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天女散花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天女散花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3-25 12:39:54

㈠ 莫高窟壁画的内容

莫高窟中每一个洞窟的设计是以塑像为中心,周边饰以壁画,以创造、烘托气氛。由于壁画的题材自成体系,构图完整,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时代风格。

唐代在莫高窟共创建洞窟二百四十七个,占莫高窟洞窟总数一半以上,可见,唐代洞窟的壁画面积也是相当可观的。

北朝最常见的壁画题材是本生故事,至隋代仍有若干表现,但从技法上看,本生故事的构图多用横向展开的连环画形式,而且开始注意在背景上作较为详细的描写,比起北朝同类题材的画面更为注意细节的交待处理,似乎说明,佛教故事的理解正在被不断深化。

经变故事在北朝壁画中表现有限,如北魏的莫高窟壁画也只有涅盘变、本行变和降魔变几种。

隋代的莫高窟壁画经变故事尚无大量增加,这和隋代立国时间短促有关,但经变故事在构图上已经开始复杂则是明显的事实。如第二九五窟的“涅盘变”,涅盘的释氏横卧绳床,周围围满他的弟子,画面下方还有摩耶夫人和不能接受世尊圆寂事实而自焚的须跋多罗(Subhadra),其余诸弟子或牵衣槌胸,或拍头扯发,表现出极端痛苦的情绪,都是以往画面中所没有的。

唐代壁画以经变故事为主,经变的题材有多种,如净土变、维摩变、报恩经变、法华经变、天请问经变、弥勒变、金刚经变、华严经变、金光明经变、本行经变、降魔变、涅盘变、楞迦经变等等。

每一“变”中含若干“品”,每个“品”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

净土变中以“西方净土变”最流行。

西方净土变是净土宗的俗讲,净土变图是俗讲的绘画表现。

西方净土宗强调极乐的西方净土为归宿。认为:要取得往生西方净土的资格,可以作功德事,所谓“功德”,简单的是口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宣扬说,只要一念佛号,或作其他诸功德事,西方极乐净土的水池中就会生一朵莲花苞,作功德事的信徒将在其中往生。

这种“西土净土变”的依据是《阿弥陀经》,故又叫作“阿弥陀经变”。因为“阿弥陀”的意思又是“观无量寿佛”,所以还可以称作“观经变”。

“西方净土变”故事的美满结局是此俗讲的精彩之处,在壁画中往往加以刻意描写,所以出现“程式化”的构图。

一般的画面中心是坐在莲花座上的主尊佛,左右分列着观音、势至菩萨,供养菩萨和力士、护法天王等神界形象环绕在四周。

主佛的前方有伎乐天在载歌载舞,主佛的上方有诸多飞天在上下翱翔。

主佛的背景有高大瑰丽的楼阁建筑,画面下方多是莲花池,池中莲花朵朵,有的正在含苞开放,池岸边是菩提树和妙音鸟。

“西方净土变”的构图宏大严谨,基本上以对称为基本结构,在视觉上突出主尊佛的位置,比例上也以主尊佛最大,两侧的观音和势至菩萨稍小,护法天神及飞天则更小。这种位置安排和比例大小,从意识上说,是等级观念的反映,但从艺术上说,却也是构图的需要。

“西方净土变”的色彩富丽堂皇,大量运用红、绿对比,间杂以金、黑诸色,气氛是相当热烈的。极好的体现“极乐世界”的丰足和谐的生活基调。

“西方净土变”和其他题材壁画一样,都是勾勒设色的画法,线条粗细一致而圆浑,行笔流畅而飞扬。

“西方净土变”画面两侧,往往还画有“十六观”和“未生怨”的连环画式的题材,画面简洁明了,和繁复富丽的“西方净土变”恰成鲜明对映。

“净土经变”除“西方净土变”外,还有“东方药师净土变”,也是唐人欣赏的题材。

“东方药师净土变”的主尊佛是东方药师佛,左右分列的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此外,还有十二员药叉大将。

“东方药师净土变”的构图和“西方净土变”构图大致相同,都有宏大的场景,如其经文所云:

彼佛土……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无差别。

但它所绘制的不少内容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经变”的两侧多有“九横死”和“十二愿”,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最为人关心的内容:

“九横死”是药物误死、王法诛戮、耽淫贪酒而死、火烧死、水淹死、被兽咬死、坠崖死、饥渴死、尸鬼害死等。

“十二愿”则是十二种美好的愿望,诸如丰衣足食,无病无痛,有病得治,转女成男,解脱刑罚等等。

“东方药师净土变”主张信奉药师佛,就可以免除“九横死”,获得“十二愿”。有的“东方药师净土变”在画面之外,还向观者提供药方数十种,可见它是相当讲究实际效果的。

“弥勒净土变”自从武则天执政之后,也是一度流行的经变故事。

“弥勒净土变”的构图和“西方净土变”基本相同,作为主尊佛的弥勒佛左手扶膝,右手作说法印,画面下方有婆罗门拆塔的情节。

整个画面依次表现弥勒下生至出家得道,以及弥勒世界丰衣足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平安定的生活情景。

“法华经变”根据《妙法莲华经》的内容作画,共有二十八品,在“经变”中最宜于创作,尤其是其中第二十五品,即《普门品》,内容是宣传观音的三十二化身救十二大难的故事,常常被单独作为创作题材,说明“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形象已经在当时深入人心。

“法华经变”把各个不相关联的内容按排在一个壁面上,相互之间用山丘、树木、流水作间隔。如四十五窟的“法华经变”中《普门品》,叙述观世音救十二大难的缘由,上部在左右两小列山丘环绕中,六名商人面对着三名执刀的强盗,地上放着已经卸下的驮子,丝绸财物堆在地上,画面上方红色作底上有大片榜题文字,其大意是:商旅在途中遇到强盗,“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后来,“众商人俱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画面右下角山丘外是一牢狱,中有一愁眉不展的罪犯。狱门外有二人,榜题在其间,大意亦是如犯罪之人不断口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能得到及时解脱。

唐代经变中的“维摩变”相当流行,莫高窟中现可见到的“维摩变”就有三十多铺。

《维摩变》有三种译本,支谦译本共列出十四品:

一、佛国品;二、善权品;三、弟子品;四、菩萨品;五、诸法言品;六、不思议品;七、观人物品;八、如来种品;九、不二入品;十、香积佛品;十一、菩萨行品;十二、见阿閦佛品;十三、法供养品;十四、嘱累弥勒品。

罗什的译本是:

一、佛国品;二、方便品;三、弟子品;四、菩萨品;五、文殊师利问疾品;六、不思议品;七、观众生品;八、佛道品;九、入不二法门品;十、香积佛品;十一、菩萨行品;十二、见阿閦佛品;十三、法供养品;十四、嘱累品。

玄奘的译本又是:

一、序品;二、显不思议方便善巧品;三、声闻品;四、菩萨品;五、问疾品;六、不思议品;七、观有情品;八、菩提分品;九、不二法门品;十、香积佛品;十一、菩萨行品;十二、观如来品;十三、法供养品;十四、嘱累品。

据《维摩诘经》所说,维摩诘居士原是毗耶离大城的一位善知识者,又名净名居士。他为了让众人透彻了解佛理,现出疾病的形貌,吸引四方来客探问病情,也借此为题,弘法度众。

当世尊知道维摩的本意之后,准备派遣大弟子舍利弗等去向维摩问疾,舍利弗顾虑到维摩的辩才,自知不是对手,向世尊推托。

世尊又要弥勒菩萨去向维摩问疾,不料弥勒菩萨与众菩萨也都以同样的原因推辞不去。

以上情况都是《维摩变》中《弟子品》和《菩萨品》中的内容。

当佛问到文殊师利时,文殊虽然知道维摩“深达实相之理,善为说法”,还是遵命前往。

文殊师利在佛弟子中也是一位辩才,以智慧第一。这次去探望维摩,必定会有一场精深的佛理辩说,因此诸菩萨弟子、释梵天王等成千上万的人都跟随文殊师利到维摩居住的毗耶离城。

这一场论辩内容就是《不思议品》、《入不二法门品》所叙述的部分。

唐代《维摩变》壁画,都以《问疾品》为表现中心,围绕“问疾”而概括其他诸品的相关内容,使画面人物众多、情节丰富,构图饱满。

画面中维摩与文殊对坐,在他们四周,围满了随从文殊而来的菩萨、天王,和人世间的国王、大臣等。

维摩诘的上方,现出三个师子座,这是《不思议品》中所说: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只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

在维摩诘之前,有一持钵菩萨,单膝下跪于床榻前,这又是《香积品》中的内容:

于是香积如来,以满钵香饭一切香具与化菩萨……化菩萨既受钵饭,与诸大人俱承佛圣旨及维摩诘化,须臾从彼已来在维摩诘舍。

在维摩诘身后,还有一小身维摩诘,是《见阿閦佛品》的故事:

是时,大众渴仰,欲见妙乐世界阿閦如来,及其大人……。于是维摩诘菩萨自念:吾当止此师子座不起,为现妙乐世界铁围山川,溪谷江湖河海州域,须弥众山明冥,日月星宿,龙神天宫梵宫,及众菩萨弟子具足,国邑墟聚人民君王、阿閦如来及其道树所坐莲华,其于十方施作佛事,及其三重宝阶,从阎浮提至忉利宫,其阶忉利诸天所,以下阎浮提礼佛拜谒供事闻法,阎浮提人,亦缘其阶上忉利宫,天人相见如是无数德好之乐,从妙乐世界上至第二十四阿迦腻叱天又断取来供养入此忍界,使一切众两得相见。维摩诘念欲喜众会,即如其像正受三昧而为神足,居诸众前于师子座,以右掌接妙乐世界来入忍土。

可见,这尊小像正是维摩诘“人于三昧”的“断取妙喜世界”时的幻相。

维摩居士与文殊菩萨之间,还有一位拈花天女,这个情节在《观众生品》中:

时,维摩诘室内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着也。

在文殊菩萨身旁有一位比丘,就是这位“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的大弟子舍利弗。

维摩诘在家修行,能言善辩而聪慧过人,具大神力而折服文殊师利。这个故事自东晋以来就开始受到士人欣赏,尤其是其雄辩的才能深受倡清谈的文人推崇,在文人士夫范围内,维摩居士是被引为知己的。

“维摩变”的构图主要部分画维摩居士凭几坐在榻上,和前来问候的文殊师利遥遥相对。这个构图在当时是有粉本的,和“净土变”的构图也有粉本一样,都有一个基本程式。

基本程式确定后,具体的描绘则按各个画师的不同水准,在形貌(开相)造型及笔法表现、形色处理诸方面都会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出现同一种题材,基本程式相近的情况下,维摩居士的形像有大同小异的现象。

第二二○窟和一○三窟都有唐代“维摩变”的壁画。

从造型上说,两者基本动态相同,都是坐榻上,一膝支起,左手抱膝,右手执麈尾,上身略前倾,蹙眉张口作辩说状。

但在细节上看,双方又有不同,二二○窟的维摩诘执麈尾的手,食指与小指伸开;而一○三窟的维摩诘执麈尾的手是食指与中指伸开;细审之下,双方精神状态的表现也有微妙的差别。二二○窟的维摩居士眼珠圆而突出,眉尖聚蹙较紧,一副口若悬河的神态之外,尚有咄咄逼人的架势。

相比之下,一○三窟的维摩居士目光深沉,眉头虽蹙,但较舒散,精神安详自信,是一种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的情态,形象表现相当含蓄。

在表现技法上,双方亦有很大的差异。

二二○窟的壁画以色彩为主,其画法过程是先用墨线勾出轮廓,然后沿轮廓线条赋色,在衣服内袖口、帷布等部分,先沿线条赋深色,在相近部分赋浅色,或上白色,趁颜色未干之际,在深浅色交接处涂刷多道,使色彩出现深浅的变化。

人物面部先在额口、上眼睑、鼻梁及下颔处赋浅肤色,再在其余部分赋重肤色,双颊处轻染朱色,再加渲染,使之色调润和。五官轮廓在赋色完毕后复勾勒一次,用朱色点唇。

由于色彩有深浅的转换,物象也就出现了一定的凹凸感觉。

一○三窟的“维摩变”又是另一种画法。就是基本上以线描为主,局部赋色。就维摩居士的形象来看,似乎只是原来粉本的再现,墨色基本以淡墨、重墨为主,五官中只有眉、目、鼻孔三处用浓墨。双手局部用重墨在淡墨基础上略加提醒。

赋色部分只是维摩的绿色凭几和身披的红色长袍。

在莫高窟壁画中,也有一些画面只完成了“草图”,而未加赋色,即如一○三窟“维摩诘”的上方帷幕亦有线条勾出的狮子和祥云,上下红色均已涂满,惟独留下了奔驰的狮子。

同样,维摩诘所坐的榻几也基本上完成了赋色,只有面部及内襟服装及双手、双足还是“白描”,有可能这也是一幅没有完成赋色的作品(按照民间画工行业规矩,画面中不甚重要部分的色彩由徒弟,或由经验不足的匠人完成,主要人物的开相和上色都要由师傅动手。)

但从已完成赋色的部分看,如维摩诘身上披着的红袍,衣折线条已经重新勾过,用色是“平涂”,没有渲染的因素,仅此而言,其画法应该是勾线平涂。

一般来说,唐代经变壁画对气氛渲染十分重视,人物的精神活动是重点表现对象,这一点在一五八窟的“涅盘变”画面上表现也很突出。

一五八窟“涅盘变”着重表现了众弟子面对世尊的圆寂而不能接受,从而引发种种痛苦的举动。

画面左侧一组五人,中间一人张口大号,高举双手,作扑向世尊的动作,他的左右各有一人拉扯住他的前胸,前方一人伸出双手亦作阻拦状,后一人自扯胸襟,一手握拳上举,全都是一副悲痛欲绝的形象。

画面右侧有一人执长剑自刺前胸,他上方有一人双手各执一匕首,亦刺入自己的胸口。他们的上左方又有一人一手扯着自己的耳朵,一手拿着匕首划割。这些疯狂的自残动作,都是表现众信徒在极端的精神重创之下,不能自己的下意识行为,从而渲染了画面悲惨的气氛。

和前代“涅盘变”不同的是,画面左侧那组悲恸欲绝的人群前方,有一位盘坐在地上的僧人,他双目微闭,一手扶膝,一手扶住耳背,作沉思状。

这位僧人应当是须跋多罗,据《长阿含经》卷四记载,他原是婆罗门学者,在释迦临圆寂前曾听最后一次弘法,也是释迦的最后一名弟子。一五八窟“涅盘变”的须跋多罗神态安定,对周围众弟子的号啕之声似乎充耳不闻,还沉浸在对所听佛法的回味之中。

构图中的这种细节安排,说明唐代壁画作者对具体经变的内容十分熟悉,并且善于利用某些细节,加强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从而使画面形象丰富生动,更好的凸现画面气氛。

经变图的故事是完整的,壁画作者能够撷取整个故事内容中的若干个关键情节,加以表现,这样既使画面构图简洁明了,又使情节的衔接紧凑。

如“弥勒变”壁画,依据的是《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说弥勒当往生兜率天,即弥勒净土。弥勒菩萨曾把转轮圣王赠送的七宝台施舍给婆罗门,但婆罗门众却拆毁七宝台,瓜分一净。弥勒菩萨看到完好的七宝台转眼间不复存在,由此悟得一切皆“无”的真谛,于是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

唐代的“弥勒变”在画面下方画婆罗门众拆毁七宝台,抓住了促使弥勒菩萨重新深思而得道的重要细节,在构图上就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八十五窟的《报恩经变·恶友品》故事曲折复杂,大意是说善友、恶友兄弟二人外出寻宝。恶友为了把哥哥善友寻得的摩尼宝珠占为己有,趁其不备,刺瞎他的双目,抢走宝珠,在作国王的父亲面前谎称其兄已死。

但善友并没有死,从此靠弹筝谋生。在利师跋国,善友遇到了自幼订亲的公主。公主听到筝声,不能舍离,最后不顾父亲反对,嫁给善友,但此时她并不知丈夫就是善友。后来当她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双目都恢复了视力,而恶友得到恶报,被系入狱。善友夫妇归国后,重新得到宝珠,用宝珠的法力,使国家人民都富足安康。

壁画作者选择故事中的典型情节,加以扼要的榜文说明来概述故事过程。

八十五窟的《恶友品》用近似写意的笔法画两人对坐,迎面坐者是善友,对面坐着的是利师跋国公主。造型都是用寥寥几笔淡墨线条勾出轮廓,善友上衣湖兰色,缀以绿色襟带袖口;公主头顶紫红花冠,上衣紫红,缀以湖兰袖口。远处背景是两棵浓荫大树,色调极为清幽。

画面构图并不复杂,但寥寥数笔却极富表现力,把初次相遇的公主通过听筝而与善友逐渐发生的内心情感的交流沟通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来,使画面产生浪漫的抒情气氛,从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唐代莫高窟壁画中还流行单身的菩萨像,造型都是体态优美,身材匀称,面容端丽可人,神情温和大度。

代表作品有七十一窟的“思惟菩萨”。屈膝盘坐在莲花座上的菩萨一手支腿,一手放置面下,柳眉高挑,目含春风,似乎是在佛法的沉思之中突然有所悟得而发生的会心一笑,表情相当和美。

而一四八窟的“思惟菩萨”相对简率一些,但凝神静思的神气十分充足。

唐代的“供养菩萨”亦极优美,二二○窟有一尊小供养菩萨,双腿跪在莲花座上,双手上捧宝莲花,肤色赭红色,眉弓高,鼻梁笔直,有南印度人的体貌。

这尊供养菩萨神情自然虔敬,用圆浑略呈短弧形的线条勾勒肌肤轮廓,使形象骨肉停匀,而有丰润俊美之态,充满青春活力。

唐代壁画的“飞天”形象是活泼灵动的。

飞天,又名“香神”,有人以为即“乾闼婆”(Gandharva),是八部众之一的乐神,广泛出现在壁画中。从北朝壁画中开始出现,直到唐代壁画,其形象、动态都有不断改善的趋向。

北魏时期的飞天往往只有一条飘带,多数为侧坐或俯飞的动态,面部均为所谓“小字脸”。

隋代的飞天飘带增加,以俯飞动态为多,面部清瘦,部分飞天还蓄有小须。

初唐之时,飞天的飘带加长,带子增加,卷舒自如,富于变化。动势除俯飞外,又有直升、倒飞等多种,面部趋向丰满,眉清目秀,神采盎然。

盛唐的飞天“吴带当风”的飘动感极强,动姿又增加坐式背向飞行,立式倒向飞行及横向飞行,以至二人同飞,互为呼应的处理,脸型丰满,眉目修长,身材娇美,体态灵活,手持花朵、或乐器法物,种类不一而足,且有手中不持一物,而举手作抛散状,俗称“天女散花”。

中唐及至晚唐、五代,飞天的飘带又开始趋于短小,飘动感亦由盛唐的强趋于弱,体态渐大,不够灵动,神气淡化,不复盛唐洋洋大观。

唐代壁画中“供养人”题材也是引人注目的。

供养人都是实有其人的现实人物,出钱资财以修建洞窟之后,再把自己的像画在墙壁上,洞窟内的所有造像都是他们“供养”,也是他们的一份“功德”。

供养人像在北朝时期一般只有几寸高,到唐代渐渐拔高到数尺,直至与生人等身。

供养人像因为是现实的人物描写,所以衣冠服饰都不同于造像的衣饰,而具有时代的特征。三二九窟唐代供养人坐像,是一位年青妇女,跪坐在地毡上,双手放置膝上,上身着白色圆领衫,袖口窄细,下身着长襦裙。又眉粗长,细目小口,面庞丰圆略施胭脂,神态安详镇静。

乐庭镶一家供养像在一三○窟,乐庭镶头戴软脚幞头,穿圆领长袍,腰带上插着一把朝笏,手执香炉,表明是贵族身份。身后是他的子嗣,衣着华美,态度也是虔敬不苟的。

另一组是乐庭镶夫人率领眷属的供养人群像。

乐夫人太原王氏梳高髻,花钿累累,穿长襦裙,披肩衣,足穿花冠鞋。面庞圆润,神情肃然,有富贵雍容的气度。女眷们的服饰均极华美,色彩艳丽,都是“秾丽丰肥之态”。

乐庭镶一家是达官贵人,供养像也大许多,小的与生人相仿佛,大的则高八九尺。

唐代供养人像也出现了宏大的场面描写,一五六窟《张议潮出行图》表现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的归义军节度使,敦煌郡守张议潮的出行情景,洞窟开凿人是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高一百二十公分,长一千六百四十公分,画面上下是骑兵队列,中间是张氏夫妇及近侍们的车骑,全部画面有人物二百五十七人,车乘相接,徐疾相间,场面相当宏大。

唐朝末年已经出现的经变故事《牢度叉斗圣变》在五代时期流行开来。

牢度叉是外道六师的代表,他们反对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和“给孤独长者”建立精舍,要求相互斗法,以输赢决定能否建精舍。于是双方登上高座开始斗法,结果自然是外道六师大败,都出家皈依佛法,精舍也建立了。

壁画中的构图十分丰富,情节表现紧凑,斗法场景热烈,引人入胜。而某些动态描绘亦相当精采,夸张而不失真实,在五代时期的大型壁画中是难得的上乘之作。

五代时期的供养人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供养人像。这就是九十八窟的于阗国王李圣天及其后曹氏的供养立像。

主要供养人于阗国王高近三米,比例基本正确。头戴华冠,一手执香炉,一手拈花,腰佩拳形把手的长剑,身材伟岸,面目和善,神情相当温和。前方榜题上书:“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表明了供养人非凡的身份。

五代供养人造像规格庞大,但衣饰细部交待清楚而不紊乱,设色雅致而不艳浮,行笔沉稳而不失流利,说明五代时期的壁画艺术虽然比起盛唐,已是强弩之末,在精神塑造上趋于平淡,但就描绘基本功力而言,仍然是有相当基础的。

500x421 62k jpg
标题:莫高窟壁画 560x731 76k jpg
标题:莫高窟壁画 497x700 36k jpg
莫高窟的精华是彩塑和壁画....600x450 64k jpg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787x821 122k jpg
莫高窟壁画(六)2813x1875 970k jpg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1024x756 318k jpg
莫高窟壁画600x389 64k jpg
莫高窟壁画(十四)400x290 42k jpg

㈡ 这是什么花

玉兰

玉兰(学名:Magnolia denudata),园林观赏植物,玉兰原产中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玉兰另有药用价值。

材质优良,纹理直,结构细,供家具、图板、细木工等用;花蕾入药与“辛夷”功效向;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配制香精或制浸膏;花被片食用或用以熏茶;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早春白花满树,艳丽芳香,为驰名中外的庭园观赏树种。

㈢ 谁有《虹猫蓝兔七侠传》中的七剑图片起始悬赏分50分!!急用!!!!!!

姓名:虹猫
性别:男
剑名:长虹剑
绝招:长虹贯日,日照九州,火舞旋风 ,佛光普照,飞龙在天,一招三式,神龙九变
灵鸽名:小六
肤色:橘红
原居住地:森林

姓名:蓝兔
性别:女
剑名:冰魄剑
绝招:百凤回巢,雪花飞剑,冰天雪地,冰气雪来,,雪若清天,雪柔云气,流云飞袖,魄冰出莲,薇雪凌雨,寒冰依雪,冰击玉骨,冰雪交加 ,冰冰相连,冰蝶恋月,漫天冰云,如云萧萧,冰泪交加 ,冰雪漫杨
灵鸽名:小蓝
肤色:天蓝
原居住地:玉蟾宫

姓名:莎丽
性别:女
剑名:紫云剑
绝招:秀气紫发,紫冰千怪,紫微飞气,紫泪独秀,紫气冲天,漫雪紫舞,云紫魄翔,紫树开花,紫霞满天 冰紫秀雅,紫微风花,紫心满地,紫云天照,紫气东来
灵鸽名:小紫
肤色:紫红
原居住地:金鞭溪客栈

姓名:逗逗
性别:男
剑名:雨花剑
绝招: 漫天花雨,大雨纷飞,水漫金山
灵鸽名:小绿
肤色:棕色
原居住地:六奇阁

姓名:大奔
性别:男
剑名:奔雷剑
绝招:北极罡气,陀螺神功,横扫千军,隔山打牛,蛟龙出海
灵鸽名:小橙
肤色:白色
原居住地:奔雷山庄

姓名:跳跳
性别:男
剑名:青光剑
绝招:青龙降魔,风驰电掣
灵鸽名:小青
肤色:棕色
原居住地:魔教

姓名:达达
性别:男
剑名:旋风剑
绝招:天琴神功
灵鸽名:小黄
肤色:白加黑
原居住地:十里画廊

㈣ 虹猫蓝兔七侠传人物介绍加图片

1、虹猫--配音付以琳

七剑之“长虹剑”传人,继承了父亲的一身绝艺,武艺超群,坚强而勇敢,足智多谋。英俊潇洒,帅气中又透出不可比拟的酷,一袭白衫更衬出他的气质。为七剑之首,承担着团结七剑传人,消灭魔教的重任。性格开朗,热情洋溢,无论何时都散发着阳光的气息,喜欢引人注目,本性纯真,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而坚持不懈的努力,砥砺意志破除万难,是七剑的灵魂人物。

㈤ 武强年画的作品分类

1、六美图
(1)刘无双赠珠
王相柯去赴考场,其妻赠他宝珠,勉励他科考中榜。
(2)青云下书
书生赵序与王桂艳定亲,因科举落第,被王府驱赶,暂居客店。桂艳遣丫环青云下书,二人相见互生爱慕之情,相约科考得中后完婚。
(3)白美娘借伞
钱塘许仙,清明扫墓,经西湖与白蛇、青蛇幻化之二少女同舟相遇,因天下雨许仙将伞借与白美娘,订期往访送伞,喜结良缘。
这种三联画较少见,造型美好,具有东方女性的特点。
2、富贵花开
花瓶主体纹样是象征男女爱情的凤凰戏牡丹。瓶中插着牡丹花、菊花和百合花,象征富贵、吉祥、夫妻和合。果盘中的寿桃、佛手柑、葡萄和切开的多子西瓜,表示多子、多福、多寿等美好祝愿。还有取意配偶的“藕”和莲(连)子、莲(连)花(女),以及比喻“瓜瓞绵绵”的黄瓜等吉祥花果,体现了美好幸福的夫妇生活。
3、神荼、郁垒
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见于古本《山海经》的记载。
4、洛阳出土北朝宁懋石室门神
此年画中刻有两位顶盔贯甲的武士形象,环眼虬须,身躯粗壮,他们手执戈盾,相对而立,形象上富有夸张成分,全身披挂及饱满的构图都开始具有后世门神画的特点,是了解早期门神形象的重要遗存。这种类型的门神一直影响到后世的年画中。
5、秋庭戏婴图
是苏汉臣的巨幅名作,作品成功地刻画出幼儿对生活经验的探求和摹仿,环境的描绘占据了画面相当部位,庭院中假山耸秀,芙蓉盛开,野菊竞艳,不只点明季节,对孩子的优美形象也起着重要烘托作用。
6、岁朝图
描绘庆贺新年的一幅节令画,图中大门及厅门都贴有门神,门框上装饰桃符,正厅供有祖先牌位,门前院内及厅堂中皆有宾客,与主人揖拜贺节,院里还有婴儿嬉戏,洋溢着庆祝新春的欢乐气氛。
7、四美图
此画描绘民间熟悉的四位古代绝色美女:赵飞燕、王昭君、班姬、绿珠。 1、新排洋烟阵捉拿樱徐花
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剧目,把罂粟(鸦片原料)拟人化,喻为害人女妖“樱徐花”,被破阵的戒烟将士“地花丸”、“一狠心”“一口气”、“路引龙”等捉拿,形象化表现了戒烟的决心、药物和方法。它是反抗帝国主义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在舞台上的反映,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很可贵的。
2、河间府演大操
画面取焦点透视法,构图匀称,阵容庞大,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练兵的一大变化。
3、日德两军大战青岛
反映日德两军激战青岛的情形,弱肉强食,中国领土被列强侵夺。
4、同盟军新立协约大会
民国8年(公元1919年)以孙中山为大总统的南方军政府,派代表唐绍仪,和以徐世昌为大总统的北方政府代表朱启钤在上海开会议和。图为代表们骑马入场,仪仗队行举枪礼,马队打着青天白日旗,楼顶上插着五色旗为五族共和之意。国民要求和平,希望南北统一。结果协议未成,战祸依然不止。
5、大战滦州
直鲁联军和奉军组成了安国军,张作霖于1927年6月在北京出任安国军大元帅。1928年春,南京国民政府部署北伐,征讨张作霖在沈阳黄姑屯站被日军炸死,安国军解体。9月,直鲁联军残部在滦州东部地区被奸。图为滦州激战。
6、四川真景全图
画面上汇有电灯、电车、汽车、飞机、西式楼房、竖起烟囱的工厂、大马路、警察站岗、人力车上坐着摩登女郎,都是城市的新变化,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还有戴礼帽穿长衫马褂的行路人和商贩等种种社会现象,构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风光,当时被叫做“西洋景” 的年画,打开了乡下人的眼界。按画面和标题对照,画面没有体现出“四川真景全图”,或许画的是上海“四川路”真景全图。
7、女学堂演对图
废科举,兴洋务,女学堂习武,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8、豆选
翻身农民在建立民主政权中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力,使用豆粒做选票,选举自己信任的干部。以农村场院为背景,在选民中突出表现一位妇女的参选位置,更具有深刻的含义,具体地反映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构图丰满,色调鲜明,把严肃的主题表现得红火热闹,欢乐喜庆。
9、保卫我们的好日子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广泛展开,农村儿童积极参加和平签名,反对侵略战争。
10、劳动换来光荣
反映新社会尊重劳动,歌颂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1、天地全神
包括天神、地神、人神、鬼神,儒、释、道三教等民间诸神,大凡民间信奉者应有尽有,结成一个群体,各得其位,共享人间香火。因为大小开张不同,神位多少不等,又有“大全神”、“小全神”之称。
2、二佛头
此为天地全神祃中的一种。
3、六佛头
亦为天地全神神祃,此图风格古朴,形象突出,线条圆劲,构图排列有序,具有很强的乡土趣味,神祇中集道释两教于一体,亦可见民间信仰之庞杂。
4、观世音
观世音是大乘佛教中的菩萨,以大慈大百万普度世人救苦救难而获得信徒的尊崇,是中国民间影响最广信仰最众的神祗之一。
5、上关下财
此幅神祃上部为关羽,下部为增福财神,俗称上关下财,亦可谐音为(上官下财),可以带来官运和财运。
6、关公
此幅构图紧凑但人物不够完整,疑因印画纸型篇幅缩小而对画有所裁割所致。
7、财公财母
此幅财神与夫人并坐,俗谓之财公财母。
8、三人灶
此幅灶神两侧有两位夫人,俗称三人灶。全图显示出民间艺术的稚拙之美,为北方民间版画中的杰出之作。
9、灶神(鸡狗灶)
体现了民间百姓对灶王既敬又怕的两重性。
10、镇宅神判
此幅钟馗身躯壮伟,气势昂扬,内穿铠甲,外罩锦袍,须发飞动,执七星宝剑而舞,图侧有五雷神符,下方又画着珠宝,表示出驱邪降福的功能。以朱色印制,适应着朱砂驱邪的风俗,民间将钟馗俗称为“判官”,故称“镇宅神判”,因以朱砂印制又称为“朱砂判”。
11、上观下关
观音菩萨与关圣帝君合绘同一画面,观音在上,关公在下,故称上观下关。因观音的观与关公的关字都与升官的官字谐音,故又寓意上观下关,意谓官带传流,永世富贵。
12、张天师
五月天气渐热,痨疫灾病容易发生,民间习俗在端午节张挂张天师像,以辟瘟消灾,霹妖镇邪。
13、镇宅福神
此为单座门神,开张甚小,系供贫穷之家在单扇门上贴用。因只一幅,故作正面处理。将军细眉凤眼,红脸,五绺长髯,戴帅盔,穿鱼鳞甲,外罩战袍,左手捻须,右手执剑,威严端坐,意态轩昂,篇幅虽小但却显得威风凛凛气概非凡。飞舞的飘带使人物取得静中带动的效果。上边神牌中标有镇宅福神字样。 1、鞭锏门神
俗以腊月三十换贴新门神。而民间流行最普及的是《鞭锏门神》,民间根据神话传后说以秦琼、尉迟敬德为门神。武强年画中的门神构图丰满,造型夸张,威风凛凛,气势不凡。
2、文门神(五子登科 喜报三元)
出自五代后晋时燕山地方的窦禹钧“五子登科”的典故。
取自从前科举取仕,以取“喜报三元”之音义,体现生子成才的美好愿望。
3、五福临门(功名富贵、吉星高照)
两个童子各骑一只大公鸡,各持的条幅上分别写着“功名富贵”、“吉星高照”。借“公鸡鸣唱”的“公鸣”取“功名”之音义。童子头上戴的牡丹花象征“富贵”,结成吉语为“功名富贵”。另一童子头上戴的是菊花,取“菊”与“吉”音相同的吉祥含义为“吉星高照 ”,而且鸡在世俗观念中是辟邪的吉祥之物。几只蝙蝠,取“福”字之音义,象征幸福,故称“五福临门”,表现古人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4、打日本救中国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武强出版的传统门神加印上醒目的大字标语“打日本救中国”,把观念中保护家宅的门神变成保护国门的卫士,发扬了这一民间艺术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5、保卫边区这副集成创新大门画,当是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创作的。构图章法、人物和战马的姿态都是直接从武强古版门画脱胎而来,所谓“旧瓶装新酒”的抗战门神产生了,在中国年画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是更新换代的一个品种。
6、戳刀门神此幅武门神,双双顶盔贯甲,执大刀相对而立,人物皆白面长髯飘洒,慈眉善目,然不失威武之气势。
7、四季平安此对门童头梳双辨,衣着花衣,手捧元宝和金钱,肩抗莲花牡丹,面带喜色,边行边舞,活泼健壮。画上题“四季平安”的祝颂之词,反映了人们希冀连年喜庆富贵生财的愿望。
8、财连银汉 利贯金城此对门画表现手托元宝和金钱的娃娃坐在元宝上,旁边放置着钱囤和聚宝盆,背侧则有挂着成串金钱的摇钱树。娃娃穿彩衣,梳小辫,戴长命锁,面庞丰满俊秀。画面突出堆积的财宝,并题以“财连银汉 利贯金城”,喻示财源茂盛,日进斗金,这也正符合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
9、大戳锤门神武强地区习惯将拄金瓜肃立的将军门神称为戳锤门神。并按照画面大小分为大戳锤门神和小戳锤门神。
10、福寿童子此对门童戴紫金冠,佩项圈,穿虎头鞋,花衣上装饰喜寿字图案,他们一手托着莲花盘,上有福寿字,另手端着宝瓶,中插着三戟或谷穗嘉禾,谐音寓意为平升三级、平安丰登。该图虽彩色版已佚,但墨线版保存完好,朴质古雅,体现了北方小型门画的典型风貌,在武强门童中具有代表性。
11、麒麟送子
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出现麒麟是国家祥瑞的征兆,古代又常将麒麟和子孙贤德联系起来。此对门画中骑在麒麟上的婴孩戴紫金冠,穿花衣,一手捧笙,另手执桂花或牡丹,空中有蝙蝠飞翔,喻有连生贵子之意。
12、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以春牛表示“春回大地”;取万年青和大象谐音以喻“万象更新”。牛和象都是象征美好的吉祥物,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幸福。
13、对鸡
鸡司晨,古代贴画鸡于门。这幅对鸡图口衔一副对联,题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祝愿风调雨顺,国泰年丰。
画面造型古朴,色彩鲜明,形成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了农民祈年求福的纯朴愿望,传递着农耕文化的古老信息。 1、福禄寿三星
三星是民间喜欢的吉祥神。福神源于福星,即木星、岁星,也就是“天官”,年画《天官赐福》即来于此;禄神出自民间,禄者富也,绘禄神多以富豪之家有钱人像为本,禄神即赐官与功名之神;寿即南极老人,古人说老寿星出现,国泰民安。
2、五路进财这是一幅表现文武财神率其部属为人间进财降幅的年画。正中桌上摆着摇钱树和元宝,执如意的文财神比干和捧钢鞭的五财神赵公明坐于两侧。又有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带领钱龙和宝马侍立于两厢,前方是和合与刘海扛着宝盒盒钱串,宝贝童子和进财使者推着满车财宝,洋溢这一片喜庆气氛。
3、群仙祝寿
此图正中画有聚宝盆,钟离权和吕洞宾为首的八仙形象排列两旁,上边出现了寿星骑鹤乘空而至的形象,构成八仙祝寿的情节,画中以祥云、蝙蝠等映衬,更使作品增强了吉祥喜庆的色彩。
4、大花瓶(耄耋富贵)
花瓶身上的图样是祥云丽日和福(蝙蝠)、禄(鹿)、寿(寿星老人)三星,是星宿崇拜的形象化反映。瓶中安插着长生的忘忧草和象征富贵的牡丹,取义“忘忧长寿,富贵平安”。花盆里长着万年青、鸡冠花,祝福万年常青,吉祥如意。
5、鲤鱼跳龙门
从前科举取仕,学生经过考试中选,方可进入仕途。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则成龙,后人把科举考试喻为“鲤鱼跳龙门”。图为童戏鱼灯舞,表现的就是这一情节。
6、双喜对花瓶(窗旁)
在洞房的窗户两旁张贴,瓶身各有一个“双喜”字,是从前嫁娶的典型标志,表示双方都喜之意。一红瓶,一绿瓶,大红大绿喜幸吉利。“瓶”与“屏”谐音,瓶中插着鲜花,以喻“屏中生花”。还有佛手柑和摘下来的石榴、桃子,取意“榴开白子”、“福寿(佛手、桃子)双全”,祝颂生活美满,喜结良缘。
7、聚宝盆
人们追求致富发财的心理和愿望在一年之始表现得最为强烈,因此招财进宝形象也最为流行。此画面中聚宝盆中栽种的摇钱树上长满了金钱,也最为符合人们的心理追求。
8、八仙祝寿
老寿星南极仙翁过寿,八大仙人(即道家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兰采和、何仙姑)齐来祝寿。老寿星居中,八仙各执法器站立两侧,此图民间在逢年过节或给老人祝寿时用。
9、八仙对联
相传在元代已有上八仙之说。这个群体的组合说法不一,保存有两种版本,一为横条,一为竖条,画的是:李老君、孙真人、杨戬、白猿、陈抟、东方朔、沉香、刘海。各有一个成仙的动人故事,但不及中八仙那样贴近群众生活。 1、水浒传
以富有变化的边框形式,分为六幅画面:急先锋东郭争锋,晁天王认义东溪村,公孙胜应七星聚义,武松起解十字坡,祝家庄箭射红灯,梁山英雄大战卢俊义。图画边框追求变化,人物虽依戏曲装扮,但特点鲜明,画面结构紧凑,能于不大的篇幅中画出复杂的情节及场面,使观者欣赏到丰富的内容,其中如十字坡店房之恢谐,索超与杨志争功比武之激愤,大战卢俊义之群雄亮相,皆鲜明生动,显示出武强年画之艺术特色。
2、金沙滩赴会
年画以舞台戏曲场面表现双龙会上韩昌观武,杨七郎上前与之比试,杨大郎识破阴谋准备放箭,辽天庆王大惊失色,辽、宋众将两厢列开,一场大战即将发生。该图人物众多,阵营鲜明,神情各异,耐人玩味。
3、铁弓缘
年画生动地表现了匡忠拉开铁弓,陈氏母女惊喜之状。
4、小五义拿白菊花
故事见《小五义》,并编演为京戏,年画中的卢芳、丁氏兄弟为一方,姚文、晏飞为另一方,两方相持不下,呈现鲜明之亮相,壁垒分明,生动而逼真的再现了舞台演出场面。
5、西游记灯方
该幅画面以灯方形式表现了西游记的故事片段。
6、呼延庆打擂
此图画呼延庆三次赴开封挂号打擂,力劈凶僧欧子英故事,为《呼家将》金鞭记故事发展之高潮。图中正中呼延庆在擂台上激战正酣,为兄报仇之卢凤英一旁观战,擂台两侧的芦棚中分别坐着包拯和厐文,台下又有孟强、焦玉、杨文广和王多嘴、李会说等人,双方对垒,忠奸分明,体现着群众的爱憎。
7、昭阳宫
明隆庆帝死后,李艳妃抱幼子万历帝临朝听政。其父李良谋朝篡位,李妃欲让,不听徐延昭、杨波等老臣劝阻。徐杨带兵二次进宫,并将先帝所赐徐延昭的铜锤出示,犯颜直谏。李妃感悟,遂托国于老臣,李良被拿下。
8、廿四孝图
传统绘画中宣扬孝道有着悠远的历史,汉代时即编纂有孝子传,且行之图绘,元代郭守征集古代孝行人物为二十四孝并绘为图画,传播甚广。此件孝行图采取分格小图形式,以简单明确的构图展示出故事情节,风格古拙淳朴,人物虽寥寥数笔但却生动传神,每图附以两句或四句韵文,如“恣蚊饱血”中题以“九岁小黄香,孝名天下扬。暑天扇凉枕,冬日暖被床”,明白易懂且能概括主题内容。
9、狐狸缘
书生张皂与狐妖幻化之美女名春燕者互相爱慕结合,后竟患病不起,其父请高僧林恩茂降妖,春燕被擒,哀求释放,愿以五花洞下天书赠林,并谓山下温泉能疗张疾,林遂放其归山,并携张皂前往。事为老狐所知而恼怒,拟幻成庄园设计加害,但妖狐春燕与张皂情笃意好,由林恩茂做媒成婚,老狐无可奈何,只好焚化庄园而去。
10、空城计
诸葛亮驻西城,所部精锐俱被遣出,惊悉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已距西城不远,危急中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见状大疑,火速退军。当探明确系空城急令回军时,赵云已被调回,拦路截杀,惊退司马。
这幅灯方,以黑白关系为设色基础,施以红黄蓝三原色。造型朴拙,流露着历史的古老神韵,具有版画的艺术特色。 1、十不足
以十二幅图画表现某些人的贪多无厌的行为。此图画风古朴,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乡土特色。
2、杠箱官
“杠箱官”是民间春节的花会节目。此画中坐杠上的官吏,由猴子扮演,身着补服,项带朝珠,应有很高的官阶。他手摇羽毛扇,洋洋得意,前面有猴子衙役扛着“禁烟”旗帜鸣锣开道。意在朝笑清廷喧嚣一时的“禁烟”不过是一场猴戏而已。讽刺手法大胆而泼辣,一针见血,可看作是早期的漫画。
3、猴抢草帽
这是大人教孩子说的一个童谣,启发智慧,生动有趣。图为猴子正在抢草帽。
4、尖头告状
此图以夸张的手法画出种种尖头,其中有两人在比尖中互不服气,遂诉之于官,岂料差役和县官也都是尖头,而且更尖。平配合画面内容题诗一首:“原告本尖头,被告头更尖。不若二差人,尖中带拐弯。尖上更带刺,还得数着官”,矛头的批判对象毫不掩饰的直指腐败官吏。在嘻笑怒骂中暴露其丑恶的本质,观之人心大快。
5、老鼠告状
这是一幅富有幽默情趣的年画作品,以连环画形式表现老鼠被猫捕食后到阴司告状的故事。图中提款作庚申年,时为民国九年(1920)由庆顺成画店绘刻,从中可见近代武强年画的绘刻水平。但此图因纸型的变化两旁经过裁割已经不完整,其裁割年代当更晚,以致无法得见全图原貌。
、老鼠嫁女
武强年画中的老鼠娶亲,其娶亲队伍仪仗皆为人间婚嫁风俗之写照,灯笼火把吹吹打打,新郎已经幻化成人形,以青蛙带马,新娘穿红衣坐花轿中,但前方狸猫已经捕捉了最前方的老鼠,看来全队都不免被猫吞食。整幅画妙趣横生,令人观之忍俊不止。
7、玩童闹学
在一私塾中,先生睡着了,天真顽皮的孩子们有的戴上老师的花镜、有的在模仿老师上课的模样等,表现的维妙维肖,把孩子们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8、蛤蟆娶亲
此幅画青蛙成亲,颇有兴味的是其仪仗队列全仿民国年间新式结婚的面貌。新娘新郎皆成人形,他们打扮入时,新娘坐在花团锦簇的汽车上,新郎则以兔代马,其他西式鼓乐队吹奏极为欢跃。具有很强的童话色彩。
9、俏皮话
该图以生动的图画对俏皮话作形象的图释。观之际趣味横生,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相(像)人”,“未出阁的姑娘裁借子(即小孩尿布)——闲时指(置)下忙时用”,“武大郎玩夜猫子(即猫头鹰)——那样人玩那样鸟”等。图文对照,颇为风趣。 1、渊明爱菊
此图为灯方画,陶渊明和童子们在田野中兴冲冲的挑扛着菊花,表现了诗人对傲霜的菊花的挚爱和高尚的情操。
2、浩然寻梅
此图为灯方画,表现雪天郊野,孟浩然骑于驴背兴冲冲的出游,他肩扛一只梅花,前后二童子相随,构图与渊明爱菊相同,二者应为一套,推测还仍有《羲之爱鹅》、《周茂叔爱莲》等幅,合成为四爱图。已佚。
3、羲之爱鹅
图为王羲之正在观察思考鹅的动态,如何运用到书法中去。
4、周子爱莲
与王曦之爱鹅、渊明爱菊、浩然爱梅合称“四爱”。
5、洗砚图
此幅为成套灯方画中的一幅。表现文人学士于郊野据书案而坐,案上放置杯盂纸笔书籍等物。前方一童子在池边洗砚,引来一群游鱼,作惊喜状。画面上题句“洗砚鱼吞墨、预兆金榜题”。本画面以大片黑色表现天空,衬出题字,与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构图疏密相间,艺术上与明代书籍版画插图有一脉相通之处。
6、义犬救主
唐朝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广陵人杨升养了一只犬。常常带在身边,喜爱的形影不离。一天,杨升喝醉了酒,睡倒在草丛中,冬天草枯,有牧童烧荒,风势很大。犬围着杨升大叫,杨升不醒。它就反复跑进附近的水塘沾湿身子,上岸来卧湿杨升身边的枯草。野火烧来,杨升幸免于难。画面题词写道:“杨升好犬传古今,狗有湿草报主恩。”
7、走雪山
绘刻以实景表现,造型古朴,刀情木趣,苍劲有力。具有浓郁的版画韵味和乡土气息。 1、打金枝
这套小窗花表现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因升平公主自恃高贵而不赴郭子仪之寿宴而殴之,公主愤然进宫,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及皇帝与皇后劝和的故事情节。2、锦上添花画面绘有花瓶、花篮及梅、菊、莲及喇叭花等,附有柿子、葡萄、佛手、南瓜等果实,花团锦簇,果实丰盛,可谓锦上添花。3、万事如意左右两幅是古写的“寿”字,中间是佛家的吉祥物“盘长”。它无首无尾,无穷尽的回环,与“寿”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回环贯彻,万事如意,长寿吉祥。4、名山胜景四小幅的名字分别是:渐入佳境;秉烛夜游;深山访友;风雨同舟。5、吉庆花鸟《喜上眉梢》,俗以为喜鹊是报喜的吉祥鸟,认为它能感应人际关系,所以叫“喜鹊”。谚云:“喜鹊叫,喜事到。”喜鹊登在梅梢上,取意“喜上眉梢”。《燕尔同栖》,两只燕子栖息在桃柳丛中,月圆如镜,象征生活美满。燕子知时守节,冬去春来,以喻爱情忠贞。《荷花鸳鸯》,俗以为鸳鸯是同命鸟,常偶居不离,卧在美丽适意的荷花丛中,比喻夫妻恩爱,和合美美。《富贵白头》,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以多种花作比较,称牡丹为花中之富贵者。画面上的两枝白头翁鸟栖息在牡丹枝上,以喻富贵白头,同心偕老。6、小窗花这是用窗花版制作的一组小图片,内容是爱情故事。《桑园会》,鲁国大夫秋胡回乡,与分别多年的妻子罗敷不期在桑园相会,表现罗敷对爱情的忠贞。《洛神》,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夜间有女神示梦,遂至洛水相会,缔结良缘。《拾玉镯》,明代,陕西世袭指挥傅朋与少女孙玉娇偶遇,顿生爱慕,遂以玉镯为媒介,与玉娇定情。《小放牛》,是根据河北民歌《小放牛》创作的村姑和小牧童载歌载舞的画面。《陈妙常》,宋代,尼姑陈妙常在庵堂与潘必正相遇,产生爱慕之情。忽闻潘必正离庵,恳求老艄公渡她过江追赶。《仙女窗花》这是用窗花版套印在用笔描绘的四幅小图片,用祝女寿。内容是:《麻姑献寿》,相传东汉时麻姑成仙,曾三次见沧海变桑田。她能掷米成珠,用灵芝酿酒向王母祝寿。世人祝女寿多用《麻姑图》进贺。《何仙姑》,唐代零陵人,成仙后长生不老。是中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嫦娥奔月》,传说古代嫦娥吃了她丈夫后羿从王母那里讨来的不死药,飞升到月宫成了永生的仙子。《天女散花》,是佛经中的一个故事。释迦牟尼派天女给维摩诘散花,祝他康复。从此引申为祝贺“健康长寿”。 1、狮子
狮子是一种猛兽。它的画像随着佛教绘画而传入中国,经过再创造,变成驯顺可亲的吉祥瑞兽。其造型蓬头大耳,巨目环睛,娇憨可爱,逗人喜欢,是意象化的艺术形象,与自然形态的狮子大不相同。在宫殿、庙堂或大宅门两旁往往摆着一对石狮子,作为守护装饰和辟邪之用,也是权势的象征。俗还以为它是赐子的神兽,凡画狮子必画绣球。绣球是古代女性向男子抛打的定情信物。因为它既辟邪又赐子,所以它的画像很受欢迎。有的地方还被当作小孩的守护神敬奉。
2、老虎
虎在民间被尊为百兽之王,能威镇山林。虎在古代又被视为神兽《山海经》中谓神荼、郁垒以苇索缚鬼以馆虎,汉应劭《风俗通义》中亦认为虎能噬食鬼魅,故古代流行画虎于门冀以卫凶驱除邪崇。武强年画流行将虎刻印成中堂、门画等挂于室内,起着镇宅保平安的作用。
3、小女婿
此画是为配合《婚姻法》颁布,提倡婚姻自由而创作的。
4、刘巧儿
此画是为配合《婚姻法》颁布,提倡婚姻自由而创作的。
5、指日高升
这张古版画刻有明确的创作年月(中华民国癸丑,即1913年),可以准确地获知这一时期武强年画的时代风格。
6、虫精
图中的昆虫,都是拟人化的“虫精”,从头顶冒出一股“灵光”现出原形,是为祈祷丰收祭祀用的神马。在周朝就有祭昆虫的记载,为的是庄稼避免虫害。后世各地建有八蜡庙、虫王庙,供奉虫王刘猛。
7、猴演杂技
图为动物耍的什样杂技,以猴子的表演最为有趣。从它们的表演中可以看到当时多种杂技节目表演的情形。画上词写道:“叫声众猴你听言,猜拳打马心不乐,延(沿)绳跑羊狗钻圈,杂耍小猴顽(玩)的好,耍盘耍碗上刀山。”是一件形象的杂技史料。
8、卧美人
9、纺织图
农村妇女除协助田间耕作及操持家务外,纺织成为其劳动的主要方面。本图将妇女从事的弹花、纺线、浆线、凉线、络线、织布等全部纺织过程表现的井然有序,人物虽寥寥数笔,但神情动态相当生动,其中还穿插着小儿玩鸟逗狗及两鸡相斗等有趣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了解那一时代农村纺织生产留下了形象的资料,是一幅独具特色的农村民俗图画。

㈥ 兰花品种图片大全

有兰花品种大全的图片,兰花有石斛兰,剑兰,蕙兰,墨兰,豹纹兰,寒兰,莲瓣兰,蝴蝶兰,春兰,白玉兰。图片如下。

1、石斛兰

由于玉兰的品种至今尚未有确切的分类,暂且把它归为兰花一类。白玉兰经常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大轮的白色花朵,随着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气质,委实清新可人。因其株禾高大,开花位置较高,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非常可爱。

㈦ 百花仙子总共100位都叫什么名字还有图片

司曼陀罗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书虫”史幽探
司虞美人花仙子第二名才女“万斛愁”哀萃芳
司洛如花仙子第三名才女“五色笔”纪沉鱼
司青囊花仙子第四名才女“蝌蚪书”言锦心
司疗愁花仙子第五名才女“雕虫技”谢文锦
司灵芝花仙子第六名才女“指南车”师兰言
司玫瑰花仙子第七名才女“绮罗丛”陈淑媛
司珍珠花仙子第八名才女“锦绣林”白丽娟
司瑞圣花仙子第九名才女“升平颂”国瑞征
司合欢花仙子第十名才女“普天乐”周庆覃
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梦中梦”唐闺臣
司牡丹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女中魁”阴若花
司木笔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风月主”印巧文
司洛阳花仙子第十三名才女“回文锦”卞宝云
司兰花仙子第十五名才女“血泪笺”田秀英
司菊花仙子第十六名才女“玉无瑕”林书香
司琼花仙子第十七名才会“龙凤质”宋良箴
司莲花仙子第十八名才女“蓝田玉”章兰英
司梅花仙子第十九名才女“百炼霜”阳墨香
司海棠花仙子第二十名才女“花御史”郦锦春
司桂花仙子第二十一名才女“水中月”田舜英
司杏花仙子第二十二名才女”小太史”卢紫萱
司芍药花仙子第二十三名才女“玉交枝”邺芳春
司茉莉花仙子第二十四名才女“珊瑚囗”邵红英
司芙蓉花仙子第二十五名才女“玉玲珑”祝题花
司笑靥花仙子第二十六名才女“个中人”孟紫芝
司紫薇花仙子第二十七名才女“一剪红”秦小春
司含笑花仙子第二十八名才女“蕙兰风”董青钿
司杜鹃花仙子第二十九名才女“小嫦娥”褚月芳
司玉兰花仙子第三十名才女“锦绣肝”司徒妩儿
司蜡梅花仙子第三十一名才女“神弹子”余丽蓉
司水仙花仙子第三十二名才女“凌波仙”廉锦枫
司木莲花仙子第三十三名才女“小杨香”骆红蕖
司素馨花仙子第三十四名才女“赛钟徭”林婉如
司结香花仙子第三十五名才女“碧玉环”廖熙春
司铁树花仙子第三十六名才女“女学士”黎红薇
司碧桃花仙子第三十七名才女“鹦鹉舌”燕紫琼
司绣球花仙子第三十八名才女“天孙锦”蒋春辉
司木兰花仙子第三十九名才女“三面网”尹红萸
司秋海棠花仙子第四十名才女“小猎户”魏紫樱
司刺蘼花仙子第四十一名才女“女英雄”宰玉蟾
司玉簇花仙子第四十二名才女“梦中人”孟兰芝
司木棉花仙子第四十三名才女“织机女”薛蘅香
司凌霄花仙子第四十四名才女“女中侠”颜紫绡
司迎辇花仙子第四十五名才女“离乡草”枝兰音
司木香花仙子第四十六名才女”采桑女”姚芷馨
司凤仙花仙子第四十七名才女“芙蓉剑”易紫菱
司紫荆花仙子第四十八名才女“清风翼”田凤囗
司蔷薇花仙子第四十九名才女“广寒月”常红珠
司秋牡丹花仙子第五十名才女“鸳凤俦”叶琼芳
司锦带花仙子第五十一名才女“鸿文锦”卞彩云
司玉蕊花仙子第五十二名才女“夜光壁”吕尧囗
司八仙花仙子第五十三名才女“清虚府”左融春
司子午花仙子第五十四名才女“意中人”孟芸芝
司青鸾花仙子第五十五名才女“睿文锦”卞绿云
司旌节花仙子第五十六名才女“君子风”董宝钿
司瑞香花仙子第五十七名才女“五彩虹”施艳春
司荼蘼花仙子第五十八名才女“鸳鸯带”窦耕烟
司月季花仙子第五十九名才女“朝霞锦”蒋丽辉
司夜来香花仙子第六十名才女“水晶珠”蔡兰芳
司罂粟花仙子第六十一名才女“书中人”孟华芝
司石竹花讪子第六十二名才女“绮文锦”卞锦云
司蓝菊花仙子第六十三名才女“连理枝”邹婉春
司丁香花仙子第六十四名才女“玉壶冰”钱玉英
司棣棠花仙子第六十五名才女“锦帆风”董花钿
司迎春花仙子第六十六名才女”双凤钗”柳瑞春
司千日红花仙子第六十七名才女“雄文锦”卞紫云
司翦春罗花仙子第六十八名才女“画中人”孟玉芝
司夹竹桃花仙子第六十九名才女“罗纹锦”蒋月辉
司荷包牡丹花仙子第七十名才女“连城璧”吕祥囗
司西番莲花仙子第七十一名才女“比目鱼”陶秀春
司金丝桃花仙子第七十二名才女“峨眉月”掌骊珠
司翦秋纱花仙子第七十三名才女“鸳鸯锦”蒋星辉
司十姊妹花仙子第七十四名才女“花上露”戴琼英
司丽春花仙子第七十五名才女“如意风”董珠钿
司山丹花仙子第七十六名才女”尧文锦”卞香云
司玉簪花仙子第七十七名才女“月中人”孟瑶芝
司金雀花仙子第七十八名才女“瑶台月”掌乘珠
司栀子花仙子第七十九名才女“麒麟锦”蒋秋辉
司真珠兰花仙子第八十名才女“女蓓提”缁瑶钗
司佛桑花仙子第八十一名才女“龙文锦”卞素云
司长春花仙子第八十二名才女”比翼鸟”姜丽楼
司山矾花仙子第八十三名才女“持筹女”米兰芬
司宝相花仙子第八十四名才女“囗花石”宰银蟾
司木槿花仙子第八十五名才女“胭脂萼”潘丽春
司蜀葵花仙子第八十六名才女“镜中人”孟芳芝
司鸡冠花仙子第八十七名才女“同心结”钟绣田
司蝴蝶花仙子第八十八名才女“仁风扇”谭蕙芳
司秋葵花仙子第八十九名才女“眼中人”孟琼芝
司紫菜莉花仙子第九十名才女“铺地锦”蒋素辉
司梨花仙子第九十一名才女“荆山璧”吕瑞囗
司藤花仙子第九十二名才女“太平风”董翠钿
司芦花仙子第九十三名才女“潇湘月”掌浦珠
司蓼花仙子第九十四名才女“鹤顶红”井尧春
司葵花仙子第九十五名才女“海底月”崔小莺
司杨花仙子第九十六名才女“铁笛仙”苏亚兰
司桃花仙子第九十七名才女“赛赵娥”张凤雏
司草花仙子第九十八名才女“小毒蜂”闵兰荪
司菱花仙子第九十九名才女“笔生花”花再芳
司百合花仙子第一百名才女“一卷书”毕全贞

㈧ 张家界也是旅游景点之一,那么它有哪些着名的景点呢

张家界有几大绝景,第一大绝景就是御笔峰,它坐落于天子山上,是十大绝景之首,这几座山峰挺拔的非常有型,就像是一支毛笔倒插在了山中央一样,每次宣传张家界的时候,总会把这个图片拿出来,向大家展览,这是张家界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图片。

第五大绝景是天女散花,这座山峰位于天子山上,整座山峰婀娜多姿,就好像是神仙一样,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