式都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不能都建一个样。比如,母猪舍需设护仔间,而其它猪舍就不需要。公猪舍墙壁需坚固些,围墙需高些等。所以,养什么猪,就要建什么猪舍才行。

5、忌建猪舍无窗户
有的猪场猪舍一个窗户也没有,有的虽有窗户,但窗户太小、太少,夏天不利舍内通风降温。一般情况下,能节养10头育肥猪的猪舍,后墙需留60~70cm的窗户4个、两山头50~70cm窗户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