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非摄影师卡特:用生命拍下苏丹的饥饿小女孩,最后活下来了吗
联合国曾经发表过一份声明,其中指出全国饥饿指数近几年一直在上升,甚至退回到了十年前的饥饿最高水平。而有有关数据则进一步表明,平均每3.6秒钟世界上就会有一个儿童的生命因为饥饿而消失。
而他用生命拍摄下的那个苏丹小女孩,最后也没能活下几年,还是因为饥饿死去了。在这个事件中,人们罔顾事实真相,一味地责怪将现实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记者,而他本就不该也无力担负起拯救非洲饥饿人民的使命。卡特可以赶走那只等候小女孩死亡的秃鹫,但是还有千千万万只秃鹫又有谁能赶走呢?
2. 关于一张图片,画面上是一个濒死的孩子和一直等待吃他的大鸟,获过讲,请问这幅图叫什么名字啊
我也看过这图。没记的名字。是个获奖的摄影。
标题叫什么忘了。以前腾讯看的
3. 那张获奖的秃鹫觊觎一个快要饿死的小女孩的照片叫什么啊摄影师叫什么名字呢谢谢
照片名:饥饿的苏丹(The Starving Sudan)又名欺凌的苏丹。
摄影师:凯文·卡特
照片描述: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3)印度饥饿小孩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照片刊登在《纽约时报》上,凭借该作品作者赢得九四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创作背景:
一九九三年苏丹战乱频繁的同时发生了大饥荒,南非的自由摄影记者凯文·卡特(Kevin Carter)来到苏丹采访,看到了照片中的场景,并且抢拍下这一镜头。
1993年3月26日,美国着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首家刊登了凯文·卡特的这幅照片。接着,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
4. “秃鹫与小女孩”照片震撼世人,女孩是不是被吃了
人们总是容易为冲击感强烈的画面震撼,越是刺激,越是引人注目。而当喧闹声渐缓,人们带有餍足的心情离开后,留下的真相,平淡得不足道矣。
这张照片名为《饥饿的苏丹》,拍摄于1993年,由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所作。当年,苏丹整个国家一团混乱,除了战火,还面临着大范围的饥荒。凯文拍摄的场地就是灾民领取救济粮的地方,他在附近发现了那骨瘦如柴的孩子。
由于承受太多的压力,凯文于94年在家烧炭自杀,年仅34岁。而事情并未就此完结。就像之前说的那样,旁观者满足自己为世界所需的正义感后便散了,真相对他们毫无价值。他们连孩子的性别就没有搞对过。
那是个小男孩。当时得到救济成功活了下去。到2007年,由于发烧没有及时救治而去世。
凯文才是死于那只秃鹫的人。
5. 这是一个纪实摄影作品,一个印度女孩在浑浊的水中紧紧抓住一根木条,好像在等待救援。
这不是个印度女孩。
1985年11月13日,沉睡了多年的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被融化,夹杂着泥石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猜空拦,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联系图片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他在一个废墟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名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倒塌下来的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救护人员一时也难以将她救出。她的脊椎已被砸伤,人被没颈深的泥水浸泡着。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刻对她也无能为力。福尼尔,作为一个有着医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摄影记者,只有在他用照相机摄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庞的同时,不时地同她攀谈。因为他懂得,这样做会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援人员赶到奥马伊拉身旁时,她在泥浆里已经浸泡60个小时了。这是一个小女孩被死神召唤去的瞬间:双手泡得肿胀,眼神黯穗胡淡,丧失了生命的光辉。在这一瞬间,这张最有意义的照片说明了亏亏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已在这个充满饥饿、恐怖、战争、死亡和自然灾害的世界里生活了许多年。这个小女孩在泥石流中苦苦挣扎60小时,直到救援人员把她救出来。在每个人面前,她抗争着,愤怒着。虽然她接受了救治,但还是死了。人们用清水为她冲洗头上的泥沙,喂她水,并设法将她救出。但是,她的心脏已十分衰弱,最后,终于停止了跳动。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的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他回忆说,“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当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小姑娘死去时的内心感受”。通过他拍摄的照片,已经看出了他内心的痛楚。福尼尔的这种行为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他显示了记者的高尚品德,他没有追求猎奇,而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翌年在第2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他的这组彩色照片《奥马伊拉的痛苦》获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这位甜美的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神情的这张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而福尼尔在拍摄这组照片时,才是他正式拿照相机采访的第三年。
6. 关于凯文卡特《饥饿的小女孩》摄影。求辩论赛。
在银河系180亿个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么概率是1.8亿多;在这1.8亿中,假如1%有生物,那么概率是180多方;在180万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万。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会高得吓人。因此,"人类是宇宙独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每当繁星灿烂的夜晚,我们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北极星旁的仙女座星云隐隐向人们诉说着那耳听不见的故事。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北极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头环绕,追随屈原问天的古音,我们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伟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答!是默认,还是不屑一顾?
这不能怪伟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为我们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确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独苗。
地球是宇宙独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会忘记,中世纪时候的西方,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万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当然,这不仅是西方的问题,几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类似的看法。中国人就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国"。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歌颂地球,并不是真正歌颂地球的伟大,而是变着法子歌颂人类的伟大,"世间万物,惟人为大",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类是宇宙的独生子"的观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脑海。
如果说以上的观念产生于认识的落后,尚有情可原,但问题是这同人们的认识似乎没有关系。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抱有同样的看法,现代科学在打倒迷信的时候,似乎也无意消除地球中心论观念,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证据,来证明地球人类是宇宙独生子的宗教观念。因此,关键在于人类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论人们如何小心翼翼维护着那易于破碎的自尊心,科学本身的发展正一下又一下,一点又一点,将那本来早已千疮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们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实:
正如我们今天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一样,实际上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地球及太阳系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几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同样的,正如目前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整体性影响一样,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与演变也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当我们的文明正冲破地球引力迈向宇宙文明之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整个字宙中,能够有意识地影响地球发展的绝非仅有人类(人类影响地球的历史充其量只有200万年的时间,仅占地球时间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与毁灭,乃是宇宙运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现代天文学公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至少有180亿个行星系,假如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么数字依然是庞大的,乃有1.8亿之多。再假如,这其中1%的行星系上有生物,那么我们得到的数字仍将是180万。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100颗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贝颗居住着智力水平与人类相等的生物,那么我们的银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级生命的行星仍有1.8万之多。这才是仅仅我们一个银河系,宇宙中间又存在多少个类似银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个吓人的天文数字。
因此,单从概率的角度讲,地球人是宇宙间唯一智慧生物的观点是幼稚可笑的。毫无疑问,宇宙间有数不清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类似的混合大气,有类似的引力,有类似的植物,甚至有类似的动物。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德格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种谷子的土地上只长出独苗一样可笑。"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一种太古生物,这种生物能在极冷或极热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它具有细菌和包括动植物及人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两种特点,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种生命形式。此种生物的发现证明,人类对生命所具备的特点了解得相当不够。请不要忘记,这仅仅是在地球的环境之内,在广大的宇宙中间,生命的形式更为复杂,用地球生物观点来品评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在地球附近的波雷尔利斯恒星周围发现了一颗绕其公转的新行星,这颗行星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发现的行星距离恒星3700万公里,是地球距太阳的1/4,比水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其表面温度估计达到200℃-260℃,在这种温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温的生物。这颗行星的发现,使人们增强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陨落于澳大利亚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对称氨基酸,显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中得到的照片显示,一直被认为不稳定的木星上发现有大气,还有潮湿的土壤,这说明木星已经具备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1996年,美国宇航局从一块落在亚利桑纳州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这块陨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传说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
1963年,科学家利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在人马座发现了有机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谱,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有机甲醛分子可以转化为氨基酸,而氨基酸乃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有机甲醛分子的发现,再一次证明,地球生命决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人类也不应该是宇宙的独生子。
越来越多的发现为我们指示出了一个确定不疑的方向:宇宙中确实存在生命,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中产生。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证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办法寻找它们。
本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并与之对话。此时,两艘宇宙飞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飞去。1986年,当它们穿过冥王星后,即飞离了太阳系,成为一颗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分别于14.7万年和55.5万年后飞抵太阳系以外的另一个星系。
"旅行者号"带有录制着我们地球人特征、地球风貌及美国前总统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铜制镀金唱片。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致文中这样写到:"我们向宇宙传送这一信息。10亿年后,当我们的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球的面貌大为改观时,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银河系3000亿颗恒星中,一些(也许有许多)恒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并存在着遥远的宇宙文明。如果一个这样的文明截获了'旅行者号',并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录制内容,就请接受我们如下的致文……。"很明显,"旅行者号"是为了寻找地外文明而发射的,换句话说,美国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
1994年,当苏梅克一列维彗星撞击木星时,科学家发现,当撞击发生时,有大量水蒸气出现,这说明,这颗彗星上带有大量的固体水。有水就有生命。苏梅克一列维彗星在宇宙中是颗很平常的彗星,它们在宇宙中穿行,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实际上,问题还不单单在这里,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难道必须拥有与地球相似的自然条件吗?地球的生物观普遍适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吗?事实证明,生命只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发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万种生物,在我们已知的120万种中,有9000多种井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环境。厄里希·丹尼肯在其着作《众神之车》中曾介绍了布里斯托尔大学昆虫学家欣顿和布鲁姆在这方面所做的试验,这两位科学家把一种蠓在100℃的高温下烤了几小时,马上又放进液氮中(一270℃),经过强辐照后,他们又把这些试验品放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这些蠓很快便恢复了活力,并且繁殖出了健康的后代。这个试验充分说明,生命只有在地球的条件下才能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地球生物观认为,阳光、水分、氧气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们却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极冰层下发现了不需要阳光的生物,也发现了不需要氧气的细菌,它们叫厌氧细菌。多年前曾有一则报道,人们从完全封闭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沉睡数万年的青蛙,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它们竟然恢复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真是不可思议,它顽强到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之外,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环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极强的核物质周围也同样有生命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们很可能比我们的进化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登上月球,而且'还能探测整个太阳系,那么,一个比我们发达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们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来考察,在与我们的先民接触当中,留下一些遗迹,传授一些知识。在这一思想下,产生了"远古接触论"。
远古接触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福特·恰尔兹·侯,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够推翻流行理论的资料和信息,提出"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垄断下解放出来"的口号。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间存在巨大的生物,对于这些生物来说,我们世界的大小只介于饲养箱与实验室之间。他甚至说:"我推测,我们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财产。我觉得地球本来不属于任何人,但后来它被勘察,沦为了殖民地。"
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外星生物是否存在
UFO以充满神秘的方式存在,数以千万计的地球人声称看见过UFO。究竟这些“目击者”是幻想家还是骗子?抑或在谎言与真实之间存在着某些东西?答案是在太空中的星球,还是来自人类对神秘的崇拜?
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掀起UFO研究的热潮,始于UFO研究史上最着名的“阿诺德事件”。UFO是英文缩写,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或“幽浮”,是指一种会移动的飞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观测或雷达监测到,而人类目前尚无法解释的现象。对UFO感兴趣的人,不仅推测这是来自比地球更进步的文明,并以现代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心理学上的推断来解释此现象。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环形或椭圆形,据目前统计,已达100多种不同的形态。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UFO的记载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美国新闻界以首创的“飞碟”一词大篇幅地报道阿诺德目击飞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来客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轰动全球。
然而,在对宇宙的探索中,对外星人的探索,最能激起人们的兴趣。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