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衣服发型 » 简单的油蒸塔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简单的油蒸塔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28 12:09:08

⑴ 金线油塔哪里最正宗,金线油塔的做法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区的传统名贵小吃,在1997年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西安饭庄的“金线油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因此最正宗的金线油塔在西安。

金线油塔的做法如下:

准备材料:中筋面粉250克,猪板旅脊告油50克,五香粉少许,花椒粉少许,盐少许,水130克。

1、加水加少许盐和面,水需分三次加入面粉中,第二次和第三次加水前要先把面团先醒五分钟后再加,最终和成一个面团。

小窍门:

1、正宗的金线油塔在蒸制时是在油塔上要盖一个油面,盖油面出来的成品上不会有水蒸汽。

2、面团以软为宜,但不能太软,否则成品立型不稳;抹猪油要均匀;绕盘面丝时应轻缓用力,不使其断掉。

3、熟后拍打用力适宜,以蓬松为度,不能使其散碎。

参考考资料来源:网络-金线油塔

⑵ 金线油塔怎么做

味型

葱酱味咸香味

原料

面粉500克,猪板油200克,五香粉、精盐、葱段、甜面酱等。

制作

1.调面。这是用少量的水将富强粉搅成絮,饥尘握搓成硬团,再点水调软,用布盖上盘5分钟;

2.拉丝、盘形。把面团擀成三分厚的大方片,将撕去皮膜、兄正切碎的猪板油丁和拌匀了调料面的食盐,均匀地抹在面片上,然后将面片卷起,切成长条块,每条再擀成一分半厚了片,再切成细面丝,用手扯开,拉成细丝,卷起盘成圆塔形,即成油塔;

3.笼蒸。在笼蓖上铺一层薄面片,将油塔有次序地摆好,上面再盖一张薄面片,旺火上笼蒸约30分钟熟。

上桌的金线油塔通常装在盘子里,看起来像个小馒头,用筷子提起塔尖抖一抖放到自己的碗里,瞬间就看到油塔变成一碗松散的金线,闻一下喷香扑鼻,吃到嘴里松松软软,面粉和猪油竟烂庆然这样协调。

制作要领

编辑1.面团以软为宜,但不能太软,否则立型不稳;

金线油塔

2.抹猪油要均匀;

3.绕盘面丝时应轻缓用力,不使其断;

4.熟后拍打用力适宜,以蓬松为度,不能使其散碎

⑶ 油塔子的做法

材料:中筋面粉250克、猪油亮闹卖50克、五香粉少许、胡椒粉少许、盐少许、水130克

1、加入250克面粉,少许盐,130克水,三次做一个面团。将面团唤醒5分钟后加水,第二次和第三次加水,然后再次加入。

⑷ 油塔子的做法

所需材料:面粉适量、发酵粉适量、羊油适量、食药适量、花椒面适量

具体步骤:

1、首先用发酵粉水和好,发4-6个小时,发好后分成若干小团备用。

⑸ 麻辣金线油塔怎么做

它的制法,在清代的《素食说略》中有详细记载。据传,是唐代做过丞相的段文昌家中的一位厨娘创制,后来传入民间,并因为风味独坦者旦特而受到欢迎,从此流传开来。

1997年12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西安饭庄的“金线油塔”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其风味特点是:外形似缕缕金丝盘绕,入口松润绵软,油而不腻,营养丰富。食时如佐以酸性泡菜、甜面酱、葱白节,配以杏仁甜浆,则更为清爽利口,别有风味。如今,“金线油塔”已作为高档宴席点心,享誉四海。

编辑

金线油塔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据《清异录》记载,唐穆宗时,宰相段文昌家里有一号称“膳祖”的老女仆擅长制作这种油塔,且技艺精湛。在40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传授给100多名女婢。据说,得其真传的只有9个女仆。西安民间传说,真正能够继承段丞相家老女仆制作“油塌”技艺的,只有一人,足见其此制作技艺不易掌握。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市肆。唐天授年间,长安城里就有这种“油塌”。《朝野佥载》说,当时有一位名叫张衡的官员,位至四品。武则天决定加一品,升他为三品官。一日退朝归来,路过街市,忽觉香气扑让扰鼻,下马一看,原来是刚出笼的热“油塌”。张衡垂涎欲滴,便悄悄地买了一个在马背上就食,被御史弹劾,因而丢了乌纱帽。可见这种“油塌”吸引力之大,已经到了“闻香下马”的程度。

金线油塔

及至清代末叶,西安附近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三原县,其县城两家油饼铺“悦丰和”、“永丰亭”的店东彭占魁和杨丁海师傅,在继承唐代“油塌”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们严格选用白、细、绵、软的上等面粉和用粮食喂养的生猪板油及网油,使油饼层次增多,并改饼状为塔状,改烙为蒸,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因而,招来八方来客,成为达官贵人、巨富商贾款待嘉宾的上乘美食。19世纪30年代,西安南院门第一市场福记饭馆的马振贤师傅得嫌档其真传,制作的“金线油塔”,驰名三秦。从那时起,直到50年代初,尽管饭馆地址迁移到西大街迎祥观巷口,并改名为“同福楼”,但金线油塔一直是“看家名点”,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每天接待酒席不断。由于“油塔”供不应求,时有顾客事先来店“占号”预约。1979年,在陕西省饮食业风味食品展销会上,金线油塔受到中外观众、客商的高度赞赏。

金线油塔经过千余年的变化,制作技术更加考究。金线油塔,现已成为宾馆、饭店招待外宾的上乘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