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上的廉政
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
历史是在辩证中发展前进的。有腐败,必然有反腐败的思想与制度。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政治文明的同时,从很早开始就着手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也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经验;历代政治家、思想家等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的思考总结,人民群众对腐败的嫉恶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是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政治智慧赖以产生的源泉。正因为此,历代涌现出许多品德高尚、勤政爱民的廉吏。他们的事迹,与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行为,是中华优秀廉政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反腐倡廉的思想。自古及今,人们都深刻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思想家就将“廉”放在“政之本”的位置上来看待,同时也认为,廉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还应包括多方面的为政能力。为政必须“以廉为本”,这就是《周礼》一书及其注家提出的“六廉”说,突出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关于官僚队伍廉洁从政的整体要求。如何做到廉洁为政,思想家们从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制度建设诸多层面都作了深入思考。
廉洁政治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因此,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宣扬反腐倡廉的一种手段。统治阶级重视民本思想的本质当然是为了维护剥削制度的长治久安,论证其统治的合法性。但民本思想中所强调的国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顺应民心,主张轻徭薄赋、节俭慎刑、勤政爱民等等内容,也因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而渗透到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历代廉政政策、行为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尽管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但民本思想所蕴含的忧患意识、重民意识,塑造出许多受人民尊敬传颂的清官廉吏,也巩固了统治政权的基石。
拒绝腐败,廉洁从政必须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为政的能力。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思想中有许多关于正身律己、公私分明、勤俭节约的内容,是传统优秀廉政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正身律己是典范。孔子多次说过“政”与“正”的关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应当有“自省”、“见贤思齐”的精神,用自身的表率和楷模作用引导廉洁政风的形成。公私分明是原则。一个公私不分的人绝对谈不上廉洁为政。我国历史上的公私观很复杂,这里不作讨论,但在个人、家庭之私与国家、社会之公的关系上有严格区分。这种区分认为,无论君主还是普通官吏,都应当“任公而不任私”、“居官无私”。“公廉”一词,自秦汉以后逐渐形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公私分明、公廉的典范。勤俭节约是美德。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将“俭”视为德的普遍表现形式,强调“成由勤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朴素真理。为官者仅有俭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和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刘晏“质明视事,至夜分止,虽休沐不废。事无闲剧,即日剖决无留”,司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政,不舍昼夜”,他们都以勤奋的精神和杰出的才能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我国历代的官箴家训中,除去其落后腐朽的部分,也保留着很多为官勤政的内容。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廉洁政治的推行离不开用人和管理。我国历史上的“尚贤”与“循名质实”思想,与反腐倡廉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尚贤就不能任人唯亲,贤能之才犹如珍宝,要把他们辨识出来。围绕如何选拔贤能之人,思想家们提出了德、才与功、能的标准,总结出倾听民众舆论与在实践中考察的方法,提出了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与不拘一格的建议。当然,无论何时,为官者都不可能全是贤能之人。循名质实就是要对选拔出来的官吏进行管理,严格考核,反对图慕虚名、名实不符。根据考核结果,依据能力大小分配权力与责任。
(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思想主要形成于先秦时期,秦汉以后这些思想逐渐丰富,并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建立而向制度层面转化,构成制度设计的深层次文化背景。将廉政道德诉求由思想文化向制度的转化,是反腐倡廉的历史性进步。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与人民群众的共同作用下,构建出颇具特色,而又较为严密、系统的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体制机制。自秦及清,虽然有一朝一姓的兴亡变革,但这种体制的基本精神没有变化。
从官吏选拔任用上看,以察举、九品中正、科举为代表的选拔制度确立并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用人中的散漫与唯亲;用人必须德才并重,以德为先的历史经验,被贯彻到实际选拔制度中;基层经历在任职中受到重视,舆论评价也影响到被选拔者的政治命运;选人不再是个人的随意好恶,选举不实要承担法律连带责任。选拔与任用的分离,显示出用人上的慎重;任用中的避籍、避亲、避近原则,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亲属、同乡、同僚对政务的干扰。
从官吏管理上看,秦汉以后,部门考课、中央对地方考课制度化。专门的考课机构和条例形成。考课的具体细密是历代显着特点。考核的结果与官吏的奖惩有直接关系。加强考课是我国历史上整顿吏治的有效方式之一。道德考课与能力考课并行,道德考课重于能力考课,是用人德才观在管理上的反映。
从监察监督上看,与行政相分离的监察监督制衡制度,自汉代中期已经形成。监察机构的专门化、监察条规的产生及其指向性、监察官选用的慎重与重用,在很多时期有效地遏止了官吏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与胡作非为。我国历史上的许多监察官以天下为己任,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其出行“动摇山岳,震慑州县”,是弘扬正气的代表,其事迹在民众中广为流传。
从法律制度上看,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法律建设起步早,内容细致完善。这些法律对官吏的日常行政与日常行为规定细密、审计严格,对贪污行贿受贿惩罚严厉;既用“身死而家灭”的高压使官吏“不敢为非”,同时也通过法律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
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政治智慧丰富多彩,也由此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反腐倡廉社会氛围。廉洁高尚,贪腐可耻,淡泊明志,视富贵如浮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基本理念,深入到社会大众和日常生活。在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曾经出现过许多循吏廉吏群体。他们发展生产,造福百姓;赈灾济贫,为民解难;蠲除苛政,为民请命;兴办学校,传播文化;锄强扶弱,保民平安。不仅被历代统治阶级树为楷模,也得到人民的拥护爱戴。
2. 怎样才能当廉政公署
香港公务员,一定要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家人也要是!
因为,老廉要查家宅,要整个家族身家清白,不是党员、团员。
所以家庭背景很重要,如果,你是因为亲人在港而申请来港的,等等之类的都会考虑在内!
虽然没有真的规定在内,但事实上一般不会录用!
3. 如何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坚持领导率先垂范,起好表率作用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先导。
古人云:“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领导者的一举一动,干部职工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不管在工作中或在生活中,领导都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示范者和引导者。要争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表率;要争当与时俱进、自主创新的表率;带头管理好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带头管理好中层以上干部;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团结干事谋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全方位的教育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础。 抓好干部职工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治本之策,筑牢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要狠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干部职工从思想根基上就有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不愿腐败、不能腐败的自觉性。一是经常性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二是以正面引导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三是利用音像资料、演讲报告、座谈讨论相结合进行教育;四是教育面要和家庭社区内外相结合。
三、坚持制度的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保证。 人管人是非常难管的,只有用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才有利于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因此,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各项现有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
四、坚持立体监督,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关键。 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权力运行到什么地方,监督就延伸到什么地方,而且要缩小监督主体和客体的距离,形成网络化的监督体系。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不断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已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政之德、常敲廉洁之钟,以积极的心态,扫除心灵上的尘埃。
4. 廉政文化进校园资料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政小故事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
手好不要钱
清干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5. 推荐几部关于廉政公署的电影,电视剧
1、《反贪风暴》是由林德禄执导,古天乐、林家栋、卢海鹏、廖启智、王敏德、骆应钧、陈静、盛君、张松枝、Barry O'Rorke等人主演的犯罪,动作电影。电影以廉政公署打击贪污为主题,讲述由古天乐领衔的廉政公署调查员携手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故事。电影于2014年8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6. 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
做到廉洁自律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刻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保证理想信念不动摇。需自觉构筑“腐化变质”的防线,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能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切实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二、提高拒腐能力。
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学习,深化党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遵守党纪政纪,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善于约束自己。从细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常想立身之本,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抵抗住腐朽文化的诱惑,力保共产党员的纯洁性。
三、强化监督意识。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意识,置身在群众中监督之下,在群众监督下开展工作。将“工作圈”置于人前,将“生活圈、交际圈”置于人后。要心胸广阔,虚心接受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嘉勉。通过群众监督,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廉洁自律的先锋。
廉洁从业要求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律意识。
要做到“个人干净”的要求,要把学习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学习国家、公司出台的廉洁从业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作为必修课,认真学习。只有掌握相关廉洁从业规定,才能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从无数的案例来看,很多腐败分子专业上是专家,但疏于对廉洁从业相关法规、制度的学习,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处理一些事务中往往凭感觉办事,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置于脑后,稀里糊涂犯错。
二是牢记宗旨,正确行使权力。
坚持正确的权力观,牢记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职务就是责任”的意识,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始终坚持权为公所用,利为民所谋,谨慎用权,廉洁从业;坚持主动服务,深入基层,实实在在帮助指导基层解决好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困难,树立领导干部良好的形象。
三是严于律己,保持清正廉洁。
带头严格执行党中央、中纪委和省委、公司党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把好五关(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乐关、亲朋关),算好人生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健康 “七笔帐” ,时刻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加强品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操守,重品行,坚决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清清白白做人,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四是忠于职守,履行“一岗双责”。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经营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要求。一要清楚自己应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以及本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各项任务。二要落实分管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完善廉政制度建设,积极做好员工的廉洁从业教育和管理,切实提高合规经营意识,严控各类风险,确保职责范围内不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各类案件,促进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6)廉政背景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廉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洁”一词,《辞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汉代王充《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句。
《辞海》上解释为“清廉,清白。”屈原《楚辞》中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诗。王逸注释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东汉庐江太守羊续,为政清廉,自有高招。他把下属行贿送给他的鲜鱼,悬挂在大堂屋檐下,风吹日晒,几天就干了。后来又有人送鲜鱼给他。他指着干鱼对来客说:“你还想让我把鱼挂起来吗?”送鱼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于谦十分欣赏羊续拒腐蚀永不沾的做法,特赋诗赞道:“喜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7. 廉政主题摄影怎么确定主题
主题人像摄影的创作过程是通过摄影语言表达主题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很辛苦的,需要摄影师在创作前有充分的酝酿和准备。通常主题摄影创作分为:
1.确定主题
2.搜集素材
3.绘制背景
4.制作服饰
5.选择制作道具
6.选择模特
7.确定拍摄时间
8.主题摄影的创作实拍
9.主题摄影的后期再创造
10.主题摄影的后期制作等几个步骤。
9.1确定主题
主题确立,就是“立意”,也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和拍摄风格,确立什么样的主题要根据我们主题摄影的人像题材而定,它不是随意的。按照人像题材分为婚纱类、写真类、儿童类、肖像类等,按照用途分为商业类和个人创作类等。题材和用途的不同,我们所确立的“主题”也不一样。如婚纱类,我们在拍摄这类题材时“主题”的确立要围绕赞美、歌颂爱情,表现新婚夫妇甜蜜、恩爱的感情为主之外,还要根据我们的创作意图确定用什么样的风格,如画意风格、情节式风格、欧式风格、民族风格等;写真类又分为个人写真、情侣写真等,风格可以分为画意、芭
花娃娃、波西米亚等风格。主题人像摄影风格有很多,但是也没有定性,各种不同的风格可以互相渗透、应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说了,需要大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体会、领悟。
如我们拍摄的《罗马假日》婚纱主题作品,如图9-1所示是根据电影《罗马假日》拍摄的。电影《罗马假日》情节简单,却凭借男女主角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尤其是奥黛利·赫本,其魅力倾倒了无数影迷,可爱的赫本发型也随之流芳百世。影片将罗马的名胜风光生动地溶入剧情之中,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罗马的一日,虽然短暂,可是轻松惬意的时光让他们体会爱情甜美。虽然最终他们因为各自的身份和职责没有走到一起,但罗马成为他们永久爱情的象征。
8. 图片中的廉政公署是什么字体
方正字迹-李凤武隶书 简繁
你这个应该是非标字体吧,
9. 关于廉政的资料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后来,廉政中的“政”有了政治层面的内涵。孟子认为:“(不义之财)可以无取,取伤廉。”
阐明了孟子对廉与贪的道德价值 取向。廉政,即廉洁政治,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现象。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的职能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正向宏观调控转变。特别是价格“双轨制”的取消,为减少和消除“官倒”、“寻租”等腐败现象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之处。
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度或失当,不仅制约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影响着民主政治建设,更成为腐败现象泛滥的制度性原因。对于政府干预职能与腐败之间的内在联系,西方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