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是什么意思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原文
《早梅》
张谓(唐代)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白话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1)高清雪中独梅图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出去时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作者简介
张谓(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着名。《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⑵ "傲雪寒梅独自开,唯有伊人踏香来。懂得寒梅通彻骨,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就在最冷枝头绽放,只为伊人飘香。在百花凋谢的时候,梅与冰雪顽强的抗争,苦痛后是更热烈的绽放。
表达了一种想要拥有美好,必须得经历一番苦难才可以的寓意。
拓展资料: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⑶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出自《早梅》,是唐代诗人张谓(一说戎昱)创作的一首七绝。和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
原文如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如下: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词句注释
⑴寒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⑵迥(jiǒng):远。村路:乡间小路。
⑶不知:一作“应缘”。应缘,犹言大概是。发(fā):开放。
(3)高清雪中独梅图片扩展阅读:
这首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但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
“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指花开之早,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紧扣“早”字;“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这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临村路傍溪桥”,从生长环境中表现早梅的高洁品格。花草本无知,不会选择生长环境,但这里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
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这样就使诗的意境显得开阔,进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