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种中药像极了山药,是什么
牛蒡和山药从外形看,牛蒡和山药长的实在是太像了,下面图片中就是牛蒡,是卜岩不是跟山药很像?不问问还真是容易买错呢。这让我想旦携起了第一次错把牛蒡当成山药的糗事。既然我搞混了,相信不少朋友也会搞混。
牛蒡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模弊伏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150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牛蒡根含有菊糖及挥发油、牛蒡酸、多种多酚物质及醛类,并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
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占总氨基酸的25%-28%,精氨酸占18%-20%,且含有Ca、Mg、Fe、 Mn、 Zn等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② 福建特产长得像山药的叫什么
主要品种有谨梁毛张细毛山药,长山细毛山药,怀差颂山药、淮山药、凤山药、细长毛山药、麻山药、铁棍山药、日本大和长芋山药等。详情可以网络,你要是知道他不是淮山,那么你一定知道他的别名,要是别的种类你可以再查一下以免出现别的情况祥庆运。
③ 和淮山长得相似的植物叫什么啊
和淮山长得相似的植物有铁棍山药,长竽基派山药。
1、铁棍山药
成圆柱形,长60~8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直径2.5厘米左右,表皮土褐色,密布细毛,有紫红裤厅色不光泽斑。肉极细腻,白里透黄,质坚粉足,粘液质少,久煮不散,味香、微甜。
2、长竽山药
山药茎为圆形,呈紫色,有时带绿色条纹,茎蔓右旋,长3~5米横断面为圆形;分枝较少、单叶,茎下部叶片互生,中上部叶片对生,极少轮生;叶片长度在6.0厘米左。
(3)长得像山药一样的叫什么图片扩展阅读
铁棍山药特点:
1、重量:铁棍山药的单支重量一般不超250克,也就是五两(但沙土铁棍山药80厘米以上重量可在500克左右,根据种植技术胡锋隐和管理而定)。
2、肉质:将铁棍山药折断,可以感到其肉质较硬,粉性足,其断面细腻,呈白色或略显牙黄色,黏液少。
3、口感:由于铁棍山药中水分含量少,山药多糖等含量丰富,因此,其液汁较浓,煮食后口感较干腻、甜香,入口觉得“面而甜”,带皮食用伴随淡淡的麻味。
④ 那种长的像手掌一样的山药叫什么山药呢
那种长的像手掌一样的山药叫佛手山药。还有一种伪山药参薯也有长的像手掌一样的。另外普通山药发生畸形情况下也会长的像手掌一样。
湖北省大别山南翼横岗山地区的佛手山药却形似掌形,相传为禅宗四祖司马道信精心培育而成,因形状似手掌,故称为佛手山药。还有种说法是道信圆寂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德禅师,将这种山药称为佛手山药,使其具备了深厚的人文审美意蕴。
佛手山药产于湖北黄冈市蕲春、黄梅、浠水,武穴,以道信出生地湖北武穴市梅川镇、余川镇横岗山南北山麓周边的品质为佳,具有很高的养生保健价值与人文审美意蕴。山药形似手掌且长有指头,醇香绵厚,糯味悠长,口感极佳。用山药与排骨、鱼头仿虚正、牛肉、猪肉等煲汤焖炒,口感独特,糯香浓郁。湖北黄冈的佛手山药原本就是全国出名的中药材,营养价值比一般的山药要高,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备悔,佛手山药能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治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强筋骨、益肾气、健脾胃、治泻痢、化痰涎、润皮毛、降血压、抗肿瘤、缓衰老、延年益寿。受生长环境和地理所限,佛手山药只有在一块狭小的誉则面积上才能生长,不耐高温,喜湿润但怕旱涝,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肥,产量不高,更由于不宜储藏、产品加工单一且销售不佳,因而外界所知甚少。
参薯别称云饼山药、脚板薯、紫山药,又名毛薯、黎洞薯、大薯、薯子等,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伪山药,性味甘,无毒。其形态为:参薯,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质,长达60厘米,形状和颜色多种。
山药有手掌形是种植的土壤层浅导致的,土层浅山药就会横向生长,从而长成手掌形。长相酷似手掌的山药属于畸形,不影响人食用,其口感、营养价值也与其他山药无任何差异。
⑤ 叶子长的像山药,还爬岸,是什么药材
黄独
黄独(拉丁学名:Dioscorea bulbifera L.),别名黄药(本草原始),山慈姑(植物名实图考),零余子薯蓣(俄、拉、汉种子植物名称),零余薯(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黄药子(江苏、安手首徽、浙江、云南等省药材名),山慈姑(云斗慧南楚雄)。
多年生草本野生藤蔓植物。块茎卵圆形或梨形,外皮紫黑色空薯答,密布须根,茎左旋,单叶互生,广心状形,基部宽心形,先端长尾状,叶全缘,单性花,雄花序穗状下垂,丛生于叶腋、花小密集,浅绿白色;雌花紧贴中轴,茎中结有若干卵圆形小球,似山药豆。
请采纳,这个药材非常像山药
⑥ 和山药很像的叫什么,圆圆的
牛蒡
原产于我国,和山药长相很相似,为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鼠粘草、恶实、大力子。本品在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并被培育成优良品种,因其营养价值出众,又称东洋参、白肌参,以保健食材端上餐桌,风靡日本等东亚国家。我国很早就有将牛蒡作为药物使用的记录。现存最早文献《名医别录》中记载牛蒡“味辛,平,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根茎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 。明代《本草纲目》汇总历代方及李时珍方,总结牛蒡功用近20个,涵盖了咽喉、目、牙、肺、皮肤、头部等各处问题,一言而蔽之,即“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有研究称其效果与现代医学的缺桐血液净化效扰碰果相类。同时,本品也长期作为食物使用,在《救荒本草》中载道“味辛,性平;一云味甘,无毒”“久服甚益人,身轻耐老”。牛蒡全身是宝。从现代研究来看,其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含量约为胡萝卜的100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以根茎类为最丰富。牛蒡根主要含有菊糖及挥发油、牛蒡酸、多酚类物质及醛类,并富含纤维素和氨基酸,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牛蒡根中所含具有健脑作用的天门冬氨酸为25%-28%、精氨酸18%-20%,且含有钙、镁、锰、锌、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牛蒡根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癌、抗突变的作用,因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广泛的药用活性。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子含有牛蒡甙、牛蒡甙元、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其中以牛蒡甙最受科研人员重视,药理实验表明,牛蒡甙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作用,能治伏李坦疗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种疾病及抗老年痴呆作用。另外大量研究表明,牛蒡子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细胞突变、抑制癌细胞滋生扩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