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为一名妈妈,应该怎么判断宝宝的胳膊肌张力高不高呢
一般初为人母的妈妈们对宝宝的一些特殊表现总是会惊慌失措,担心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健康有问题。比如有时候看到婴儿的小手经常握拳,掰起来比较费劲,或者是小脚丫总是会内扣,抚摸起来也不容易放松。那么应该怎样判断婴儿肌张力高呢?
倘若婴儿在全身肌肉上一直焦虑不安,妈妈们要根据多抚摸来减轻婴儿的这类情况。假如根据抚摸可以使小宝宝的身体获得释放压力,那么就无须焦虑不安。这仅仅婴儿在出世之后对自然环境的融入上的主要表现。假如把小孩抱起来或是平在床上,小孩的颈部不能够伸出,日常婴儿抚触也不可以缓解,应尽早带娃去妇幼保健医院或是儿科医院就医。
❷ 怎样判断婴儿肌张力高
宝宝肌张力迟帆高的孩子常常表现为更易激惹亩旦猜,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迅型其手臂插入袖内,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进入浴盆或水面时,孩子
❸ 宝宝肌张力异常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如何改善
图2:左边是正常婴儿,右边是“肌张力低”的婴儿,俗称“Floppy Baby”(松软儿)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肌张力异常”宝宝,身体会同时出现两种异常情况,就是有部分肌肉是“肌张力高”,有部分肌肉可能又“肌张力低”,容易把家长搞糊涂。
2|为什么会“肌张力异常”?
那么为什么有少数的宝宝,会出现肌张力异常呢?这说起来原因就比较多了。比如有先天遗传原因,也有后天发育原因。但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如果肌张力高,往往是因为脑瘫、脊髓损伤导致;而肌张力低,往往可能是唐氏综合症、核黄疸、脑炎导致。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宝宝明显肌张力高,家长可能就要去想想是否“脑瘫”导致;明显肌张力低,就要考虑一下是否“唐氏儿”——所以说肌张力异常,对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警示信号!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宝妈就有点紧张。但请注意,这里我们说的“肌张力高”或者“肌张力低”,是真正临床意义上的“肌张力异常”,是宝宝的“病”,需要治疗的;而大家经常听到儿童保健医生说的宝宝肌张力有点“高”或“低”,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只是宝宝个体发育的轻微差异,虽然略微高了点低了点,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宝妈不用担心,这种情况不是“病”,不用害怕!
3|如何检查“肌张力异常”?
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无论是临床“病症”的还是个体发育差异,肌张力异常的宝宝,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就越好!所以对宝妈来说,我们要了解一下如何检查“肌张力异常”
虽然有一些很明显的指征,比如宝宝如果肌张力高,平躺的时候,往往会双脚交叉,形成“剪刀脚”,这样家长换纸尿裤都会比较费劲;比如宝宝如果肌张力低,那可能一直坐不起来等等。但是请注意,这些零星的指征,不是特别准确,有时会误导家长。
家长在护理宝宝过程中,如果想看看“肌张力”是否正常,真正要做的其实是下面两件事:
1,仔细对照各月龄发育指标,看看宝宝是否发育落后,是否有一些异常的信号(看这篇文章:《0-5岁各阶段发育指标,以及异常信号是什么?》)
2,如果宝宝发育落后,宝妈在育儿过程中,又感觉宝宝似乎有点“肌张力异常”,那么尽快去医院,寻求专业的肌张力筛查
也就是说,我们不建议家长在家里胡思乱想,或者在网上询问别的宝妈。宝妈真正应该做的就是看宝宝是否发育迟缓;如果是的话,就去医院做专业检查,这样才靠谱!
4|如何治疗和护理?
肌张力异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理疗”两种方式。这两种治疗,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这是非常专业的知识,对宝妈来说一般不用去了解,所以我们这里不多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前面说了,大多数所谓“肌张力异常”的宝宝,其实不是真的病了,而只是个体发育的差异。那么这些宝宝,可以平时在家里对他们使用“物理理疗”,也就是各种康复训练和身体运动、游戏。比如“趴着玩”等等。(点这里:趴着玩,到底怎么玩?)
5|划几个重点
第一,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肌张力异常”只是宝宝个体发育差异,并不是病,更不是脑瘫!所以不要害怕!多让宝宝康复训练和活动,让宝宝发育跟上来就可以了
第二,但是对肌张力也要重视,宝妈需要关注宝宝各月龄的发育指标,看是否达标了,是否出现了异常情况!
第三,如果临床筛查肌张力异常,那需要医生等专业人员治疗,并且一般来说,治疗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
❹ 宝宝的肌张力,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分什么不同情况
引言:肌张力障碍就是指肌肉的张力。这是指婴儿肌肉在清醒或放松状态下的紧张程度。一般在给婴儿进行检查时,医生会对婴儿进行这个检查。医生一般通过婴儿四肢和关节的活动进行观察。那么,宝宝的肌张力,我们应该如何判断?
父母如发现婴儿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排除脑部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找出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父母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还可以进行适度的被动按摩操作,使宝宝的肌肉张力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