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姓方的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姓方的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11 12:28:50

Ⅰ 姓氏微信头像怎么制作

姓氏微信头像的制作方法如下:

操作环境:iPhone13、iOS16.0.3、微信8.0.29。

1、进入微信我的页面,页面选择收藏这一选项点击打开。

Ⅱ 姓氏壁纸怎么做啊!!

作姓氏壁纸其实很简单的,可以制作姓氏壁纸的软件有很多:美图秀秀,ps,AutuoCAD,pixlr express等。
下面,以“美图秀秀”为例介绍一下具体方法:
1、自己先下载个美图秀秀的软件 ,估计大多数人都已经有了。
2、打开美图秀秀界面
3、点击界面右上角有个新建
4、弹出的对话框里输入 宽 533 高800 再点击应用
5、得到一个空白的长方形画布 ,然后点击工具栏第四个文字功能添加文字
6、在对话框里输入你的姓氏
7、输入姓氏 ,选择喜欢的字体 ,字号等
8、 完成后, 点击保存 放到桌边就行
9、在美图秀秀打开你喜欢的背景图片,选择尺寸 设置宽533 高800(背景尺寸与姓氏画布最好一 致)
10、在文字功能里, 左下方导入模板 ,用户自定义选择刚刚保存在桌面上的姓氏画布,点击素材添加
11、将画布调整到与图片一样大小后透明度调至50%-55%
12、调好效果后保存。
这样,一张姓氏壁纸就制作成功了。希望能帮到你。

Ⅲ 姓氏的制作

姓氏的制作方法:

1、打开趣推应用,点击进入后,在推荐模板中找到相应的模板,点击进入。

Ⅳ 方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方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如下:

方姓源出:

1、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

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方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清: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太: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峻:福建莆田人. 宋代着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琼: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Ⅳ 百家姓方的由来

百家姓方的由来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的百家姓方的由来,欢迎大家观看~

姓氏起源、百家姓:方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饥纯雀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该支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相氏,传说为黄帝时期嫫母之后,擅长巫医之术,世代相袭。到了西周时期,以其特长设置了方相氏之官,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专职掌管驱除瘟疫厉鬼。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利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在春秋后期,随着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的逐渐认识,方相氏之中巫、医渐分,渐渐对立起来。方相氏之官职到了战国后期,逐渐消失。在方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相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相氏。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属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为此,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方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方氏正宗。

源烂早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设置的一种官称,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专职负责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内的狱讼。有时还要调节各封邑之间的纠纷。在典籍《周礼·秋官·方士》中记载:“方始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在方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氏。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先秦时期时期官吏方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远古时期,各诸侯中的领袖被称为“方伯”。从战国时期开始,郡制之下的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作方伯,直到东汉以后才改称为刺史,但人们仍尊称其为方伯。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将承帝王之指令进行寻访督察的采访使、观察使等称作方伯。而在明、清时期,称布政使为方伯。总体来讲,历朝历代,一般将一方行政区之最高行政长官尊称为方伯。在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尚方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尚方氏,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官位,别称为“上方”、“上峰”、“尚峰”,最高长官称尚方令,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宫廷御用器物的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机构。尚方令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属下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别有分类匠署,分辖有若干名匠人、役史等。在尚方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尚氏。

源流七

源于姬姓,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后代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翁姓避乱改姓是方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裤世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后改姓方 ;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有"六桂联芳"之誉。

源流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方佳氏,满语为F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奉天(今辽宁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方氏。

源流九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方,世代相传至今。

2、得姓始祖

百家姓:方

方琡:东宜宗祖,唐大中八年甲戌进士,官都督府长史,从三品。元配:陈氏,封硕人,赠颍川郡夫人。按全谱,厥初,食邑河南,迁光州,固始人,自东汉汝南尹弦南徙歙州,生司马雄,生黟县侯,储生,睦州剌史亲之公琡公睦州裔也生,于归于固始金紫府君人,莆奉葬于常泰里鸟齐山,坐亥向已,怕子孙追尊为始祖,云子讳殷符。江西上饶方氏始祖。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纮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着名哲学家方海权、着名词人方文山等等。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 官泉州,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

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藏书也都达数万卷之多。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发源地. 莆田方氏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考据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唐宋明时期, 莆田方姓科举盛况空前,居莆田诸姓前几位. 莆田方姓因为科举大量外迁做官等,方姓从唐宋明时期的莆田的前几名大姓到成为莆田的小姓。

晚唐 方廷范官长乐, 后择居 福建 莆田刺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方廷范有6子,皆为进士。该支方氏的'不少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如福清方氏,东莞方氏等等. 广东潮汕 , 广府籍的方氏多为迁自莆田. 方姓迁海南始祖为福建莆田人方士斌,明朝进士,正德六年,1511年从莆田入琼任琼州府职,四弟 士德和他同行. 后世居海南. 与方姓情况类似的还有翁姓,前面提到翁姓在莆田早中期科举史上曾盛极一时。宋朝初期翁姓曾创下“六桂联芳”的奇迹,对莆田县的科举考试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的出仕外迁过早,也影响了莆田方姓和翁姓的繁荣。

溧阳桂林方氏,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方桷任溧阳令,卒葬溧阳,孙子绍宗来溧守墓,后世繁衍至今800余年,总祠敦睦堂位于5A景区天目湖桂林村,后世分五房:贵一公后裔居上桂林、下桂林、沙飞里、太上头、大栗岗、桥山下、石狮庙、方家村、葛渚村等地,贵四公后裔居桂林、太上头、台湾等地;贵二公后裔居城北杨庄、南渡、戴端口、宜兴、金坛、句容等地;贵五公后裔居下桂林;贵三公后裔居宜兴新建、杨巷、宜兴城、溧阳南渡等地。桐城方氏(今为桐城和枞阳)主要有三大支,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中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着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 如理学家方学渐,经易学者方大镇, 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 文学家方孝标,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学家兼水利专家方观承,文学家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文学理论家方孝岳,民国要员方治,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珪德(舒芜),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实秋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

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濬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 当代学者钱理群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 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河南最多,次为福建,两湖,两广,云南,四川,台 湾,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陕西,东北,山东等等. 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江苏溧阳市,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如六,何,才,张,施,旋, 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占全国0.36。

3、方姓迁徙分布

百家姓:方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纮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州方氏始祖。方姓为徽州八大姓之一。其后代繁

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

唐代,河南人方子重随陈政、陈元光父子至福建漳州, 后代居于云霄县(龙溪),该县有“方半县”之称,,台湾方姓多来自漳州云霄。晚唐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 后择居莆田(今属福建)刺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方廷范有6子,皆为进士,时称“六桂联芳”,并称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广东潮汕, 广府的方氏多为迁自莆田. 方姓迁海南始祖为福建莆田人方士斌,明进士,正德六年从闽入琼任琼州府职。四弟士德随他同行,后世居海南。

5、家族名人

百家姓:方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 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着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着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岳: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着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1232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一名,廷试时忤犯权相史弥远而降为第七名,授南康军教授,后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 着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就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

方回: 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着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朴实,反映民众疾苦。着《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等.

方凤: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着称,笔墨苍润。

方炯: 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医.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他的座右铭“但愿人常健,何愁我独贫”。所着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

方国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正直清廉万民称颂。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着有《汗漫集》.

方孝孺: 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为帝师,推行新政。人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时,为正义拒为篡位的朱棣草诏,刚直不屈, 视死如归,被暴君株杀10族,死难者达八百多人.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着有《缑城集》《逊志斋集》.

s("content_relate");

Ⅵ 怎么做姓氏壁纸!!!!急急

只需要打开图片输入文字就可以了,比如“我姓王却忘不掉你肢颤的笑液卖颜” 这个很简单的,软件是美历埋败图秀秀,其他软件也可以。


如下图:


Ⅶ 手机怎么制作姓氏照片

可以在使用微信小程序里面的功能来制作完成,步骤如下:

1、打开手机,找到手机上的微信,点击进入。

Ⅷ 用自己的名字做头像

姓氏头像制作需要先打开手机上的微吵此信APP,然后稿孝搜索小程序姓氏图,接着点击小程序进入,输入姓氏,点击一键生成即可。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他标示这一个人的家族和血缘关系。用自己的姓氏制作一张微信头像。
姓氏头像制作需要先打开手机上的微信APP,然后搜索小程序姓氏图,接着点击小程序升敬迅进入,输入姓氏,点击一键生成即可。是不是非常简单。

Ⅸ 方姓的来源和历史

方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1、是炎帝之后。根据古书记载,炎帝有一个叫作雷的后代,被封在方山(今河南叶县附近),称为方雷氏。他的子孙一半姓方,一半姓雷,所以方雷是一家。过去方雷不通婚,依据就在这里。

2、出自姬姓。周宣王的大臣姬方叔平定了南方湖北一带的荆源源蛮,为周室的中兴立下大功,被封于洛。其子孙后来就姓方,这是方姓的主体。

3、还是出自姬姓,但是是从翁姓里面分出来的。这一支分出来很晚,但晚归晚,生命力和繁殖力却极其旺盛。宋朝初年,泉州有一个人叫翁乾度,是姬姓后裔,生了六个儿子,全部都中了进士。

这事可是世所罕见。有意思的是,这六兄弟虽是一家人,却是六个姓。要知道,在中国传统里,人们把自己的姓是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大丈夫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万万不能改的。这异姓六兄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也是时局所迫。

翁乾度主要生活在北宋建立前的闽国,当时政局动荡,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灭门之祸。为了保险起见,翁老爷子便给六个儿子当中的五个改了姓,分别是洪、江、方、顷举龚、汪,剩下的一个儿子还姓翁。没想到北宋建立以后,六个儿子居然都中了进士,号称“六桂联芳”。

此外,今天的满族、蒙古族、傣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等兄弟民族里都有方姓。

先秦的时候,方姓主要活动在河南一带,但一直不活跃。据说现在韩国的方姓,是先秦时从河南迁过去的。

西汉末年,方姓迁到安徽北部,开始发达起来,形成大族。唐朝的时候,方姓已经分布到中原、华东、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朝时,在海南、广东、福建就已经有方姓人的记载了。

宋朝时,方姓主要集中在福建、安徽、浙江,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方姓聚集地。宋明两朝,福建的莆田方氏一族中举人数盛况空前,中了进士和举人的竟然有360多人,其中进士多达132人。仅两宋的时候,就有28对父子进士和26对兄弟进士,实在了不得。

明清两朝,以安徽的桐城方氏为代表的诗礼世家使方氏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桐城方氏不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桐城文风后来一直被视为正宗。

清朝着名学者朱彝尊说过:“方氏门オ之盛,甲于皖口。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东南的学者都以桐城方氏作为旗帜和领军人物。梁实秋先生曾经讲过:“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仅次于曲阜孔氏。”

当代学者钱理群讲:“桐城方氏是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绝唱。”所以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方姓雹乎态迁徙传播

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万余。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时期,方姓的足迹出现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清初进入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