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禅林宝训的介绍
《禅林宝训》,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四卷。南宋僧净善重集。内容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慧南至十六世佛照拙菴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约三百篇,各篇末皆明记其出典。 本书初由妙喜普觉、竹菴士珪二禅师于江西云门寺所辑录,经年散逸,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净善得之于老僧祖安,因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备,乃寻之语录传记,加以重集,即现行之《禅林宝训》。此书古来即盛行于禅林,每被列为初学沙弥的入门书。
② 慧光居士禅门太极拳的三十二式动作名称是什么
禅太极是个什么东西?这个什么慧光居士在他的“禅太极”的书中竟然用问答的形式贬低其他各式太极,抬高自己,凭这一点,也不是什么好货。
③ 佛教禅门对联大全欣赏A
为您奉上部分,请参考:
大雄宝殿
现身净饭国中九有四生同尊慈父
说法灵山会上十方三世共仰能仁
一真法界或玄或妙不足以文字求
大光明藏难思难议岂得以语言说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如是观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无为法
世道大凌夷拜佛诵经正好安心韬智慧
界限慕分别有教无类愿随多士证菩提
韬(tao音涛,掩藏)
青莲妙像琉璃光印于林端
碧树幽栖钟磬声闻于岭外
放大光明敢向无生说妙法
得真解脱须从华里认如来
中天调御越十地以居独尊
慧日法王超九界而证妙果
佛法似沧海纳众流而不溢
经典如尺镜含万象而有余
念处正勤三十七品为其行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运其心
缁门风范即万法而无欠无缺
圆通道场弥三际而不增不减
退一步看利海名场奔走出许多魑魅
在这里听晨钟暮鼓打破了无限烦恼
自性清净法身众生同具
离垢妙相庄严诸佛独证
昭昭于心目之间相不可睹
晃晃于色尘之内理实难分
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
居涅槃岸桂轮孤朗于中天
从真界腾应质凡圣大慈父
三德圆万德具天人调御师
大乘小乘随根机而演教
半科满科逐权实以相晓
法流东土灵文始于汉帝
佛生西域祥光现于周朝
无生无灭历万劫而不古
若隐若显远百福而常今
朗万法之幽邃万德圆明
觉大夜之重昏纤尘净尽
开权显实随机应化
通玄达妙离幻即真
慈悲喜舍度樊笼出迷津
信解行证入华藏之玄门
净法界身本无出没
大悲愿力示现受生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世出世间最大法王
大雄大悟大圣主
无垢无染无所着
佛日高悬光明界
法轮大转利寰宇
弥勒殿
大肚能容容世界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提布袋笑盈腮德难宣言
张海口化痴呆慈无能胜
开口便笑指出迷津
大肚能容包含色相
于人无所不容
凡事付之一笑
我笑有因真可笑
你忙无甚为谁忙
何处此身容入座
与君相见有前缘
客堂
从何处来博览古迹而朝圣境
且这里住踏遍名山为礼尊颜
挑起一担通身白汉阿谁识
放下两头遍体清凉只自知
山色青翠随僧入院
松声静雅与客谈玄
寻僧有意来莲社
送客无心过虎溪
有僧皆佛印
无客不东坡
佛门常会龙门客
禅林时集翰林人
客来莫嫌茶饭淡
僧家不比世情浓
文殊殿
娑婆界内辅法王达本菩提场
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
我此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
愿尔来哲五台圣境秉至诚
绝百非绝穿凿计校拈不二乘
离四句离分别思量说第一法
触石沾云悉植菩提之种
染烟臭气咸资般若之光
过去龙种已怀狮子之德
现在曼殊常现象王之身
包性德劫前证龙种
依智海云外吼金狮
铸象锻龙常居狮座
谈经论道大畅牛乘
冥真于万化之域
显德于重玄之门
般若智光破生死昏衢之暗
金刚宝剑截结使缠缚之忧
韦驮
菩萨心金刚像三洲感应
将军身童子貌万国威灵
浩大功勋护法安僧常守戒
聪明正直受持结愿本无私
示勇健于天伦摧邪扶正
受遗嘱于大觉护法安僧
直对慈容钦崇法化
横挥宝杵丕振宗风
丕pī音批,大,宏大
万劫巍巍独立人
三洲感应显威神
现在韦驮身
未来楼至佛
化群萌独被三洲
挥宝杵拥护十方
匝地普天皆承恩力
三洲四海志禀威灵
伽蓝
青灯观青史着眼看春秋一书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威武难屈受遗教守护伽蓝
神功叵测现雄勇摧邪扶正
叵pǒ音坡,不可
英雄三国无双士
正气千秋第一人
赤面赤心扶日月
青龙青史镇干坤
具三不志大丈夫
归一乘教无上人
毗卢
毗卢宫殿如炉冶销熔顽金铸良器
般若禅坛配化工转变纯根为上贤
④ 禅门 和 佛家 有什么不同吗
佛教的修学者有三种:上中下三根
上根是利根----闻法即悟 悟佛法实相
中根是见悟----通过修学佛法慢慢领悟
下根是不悟----着相修行
佛陀大慈大悲 为这三种根性的众生大开法门 每一种根性都有适合的修行法门
禅宗就是上根之人修学的课程 他们可以完全进入无相
不仅可以破除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还可以破除法相
佛菩萨的像在他们看来是假象 因为他们可以看到佛的法身 而不是泥雕木塑
所以他们才敢烧佛 并且没有罪过
但是如果没有开悟证道的修行者 这样做就是大罪
这是从修行所证得的境界来看的
如果你有机会深入经藏 体解佛法的大道
深入研究第一义谛 佛法的实相 不二法门
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除了自性以外的任何事物都是幻像 也包括佛菩萨的影像
华严经云:我应观一切法界如幻,诸佛如影,菩萨行如梦,佛说法如响,一切世间如化,业报所持故;差别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
如果你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请深入以下经典:
金刚经 六祖坛经 楞严经 华严经
阿弥陀佛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⑤ 禅门临济宗四十六代传人是谁
非常多
临济宗是禅宗传承最完整的宗派
千多年来辈分差异很大,传人甚多
像净慧法师是四十四代,台湾星云法师48代,还有一位法师(忘记法号了)52代好像
如果想找某代传人全体,是不可能的
⑥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心得
就用六祖慧能大师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
⑦ 知福不可履侥幸,得不可常觊觎什么意思
虽然知道自己有福气,但是不可以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做事;虽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不要一直去觊觎别人的东西
⑧ 禅门五宗的介绍
禅门五宗分为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曹洞宗。
⑨ 古刹对联《佛地有尘风自扫,禅门无锁月常关》是什么含意
我粗浅的理解是一个入禅之人,不会有什么烦恼或不好的思想,虽然没有什么约束和限制,但亦不会产生什么杂念。尘……即为忧愁烦恼,风自扫……意为佛清心;无锁……即无具体的约束,月……风花雪月。
⑩ 禅画的禅画本质
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绝诸对待的,没有你意识停留的地方,是现量的,而非比量的。禅就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智慧。
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只可以心传心。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禅没有是与不是,高与低,好与坏。禅的体验,非知识、非理论,是超越知识思维、超越历史事实,而注重实证的。 所谓禅中有画,是因为禅的特质而定的,“千百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的话就是证明。这里的“心”,蕴含了形上本体的意义,即慧能说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能含万物色象、日月星宿、山河大地。”禅把全部理论都建筑在“心”的基础上。尽管南北禅宗对“心”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都是“修心观境”。禅宗不直接谈美,它不是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去感受艺术之美,而是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去领悟。禅不同于达摩之处,在于把解脱由“外在于心“引向了内心,围绕自心的渐悟展开,是建立在“明心见性、识心自度、不假修习、顿悟成佛”的修行观的基础之上的。禅所追求的, 既不是排除任何思虑的心注一境或观心看净,也不是断绝心念的“与道冥符”,而是念念不住、念念相续的无着无缚,任心自运的“当下之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下之心“由“心源”呈现为 “心画”,正所谓禅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