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要各民族的图片,经典的,要能体现民族服饰的,代表性人物图片也行,谢谢哒~还有越多越好~最好20张以上~
中国56个民族传统服饰
㈡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是什么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㈢ 谁能告诉我国56个民族名称图片及资料,谢谢
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部分是汉族。其它少数民族有:阿昌族、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 、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斯坦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 、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表1-1 全国各少数民族人口及地区分布(1990)年◆
民族 人口(万人) 聚居区面积(万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地区(占民族人口的比例%)
壮族 1548.96 15.47 广西91.4,云南6.5
满族 982.12 1.22 辽宁50.4,河北17.6,黑龙江12.1,吉林1.07,内蒙古4.6
回族 860.29 10.22 宁夏17.7,甘肃12.7,河南10.1,新疆7.9,青海7.4
苗族 739.80 7.00 贵州50,湖南21,云南12.1,四川7.2,广西5.7
维吾尔族 721.44 121.80 新疆99.7
彝族 657.22 14.75 云南61.7,四川27.1,贵州10.8
土家族 570.42 1.42 湖南31.5,湖北31,四川18.9,贵州10.8
蒙古族 480.68 147.00 内蒙古70.2,辽宁12.2,新疆3.4,吉林3.2,黑龙江2.9
藏族 459.33 200.00 西藏45.6,四川23.7,青海19.8,甘肃8,云南2.4
布依族 254.51 4.00 贵州94.4,云南1.3
侗族 251.40 2.14 贵州56,湖南30,广西11.4
瑶族 213.40 7.50 广西62.1,湖南21.5,云南8.1,广东6.3
朝鲜族 192.06 6.27 吉林61.5,黑龙江23.6,湖南7.2
白族 159.48 1.96 云南84,贵州7.6,湖南7.2
哈尼族 125.39 3.00 云南99.5
哈萨克族 111.17 47.00 新疆99.6
黎族 111.09 1.50 海南91.8,贵州7.2
傣族 102.51 2.36 云南99
畲族 63.04 0.19 福建54.9,浙江27.4,江西12.1,广西4.2
傈僳族 57.94 1.49 云南96.9,四川2.8
拉祜族 41.15 0.71 云南99.2
东乡族 37.39 0.15 甘肃83.3,新疆15.1
佤族 35.20 0.75 云南98.8
水族 34.60 0.50 贵州93.2,广西3.7,云南2.2
纳西族 27.80 1.28 云南95.6
土族 19.16 0.53 青海85,甘肃11
羌族 19.80 0.98 四川99
锡伯族 17.28 0.79 辽宁69.5,新疆19.1
仫佬族 15.93 0.12 广西97.9
柯尔克孜族 14.15 8.14 新疆99
达斡尔族 12.14 2.26 内蒙古59,黑龙江35
景颇族 11.92 0.35 云南99.2
撒拉族 8.77 0.24 青海87.8,甘肃7.7
布朗族 8.23 0.22 云南99.4
毛南族 7.20 0.06 广西98.3
仡佬族 43.80 0.49 贵州98.3
塔吉克斯坦族 3.35 3.20 新疆99.9
普米族 2.97 ▲ 云南98.8
阿昌族 2.77 ▲ 云南99.7
怒族 2.71 0.61 云南98
鄂温克族 2.63 1.87 内蒙古88.8 黑龙江9.8
京族 1.90 ▲ 广西86.8,贵州5.4
基诺族 1.80 ▲ 云南99
德昂族 1.55 ▲ 云南99.6
乌孜别克族 1.45 ▲ 新疆99.7
俄罗斯族 1.35 ▲ 新疆59.8,内蒙古32.4
裕固族 1.23 2.00 甘肃96
保安族 1.22 ▲ 甘肃90.6,青海5
门巴族 0.75 0.75 西藏99.1
鄂伦春族 0.70 4.68 黑龙江51.5,内蒙古44.5
独龙族 0.58 0.24 云南95.1
塔塔尔族 0.49 ▲ 新疆98.8
赫哲族 0.42 ▲ 黑龙江88.3
高山族 0.29 ▲ 福建17.9,河北8.4(不包括台湾省人数)
珞巴族 0.23 6.19 西藏96
㈣ 56个民族图片!要说明是那个民族的哦~!
56个民族图片如下:
1、布依族。
13、羌族。
14、畲族。
15、乌孜别克族。
16、瑶族。
17、藏族。
18、壮族。
19、阿昌族。
20、傣族。
21、德昂族。
22、鄂温克族。
23、鄂伦春族。
24、侗族。
25、东乡族。
26、赫哲族。
27、汉族。
28、满族。
29、珞巴族。
30、蒙古族。
31、怒族。
32、土家族。
33、塔吉克斯坦族。
34、仡佬族。
35、锡伯族。
36、保安族。
37、独龙族。
38、柯尔克孜族。
39、傈僳族。
40、黎族。
41、普米族。
42、水族。
43、土族。
44、台湾少数民族。
45、纳西族。
46、撒拉族。
47、门巴族。
48、维吾尔族。
49、塔塔尔族。
50、裕固族。
51、彝族。
52、拉祜族。
53,佤族。
54、哈尼族。
55、京族。
56、景颇族。
(4)56个民族男生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
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2、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本阶段对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所剩族体名称(183个)进行逐一研究,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
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已确定的53个少数民族中。
3、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阶段中,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4、第四阶段: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本阶段的民族识别工作除继续为一小部分族体的认定进行调查研究外,主要进行民族成份的恢复、更改和某些族体的归并工作。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恢复、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数在1200万人以上。
中国民族识别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了民族工作中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问题,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㈤ 谁能帮我这张56个民族图片确认一下
56个民族
▪ 汉族 ▪ 壮族 ▪ 满族 ▪ 回族 ▪ 苗族 ▪ 维吾尔族 ▪ 土家族
▪ 彝族 ▪ 蒙古族 ▪ 藏族 ▪ 布依族 ▪ 侗族 ▪ 瑶族 ▪ 朝鲜族
▪ 白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黎族 ▪ 傣族 ▪ 畲族 ▪ 傈僳族
▪ 仡佬族 ▪ 东乡族 ▪ 高山族 ▪ 拉祜族 ▪ 水族 ▪ 佤族 ▪ 纳西族
▪ 羌族 ▪ 土族 ▪ 仫佬族 ▪ 锡伯族 ▪ 柯尔克孜族 ▪ 达斡尔族 ▪ 景颇族
▪ 毛南族 ▪ 撒拉族 ▪ 布朗族 ▪ 塔吉克斯坦族 ▪ 阿昌族 ▪ 普米族 ▪ 鄂温克族
▪ 怒族 ▪ 京族 ▪ 基诺族 ▪ 德昂族 ▪ 保安族 ▪ 俄罗斯族 ▪ 裕固族
▪ 乌兹别克族 ▪ 门巴族 ▪ 鄂伦春族 ▪ 独龙族 ▪ 塔塔尔族 ▪ 赫哲族 ▪ 珞巴族
㈥ 五十六个民族图片和名称
现今的中华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
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斯坦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6)56个民族男生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分布区域:
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民族的分布特点则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
㈦ 阿有什么少数民族的资料,多一点
http://bk..com/view/1917.htm
图片http://image..com/
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 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蒙 古 族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宽简 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 族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 族 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 族 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 依 族 贵州省。
朝 鲜 族 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 族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 族 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 族 云南省,贵州省。
土 家 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 尼 族 云南省。
哈 萨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 族 云南省。
黎 族 海南省。
僳 僳 族 云南省,四川省。
佤 族 云南省。
畲 族 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 山 族 台湾省,福建省。
拉 祜 族 云南省。
水 族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 乡 族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 西 族 云南省,四川省。
景 颇 族 云南省。
柯 尔 克 孜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 族 青海省,甘肃省。
达 斡 尔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仫 佬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 族 四川省。
布 朗 族 云南省。
撒 拉 族 青海省,甘肃省。
毛 难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 佬 族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 伯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 昌 族 云南省。
普 米 族 云南省。
塔 吉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 族 云南省。
乌 孜 别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 罗 斯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 温 克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 昂 族 云南省。
保 安 族 甘肃省。
裕 固 族 甘肃省。
京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塔 塔 尔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 龙 族 云南省。
鄂 伦 春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赫 哲 族 黑龙江省。
门 巴 族 西藏自治区。
珞 巴 族 西藏自治区。
基 诺 族 云南省。
我国的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此外,也有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和腾冲两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历史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据清王凤文《云龙记往》载,云龙“俄昌”人,自其首领早慨始传至元末,已有35代。早慨制定“铁印券”,规定酋长以长子继承,开始了世袭制。早慨以后十余世,“俄昌”人日益强盛,与金齿、僰国皆通商。约10世纪,受大理王段氏封诰。当时外来商人教会阿昌人民种田,农业逐步发展。元、明设云龙州,大量白族、汉族人民相继迁入,这里的“俄昌”人,部分西迁至腾冲一带,部分融合于白族、汉族中。
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腾冲中巧高一带,元以前即有“莪昌”人居住(《元史地理志·金齿宣抚司》),明正德《云南志》认为即唐代的“寻传”人。那时“寻传”人属南诏的镇西节度管辖,还过着“俗无丝纩”、“散漫山中无君长”的原始生活。“寻传”人在发展过程中至元明时期已逐渐分化为阿昌族和景颇族中的一部分。卖尺
明洪武十六年(1383)左纳率部归顺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敕赐汉人段保为云龙州掌印土知州,阿昌族降为被统治民族,并向西南迁至德宏境内,渐失本土。
阿昌族聚居的户腊撒,明初属麓川宣慰使司。15世纪中叶,明将王骥三征麓川后,属陇川宣抚司。王骥分封其属官赖罗义和况本为把总,分别掌管户撒、腊撤,成为世袭领主。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阿昌族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清初承袭了明代的土司制度。吴三桂把户腊撤地区改为“勋庄”。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废“勋庄”,仍归原先赖、况两家承袭。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户腊撒地区归腾越州管辖。干隆年间,南甸土司辖区的阿昌族,除了向傣族封建领主交纳贡税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沦为附近汉、傣地主的佃户。同时受封建领主、地主的双重剥削。民国时期,云南军阀在陇川、梁河等地建设治局,推行保甲制,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建国前夕,统治阿昌族达500余年之久。阿昌族每年除固定向土司交纳“三大款”(官租、大烟款、地基银子)外,各寨还负担专门的劳役。
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阿昌族地区主要是封建领主经济,同时封建地主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普遍发生典当、抵押和买卖土地现象。不少阿昌族人民沦为附近汉、傣族地主的佃户。在阿昌族地区,农业、手工业较为发达,户腊撒烟草闻名于滇西,远销缅甸;“阿昌刀”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是必备的生产工具。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刺绣、编织品等手工业品也都很有名。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在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腊撤地区成立了阿昌族自治区(区级)。1953年、1954年,又先后在潞西县江东区高粳田乡,梁河县遮岛区的丙介乡和关璋乡建立了三个阿昌族民族乡。从1955年秋开始,在阿昌族地区开展和平协商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领主、地主的特权、杂派、高利贷等也一样废除。土地改革的胜利,使阿昌族人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枷锁,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在阿昌族地区地方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如梁洞县开办了铁工、农具、榨油、肥皂、松香、染布等小型工厂;户猎撒地区也建立了铁工厂。人民政府还帮助建立了卫生防疫站,培养了一批阿昌族的医务人员,消灭了建国前猖獗的鼠疫、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的健康。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阿昌族有了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学龄儿童都有了上学的机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和手工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梁河地区培育出了优良的水稻品种,户腊撤地区除大面积改造农田外,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刀具生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到50种左右、120多个花色,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文化艺术
阿昌族的歌摇、故事、传说等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如长篇叙事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长篇叙事诗《曹扎》、《铁匠战龙王》;风俗故事《谷稷》、《亲堂姊妹》、《胯骨》;动物故事《麂子和豹子换工》、《老熊撕脸皮》等。这些诗歌、传说都十分朴实,生动感人。“对歌”是青年男女在业余时间十分喜爱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对唱的山歌,一般是融景生情,即兴作词,山、水、云、树等都可入歌;一种叫“相作”,是在夜深人静时,男女青年在林间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情歌,感情真切,常常一唱就是一个通宵;还有一种“相勒摩”,也是一种对唱的情歌,曲调幽雅亲切,歌词含义深刻,比喻生动。乐器有竹琴、洞箫、葫芦笙、三弦、象脚鼓、铜罗等。舞蹈以象脚鼓舞和猴舞最流行。民间体育也丰富多彩,如荡秋千、赛马、射击、舞阿昌刀和武术等。工艺美术有刺绣、髹漆、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制作精细。尤其是雕刻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家具、建筑物、佛龛等上面,都可看见雕刻着的各种动、植物。此外,建筑、绘画等也都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风俗习惯
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村寨内房屋较整齐。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户腊撒地区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有定期的“进洼”、“出洼”;“烧白柴”等宗教节日和活动。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过去多信鬼神,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地鬼),全寨人都要去田间洒鸡血、插鸡毛,以祈求鬼灵保护庄稼。此外,因受汉族影响,也崇拜祖先。
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等节日活动。
㈧ 56民族服装图片
56个民族的服装图片如下:
1.柯尔克孜族、拉祜族等民族服饰:
(8)56个民族男生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是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