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画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步骤如下:
1、蝌蚪的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尾巴长而扁。
拓展资料: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蛙和蟾蜍形态结构相近,这两类青蛙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蟾蜍皮肤多粗糙。
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青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青蛙的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能够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水生生物要先进,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 幼体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Ⅱ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蝌蚪,背部出现像青蛙一样的花纹,长出后脚,变态期。
1、蝌蚪
蝌蚪是青蛙个体的初级阶段,外形像鱼,有尾,头圆或椭圆形,蝌蚪在前三天不寻找食物,通过卵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蝌蚪的生物学特性
在自然条件,雌蛙每的产卵总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产卵后经人工孵化8~15d孵出。刚孵化的蝌蚪体空滑呈棕黄色,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营养,不进行开口摄食,3d后,可以投喂外源性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及生长需要。
蝌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25℃,适宜pH在6~8之间,蝌蚪生长缓慢,自蝌蚪变态成幼蛙约需要60~80d,一般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时期蝌蚪对营养需要有所差异。
Ⅲ 简笔画,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步骤一:首先画两个圆圈,表示小蝌蚪。
Ⅳ 青蛙从蝌蚪到青蛙的转变过程
一、一慎睁到春天,各种小池塘里都会出现大量的蝌蚪,捉几只回家来养,不过两个多月,就能观察到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了。
Ⅳ 蝌蚪变青蛙的5个过程概述是什么
1、生长初期:蝌蚪刚孵出3天内不会吃任何东西,主要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容易导致其死亡。3天后蝌蚪的活动量会增加,两鳃盖完全角成时就会开始觅食,可以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闷枝饲喂,并适当加入一些天然浮游生袭哪物。
2、生长前期:小蝌蚪孵出10天以后,它的食量就会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会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是其消化功还是比拍罩码较弱,此时饲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蝌蚪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
3、生长中期: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会越来越好,为了使蝌蚪消化道发育,20日龄后蝌蚪除了可以投饲糊汁饵料外,还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
4、生长后期: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变为幼蛙的重要时期,蝌蚪在这一阶段会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蝌蚪的体长会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就会被吸收,此时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青蛙吃以下食物:
1、青蛙属于杂食性动物,植物性食物只占它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占食谱的93%。主要食物有稻卷叶虫、稻螟、稻苞虫、粘虫、玉米螟、棉红铃虫、萍灰螟、眉蚊夜蛾、稻眼蝶、稻负泥虫、稻象鼻虫、金龟子、瓢虫、白背飞虱、灰背飞虱、稻黑蝽象、褐背飞虱、稻潜叶蝇、萍摇蚊、果蝇、蚊等。
2、青蛙比较爱吃小昆虫,而且善于发现活动的昆虫。觅食时青蛙会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等有猎物过来时,青蛙身子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就可以把猎物卷入口中。
3、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可以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可以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尾巴,主要用头部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特别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可以用肺呼吸,幼娃会逐渐发育为成蛙。
Ⅵ 青蛙的生长过程
卵→小尾巴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带尾巴的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带尾巴的蝌蚪→去掉尾巴的小青蛙→长大的青蛙
Ⅶ 蝌蚪变青蛙的5个过程是什么
小蝌蚪长大过程中会先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然后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小蝌蚪变成青蛙要经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粗敬。经过几天以后,长出了口,能够摄食水中的微生物。
再过些时候,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身体外面逐渐出现侧线,心脏发育成一心房一心室,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构造都很像鱼。
大约再过40天,蝌蚪又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先开始长出后肢,然后又长出前肢;尾部逐渐缩短;内鳃消失,肺形成;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二心室;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不再像鱼,蝌蚪已变成了幼小的青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为成蛙。
(7)蝌蚪变青蛙的五个阶段简单的图片扩展阅读:
蝌蚪是两栖类个拍贺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着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岩贺慎成体。
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5~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Ⅷ 小蝌蚪成长的过程是什么
卵—蝌蚪—长后肢—长前肢—幼蛙—成蛙。
详细如下:
(1)蝌蚪孵化。
(2) 蝌蚪尾巴的根部开始膨胀,外鳃消失,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
(3)蝌蚪长出了前肢,和后肢相似,但后肢较为强壮,尾巴还未脱落。
(4) 尾巴接近消失,和青蛙相似,身体呈墨绿色,较小。
(5) 蝌蚪变青蛙。
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节指锋尾肌,肌节唯衡晌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着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8)蝌蚪变青蛙的五个阶段简单的图片扩展阅读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拦虚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参考资料网络——蝌蚪
Ⅸ 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是如何一步步变化的
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是如何一步步变化的?
青蛙归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自水里,试管婴儿,知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通过基因变异,成体关键用肺呼吸,兼用型皮肤呼吸。绝大多数青蛙根据试管婴儿繁育,精卵结合在母亲外卵化成蝌蚪。全世界仅有衜10至12种青蛙演变至体内受精,一部分能把精卵结合排出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生物学上专指是指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称之为卵生动物。
Ⅹ 青蛙的变化过程
青蛙的发育过程大体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蛙。
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
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10)蝌蚪变青蛙的五个阶段简单的图片扩展阅读
青蛙呼吸方式的变化:
早期的小蝌蚪,体态成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头下有吸盘,可吸附在水草上。头的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部保留一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
当蝌蚪用内鳃呼吸的同时,在其咽部靠近食道处生出两个分离的盲囊,向腹面突出,成为肺芽。肺芽逐渐扩大形成左右肺,其前面部分互相合并,形成气管。
随着肺的初步形成,变态时期的小青蛙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此时一直藏在胸前透明袋中的前肢会伸出,挡住用鳃呼吸的出水孔,使刚变态的小青蛙自然而然地放弃鳃呼吸,完全改用肺及皮肤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