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食的做法 花样大全图片
【芝麻花生花卷】
【原料】:面粉360、清水200、酵母粉4g、芝麻花生馅适量、食用油适量;
【特点】:喧软可口,营养美做燃中味,可甜可咸,随心所欲,做法简单。一看就会。
7、找一个直尺的物品在饼的表面按压出纹路;
8、用手将对折的两端捏到一起,就自然形成段悉了一个扇贝的形状;
9、全部做好以后,静置醒发10分钟左右,上锅蒸15分钟,关火焖2分钟即可。
㈡ 十二属相做法花样面食100种,各种面食的做法大全 花样
提起十二属相花样面食100种,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动物面食 花样大全图片,另外,还有人想问面食花样100种大全油炸,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搜索十伍段二生肖面食各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各种面食的大全 花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二属相花样面食100种
花样面食的将奶粉放入盆中,用温水冲开。加入少许猪油。加入面粉和发酵面团发酵1小时以上。擀成薄片撒上五香粉,盐,抹上玉米油。卷起来。切成若干份卷成花卷。水响上锅蒸15分钟左右热气腾腾的花卷出锅了装入盘中
面食十二生肖猪的
面塑12
面粉一斤
方法/步骤和面:将适量(1斤面兑5克)干酵母,用温水化开倒入面中。
倒水要一点一点地往面上撒,记住是一点一点地撒,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哗哗地往里倒,那样的话往往就倒多了,就会出现你说的粘手的现象.
在往面上少许撒水的同时,手要不停的翻着面以使水撒得均匀,在你感觉水快要可以了的时候之前就停止撒水,然后继续揉,直到将剩余的所有的干面粉(应该剩的不多了)全部揉进去,再继续揉直到感觉面揉匀了为止.将面片揉至盘光,面光滑,手不沾面就好了。然后盖上盖子醒发1小时左右;开始揉面,再将揉好的面放入十二生肖面塑中成型,然后下锅蒸烤越20分钟。烘烤要均匀;蒸好后取出,蘸少许食用燃料点在十二生肖面食上,象征吉祥如意。
十二属相花样面食种:动物面食 花样大全图片
象形动物类的面食,带颜色的大多都是用时蔬汁,或者时蔬粉,和面的时候,蔬菜汁当水来用,+酵母粉,活成光滑面团,用少许猪油,揉纤橘判成光滑面团,醒发至1.5倍大,在制作各种造型!
种花样面食的
卡通猪馒头:
准备用料:面粉、豆渣、酵母4g、奶粉适量、水、红曲粉适量
搜索十二生肖面食各种
1、豆渣放面包机中。
2、加水、酵母、奶粉、面粉开动面包机和面程序。
3、面团发酵至二倍大小。
4、分成等分相同的剂子并揉圆。
5、取一块面团,撒上点红曲粉揉进面团中。
6、使之变红。
7、取一小粒搓圆按扁先粘上馒头上做成猪鼻子。
8、取一小团搓圆按扁切开做成猪耳朵粘在馒头上。
9、最后取一点面搓成小粒状做成眼睛粘上去。
10、用牙签扎出鼻孔。
11、用牙签扎出眼睛。
12、这是成型后的小猪的样子。
13、继续醒发一会。
14、上蒸笼蒸18分钟即可。
15、蒸好了立即从锅中取出。
十二属相花样面食种:面食花样种大全油炸
讲到面点,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花样面点的种,还有人问花样油炸面食大全带图解,这到底是咋回事?其实酒店面点品种及呢,下面我就会给大家带来炸花样面点的种,供大家参考!
炸花样面点的种
主料:面粉黑芝麻,豆沙,广味香肠花式小馒头的:
1、将自发粉和面饧透备用,取一部分面团制成芝麻馒头;
2、一部分面包入豆沙馅制成刺猬馒头,一部分面搓成条卷上香肠制成腊肠毁改馒头,开锅后全部放入锅中蒸15分钟即可。
面点的种的作品目录:
1、面粉基础知识
2、豆沙软角
3、萝卜糕
4、爽口马蹄糕
5、蛋挞
6、酥皮包
7、莲蓉包
8、红烧牛腩面
9、云吞面
10、鱼蛋米粉
11、水晶虾饺
12、潮州鱼皮饺
13、炸春卷
14、葱油花卷
15、芝麻煎堆
16、潮州韭菜饼
17、雷州田艾饼
18、咸水角
19、叉烧包
20、椰汁红豆糕
以上就是与各种面食的大全 花样相关内容,是关于动物面食 花样大全图片的分享。看完十二属相花样面食100种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㈢ 面食详细资料大全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种类的面食,中国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主要有面条、馒头、花卷、油条、麻什、烧饼、饺子、包子、馄饨、麻花等,西餐有面包、各种烤饼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面食
- 外文名 :pastry
- 主料 :面粉
- 烹饪方法 :蒸、煮、煎、炸、焖、烤、烙等
- 特点 :风味各异,品种繁多
- 起源 :新石器时代
面食制作技术
面食,用面粉制作的食品的总称。 面食 面食从熟制方法上可以分为蒸、煮、烙、煎、烤、炸、焖等几大类型。制作的方法不同营养素损失也有所碧春不同。面食的制作技术一般有三步。 一是搅拌,混合。 搅拌的几个特殊名词与动作包括: 1.起泡:将固体脂肪与原料搅拌后产生泡沫,当混合物开始变软或体积减少时即应停止搅拌。对油脂于搅拌时能办入空气的称为油脂的起泡值,起泡值的大小会影响蛋糕的体积与品质。 2.搅打:混合各种配料,可借助搅拌器起泡,目的在使空气打入面团并扩展面筋。 面食 3.摺叠:将底层翻到上层的混合动作,可用橡皮刀操作,使配均匀混合,致使面筋扩展。 4.揉:用手或搅拌钩将各种配料混合,揉要视面筋扩展的程度而定。面团搅拌的目的为加速面粉吸水形成面筋透过往返停的搅打破坏面粉表面的韧膜,使水分均匀浸润面粉颗,面团搅打的程度除以手感觉及眼观察外,没有其它好方法决定时间的长短。一般搅打的过程分成6个阶段:(1). 起阶段,(2).卷起阶段,(3).面筋扩展期,(4).完成阶段,(5).搅打过程,(6).面筋打断。 二是 发酵 与整形。 搅打完的时间内,酵母菌可发酵作用,以产生二氧化碳,这些被释出的二氧化碳因受限于面筋的网状结构而形成气孔,使面团体积涨大.基本发酵后可 割面团成固定的大小,再滚圆。分割后的面团因失去一部分的二氧化碳使柔软性变低,宜直接整形,加以滚圆,则在发酵的二氧化碳也会消失。滚圆的目的就是使面团表面形成一层皮以防止气体散失,也能使面团外表光好看。滚圆后再经中间发酵即可整形,借由整形将面团中的气体压出,使其内部组织均匀。整形过后大部分气体以散失,面筋失去柔软性,因此必需使面团重新再产生气体,增加面筋的柔软,所以还有一最后发酵的步骤。 三是做成。 这是最后一步骤,把面食煮熟、蒸熟、炸熟、烤熟、焖熟。由于热的作用使面糊或面罩宴团变得松软易于消化,同时淀粉、蛋白质受热产生化学变化,微生物及酵素作用亦被破坏而停止作用,另外表皮产生新的化合物,赋予焙烤食品特殊的颜色及香味。面食演变
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 面食 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煎饺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元宵、油条等。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面食分布
到山西旅游不尝面食,就等于没到山西。”山西面食文化传统,独树一帜,又博采众长,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绝”活呢。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 “山西人爱食面与山西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种植习惯分不开的。从历史上来讲,山西尧、舜、禹都曾经在这里建过都,立过业。再一个,从平遥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来看,山西的商业活动也非常多,这样也给山西面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山西山多水少,南北温差大,所以也就形成了杂粮多的种植习惯,这也对山西面食的形成奠定了一个物质基础。” 山西面食品种多、花样多也是人们爱食面物慧银的一个原因。即使是一般家庭主妇都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几十种面食,象刀削面、拉面、揪疙瘩、推窝窝、 *** 等等。如果是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可以这样讲,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山西的面食,一天三换样,三个月都不会重样。面食历史
陕西歧山挂面一直享誉中外,它是山西面食的一个分支。清代道光年间,山西稷山县马金定兄弟千里迢迢,去歧山做挂面生意,字号叫“顺天成”,直到今天,歧山挂面还沿用这个老字号。过去的皇家贡品,如今蜚声海外。 面食 公元13世纪,义大利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两次来到山西,沿着“丝绸之路”将面食传入义大利。后来,义大利人也喜欢上了面条,将面条种类发展到了四百多种,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细者如丝。风靡世界的义大利“通心粉”,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面条的引进把游牧文化对于面粉的地一塑造--面包,拓宽到一个新的领域,就像西方人说的,既多了一种吃的方法,又解决了面粉的储存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的义大利不仅成为空心面的出口国,而且向我们大量出口生产面条的成套设备,看来,我们的“擀面杖”面临的现实是何等严峻。做好面食
1.怎么和面效果好 1、饺子面:500克面粉加50~60%的温水,放2%的精盐,充分揉和,醒面30分钟开始操作。面中放盐不仅会增加面筋,出锅的饺子也不粘皮。 2、擀面条面:500克面粉加35~40%的温水,放2%的精盐及少量食用碱,醒面30分钟后操作。这样不仅会增加筋力,而且口感光滑,不易断条。 3、蒸馒头面:500克面粉加50%左右的温水,放酵母1%,可加少量白糖,充分揉和后置暖处充分醒发,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柔软芳香。 4、烙饼面:500克面粉加50~60%的温水,醒面20分钟后揉做,效果极佳。 2.面粉的分类 1、面粉按性能和具体用途可分为专用面粉如面包粉、饺子粉、饼干粉等;通用面粉如增钙面粉、富铁面粉等。 2、按精度可分为精制级、特制一等、特制二等和标准等不同等级。 3、按筋力的强弱可分为强筋粉、中筋力和弱筋粉。 3.面粉的选择 不含增白剂的面粉在外包装上均有说明。 4.面粉的保存 1、面粉应保存在避光通风、阴凉干燥处,潮湿和高温均能使面粉变质。 2、面粉在适当的贮藏条件下可保存一年,保存不当会出现变质、生虫等现象。在面袋中放入花椒包可防止生虫。 5. 面粉的色泽 正常的面粉色泽为乳白或乳黄色,苍白或惨白色的面粉往往是添加了过量的增白剂。 6.面粉的使用 1、面条 在面粉中加入约1/3的冷水,搅拌均匀,醒面20分钟后压成面片,然后分几次在家用压面机上压成约1毫米厚的面片,切条即可。若用手擀面,面团可和的稍软一些。煮面时,可在水面加一汤匙油,面条就不会粘,还能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开锅外。 2、饺子 制作饺子时,和面加水量介于馒头和面条之间约为45%。煮饺子时先敞锅煮皮,皮熟后,再盖锅煮馅,温度上升,馅易煮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敞锅煮皮,盖锅煮馅”。 3、自发粉的使用 在自发粉中加入约一半左右的温水(35℃左右),揉匀面团静置醒发30分钟后成型。冷水上锅入屉,文火加热,水开后15—20分钟即熟;使用自发粉时要将面团充分揉透(可分两次揉),否则面筋未形成网路,揭锅后馒头易塌陷; 若使用富强粉制作馒头,则需加入适量干酵母(1%左右),并适当延长发面时间约20分钟。 4、加水量 制作不同的面食时加水量是不一样的。面条、饺子、馒头加水量应依次增加。并且根据不同品质的面粉作适当的调整。 7.季节和温度的变化对面食制作的影响 每年在温度上升较快的季节,有些用户会发现在面食制作过程中有面团发粘、熟食效果较差的现象,这种情况经过我们长期的研究是由于温度对于和面和面团醒发过程有较大影响造成的。 在和面过程中,如果面团温度过高相应的就会出现面团发粘的现象。对于制作馒头时需要醒发的面团,面团温度应控制在30度左右较为适宜,因此在和面加水时可适当调节水温,在冬季可用温水和面,春秋季节可直接用自来水和面,夏季则套用温度较低的水(如有条件可在水中加入冰块调节温度)保证和面结束时温度在30度左右。对于制作面条等不需要醒发的面团,和面时无论何季节皆套用温度较低的水,水温越低对面条的制作越有利。用冷水或冰水和面,能使面团更筋道,色泽更白。 面团在醒发时也应该适当的控制温度。对于采用醒发箱等专用设备醒发面团,在冬季应控制好时间和醒发温度,夏除控制好温度外,应缩短醒发时间,以免发酵过度,否则对熟食的结构和色泽都会有影响。对于无温度、湿度自控设备,醒发必须人为控制。温度可凭室内温度计控制,冬季应适当延长醒发时间,夏季则缩短时间,防止醒发过度。 8.面食制作小配方 1、馒头:面粉500g、干酵母5g、糖适量。 2、蛋糕:鸡蛋200g、低筋面粉180g、蛋糕油19g、糖180g、水170g、泡打粉15g、盐2g、奶粉20g;高速搅拌8分钟,入模(预先刷油),视蛋糕大小于200℃烤箱内烘烤20-30分钟。面食的做法
【 烹制】: 烹制面食中,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杂、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除此之外还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 【 煮制】: 煮制面食品种丰富,制作多样,大体可分为五十余种,如细如发丝的拉面,刀飞面舞殷削面,游龙戏水的一根面等。制作方法有擀、拉、拨、削、压、擦、揪、抿等几十种,所用原料除小麦面外,还有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等,调料上自鸡、鸭、鱼肉、海洋,下至油、盐、酱、醋,不一而足。 【 蒸制】: 蒸制面食品种繁多,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可可双色馒头
原料: 可可面团:可可粉5克、面粉125克、白糖12克、牛奶65克、酵母1克 原味面团:面粉125克、白糖12克、牛奶65克、酵母1克 做法: 1、原味材料放入容器中; 2、揉成团; 3、可可面团材料放入容器中; 4、揉成团; 5、盖上盖分别醒发二倍大; 6、然后再揉好; 7、用压面机,将二种面团分别压成长方形, (面片光滑做出来的馒头就光滑,所以用压面机是很省事的方法,如果没有压面机就要多摺叠几次喔); 8、白面片上刷水; 9、可可面片放在白面片上; 10、可可面片再刷水(有水可以让馒头不会分层,这样会很容易在一起拉); 11、然后卷起; 12、切成小段; 13、每段切面就是螺旋状的; 14、放入涂过油的蒸笼中,醒大一圈(一定要再醒一会儿的,如果不再次长大,那么蒸出来的馒头,也不会太松软喔); 15、蒸20分钟左右,关火二分钟后再开盖,就是松软的可可双色馒头拉。紫甘蓝饺子
原料: 猪肉馅400克、紫甘蓝400克、大葱、香油、酱油、饺子馅调料、盐、姜、面粉500克、清水260克 做法: 1、将面粉加清水搅拌成雪花状,再和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静置醒一会; 2、利用面团醒的时候来调馅,猪肉馅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筋,边搅拌边加些清水,至到肉馅饱满上筋即可; 3、姜切粒,葱切葱花; 4、紫甘蓝清洗干净,切成小粒; 5、把姜、葱、紫甘蓝粒加入肉馅中,再加入饺子馅调料和酱油、盐,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香油搅拌均匀做成饺子馅; 6、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擀成皮,面皮中包入适量的馅料,捏成饺子,放入滚水中煮到浮起时,中间点几次凉水,熟后捞出就可以了。油泼豆芽
原料: 主料:拉面饼、黄豆芽、菠菜叶、芹菜碎、葱蒜 调味料:盐、酱油、醋、香油、蔬菜味素、花椒粉、辣椒粉、油 做法: 1、拉面饼切成粗条,搓成比筷子稍微再粗一点的拉面,葱蒜切碎; 2、取一空碗,在碗底放一些底料:盐+酱油+醋+蔬菜味素+香油+花椒粉,味道不要太重; 3、坐锅开水,下面,在面快熟的时候把豆芽和菠菜叶都在面汤里烫熟,备用; 4、粗面一定要水开三滚面条飘起后,和过了水的菠菜叶一起捞进底料碗里; 5、在面上覆盖上葱碎蒜碎芹菜碎,把过了水的豆芽也铺在面上,最后撒上一点辣椒粉,用一勺热油泼香,吃的时候,拌匀即可。蜂窝烙饼
原料: 高筋面粉100克、普通面粉100克、酵母3.5克、水135克、油15克、盐3.5克 做法: 1、酵母和水混合均匀,加入盐和油搅匀(图1),倒入所有面粉(图2),搅拌均匀(图3),用刮板刮净盆边(图4),覆盖好; 2、发酵至两倍大(图5),案板上撒些面粉(份量外),将面团用刮板取出(用手会粘),此时上表面仍然朝上;3、双手也拍些面粉,将面团轻轻拍拍扁,上下左右四边向内摺叠(像叠包袱一样)(图6-7),翻面,收拢(图8),入盆(图9),盖好; 4、如果有时间,可以重复步骤2-3“发酵—取出—摺叠翻面—入盆”; 5、送入冰柜冷藏过夜; 6、第二天早上比正常时间早起半个小时,你只需要取出面盆放在室温下,让它回温,而你可以继续回去睡个回笼觉; 7、约半小时后,从盆里取出面团(图10),先轻轻压匀,再用擀面杖轻轻擀开擀匀擀圆(图11),不必太薄;8、覆盖,饧发15-20分钟(图12); 9、电饼铛上下面同时加热,两面都刷上油(图13),将面饼放入,将上盖轻轻扣上(图14),烙至上色均匀,按压侧面有弹性即可,关火,马上出锅。
南瓜发糕
原料: 彩南瓜1个,面粉适量(比南瓜多一些)、砂糖30克、酵母粉5克、水适量。 做法: 1、将南瓜去皮去瓤,切薄片; 2、将南瓜片放入耐热容器里,蒸熟; 3、趁热加入砂糖,搅拌; 4、搅成泥状; 5、温凉后加入面粉; 6、搅拌均匀; 7、加入酵母水(温水溶解5分钟的酵母); 8、边加水边搅拌; 9、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10、一般发两倍大就好; 11、表面撒蔓越莓干; 12、蒸锅大火烧开,转小火,30分钟以上。胶东大包子
馅料原料: 新鲜苔菜、猪肉(三肥七瘦)、红薯粉条、黑木耳、海米、葱姜 做法: 1、苔菜摘洗干净,入开水中轻微焯一下,捞出马上冲凉凉透,攥干水分,切碎; 2、猪肉切丁,用姜末、酱油和料酒和香油拌匀,腌制15分钟;3、粉条用热水煮软,过凉,沥乾,切碎; 4、黑木耳提前用凉水泡发至软,吃前用开水焯一下,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 5、海米用温水泡发至软,捞出,用厨房专用纸吸干海米水分,然后入热的油锅爆香后,取出; 6、以上原料混合,添加葱碎,添加花生油、盐、酱油和味素拌匀。 面皮原料: 面粉、酵母、水 做法: 1、酵母用温水稀释,添加面粉搅拌成湿面絮,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饧发; 2、至面团发酵蓬松至2倍大小,取出揉匀排气,分割成等大小的面剂; 3、擀皮,包馅; 4、包好的包子盖上湿布,继续饧发至面皮蓬松轻盈状; 5、冷热水下锅均可,大火烧开,上汽后15分钟关火,虚蒸5分钟,开锅。葱花鸡蛋饼
原料: 胡萝卜1根、鸡蛋2个、面粉200克、葱1根。 调料: 盐1/4小勺、糖1/8小勺、生抽1/4小勺。 做法: 1、鸡蛋打散、胡萝卜和葱分别切末。 2、面粉加水搅成可流动的面糊。 3、调入调料,放入鸡蛋。 4、放入胡萝卜末和葱末,搅拌均匀。 5、平底锅少许油烧热,转中小火,倒入面糊,晃匀。 6、将鸡蛋饼两面煎至金黄色。 7、稍稍放凉后,煎好的鸡蛋饼移至案板,按个人喜欢切成小块食用即可。玉米核桃蒸糕
原料: 玉米面粉75克、普通面粉155克、细砂糖40克、干酵母3克、无铝泡打粉5克、奶粉10克、玉米油10克、水240克、红枣6-8颗、葡萄干50克、熟核桃仁50克。 做法: 1、红枣和葡萄干温水浸泡1小时,红枣洗净后去核切块备用,葡萄干冲洗干净吸干表面水分; 2、玉米面粉、普通面粉、细砂糖、干酵母、泡打粉等所有材料一起放入搅拌机; 3、加水混合搅拌成稍具流动性的面糊,加入大部分分量的葡萄干和核桃仁拌匀; 4、倒入内壁抹过色拉油的模具里,用抹过油的勺子把表面稍稍抹平。我用的是6寸的蛋糕模; 5、在温暖湿润处发酵至2-3倍高度,我是用烤箱的发酵功能在烤箱里发酵的; 6、表面摆上去核红枣及其余部分的葡萄干和核桃仁,冷水上锅,大火烧开后蒸25分钟,关火后焖5分钟; 7、稍微冷却后尽快脱模,放搁架上冷却散去内部湿气即可。西红柿鸡蛋炒面片
原料: 西红柿、鸡蛋、葱、豆角、拉面饼2块、油、清水。 调料: 盐、糖、蔬菜味素、花椒粉、番茄酱。 做法: 1、西红柿洗净后切成小块,用适量的盐和糖腌制。豆角洗净斜切成节,鸡蛋打散葱剁碎。 2、坐锅热水,锅开后,揪面片。开小火,面片不宜揪的太薄要厚一点炒起来更好,锅开后,将面片捞出过凉水。 3、热锅倒油先炒鸡蛋,成型后,捞出。锅内倒油炝葱花炒西红柿放入一点番茄酱,出红汤后放豆角翻炒少许后放入面片。 4、翻炒,用少许盐、蔬菜味素、花椒。彩色面条
原料: 面粉300克、胡萝卜汁40-50克、菠菜汁40-50克、水40-50克。(可以加盐少许) 做法: 1、胡萝卜去皮后切小块,加适量的水。 2、用搅拌机搅拌成糊状。 3、然后用沙布过滤。 4、取汁水备用。 5、菠菜洗净后切段,加适量的水。 6、用搅拌机搅拌成糊状。 7、用沙布过滤。 8、取汁水备用。 9、100克面粉加50克左右的水和适量的盐揉成面团。 10、同样,100克的面粉加50克左右的菠菜汁和胡萝卜汁分别揉成面团,都要醒一会儿。图片中白色的还没有醒好。 11、然后将三种颜色的面团都擀成长方形。 12、三种面片依次排好。 9、100克面粉加50克左右的水和适量的盐揉成面团。 10、同样,100克的面粉加50克左右的菠菜汁和胡萝卜汁分别揉成面团,都要醒一会儿。图片中白色的还没有醒好。 11、然后将三种颜色的面团都擀成长方形。 12、三种面片依次排好。 13、将第一个面片上刷水,再将第二个面片按上,接着再刷水,放第三块面片,按实。 14、修整形状,四边不要。 15、然后切成0.4厘米左右的长条,这样每个长条上就会有各种颜色了。 16、手上粘些玉米淀粉,将每个长条分别按压一下,这样进入压面机的时候,就会比较好压了。 17、好了,要进压面机了, 18、从压面机出来了,是不是宽了一点呢。 19、左图是压过一次的样子。 20、右图是再压几次的样子。糖油饼
原料: 中筋面粉150克、水150克、盐2克。 抹料: 油和糖各少许。 做法: 1、面粉倒入容器中。 2、加入水混合均匀。 3、锅底烙热。 4、然后放入面糊。 5、用锅铲抹平抹圆。 6、烙熟后,底部会突起。 7、再抹上糖和油。 8、成品会象锅底状。外面硬硬的里面甜甜的很香。麻酱糖花卷
面团原料: 面粉300克、水160克(最好用水120克加牛奶40克,也可以全部用牛奶更松软)、酵母3克。 抹馅用: 白糖60克、麻酱30克加少许油调整稀。 份量: 六个。 做法: 1、面团原料放在一起发酵至两倍大。 2、然后揉均匀,擀成长方形面片。 3、上面抹上芝麻酱,(芝麻酱加油的时候搅拌稀一点好抹)。 4、再撒上白糖。 5、然后从一边卷起。 6、卷好后捏好。 7、然后分成12份。 8、两份切口向上,并放在一起。 9、将小剂子拉长。 10、再翻过去即成花卷。 11、放过涂过油的蒸笼上醒30分钟,或是放在有矽油纸的垫布上,醒发大一圈。 12、然后蒸20分钟关火,一分钟后开盖。 地方分类 【北京】: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 【上海】:生煎包、南翔小笼馒头。 【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 【山西】:栲栳、刀削面、揪片。 【西安】: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 【兰州】:拉面、油锅盔。 【青海】:指甲面片、狗浇尿。 【新疆】:烤馕、拌面、馓子、揪片子、丁丁炒面、油塔子。 【山东】:煎饼。 【江苏】: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浙江】:酥油饼、重阳栗糕、虾爆鳝面。 【安徽】:大救驾、徽州饼、豆皮饭。 【福建】:蛎饼、山腰浮粿、手抓面、鼎边糊。 【台湾】: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 【河南】: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烩面。 【湖北】: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热干面、东坡饼。 【湖南】:脑髓卷、米粉。 【广东】:鸡仔饼、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广东月饼、酥皮莲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鲜虾饺、玉兔饺、干蒸蟹黄烧麦等。 【广西】:大肉棕、炒粉虫。 【四川】: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烧麦、担担面、鸡丝凉面、宜宾燃面。 【贵州】:肠旺面、丝娃娃、夜郎面鱼。 【云南】:烧饵块等。 此外,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特色风味食品,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意大利面 早在中世纪,意大利面就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特色一直保持到今天。15世纪,制作面条的工艺传到义大利其他地方。当时流传下来的一种制作通心粉(macaroni)的方法就是在面团中加玫瑰水。到了1574年,一个名叫面条生产商社团的行会成立了,1577年还制定了面条大师社团规章。几个世纪来,义大利人一直把做意大利面当成一项严肃的事业。 直到17世纪,意大利面一直是富人们享用的佳肴。后来在那不勒斯出现了机械压面机,生产成本降低了,普通人也能吃上意大利面了。那不勒斯城的穷人们几乎顿顿都要吃面,所以有人叫他们吃通心粉的民族。在19世纪晚期,大量生产面条的新机器出现了,面条的种类和形状也越来越丰富。 义大利面必须有沙司酱来配。最早的沙司酱是猪油和奶酪,富人们则用糖和肉桂。番茄沙司到19世纪才成为意大利面的佐餐佳料。 现今的意大利面,包括在北京能吃到的意大利面,基本上都是干面。义大利法律规定,干面条只能用硬质小麦粉和水做,不能掺其他东西。干面条的形状多得数不过来,大多数是根据形状命名的,比如farfalle(蝴蝶形面);conchiglie(贝壳面);spaghetti(细面);penne(管形面);orrichiete(小耳朵面),很像中国的猫耳朵面食。 与此相反,义大利北部常吃的新鲜面条是用鸡蛋和一种特殊的小麦粉做的。在北京,能吃到的比较典型的新鲜意大利面是fettuine(细细的长面片),tagliateller(比fettuine更细些)和带馅的面。如果在面团中加上菠菜,做出的面就是绿色的。如果加墨鱼汁,面就是黑色的。 带馅的面食,如ravioli和tortellini,类似咱们的饺子和馄饨。Ravioli一般是方形的,tortellini则包成小小的月牙形,里面包的馅一般是菠菜、意式乳清干酪和肉,有些地方还用南瓜。这些带馅的面食通常配着沙司酱吃,tortellini有时也会就着汤吃。此外,还有烤着吃的面食,如lasagne,就是在宽面片上铺肉、蔬菜和酱;还有cannelloni,也在带馅的通心粉浇上酱。 意大利面和沙司酱的搭配有一套规矩。酱要能挂在面上,这样每吃一口才能既吃到酱,又吃到面。反之则很有可能面吃完了,碗里还剩下一堆酱。总的来说,挑选酱的原则是用香滑奶油酱配细长面,如spaghetti(细面条)和linguine(扁面条),用有肉块的酱搭配中空或者拧好的面条,如penne(管形面)和fusilli(螺丝粉)。当然,你肯定也不希望酱的味道盖过面,特别是有馅的面。 中国面食与意式面条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意大利面条,包括带馅的面食,都是煮到硬硬的带点嚼劲即可。这其中是有道理的,如果面煮得太烂,就挂不上酱了。由于用的面粉不同,新鲜面条不必煮得像干面那么硬。如果你到北京的餐厅吃意大利面,或者自己在家动手做,一定要注意别煮烂了。 过敏休克 吃完面食6小时内运动易致命 据介绍,这种病在医学上被称之为“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这是中国医生首次向世界同行报告,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有因食入面食后运动而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人。 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就是患者在食入面食后6小时内如果运动,就可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症状,但不运动就没有过敏反应症状。我国过去没有人报告过此病,但几年前对一位不明原因反复休克的患者历经2年的诊断和分析过程后,最终确诊该患者为“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此后几年,她和文利平等医生已陆续诊断出数十例此类病人。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是食物过敏的特殊类型。患者在食入虾、芹菜、小麦等食物后6小时内运动就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轻者会突发全身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因起病突然,如果远离医院,一旦抢救不及时会导致生命危险。 近年来,全球食物过敏患病率明显升高,因食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文利平说,过敏性休克是疑难病症,可由多种原因诱国内目前诊断“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主要依靠医生对病史的详细询问、综合分析和过敏原检查。她提醒过敏性休克病人就诊时应尽可能详细地向医生提供发病前的进食情况、当时所处环境及身体状态。
㈣ 一碗至靓的云吞面,灵魂在哪里
云吞面 ,广州喜欢用竹升面,而竹升面必须用鸭蛋增加蛋香,而且加入枧水使面条更爽脆弹牙,然后用人力压竹杠,制成薄面后切成面条状的面食。但亦有人喜欢根据个人口味吃全蛋面或细蛋面。但我小时候的记忆是竹升面在广州人中口口相传,它的味道至今难冲返返忘!其实,竹升面是粤式传统面的精髓,代表广州的面食文化。
广州本地人的我,竹升面做的云吞面由小吃到大,最记得小时候,暑假在外婆家,每天中午乖乖地睡个中午觉,下午就会有“下午茶”打赏,可以是一支雪条,或小散饥贩走过门口叫卖的一碗凉粉,或买个西瓜放到水井中,“雪”到冰凉时吃,但在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一碗令我终生难忘的云吞面,皆因外公会带我走过麻石板小巷到市场的一间云吞店吃……或许是人们所说小时候的味道吧!
广州人又喜欢叫此面为“枧(碱)水面”,因有独有枧水味道,吃起爽弹又有韧劲。讲起云吞面,它是由三部分组成,最重要是汤和面,其次是云吞,评价云吞面的好坏,就从这三方面进行评比
由童年的穿梭机回到现实
上个月突然发现有菠菜汁的竹升面,看了图片确是吸引,想减肥“心”与贪吃“嘴”天天PK,结果嘴赢了
无独有偶,上周却试了做了世宏38年点心工匠——郑志强的云吞面,竟然比我吃过的云吞面更青出于蓝,原来是用咸鸭蛋与鸡蛋做的港式全蛋竹升面和全蛋云吞皮包的云吞,面条的爽弹脆与大地鱼、虾皮、瑶柱、鸡等所煲的“灵魂”高汤让在场几位厨艺大师卢锦泉,梁顺恒等也赞不绝口
据打听,现在e+粉店,金河半岛(广州天河店),珍宝明珠,赏点可品尝到郑志强工匠独家的港式全蛋云吞面和云吞
除了独家的云吞面,郑志强工匠还把经2年半闭关创新的八款可煎、炸、炒、凉、拌、烩的面食拿出来即煮即分享,面条爽滑不含枧,口感有筋道,保留最多营养的麦皮所迸发出的麦香,惊艳了专业人士,也令我一试难忘
云吞面典故:
馄饨面,或叫做云吞面,馄饨面在行内称为“蓉”或“拥”(此时两者粤音均为 jung2“涌”)。前者据说是“芙蓉面”的简称,后者据说是早期的馄饨面比较小,冬天时低下阶层把小碗抱(即“拥”)在怀里,饱肚之余又可取暖,因此又称“细拥”(“细”就是小的意思)。也曾经是广州西关少爷的最爱。
---------------The End-------------
㈤ 中国五大面食有哪些
一、北京炸酱面炸酱面是北京极具特色的传统面食。尤其到了夏天,一碗炸酱面,搭配各式菜码,营养丰富,美味十足。炸酱面的关键就在这炸酱上,用料和制作都很讲究。一定要用六必居的干黄酱和天园酱园的甜面酱小火慢熬,肉要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菜码非常丰富,必不可少的有黄瓜、心里美萝卜、黄豆、豆芽、白菜丝等。当然菜码不局限于这些,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或手头的材料来搭配。吃炸酱面的时候大蒜也是不能少的,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关于吃面,老北京话有个词--“锅挑儿”,意思是指面条煮熟后直接捞到碗里吃。与之相对的是“过水儿”,是指面条出锅过冷水后再吃。通常炎热的夏天大家都爱吃“过水儿”面。 下面就来说说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
二、山西刀削面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尤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它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真可谓“面食之王”。 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刀削面之所以“刀削”而成,正是因为“刀”的故事。相传公元1222年,元朝大将木华黎率领数万骑兵攻占太原,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便以菜刀为武器抵抗元兵掠夺。元朝建立以后,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元朝在太原一带实施了苛刻的“限刀”政策,不仅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没收,还规定每十户一把菜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人保管。 一天中午,王老汉的老婆和好了面团,让王老汉去取刀,不料刀已被别人抢先拿走了,眼前还有多人排队等候,王老汉只得回家等待。在出鞑靼的大门时,他的脚被门槛上一块快要掉下来的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里的大漏水已经开了,没有刀,面条也吃不成。一家人正无措时,王老汉忽然想起了怀里的铁皮,忙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吧!老婆子一看,这铁皮又薄又软,怎么能切面条呢?王老汉愤愤地说:切不动就砍。这个“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铁片,站在开水锅边向锅里“砍”面,薄薄的面片飞入锅中不住地翻滚,很快就煮熟了。她捞了一碗浇上卤汁让王老汉先吃,王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再也不用去排队取刀了,就用这铁片削吧。” 就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播开来。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也流传到市肆摊点经营,不断演变成为现在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风味则柔中有硬,软中有韧,不仅可浇卤,还能热炒甚至凉拌,均有独特风味。不过,浇卤是最好吃的,再略加山西老陈醋口味更妙。后来,飞刀削面还逐渐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像参加世博会的太原全晋会馆的飞刀削面就有三绝:快,陵仿旅每分钟能削出200根以上,令人眼花缭乱;准,1.5米外放个玉盘,削面根根入内;奇,表演者头顶面团双手舞削,更有脚踏在独轮车之上表演,惊险壮观。
三、山东伊府面山东伊府面是我国着名的一种面条,流行于中原伊府面的制作颇为考究。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着名面食之一,以鸡蛋面条先煮熟再油炸,可贮存起来,饥饿时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泽金黄,面条爽滑,汤浓味鲜,可加不同配料,炒制成不同风味的伊尺凳府面,被人称赞为世界最早的速食面,是泡面、方便面,是速煮面的“老祖宗”。 制作时,选用精面粉一斤,鲜蛋4个划成蛋浆,揉匀后,擀成薄片,渗水入粉打成面条,用清水煮沸,取起晾干,再投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成酥脆坚挺的鸡蛋面。因其含水量很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变质,随时取用,极为方便。据传,伊府面为宁化先贤伊秉绶在任扬州知府期间,为其母亲庆寿,而命厨师专门创制的一种油炸鸡蛋寿面,倍受宾客交口称赞;后来常以此面待客,故而得名。后人又简称为“伊面”。伊府面的诞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府面以传至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朋友把伊府面视为中国面条的代表。
四、四川担担面 担担面是四川的独特风味。担担面系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挑着担子吆喝叫卖的一种面食,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它是由经营者一向荤素兼有,既有面条,又是有“抄手”(馄饨)。标准的面担,是用硬木制作的,担的一头是“操作台”兼“贮藏室”,放有面条、抄手皮、肉馅、蔬菜及各式调料;另一头是“灶披间”、小风箱,可现场煮面。用红油、花椒、咸酱油、芽菜末、葱花、味精、醋等作调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其配料有红酱油、化猪油、麻油、芝麻酱、蒜泥、葱花、红油辣椒、花椒面、醋、芽莱、味精等十多种。担担面是一种历史悠久,在民间极为普遍且颇具地方风味的着名小吃。早在1841年的四川自贡,有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每到傍晚时分就会肩挑一副担担,走街串巷沿街叫卖一种百姓用来霄夜的小吃。其担子一头是面条,调料,碗筷等等,另一头是炉子,上面一口铜锅,锅子分成两格,一格用来煮面,另一格则用来炖鸡汤或蹄膀汤。只要在沸水中将面和时令青菜煮熟,放上调料浇上浓汤,就可以做成一碗面成微黄、鲜香麻辣的面了。这种味道好,价钱便宜的小吃一经推出,便深得百姓的喜爱。因为这种小吃是由一副挑在肩上的担担完成了整个的制作与叫卖过程,所以人们便为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担担面。
五、湖北热干面热干面是湖北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面条需经过水煮、过冷河和过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湖北热干面这次受邀来美女厨房做菜的希文,除了喜欢唱歌外,煮食也是她的强项,今天她在菜中添入肉末、萝卜干和豆瓣酱,来增加热干面香辣爽脆的口感。 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㈥ 关于馒头的制作手抄报 制作手抄报
原创手绘馄饨抄手馒头美食手抄报
一张张手抄报让同学们对中国这一传统节日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蒸馒头手桐伍抄报
趣味面食文化手抄报 趣味英语手抄报
关于馒头的制作手抄报制作手抄报
小小手抄报局哪或绘出年味道康复前街小学部寒假别样作业分外红之三
大馒头的寓意手抄报 手抄报图片大全
关于馒头的手抄报关于孝的手抄报
关于中国面食文化手抄报中国文化手抄报
中国美食手抄报内容原创手绘馄饨抄手馒头美食手抄报拒绝零食手抄报
通过查找资料加深了我们对春节的了解我缓搏们小组的成员分别做了手抄报
手抄报
我在蒸馒头的手抄报 我在成长手抄报
孝义传统美食手抄报传统手抄报
家乡的特色美食手抄报简单
腊月28蒸馒头手抄报 手抄报图片大全集
小学初中舌尖上的美食电子小报word模板手抄报a4画报简报 1页
汉字的起源手抄报年钱福字的起源与演变制作手抄报 汉字的起源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