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有哪些圆形建筑
满意答案 <!-- -->圜丘坛】 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干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符"九五"之尊。坛面用艾叶青稿让首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均为9的倍数。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着的回音。 古代中国将单数称作阳数,双数称作阴数。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数”。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表示天子的权威。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处处是9或者9的倍数。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内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9块,中下层亦是如此。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屋栏板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合360周天度数。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9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圜丘坛外有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遗迹),东南角有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东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和棕建库等附属建筑。 【皇穹宇】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座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称皇穹宇。干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大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牌位。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也称为祈谷坛,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干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干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滑并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祈年殿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键数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其附属建筑有皇乾殿、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燔柴炉、瘗坎、具服台、走牲路及72间长廊等。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石上镂刻山形云纹图案,是明嘉靖时放置的镇石。 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当游人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难怪一位法国的建筑专家在游览了天坛之后说: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达不到祈年殿的艺术高度。这座大殿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被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所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现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 祈年殿内,天花板处是精致的“九龙藻井”,龙井柱则是描金彩绘。殿内中央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凤呈祥”。 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久,龙、凤有了灵感,金龙常常飞下来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不料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来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礼,金龙来不及飞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压进圆石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1889年祈年殿被焚烧时,这块龙凤石被烈火熏烧了一个昼夜,石块虽未被烧碎,但龙纹被烧成浅黑色,凤纹被烧得模糊不清。祈年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九间,称东庑和西庑,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库房。明代祭天时,除祭祷皇天上帝外,还要配祭皇族朱氏祖先,以及日、月五星,东、西、南、北、中的五大岳,五小岳的五镇,四海四渎(河湖)、风云雷雨、山川、太岁、道教等各神祗和历代帝王等。 【闲唠天坛】 1420年,明永乐皇帝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了天坛。这个巨大的祭天神庙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也许和那个时候还保留着一些相似,南城在今天仍是京城中比较后发展的区域。拜后发展之赐,南城鲜有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群用来遮天蔽地,从长安街中心地段往南即使是步行也不需要很久,就可以张望到高撑空中盖笠一样的祈年殿鎏金宝石蓝琉璃顶或是绵亘数公里素朴的灰砖围墙之一隅。 北方的园林不比江南建造的细巧雅致,多是宏大叙事,动辄占地数百公顷。有一种说法,天坛当年的设计者们顾忌天坛是祭天之所,皇帝既然自称是天之子,“老天”的居所自然要大过“天子”,因此天坛的占地面积比故宫要大两倍。大概出于同样的顾忌,天坛的主体建筑都以深蓝琉璃瓦敷顶,不敢僭越使用本属皇家园林专用的明黄色琉璃,而每年度的祭天大典开始前皇帝更要到丹陛桥东侧专设的具服台临时将黄袍换成蓝袍以向上天演示他虔诚的敬畏和顶礼膜拜。这样的祭典在这里延续了数百年,直到上个世纪的1914年,史称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当上皇帝的时候又声势浩大地操办了一次之后就正式拉上了帷幕。 天坛的南北东西各有一门,其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对于匆匆的游客来说,最好从南门开始游览。从南门进园,依次先到寰丘坛,这座几何造型祭天坛的建筑充满奇思巧技,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的汉白玉石块全是九的倍数,象征九重天;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造型像是一个小号的祈年殿;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门向南开,就是很有趣的回音壁。在回音壁试回音要方法得当,如果同行两人,两人应面向北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才能听见彼此的说话。回音壁北有祈年殿、皇乾殿,是北端的重要建筑,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接。天高云淡的晚秋时节跨出祈年殿的大门,顺着这条三百米长笔直的甬道往南望去,门廊重重,越远越小,天地渺然雄浑似是极目无尽,令人不得不赞叹当年设计建筑的手法和灵感。天坛另有东侧的游廊、神厨、宰牲亭和西天门的斋宫等建筑和古迹。特别是斋宫,因为是皇帝典礼前沐浴焚香清心静养留宿斋戒的地方,不似天坛的其他建筑那么恢弘高远俨俨然天庭气概。暮春时分,斋宫内外两道护城河的河池铺满盛开的紫花沙参,榆叶梅绚烂的花枝隐现在红墙悬山顶绿琉璃瓦建造的重重回廊房舍和小小的月亮门上,透着庭院深深的人间气息。难以想象,八国联军那时候怎么就能把联军总司令部设在这样清幽净心之地而不得些感化
2. 世界上有什么圆形建筑物
和拱有关的,都有圆形。估计你说的是偏向圆球形的。罗马的万神殿。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大教堂。希腊十字的教堂,往往都是这塌孙样的圆球顶。拉丁十字,都有球形伏晌穹顶,准确的说,是尖矢形。佛团厅链罗伦萨的教堂。开文艺复兴穹顶之先。圣彼得大教堂。特别是哥特式教堂。都有类似圆形的穹顶。现代建筑,圆造型就多了。
3. 世界上最着名的五个圆形建筑面积和周长都是什么
1.罗马角斗场
它的占地面积约或仿誉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
2.万神庙
圆筒形大厅的内径(除去装饰层)与半球形穹顶的内径均为43.8M,屋顶的圆孔直径为8.9M。圆形大厅的面积约1500平方米,容积约53000立方米,圆形顶窗的面积为63平方米,顶窗投射下来的巨大光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使人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
3.天坛
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
4.铜钱大厦,又名衫段广大差州圆大厦
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外圆直径146.6米,内圆直径47米,宽28.8米。
5.斯德哥尔摩体育中心
直径110米,内部高度85米,周长和面积算一算吧嘿嘿。
4. 美国白宫图片怎么有些有圆顶有些没有
有圆顶的建筑不是白宫,是美国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中央圆形大厅,游人一般从东门进入。东门又称哥伦布门,铜铸的门扇上浮雕着哥伦布的事迹。从东门走进国会大厦即进入中央圆形大厅。
内高53米,大厅直径30余米。圆形的墙壁上,有8幅大油画,记载了美国历史上的8个重大事件。中央圆形大厅的南侧,是环立着形形色色人物雕像的雕塑大厅。到20世纪90年代初,雕塑大厅共有94尊铜像和石雕像,其原形都是各个领域的一代英才。
国会大厦内部共有大小房间数百间。值得一提的是原最高法院即那个1/4球体状的屋子。1800年国会在这里举行迁都后的第一次联席会议,1801年和1805年杰弗逊总统在这里宣誓就职,1810-1860年,美国最高法院就设在这里。
美国的白宫由1800年建立,1812年英国和美国发生战争,英国军队占领了华盛顿城后,放火烧了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和总统府之类的建筑物。过后,为了掩盖被大火烧过的痕迹,1814年总统住宅棕红色的石头墙被涂上了白色。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为“白宫”。
(4)圆形建筑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占地
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二楼、三肆穗楼共四层。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
外交接待大厅
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铺着天蓝色底、椭圆形的花纹地毯,上绣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墙上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
图书室
图书室约60多平方米。室内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均为古典式。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中不乏美国各个时期着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这里还存有美国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在藏书壁柜旁的墙上挂着五幅印第安人的画像,这是当年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过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团的成员。
地图室
有各种版本粗世的现代地图集和一幅名贵的18世纪绘制的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是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从1970年起,此处已改为接待室,室内挂裂凳卜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如哈特作于1858年的名画《山间湖水》等。
金银器陈列室
藏有各种精致的英、法式镀金银制餐具和镶金银器。瓷器室收藏有历届总统用过的瓷制餐具,其中有一套从中国进口的名瓷。
5. 圆形房子是哪个民族的
问题一:我想知道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没有一个少数民族的房屋是圆形的? 有挺多民族有这种特色的房屋。诸如闽浙客家人的土楼,就是圆的。但是你说“建筑通体圆形,外围上很渗者少有窗户,只有一个出口一共人员出入”和“据说是为了防止在中国西南活跃的土匪的抢劫而出现的”就比较离谱,即使有也不能完全代表本民族的建筑传统,很难说清这就是某一个民族的!不过根据您的线索,这很可能是云南、贵州或湖南的某个民族(侗、瑶、苗、白、彝、傣、布依、水之类的民族)。抱歉我不能给予您准确答复。谢谢!
问题二:圆形的房子是哪个国家的? 哪个国家都有......现在的设计师们的思维都是天马行空。国内的话以土家族、傣族的吊脚楼、蒙古族的蒙古包居多;国外的话以澳大利亚、沙特、埃及那边的游牧民族住的房子居多。
问题三:中国少数民族的房子名称(有特色的) 20分 吊脚楼
问题四:什么少数民族的什么建筑 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用毡块、木料构成。蒙古语称“蒙古勒格尔”。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包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迁徙拆散,定居安装。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不大,但是包内的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帐篷是牧民的住所,一般分为布料和牛毛帐篷两种,有方形和椭圆形,迁移方便,结实耐用。
德钦藏族的“土库房”
土库房很重视房屋朝向的选择,大门要对林木茂盛的高山,不能对箐沟和庙宇。房屋一般高三层,通常都贴靠高坎,错一层布置。平面形式为角尺形、“凹”字形或 “回”字形。木梁柱承重,土墙围护。土墙为夯筑,靠外一侧有明显收分。柱距通常为九尺(当地的一尺等于45至47厘米)。因此,土库房就以9尺w9尺的方格网作为建筑平面和建筑规模的控制,并以柱子的根数作表达,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列。层高一般为:一层8.5尺;二层9.5尺;三层7.5至8尺。楼面、屋面均以土填实,厚度在4寸至1寸之间。
每户均在二楼设存放粮食的粮仓一处或两处。并且,粮仓一律用井干式结构,认为井干式结构的粮仓贮存粮食最为安全可靠。该井干式粮仓显露在外墙面上,增加了外墙面色泽和质感的对比变化。
在色彩方面,藏族最重视白、红两色。这与藏族的宗教信昂和生活环境有直接联系。在涂料的使用上,红色只能用在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的外墙上,这是古时候杀生,用热血泼“赞卡尔”的做法演变而来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筑外墙,只能用白色,以体现它的吉祥、温和、善良的本性。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搏陆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 *** *** 市中心的红山上。
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经累世重修扩建,至清顺治2年, *** 五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年,建成白宫部分。康熙29年,第巴桑吉嘉错又建红宫部分。累计工程历时50余年,始具今日规模。
宫体部分可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主楼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36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内设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库房、灵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和藏汉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鄂伦春
仙人柱
“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基喊顷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防雨、冬天能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进出的门。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桦树皮了。
仙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铺位有两种:一种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草、桦树皮、狍皮等;另一种是床铺,即在地上立木桩,架起床。每个仙人柱一般......>>
问题五:中国有哪些民族房屋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用毡块、木料构成。蒙古语称“蒙古勒格尔”。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包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迁徙拆散,定居安装。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不大,但是包内的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帐篷是牧民的住所,一般分为布料和牛毛帐篷两种,有方形和椭圆形,迁移方便,结实耐用。
德钦藏族的“土库房”
土库房很重视房屋朝向的选择,大门要对林木茂盛的高山,不能对箐沟和庙宇。房屋一般高三层,通常都贴靠高坎,错一层布置。平面形式为角尺形、“凹”字形或“回”字形。木梁柱承重,土墙围护。土墙为夯筑,靠外一侧有明显收分。柱距通常为九尺(当地的一尺等于45至47厘米)。因此,土库房就以9尺w9尺的方格网作为建筑平面和建筑规模的控制,并以柱子的根数作表达,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列。层高一般为:一层8.5尺;二层9.5尺;三层7.5至8尺。楼面、屋面均以土填实,厚度在4寸至1寸之间。
每户均在二楼设存放粮食的粮仓一处或两处。并且,粮仓一律用井干式结构,认为井干式结构的粮仓贮存粮食最为安全可靠。该井干式粮仓显露在外墙面上,增加了外墙面色泽和质感的对比变化。
在色彩方面,藏族最重视白、红两色。这与藏族的宗教信昂和生活环境有直接联系。在涂料的使用上,红色只能用在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的外墙上,这是古时候杀生,用热血泼“赞卡尔”的做法演变而来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筑外墙,只能用白色,以体现它的吉祥、温和、善良的本性。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 *** *** 市中心的红山上。
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后经累世重修扩建,至清顺治2年, *** 五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年,建成白宫部分。康熙29年,第巴桑吉嘉错又建红宫部分。累计工程历时50余年,始具今日规模。
宫体部分可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主楼13层,高117.19米,东西长36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内设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库房、灵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色和藏汉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鄂伦春
仙人柱
“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防雨、冬天能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进出的门。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桦树皮了。
仙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铺位有两种:一种是地铺,即直接在地上铺上木头、干草、桦树皮、狍皮等;另一种是床铺......>>
问题六:那种少数民族群居的、圆形的、一般有两、三层的楼,叫什么的啊? 听你的描述,很像土楼,要看具体图片
问题七:哪个民族的民居最奇特 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特点,我先给你列举两例: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的崇山峻岭中,有一种圆形围屋或土屋,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它有N多重特点:为了防止盗贼,采用了营垒是住宅。它们大多为3到6层楼,有100至200间房间呢!犹如橘瓣状,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如同走进了绿色的世界。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栋栋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就说明了傣家竹楼建在水边的特点。傣家竹楼的四周还用竹篱围着。里内种植着各种花果树木,可所谓“树满寨,花满园”。
问题八:长方形或圆柱形的帐篷为住房是哪个民族 蒙古族和藏族。
问题九:圆形楼房是什么建筑风格? 应该是欧式吧
问题十:中国哪些城市有客家族,圆房子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
6. 欧洲着名建筑有哪些这些建筑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英语:Colosseum),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
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
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
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2、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升陪念了它的独创性。
虽乱羡然在更早年代的吵困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
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
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3、圣伯多禄大教堂
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圣伯多禄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圣伯多禄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拍摄。
4、伊丽莎白塔
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旧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着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伊丽莎白塔是由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奥古斯塔斯·普金设计,并由爱德华·登特及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建造的。
伊丽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装在钟楼上。伊丽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时朝向四个方向的时钟。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
钟重13.5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伊丽莎白塔是坐落于英国伦敦的国会大厦的北部的一座大钟其钟楼。伊丽莎白塔的着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
5、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法语: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
巴黎凯旋门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此种风格的崛起和拿破仑的倡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的兴盛与衰败始终都与拿破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建筑都是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和样板。
它们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巴黎凯旋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
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没有线脚。凯旋门摒弃了罗马凯旋门的多个拱券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马斗兽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比萨斜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圣伯多禄大教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丽莎白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凯旋门
7. UFO目击,NASA图片显示火星上有一个“圆盘”建筑,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火星是自人类探索宇宙以来最有可能有生命的星球。一些爱好者发现了美国宇航局火星照片中的神秘之处,火星可能有史前文明!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发现了大量冰。水是生命诞生必备的物,而美国宇航局的一张照片展示了火星表面的雕像和建筑结构。那么这些建筑到底是什么呢?
1、风暴腔樱侵蚀的产物
火星上的风暴侵蚀比地球上更严重沃林认为,如果没有史前文明,就不会有这样一块方形的石头,甚至发现了带有形状的金属板、圆盘和带有精致孔的球。火星上的岩石可以反映火星上的历史变化,伍茄丛但科学家们仍然别无选择,只能在火星上寻找生命,这使得外星人的粉丝们继续探索火星上的能量。
浩瀚的宇宙有着神秘的景观,火星上的圆形建筑是文明象征,还是风暴侵蚀的地形结果,需要我们纳知努力的探索发现真相。
8. 中国有哪些圆形建筑
客家土楼, 参考资料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目录基本信息历史文化客家来历建筑规模建筑风格结构类型分布区域布局特点独特性能相关土楼石寨土楼梅县承德楼松源庆裕楼永定土楼承启楼世界遗产展开基本信息历史文化客家来历建筑规模建筑风格结构类型分布区域布局特点独特性能相关土楼石寨土楼梅县承德楼松源庆裕楼永定土楼承启楼世界遗产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福建客家圆楼各地客家民居建筑(26张)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大埔县。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世人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既科学实用扰谈,又有特色,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历史文化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塌李碧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
广东河源古堡式客家围屋。不论是长途
广东梅州范汉杰故居杰庐 深圳丰田世居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团举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如四角围龙--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故居等。客家来历要想真正认识土楼,不得不从客家文化说起。在福建这个朗润明丽的南国花园里,
广东中西合璧式客家建筑除了它特有的亚热带风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数客家文化了。福建是我国古代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中心的地区。“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客家方言、看不够的客家土楼及数不清的客家祠堂吧。编辑本段建筑规模永定县境内的大型方形、圆形土楼有8000余座,
罗卓英故居江东小筑而圆形的则只有360座,最大的圆楼直径为82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楼”,直径为17米。最古老的是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建于公元1709年,直径73米,楼内最多时曾居住80余户人家,有600多人。最壮丽堂皇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楼。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建造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10cm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
同时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自改革开放以来,永定土楼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闻名世界,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参观各式建筑往往是旅游中的重头戏,从帝王宫殿到普通民居,从万里长城到亭台楼阁,每一处建筑都有它看不够、道不完的精致与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见到了最令人震惊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其外观既可以与古罗马雄伟的竞技场相媲美,又让人怀疑许多现代体育馆的设计是不是受了它的影响。由于土楼独特的造型,庞大的气势及防潮抗震等优势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民居建筑。编辑本段建筑风格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深圳客家围大万世居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
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编辑本段结构类型客家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
东莞凤岗碉楼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编辑本段分布区域 土楼交通游览图V2.0版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奎洋、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以及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历史上自宋代以来,这里是汀、漳、梅、潮4州分界线,迄今除极小析分以外,基本无变化。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汀、梅2州境内居民悉为客家人,而漳、潮2州边境有客家人渗透现象。3种典型土楼中,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高陂、坎市、湖雷3乡,这里平川面积较大,耕地多且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客家地区中盛产粮、烟、煤的聚宝盆,与一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瘠景象大不相同,应该看到,正是这里的发达经济提供了使五凤楼得以建造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同时因为距离边境冲突地区较远,生存环境相对安宁。故住宅强调尊卑秩序而无须专注于防御,五凤楼总数甚少。方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南靖交界地区。博平岭纵贯其间,宋代至今,为汀、漳2川的区划所在。方楼在3类土楼中数量最多。据目前对3至5层方楼的初步统计:龙岩适中镇共有242座(另有遗址可查的,1864年太平天国战时被毁38座,1924年军阀混战时被毁24座)。永定高陂镇649座(其中2座6层),坎市镇1016座(其中1座6层),抚市镇统计暂缺,湖雷镇609座,古竹乡统计暂缺,岐岭乡376座,大溪乡155座,湖坑镇201座(其中6座6层),下洋镇统计暂缺。南靖奎洋乡34座,梅林乡62座,书洋乡230座。无庸赘言,永定方楼总数占支配份量,撇开分布零散的几个乡镇不计,已有统计数字的6个乡镇共3006座。以平均500座计,则统计暂缺的3个乡共1500座,则永定一县3层以上的方楼总数超过4500座,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另须指出,上述全部方楼的楼主或建造者几乎都是客家人。龙岩适中镇居民属性不明,其通行土话亦非客家话非闽南话,但“适中大楼建筑师来自永定金丰,如肖姓,操木工而在适中定居”。南靖县11乡镇中,8个乡镇全为闽南人,只有奎洋、梅林、书洋3乡客家人闽南人混居,而且方楼集中客家人村落中。永定则为纯客家人居住县。方楼分布地是平川向山脊过渡区域,这里耕地较少,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历史上匪患械斗多发。因而方楼同五凤楼比,显然秩序感减弱而防御性增强。编辑本段布局特点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
客家土楼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编辑本段独特性能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例,其建筑具有以下独特性能: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特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筑费用。 良好的坚固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者地基不均匀导致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 奇妙的物理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时,吸收水份,这种调节作用显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 今天的建筑师们经常谈到室内噪音的控制。的确,由于强烈的内向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容易产生噪音聚焦效应,对于大多数厌恶喧闹的现代人来说,这是一大弊端,但我们应当理解,在昔日荒山寂野的客家人生存环境中,建筑内部的迥响正是令人心慰的生命气息。 突出的防御性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着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独特的艺术性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虽不着力于细部刻绘,但那错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饱含雄浑古拙的韵味。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性。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时光流逝,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圆寨是那样地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形走马楼系由方形楼演变而成。这种楼以2层楼为多数,一层为卧室、仓库。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二楼的外部以木料架设一条外伸悬空的走廊。这种土楼是永定客家人在南迁过程吸收了南方土着“干栏”式民居的优点、创造性地运用中原先进的夯土技术构筑而成的,它能适应山区的复杂地形和多雨潮湿的气候,且简单易建、省工省料。还不一种是依山建造的一字形土楼,在楼正面及左右两侧筑起转墙,大门设于围墙一侧,全楼形似锁头,因而被称为“锁头楼”。编辑本段相关土楼石寨土楼石寨土楼亦称方楼,石寨土楼坐落于蕉岭县南礤镇石寨村,建于明末嘉靖年间,为当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时历300多年日晒雨淋,至今仍保存完好。石寨土楼是用泥土、沙灰等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楼承重墙厚度达一米,构架桁木长达七米,檐瓦每块达一尺宽,整体布局独特,造型别致,结构坚固,时逾三、四百年,至今岿然屹立。石寨土楼是极具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客家民居,充分显示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风格和艰苦开拓的精神,在土木建筑史上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价值。[1]梅县承德楼承德楼位于市中心区,是梅县市内保存最完好的典型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建屋人梁氏炯昌公,号星楼,是广东嘉应州三角安定壹折桂窝人氏。二十世时任暹罗(即现泰国)华人华侨侨领,同时亦经商做生意。世德堂世德堂是明末翰林李二何的胞兄李匪何的儿子李椅建造的,它位于梅江与松源河交汇处附近,离松口镇1.5千米的铜琶村下店。该屋建于1645年,总面积约7000 平方米,共有72天井,36厅,12个门楼,299间房,2口水井,相传是李士淳携太子返乡避难而建的“明朝最后一座皇帝行宫”。[2]松源庆裕楼庆裕楼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与福建省交界处的松源古镇之湾溪村,地处湾溪村地处武夷山脉南端。庆裕楼由湾溪陈氏子孙建造,建楼两百多年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走出去的才俊数不胜数。庆裕楼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结合客家围龙的结构和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房屋的构造,正中央是大厅,四周一百多间房子环环相绕。2008年被评为梅州市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对象。[3]永定土楼掩藏在的福建省民居永定客家土楼,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永定县境内的大型方型、圆型土楼有8000余座,而圆形的则只有360座,最大的圆楼直径为82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楼”,直径为17米;最古老的是高顶村的“承启楼”,建于公元1790年,楼内最多时曾居住80余户人家,有600多人。最壮丽堂皇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楼。2011年,永定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旅游县,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4]承启楼承启楼位于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时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编辑本段世界遗产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 永定客家土楼地图承启楼----土楼之王 振成楼----土楼王子 永定客家土楼地图深远楼----最大圆楼 遗经楼----最大方楼 裕隆楼----仙山楼阁 如升楼----袖珍土楼 五凤楼----展翅欲飞 光裕楼----古朴方楼 振福楼----秀丽端庄 衍香楼----书香门第 环极楼----防震巨堡 奎聚楼----宫殿式土楼 福裕楼----府第式土楼 馥馨楼----最古老土楼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参考资料
1. 石寨土楼 .梅州旅游网[引用日期2013-03-9] .2. 梅州土楼 .梅州旅游网[引用日期2013-03-9] .3. 庆裕楼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3-03-9] .4. “土楼之乡”福建永定擦亮世遗“金招牌” .搜狐网[引用日期2012-06-10] .开放分类:
文化民居客家土楼建筑建筑物民族建筑艺术着名建筑风俗我来完善“客家土楼”相关词条:
福建土楼围龙屋南靖土楼二宜楼陕西民居漳州土楼网络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
9. 世界十大最美建筑图片
世界十大最美建筑图片
世界十大最美建筑图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旅游,当去旅游的时候都会去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每个地方都会有些标志性的建筑。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世界十大最美建筑图片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最美建筑图片1
1、 简单而富有含义的建筑—克尔白圣殿
克尔白圣殿是的圣地,她位于麦加禁城,虽然是市内一座方形的房子,但是她是寺庙的中心所在,每年这里都是全世界教徒的朝拜之地。
2、 一座象征爱情轮回的建筑--泰姬陵
据说这是印度莫卧儿皇帝为了纪念他的妃子而建造的,但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莫卧儿皇帝原本是个暴君,却是非常宠爱这位皇后,当年因皇后难产而死,皇帝也一夜之间白了头,并命人建造了这座世界伟大的建筑,可以说这座建筑赋予了爱情的力量,完全超越了建筑的冰冷。
3、 世界上曾经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也叫做迪拜塔,曾经是最高的建筑,162层,高度达828米,耗资15亿美元打造,这也是沙漠之中拔地而起的世界高楼,直入云霄的建筑让您俯瞰整个迪拜的富有。
4、 历经千年的万里长城—中国万里长城
在中国要是景点,不得不说万里长城,这个最早起于春秋战国的国家防御建筑,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很难想象、更不可能超越的工程。他不仅是当时整个中原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屏障,还是现代中国的国家象征。历经千年,耗资巨大,真不愧是世界的八大奇迹。
5、 伦敦按点报时的标志性建筑—大本钟
说起伦敦旅游,除了大教堂最为引人注目,大本钟也不得不让仍敬畏。这个大本钟设计之初,仅仅只是为向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一世表达人民对她的敬意,如今伴随着泰晤士的流淌,她已经成为伦敦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了,也是伦敦旅游必看的景点。
6、 一个视觉大师级别的建筑—新加坡鱼尾狮
多数去东南亚旅游的热都好奇,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鱼尾狮到底是如何设计的?他是一个华人设计所设计的,几乎每个来这里旅游的人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并且手托滨海湾金沙酒店,仿佛在接鱼尾狮嘴里喷出来的水柱。
7、 的圣教堂—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因法国大作家雨果的`作品而闻名于世,如今这里是法国的地理标志性,圣母玛利亚的至高的存在,使得这座哥德式建筑成为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而2月15日的一场大火,让这座世界级的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修复更不知道是何期。
8、 美国自由、独立的代表—自由女神
一提到美国,相信每个都能想到独立、自由,而美国就是这些代名词的具体表象。左手捧着独立宣言,右手举着象征自由的火炬,是美国人民对自由的向往,这个也是世界上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9一座全是钢铁之躯的建筑--埃菲尔铁塔
为了庆祝法国战争的最后胜利,埃菲尔铁塔在世博会上修建了该建筑,在当时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建筑,作为铁塔模型被搭建起来的,就连法国人都不知道他能存在多久,但是历史往往就这样,如今这里成为每个法国旅游的游客必须参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为法国的旅游事业源源不断的作出贡献。
10、 世界最知名的艺术殿堂—悉尼歌剧院
悉尼市的地标性建筑,像着无数贝壳的设计,堆叠在海平面上,有十分具有时代感的建筑。她也象征无数的怀揣着艺术梦想的人,奔向蔚蓝海洋。这里每年都是举行很多艺术文化展,更有很多世界级的艺术表演,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艺术的中心。
世界十大最美建筑图片2
中国——万里长城
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英国——大本钟
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旧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着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Clock Tower)的大报时钟,2012年6月,英国宣布把伦敦着名地标“大本钟”的钟楼改名为“伊丽莎白塔”。
法国——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着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美国——
(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
阿联酋——阿拉伯塔酒店
阿拉伯塔酒店因外形酷似船帆,又称迪拜帆船酒店,酒店建在离沙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接陆地,共有56层,321米高,酒店的顶部设有一个由建筑的边缘伸出的悬臂梁结构的停机坪。
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
吉隆坡石油双塔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目前仍是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十六高的大楼。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心(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
吉隆坡石油双塔高452米,共地上88层,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Cesar Pelli)所设计的大楼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锈钢与玻璃等材质。双峰塔与邻近的吉隆坡塔同为吉隆坡的知名地标及象征。
荷兰——风车
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 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意大利——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红场(俄文 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英文 Red Square)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 ,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更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是世界着名旅游景点。
10. 这是阿布扎比的什么建筑
阿尔达总部大楼AlDar Headquarter
阿尔达总部大楼位于阿布扎比,建在升高的半岛之上,是阿拉伯地区首个圆形建筑,身处其中可以看到壮观的城市景观和海景。这栋建筑共 23 层,高 110 米的扁圆形设计非常独特。它凭借其自身的森伍扒创新设计、视觉冲击力和功能被国际建筑组织 Emporis 誉为“世界上最炫目的集团总部”。AlDar总部大楼由MZArchitects事橘亩务所设计,它呈现出独特创新的建筑形式,这是一个半球形的建筑,包含两个圆形的凸面体,中间有一个狭窄的凹形的玻璃体连接。这个标志性的透明结构完此昌全是圆形的立面,同时它朝着所有方向呈现出弧形。圆形在建筑中代表稳定,统一,理性。它还是无限的一种象征,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是完美的化身,代表终极的几何形式。它是一种涵盖所有空间及时间的完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