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回归20周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掐丝珐琅画 《鹤祥昌瑞●筑梦中国》收藏价多少钱
藏品名称:《鹤祥昌瑞筑梦中国》景泰蓝掐丝珐琅画
藏品材质:宫廷珐琅彩
发行价格:59800元
藏品类型:景泰蓝掐丝珐琅画
创作作者:米振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永森(中国工美行业艺缓扮术大师)
原创作者:王天胜
藏品规格:画心:64cm×110cm、带框:73cm×119cm
出品单位:北京工美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监制单位:现代工笔画院
藏品题材:隆重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收藏品
收藏价值
价值一:国家重大题材,香港回归20周年!国之大事,必以重器记之!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的命运就更加紧密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依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扰腔灶同团结奋斗,心手相连共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特圆举别制作“鹤祥昌瑞”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同心庆祝香港回归的喜悦,祝愿香港市民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祖国的东方之珠更加璀璨!
价值二:北京工美权威出品,自北京工美集团成立以来,就成为历代中央领导选择工艺美术礼品的单位。值香港回归20周年,国礼专业户特别出品“鹤祥昌瑞”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献礼祖国,献礼人民!最权威的地位、最高标准的规格成就必将最高价值的藏品!
价值三:“鹤祥昌瑞”原画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是人民大会堂传世国画藏品,国之珍宝!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非常之高!现首次制作成景泰蓝珐琅彩之艺术形式,由最高殿堂走向人民大众!
价值四:中国的景泰蓝是皇家贡品,只有在宫廷中才能使用。19世纪其技艺流入民间,成为“燕京八绝”之一,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鹤祥昌瑞”首次以景泰蓝非遗之工艺进行中国画和景泰蓝相结合艺术的再创造,历史独创,价值非凡!
价值五:三大年逾古稀的国家级大师首次联合,原画作者王天胜院长是中国工笔画大家,现为现代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享受副军职待遇的专家)。景泰蓝工艺制作者为国家级景泰蓝大师米振雄大师和刘永森大师,三位大师可谓中国的国宝,历史首次祝贺香港回归20周年,以艺术的形式为祖国献礼!
㈡ 景泰蓝画的制作过程
1、景丝与釉的接合才有中国景泰蓝,才有景泰蓝工艺画,掐丝是重点;
液告败2、丝掐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画的整体效果;
3、泰蓝工艺画在制作方面分为选图、描图、掐丝、点蓝、压模等几个步骤;
4、其中选图、描图是前提,掐丝、点蓝是重点,压模是关键;
5、粘丝一般过程:选好需要粘丝的线条,用胶水涂上,粘丝首先要缕丝,用剪刀即可闹颤友嫌,检查丝的端口是否整齐,左手用镊子镊住丝端口正面的3/2放在线涂好胶线条的端口上,右手拿信丝的另一端弯出线条图形,掐好丝以后,把彩沙一点点的填进去,保持画面的平整。
㈢ 常州有哪些传统的工艺品
常州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荟萃,就是这些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常州有着非常多的传统工艺品,常州有哪些传统工艺品呢?赶紧来看看吧!
常州特产一:景枯竖泰蓝掐丝工艺画
景泰蓝掐丝工艺画是将常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距今有六百年历史。景泰蓝工艺画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最后将画面做抛光处理,使成品画面呈现水晶般透明、亮丽质感;也可以处理出磨砂、亚光、沙粒感、立体等多层次画面效果;还可以用无丝的沙画形式制作各种风景、山水等画面,是皇宫中盛行的高雅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和装饰效果。
常州特产二:乱针绣
乱针绣是江苏常州的传统手工艺品,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中国刺绣工艺。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仔运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因其绣法自没戚大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
常州特产三: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是江苏常州的传统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让整个雕刻图形产生图底变化的竹刻艺术。留青雕刻的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可以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色泽近似琥珀,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
常州特产四:梳篦
梳篦是江苏常州的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古时人手必备之物,尤其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则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
㈣ 戴嘉林大师作品《祖国万岁》掐丝珐琅画赏析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专属国礼《祖国万岁》掐丝珐琅画全国发售,首次以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精美再现千万级爱国名画。
发行背景重大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高橘升国成立70周年,为隆重纪念祖国70华诞,祝福祖国永远昌盛,荣宝斋·荣宝燕泰与北京将军书画院联合出品发行了《祖国万岁》(掐丝珐琅画),重大的发行背景奠定了其未来价值地位。
创作题材特殊
《祖国万岁》(掐丝珐琅画) 是以 1955年国庆时,年过九十的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感情的《祖国万岁》为创作题材和制作蓝本。画面以一棵果实累累的万年青作为象征物,加上‘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强烈地表达了老人的爱国之心。这幅作品 是齐白石91岁经典传世臻品,也是其“庆国庆·颂祖国”红色巨作,以此画纪念祖国70华诞再合适不过。
双国大师联合背书
齐白石一代画坛巨匠,作品是最贵的中国艺术品,被誉为“东方毕加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戴嘉林 是景泰蓝界泰斗人物,其作品或作为国礼或戚老珍藏于国家级博物馆,公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祖国万岁》由两位艺术大师跨界跨时空首次合作,将国画与掐丝珐琅完美结合,其收藏价值、艺术价值、投资价值令伍清人期待。
寓意吉祥美好
万年青,四季常青,果实鲜红,历代常作为富有、吉祥、太平、长寿的象征。画面上的万年青果实紧密相连,鲜艳欲滴,寓意繁荣昌盛鸿运天成。下方几片硕大深绿色的叶子象征生命旺盛、基业雄厚、万古长青。《祖国万岁》(掐丝珐琅画)寓意吉祥美好,不仅是纪念祖国华诞最好礼物,个人珍藏、馈赠亲友也是最美好的祝愿。
配套超值赠品
《祖国万岁》(掐丝珐琅画)除了一幅珍贵精美的掐丝珐琅画艺术品,还特别配赠3件超值赠品,由荣宝斋·荣宝燕泰以DGA真迹复原工艺制作的《祖国万岁》复刻画一幅;由中国着名红色书法家,刘战老师亲笔题写的4平尺书法2幅(价值6000元),仅赠品就价值不菲,藏到就是赚到。
㈤ 掐丝珐琅画制作教程
掐丝珐琅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掐丝,即将压扁的铜(银)丝依设计饰纹粘牢于胎体。
今天我要介绍的掐丝珐琅画,是将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艺术形式,其主要材质为仿金丝和珐琅釉料,不仅突破了景泰蓝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而且将珐琅技艺拓展于平面载体并使其产生立体效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
掐丝珐琅起源启源于波斯,成熟于五、六世纪。以后由波斯传到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地。至少在辽代已传入中国,中国首例发现掐丝工艺的是在巴林左旗契丹博物馆藏的一对掐丝花冠金簪,便是掐丝工艺所制告斗。
图案绘制:先绘制好自己想要掐丝的图案形状,也可以选择直接打印,再用复写纸和压痕笔将图案描绘出来即可。
准备金丝:提前将金丝剪成适当长度的小段。
在使用前,还需要用夹丝板将丝捋直。
掐丝将粘丝胶少量的涂在线条上,大约20秒之后再开始粘丝,这样胶的粘性会更好。
完成一段图案之后将多余的金丝剪去,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将图案全部掐丝完成即可。
调制彩砂:按照颜色比例,和绘制需要,用调砂胶将各色彩砂准备好。
上色:袜旁磨借助画铲将彩砂填入相应的区域,彩砂的位置在金丝的一半最为合适。
可以按个人喜好选择不做背景色,但是要注意图案部分金丝会溢胶,影响美观。
封层:为了使成品更加稳定、坚固,建议在完全晾干后的成品上,再涂抹一层固沙胶。
待固沙胶干燥后,掐丝珐琅画也就大功告成啦!
㈥ 景泰蓝的制作
1.文章怎样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的。
2.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
1.答: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
2.答: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所以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客观反映。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制作程序来说明的。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源粗宽“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因为这两道工序是决定景泰的独特风格和质量的关键工序。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色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
1.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比较说明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雹亮个大右括号”,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比较。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2.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三条科学道理是什么?
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①“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③“还有,一种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三条道理列述之后,作者以文艺常识“内容决定形式”作比较,指出“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凳铅蓝掐丝的形式”。
3.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
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在第1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1.归结中心意思
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
2.归结本文写作分析要点:
体裁为说明文。以景泰蓝制作的过程为说明顺序,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始终抓住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文风通俗平实。
㈦ 景泰蓝画的制作过程
景丝与釉的接合才会有圆猛中国景泰蓝,才会有困腔档景泰蓝工艺画,所以掐丝是重点.丝掐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画的整体效果.泰蓝工艺画在制作方面分为选图、描图、掐丝、点蓝、汪乱压模等几个步骤。其中选图、描图是前提,掐丝、点蓝是重点,压模是关键。
丝与釉的接合才会有中国景泰蓝,才会有景泰蓝工艺画,所以掐丝是重点.丝掐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画的整体效果.粘丝一般过程
1.选好需要粘丝的线条,用胶水涂上
2.粘丝首先要缕丝,用剪刀和镊子都可以
3.检查丝的端口是否整齐
4.左手用镊子镊住丝端口正面的3/2放在线涂好胶线条的端口上
5.右手拿信丝的另一端弯出线条图形
6 掐好丝以后,把彩沙一点点的填进去,尽量保持画面的平整
㈧ 原创:怎样自己制作景泰蓝画画稿
)初学景泰蓝画的人,大多是没有美术基础的,让他们自己创作出一幅画稿来作画,显然是不适合的。而图纸又是制扮埋作景泰蓝画的基础,没有画稿就无法按图掐丝,那么,初学者怎样才能自制出一份景泰蓝画稿呢?方法一、到网上找一些清楚点的图片,到复印店或工程图店打印放大,然后手工描写到画板上。
(刘凤伟提供的小提示1:描图的方法是画板上放好复写纸,复写纸不够大的话重叠着铺开摆放,然后把打印出来的图纸放上,用笔按照图纸上的线条描一遍就复印到画板上了)方法二、到书店买美术参考书,挑选合适的图案后,去复印店或工程图店,让他们扫描后,打印出来,还按上面的小提示中的方法复写到画板上。(刘凤伟提供的小提示2:在很多大中城市,都有“施乐文件处理”的店面,专门处理一些文印、图纸缩放等服务。一些巨型画稿,比如几十米长的画稿都可复印出来。本文出自刘凤伟的博客还有一些工程晒图的、做广告的写真喷绘等地方,也能处理大尺寸的画稿复印服务)方法三、对于像一些油画类的不是工笔画的画稿,没有边线,一下子复写下去,肯定有不准确的地方,那最好事先用一种拷贝纸(文具办公店有册缺悔售,很薄,透明的纸,刘凤伟原创文章方便描州正图使用)放到画稿上,用笔一点点勾勒出来线条(可配合涂改液修改,但尽量少修改),等全部制好图后再描写到画板上。方法四、近期我们将推出购买原材料免费赠送电子高清画稿的服务,彩图和黑白线条稿对应提供,通过网络传给你后,你用优盘存下来,拿到复印店就可放大打印,放大后的图纸可以直接进行描写了!
㈨ 景泰蓝的制作
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粗略地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下。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砧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一个比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几截,大概瓶口,瓶颈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来都是一张红铜片。把红铜片圈起来,两边重叠,用铁椎尽打,两边就接合起来了。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于是让三截接合起来,成为整个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盘子的形状,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宽边,全是焊上去的。至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盒身和盖子都用一张红铜片折成,只要把该接合的转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细说了。
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各处城市大都有这种铜器作,重庆还有一条街叫打铜街。不过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
刚才说铜丝是蘸了白芨浆粘在铜胎上的,白芨浆虽然稠,却经不住烧,用火一烧就成了灰,铜丝就全都落下来了,所以还得焊。现在沾满了铜丝的铜胎上喷水,然后拿银粉、铜粉、硼砂三种东西拌和,均匀地筛在上边,放到火里一烧,白芨成了灰,铜丝就牢牢地焊在铜胎上了。
随后就是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清水洗。洗过以后,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脏东西得去掉了,涂上的色料才可以紧贴着红铜,制成品才可以结实。
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图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做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用的色料就是制颜色玻璃的原料,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类。我们在作场里看见的是一块块不整齐的硬片,从山东博山运来的。这里头基本质料是硼砂、硝石和碱,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颜色也就各异,大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
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细末里头不免搀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他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干净,就会影响制成品的光彩。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
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点蓝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着色料,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熟极了的缘故,不用看什么图样,自然知道哪个格子里该填哪种色料。湿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铜丝高一些。整个表面填满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一烧就低了下去,于是再填,原来红色的地方还是填红色料,原来绿色的地方还是填绿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涂色料的工作既然叫点蓝,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一个烧得挺旺的炉子,燃料用煤,炉膛比较深,周围不至于碰着等着烧的铜胎。烧蓝工人把涂好色料的铜胎放在铁架子上,拿着铁架子的弯柄,小心地把它送到炉膛里去。只要几分钟工夫,提起铁架子来,就看见铜胎全体通红,红得发亮,像烧得正旺的煤。可是不大工夫红亮就退了,涂上的色料渐渐显出它的本色,红是红绿是绿的。
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先用金刚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所谓平整,一是铜丝跟涂上的色料一样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许有一点儿高高洼洼。磨过以后又烧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椴木木质匀净,用它的炭来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丝毫纹路,越磨越显得鲜明光滑。旁的木炭都不成。
椴木炭磨过,看来晶莹灿烂,没有一点儿缺憾,成一件精制品了,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金镀在全部铜丝上,方法用电镀。镀了金,铜丝就不会生锈了。
全部工作是手工,只有待打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转轮由马达带队的皮带转动,算是借一点儿机械力。可是拿着蘸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那非纯用手工打磨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