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庄子》简介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着。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1)古代庄子可爱图片扩展阅读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
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B. 古代第一个“红颜祸水”之美人,夏桀的王后妹喜到底有多迷人
不仅有气质,而且面容中还带几分英气。
妹喜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王后,也就是夏桀的妻子。本来妺喜是她的名字,但是因为妺字与妹字相近,后来误读多了,就也称她为妹喜。毕竟《庄子》等一些着作中也有用妹字来代妺字的用法,所以叫她妹喜也没叫错。
她被这样叫是被加入了感情色彩的,记住她倾国倾城的迷人美貌就好了,人们只是不愿意看到夏朝灭亡。
C. 庄子试妻的典故
这个故事出现于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具体如下:
说有一天,庄子出游,看见一座新坟,有一少妇挥着扇子在使劲扇坟。庄子很奇怪,问:“你为何扇坟啊?” 少妇回答:“这坟里埋的是我老公。他死前跟我约定,要等坟土晒干后,我才能改嫁他人,所以我想尽快把它扇干。”
庄子回家向妻子田氏说及此事, 逗她:“你也是这样的人吧?”田氏赌咒发誓,说她最痛恨这样薄情寡义的女人。没过几天,庄子忽然得病,明脊一命呜呼。田氏却在灵前,与前来吊唁的楚王孙眉来眼去,还要嫁给他。
楚王孙突然心绞痛,口吐白沫。仆人说,他家主人这毛病,只要用活人或新死人的脑髓,热酒吞之,即可痊愈。田氏就提一把斧头,要把庄子的棺材劈开,取他的脑髓,却听见庄子叹口气,居然坐起来。她强作镇静,扶庄子起来,回到屋内,却不见了楚王孙和他的仆人 。
正暗自庆幸,庄子却说:“我让你见迹槐睁两个人。”手向外面一挥,楚王孙和仆人就站在面前,庄子却不见了。再仔细看,楚王孙和仆人也不见了。原来,他们都是庄子幻化而成,来考验妻子的忠诚。田氏无颜面对,悬梁自缢。庄子从此看破人生,把妻子放入破棺材后,就找个瓦盆当乐器,鼓盆而歌。这是一个糟蹋圣贤,恶搞庄子的故事。
(3)古代庄子可爱图片扩展阅读:
关于庄子的另一个故事——鼓盆而歌
据《庄子·至乐》记载,庄子死了妻子,老朋友惠子前去吊唁,却见他在“鼓盆而歌”,敲打着瓦盆唱歌。惠子不解,责备道:“嫂夫人嫁给你,为你生儿育女,为你洗衣做饭,辛苦一辈子,死了 ,你不哭也就算了,居然还鼓盆而歌!太过分了吧?”
庄子却发表了一篇关于生死问题的哲学演讲,大意说: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伤心?但仔细一想,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这生命,别说生命,连形和气也没有,只有一个“无”。“无”生有,有了形和气,然后有了生命。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更替一样。生与死有什么区别吗?所谓生,就像人在旅途;所谓死,就像回姿岁到家里。我妻子现在回家睡觉了,而我却在这里哇哇地哭丧,不是很搞笑吗?
原来,庄子“鼓盆而歌”是“行为艺术”,他在淡化甚至消解生死之间的界线,将生死视为春夏秋冬式的季节循环,让人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烦恼与恐惧,视死如归,回家休息。庄子这种自然的生死观,是大智慧,是匪夷所思,是超越时代。在几千年前的古代谁能想到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死后会放音乐,送白花。
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后来他在两晋玄学昌盛时期的后学们继承了他的行为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庄周试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鼓盆而歌
D. 《庄子》是怎样一本书、庄子是怎样一个人
《庄子槐巧》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着。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只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4)古代庄子可爱图片扩展阅读:
庄子的散文批判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乎喊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着名的哲学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艺术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艺术审美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审美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一书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庄子》在元初遭到禁毁,其各家注本也大多由此亡轶或缺散。庄学是庄子学派的简称。
E. 庄子的《内七篇》是什么啊!
逍遥游第一、齐物论第二、养生主第三、人间世第四、德充符第五、大宗师第六、应帝王第七。一般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作。
拓展资料:
庄子是个可爱的哲学家,不仅有大智慧,还有真性情。后世称孔子为“夫子”,而称庄子为“庄生”,也是这个道理。其形象不衫不履,且英气逼人,大不同于孔夫子的温厚、庄严。他的文章巧灶野上天入地、无所不至,也与“子不语怪力乱神”有异。
司马迁说,“其学无所不窥”、“其言洸洋自恣”。鲁迅评价《庄子》“汪洋辟辩好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
《庄子》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的解析与释读。
张先生采取逐段、逐句、逐字串讲的形式,既涉及词义学、考据学,又结合现实,旁征博引。作者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阐发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独到,值得读者诸君一阅!
庄周一生着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孝喊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