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知识 » 螳螂的图片有什么样子的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螳螂的图片有什么样子的

发布时间: 2023-03-29 11:44:57

① 昆虫记螳螂的外形是什么

昆虫记螳螂的外形是:螳螂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色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其标志性的特征为前肢上的一排坚硬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大而透亮的复眼突出。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昆虫记螳螂的生活习性:

1、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

2、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3、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它只吃活虫。

② 有毒的螳螂长什么样子

有毒的螳螂前足是花像叶从中瓣状,体色为紫白色,它隐在乍看像一朵紫色的兰花。

外形特征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

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③ 螳螂长什么样子

螳螂是一种中型昆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祥派最为丰富。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头呈三角形,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此宴顷明亮,几乎占头的一半;一对具感觉作用的细长触角;颈可以自由转动。最让人奇怪的是它的镰刀状的前肢,向腿节呈折叠状,以便捕捉猎物。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呈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螳螂一般生活在草丛中,以独特的拟态,宽者似绿叶红花,细者长如竹叶,可以不被猎物注意森陆到。

螳螂

④ 昆虫记中螳螂的样子

《烂穗昆虫记》中螳螂的特点: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

螳螂把他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的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的上下起落着。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着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饥升卜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原文:

螳螂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螳螂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螳螂的敌人,死死盯住螳螂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螳螂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笑烂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螳螂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螳螂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

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螳螂最害怕的时候,螳螂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螳螂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是完全成功了。

⑤ 螳螂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螳螂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一、生活习性

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螳螂具有趋光性,一般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绝大部分种类的螳螂行动较为缓慢,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虫(如蟑螂)能快速行动。但它们拥有保护色,且有着出色的拟物形态,它们能够模仿叶子晃动的姿态前进,慢慢地接近猎物。一旦猎物到达可攻击的范围内,螳螂就会极快地进攻。一般情况下,螳螂都是以伏击的方式捕捉猎物。


⑥ 《昆虫记》中螳螂的外形是什么

螳螂把翅膀极度地张开,螳螂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螳螂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相关章节节选: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螳螂的敌人,死死盯住螳螂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螳螂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握竖困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段念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纤拦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创作背景:

《法布尔昆虫记:螳螂(儿童版)》从法布尔先生的原着中选取了十种极具代表性的小生物,以诗歌般的语言,以童话般的形式,塑造了一个个能说话、能歌舞、有欢笑、有哭泣的拟人化的生动形象,实现了科学和文学的完美结合,让儿童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法布尔昆虫记:螳螂(儿童版)》内容包括魔鬼杀手;外面的世界真美妙;虎口脱险;草地上的小霸王;残忍的婚礼等。

《法布尔昆虫记:螳螂(儿童版)》介绍《昆虫记》享有“昆虫世界的史诗”之美誉。它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先生倾毕生之力研究昆虫的结晶,既是一部科学普及的巨着,又是一部儿童文学的经典。

⑦ 螳螂是什么样子的

螳螂的外形特征是身体多为绿色的,胸前有一对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可以折叠,用来捕捉食物。头部呈三角形,比较灵活。复眼比较大,在头部两侧。它的腹部比较肥大。在繁殖期间交尾后,雌性会吃掉雄性。它属于无脊椎动物。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目是昆虫纲有翅亚纲的1目。通称螳螂。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前翅革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中文学名
螳螂目

拉丁学名
Mantodea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更多
简介

螳螂目
螳螂目昆虫统称“螳”,英文名mantis。体形中等至大型,10~110 mm。体色绿或褐、灰,有的有金属色或花斑。体细长,或圆筒形,或扁平呈叶片状。头三角形,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形状各异。前胸极度延长如颈;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臀区发达,雌性后翅通常退化。前足捕捉式,状如折刀。不完全变态。成、幼虫均营自由生活,肉食性,是重要的天敌类群之一。卵块称螵蛸,入药。

外形特征
中至大型昆虫。体细长,绿色、褐色或具花斑。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突出,单眼3个,排成三角形。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胸特别延长,前足胫节呈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腿节和胫节生有倒钩的小刺,用以捕捉各种昆虫。中、后足适于步行。

分布范围
螳螂目昆虫是人们常见的类塌袭群,全世界广泛分布。

螳螂目昆虫在全国基本上也是广泛分布,除青海没有记录外,各省区种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数量的记载。种类丰富的省区有云南、福建、海南、贵州、四川等,山西、黑龙江、吉林等省较少,台兄轿湾13种,和黄河流域省份相当。

螳螂目各科昆虫在全国各省区的分布范围差异较大,螳科分布最广,代表了螳螂目的分布范围,特别是)刀螳属Tenodera和螳螂属Mantis的种类分布最广;花螳科次之,分布在陕西以南的16个省区;长颈螳科分布于河南羡衫肆、山西及其以南的共9个省区;其余6科种类少,分布狭窄,除锥头螳科有新疆的分布外,其余分布省区都在中南部。

5张
螳螂目
在164种螳螂目昆虫中,有39种没有省下分布记录,在全国64个基础地理单元中,有16个单元没有螳螂目昆虫的分布记录,125种螳螂目昆虫在48个地理单元的分布中,共有423种·单元记录,平均每种3.38个单元。种类丰富的有海南、福建丘陵、梵净山区、雷公山区等单元。在种类较多的29个单元中,除西双版纳单元和周围没有联系外,其余单元间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096,在0.170的相似性水平上。

⑧ 螳螂长什么样子

螳螂长着三角形头,有两只镰刀钩,有翅膀。

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体长55到105毫米,颜色以绿色,褐色为主,有两个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

形态特征

螳螂在昆虫中体型偏大,体长通常是55到105毫米,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塌梁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磨伏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瞎衫携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

⑨ 螳螂是长什么样呢

螳螂的样子:螳螂属中、大形昆虫,体形长条形,象缩小的雄鹰战斗机,成年螳螂体长5~10cm,大形种也有超过10cm的。体色绿陪绝档色或褐色,常有斑纹。站立时头胸部上仰,雄资威武,捕捉猎物时闪电式神速,躲避害物时灵敏过人。

螳螂生活习性

1、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主要以捕食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为主。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芦乱是捕食对象。

2、除极地外,螳螂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宏薯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