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副着名的油画,画的是一个女人,双手举着一个罐子,举过头顶,胳臂弯曲,有清水从罐子里流出,叫什么名
这幅油画作品出自安格尔的《泉》。
《泉》(spring),别名《春之仙女》,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于1830年至1856年所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法国奥塞美术馆。
该画运用柔和并且富有变化曲色彩和柔美的曲线,表现出女性人体的古典之美。年轻的裸女手拿陶罐,让里面的永缓缓地倾例出来,微屈的双膝和因举起陶罐所表现出的肌肉曲线营造一种典雅、纯洁的脱俗之美。
安格尔(Ingres,1780—1867)大卫的学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安格尔追求“绝对的美”,认为古希腊和拉斐尔的艺术是完美无瑕的典范,并认为造型的形式美才是绘画的根本。
他推崇古典的艺术法则,强调理性原则,重视素描和线条的作用,忽视色彩的表现作用,并反对直接表达感情和想象。代表作有《路易十三的誓言》《荷马的礼赞》《利维尔夫人像》《大宫女》《土耳其浴室》《泉》等。
(1)画家女人图片欣赏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西方古典艺术家的眼里,女性形象是他们普遍钟爱的表现对象,米洛的维纳斯,被奉为永恒的经典,代表爱与美的维纳斯,即使双臂残缺仍不失为一种美;提香塑造了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达·芬奇塑造了好多女性形象,代表了古典艺术的典型形象……安格尔的题材并不多,甚至反反复复画同一题材、使用同一造型——女性。
1830年,安格尔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开始为作品《泉》起稿创作,可是迟迟没有完稿。直至1856年,76岁高龄的他才在助手亚历山大·莱格菲和吉恩·保罗艾蒂安·巴尔泽的协助下完成此画。
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的“维纳斯”样式。
⑵ 谁知道有副画是个女人拿着一个瓶子,上身没穿衣服,这副画叫什么名字,哪里有介绍和图片下载
应该是谢楚余先生的作品《陶》吧
谢楚余: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曾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1989年起,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举办五次个人画殿。1993年及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精致而严谨、典雅而洗、洗练的绘画风格。代表作有《中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http://hi..com/wadong/album/%C4%AC%C8%CF%CF%E0%B2%E1/c6037389c30e65b30e244449.html
⑶ 求图,一张素描是外国的一位画家画的头上顶着类似水缸的女人,图画的名字叫做什么水边的什么来着。一定要
这幅?这幅叫泉,可能不是你要的,但是印象中只有这个是女人顶这个缸
⑷ 卡丽·利斯·亚历山画的女人油画,性感而妩媚,放大10被细节动人心魄!
卡丽·利斯·亚历山画的女人油画,性感而妩媚,放大10被细节动人心魄!
好的作品可游、可望、可居、可行,当然这是中国画的标准,用在好的油画作品上任然可以,西方好的油画作品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有人说欣赏绘画就像旅游一样,确实是这样,绘画作品必要要有外师造化这个阶段,好的油画又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物像,自然可以达到游的层次,欣赏者就可以感觉到身临其境,在旅游一样。
道家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有敬畏之心,欣赏者欣赏作品的时候同样要有敬畏之心,得学会用客观的心去评价一幅作品。
有的欣赏者比较极端地去评价画家的作品,似乎有失偏薄,或者是他要求太高了,一般画家的作品确实入不了他眼,作为画家也要有精益求精的心态,不能为了利益去刻意迎合市场。
你看当代画家的一些作品,猜亮确实做的不到位,毕竟每一个画家一生都在探索,途中会留下很多作品,但不是每一件都很优秀,作为欣赏者应该多给予他们不断成长的机会,不是一下子就穗兆毕否定。
比如我们欣赏当代油画家卡丽·利斯·亚历山大画的女性油画,毋庸置疑,他的作品和超高清油画没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又和超写实画面不同,带有一点浪漫的情怀。
下看他的油画,不管是背景还是主体人物都特别清晰,甚至是脸上的水珠都可以清晰可见,而且很真实,但是多了很多画家本人主观的东西。
有了这些主观思想的导引,才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超级写实油画或者照片,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她的油画背景和主体人物完全是两个极端。
主体女人用超级写实的手法写出,和照片没啥区别,背景又是很唯美的,有时候带有水流过得痕迹,有的作品背景是烟雨朦胧的感觉,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很迷幻。
我们从画中清澈的水和水珠,甚至是一些修饰物都可以看出画家技法精湛,高超的技猜芹能体现出她深厚的绘画功底,当一种事物做到极致的时候就成为艺术,而她的作品就是这样。
作为一个女性油画家,确实有着男人没办法比拟的细腻,感情上的细腻,这是很多男性油画家没办法比拟的,而且她的油画女主人身材丰盈,情态姿态都很迷人,媚态十足,绝对是迷倒男性的必杀技。
你看躺在草丛中的女性,背景给人很浪漫,很迷人的氛围,而且女性的神态也很梦幻,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彰显出梦幻而真实的唯美意境,画中女性也是超凡脱俗的,虽然主体人物很真实,背景却很梦幻迷人。
再看画中女性的肌肤,看着在超写实中,但是又不是超写实主义。了解到她说得知,她从小就进入专业学校学习美术,接受长达17年的学院式的基础绘画训练,她早期的作品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表现方法,造型特别严谨,而且使用的色彩特别有特色,装饰性特别强。
首先她的作品主体人物造型严谨,构图严谨细致,氛围虚幻加上人物的写实,形成了完美的结合,繁华的外表下蕴含着人类苦闷、悲痛、沉默与死亡的悲剧气氛。
如果去放大看,女人的皮肤质感,光感、阴影都很微妙,可以见她高超的绘画技能,见过的她的作品都被其折服,可见从小熏陶在艺术中是有很大作用的。
⑸ 世界有哪些着名的女画家
1、松井冬子
松井冬子,是日本知名艺术家。松井于1974年出生于静冈县,目前正在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攻读日本风格绘画博士学位。她利用传统技艺方法描画灵魂与魔鬼的世界,这就是从日本传统的题材自然之美遥遥脱离的题材。她的绘画风格色彩暗淡而朦胧。
她的代表作包括《被切断的长期实验》, 主题是一只正四处觅食的大狗,和《保持净相》,展示了一个面色惨白的女子的内脏器官。《夜盲症》是关于一个美丽却令人毛骨悚然的女鬼,《突然安顿下来然后睡着了》描绘的是一头濒临死亡的大象。
2、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毕业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居住在日本东京。
草间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
3、齐慧娟
白石老人最小的孙女,父亲齐良末是白石老人最小的儿子。齐慧娟天资聪颖,年幼时即显露出良好的艺术禀赋。她三岁时即在父亲的指点下习画练字,诵读诗文。
白石老人最小的孙女,父亲齐良末是白石老人最小的儿子。齐慧娟天资聪颖,年幼时即显露出良好的艺术禀赋·她三岁时即在父亲的指点下习画练字,诵读诗文。
4、潘素
潘素,女,着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当代女画家。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
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
5、弗里达·卡罗
弗里达·卡罗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画家。她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瑶坎街区。父亲是德裔犹太画家与摄影师,家族来自罗马尼亚的欧拉地。
在卡萝的作品中,从未出现崩溃或失控的表情,其实画中的身体上有无数伤口,它仍然是一幅冷静坚毅的表情。它直视无畏的眼光,却隐藏了画家内心不愿承认的脆弱。如《两个卡萝》一作中,眼泪与漠然的神情,这不单是观者感到冲突之处,也是卡萝作品里充满张力的地方。
⑹ 中 国有哪些有名的女画家
据别人说毛思懿还不错
⑺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女画家
1.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
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
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
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
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2.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ElisabethLouiseVigee-LeBrun)——1755年出生于法国,学肖像画成名后,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1842年在巴黎逝世。
在国外,许多着名的艺术院校都聘请她为“荣誉教师”她是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
3.乔治亚·欧姬芙——出生于1887年的11月15日,被称为美国毕加索,20世纪艺术大师之一,她的作品大多以花朵、海螺、岩石纹理为主,在同色调中富有细微的变化,产生出来富有韵律感的画面。
代表作品《曼陀罗/白花1号》。
4.琼安·米契儿——美国第二代抽象画代表画家,曾和德库宁与克莱因学习过绘画。
米契儿被称为被严重低估的女画家,她的作品一直被德库宁和波洛克所掩盖。
不过近几年,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了这位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她被认为是所有女画家中拍卖总价格最高的画家。败喊
代表作品《无题》。
5.贝尔特·莫里——索先后从师着名的风景诗人柯罗和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后与莫奈、塞尚结识,在1847年组成了印象派,莫里索成为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也是其中最出色的女画家。
她曾经在成名时感叹:“毕竟,女人在生活中的职业还是生儿育女。”我们都可以想象的到,在社会各个时期,女性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要遭遇的偏见和反对太多太多了。
代表作品《午餐后的闲谈》。
(7)画家女人图片欣赏扩展阅读
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
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
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
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
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方君璧,福建闽侯人。
出生于名门望族,方家启蒙得先,家举腔长送君璧的六兄声涛、七兄声洞、七姐君瑛、四嫂曾醒四人留学日本。
君璧诞生那年,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古老的中国在风暴中进入二十世纪。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方家姐弟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方君瑛25岁,为人正直,深受孙中山器重,被选任同盟会暗杀部部长。
辛亥年(1911年)三月,方声洞结合革命党人潜入广州起义,事败,声洞率队察答野冲锋,中弹身亡,葬于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过半年,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帝被迫退位,民国成立。
革命成功之后,方君瑛、曾醒无意当官,申请官费前往法国留学。
曾醒遂带其十弟仲鸣、君瑛带其十一妹君璧同行。
时1912年,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到法国留学。
二十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真是微乎其微,方君璧是当时极少数(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几位)之一。
方君璧《吹笛女》
1924年 布面油画73x1475px签名:Fantchunpi 君璧 1924
此作品是至今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方君璧创作年代最早、同时也是方君璧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吹笛女》作为方君璧最富盛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众多的艺术史书籍中被收录,同时也多次在博物馆主题展和其回顾展中亮相。
1978年,香港大学为庆祝艺术系的成立而举办“方君璧作品精选展”,《吹笛女》在其中,并在展览名单中排列第一的位置。
此画亦在1984年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中展出,并收录在展览画册中。
2011年9月,参加由巴黎博物馆协会和赛努奇博物馆主办的、全面展示在法国活跃的中国艺术家的大展“巴黎的华人艺术家”中,《吹笛女》再次与大众见面。
⑻ 中国近现代女画家
1. 【黄宾虹】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用别号甚多,以宾虹为最。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而重要的是他的思考和实践,有着深刻的世纪之变的印记。在社会激变而产生的精神文化困境以及艺术发展的诸多难题面前,黄宾虹谨守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从探索民族文化源头入手,以“浑厚华滋”即健康和平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为艺术创造的美学指归,数十年孜孜埋头苦干。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绘画则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
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这一创造的意义更在于为中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同时,他的创造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分质朴而伟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在时代激流中执着、智慧的一生。
2. 潘玉良(1899-1977)为例。他虽与有“现代中国西洋画之父”之称的徐悲鸿同时得到国家的留学金被保送到巴黎并成为同一所艺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同班同学,但后者1928年回国后却先后被任命为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位,得到国家、艺譠及人民的敬仰;而前者1929年回国后虽也极幸运地在“上海美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等觅得教职,但由于她的青楼背景而一直被国人及艺术界所误解及鄙视,认为她本人及所绘的裸体女人画像也是“伤风败德”的,于是在受尽屈辱及不被认同的创作环境及传统男性世界的话语下挣扎了八年,于1937年被迫离开丈夫及祖国到别国(讽刺的是这个“别国”却似乎更懂得欣赏及尊敬她,多次地颁发艺术奖项给她)延续她的创作生命。直至1977年“人”终变“魂”(即1994年巩利主演的电影及2003年及李嘉欣主演的国内电影剧《画魂》的“魂”),客死异乡,走完了这段78年既辛苦且辉煌的道路。她为人熟悉还是要到1978年后根据她本人遗愿,把所有艺术创作(包括二千多件版画、雕塑、油画及素描作品)陆续运返中国后的事。
3. 戈湘岚 ( 1905 -1964.3.31 ) 原名绍荃,又名荃,堂号忠恕堂,又署东亭居士。 江苏东台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商务印书馆从事装潢设计,曾与友人创立学友图书社,从事教育挂图编绘与出版 。抗日战争期间,始习国画,专攻画马 。胜利后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拜赵叔儒门下 。 1950年后历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绘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上海画院画师,《辞海》编辑部插图组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画马外、亦擅其它走兽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于中国美术馆,《白马图》陈列于上海豫园小刀会历史馆,另有与郑午昌合作之《大西南进军图》等 。
4. 庞左玉 (一九一五至一九六九)又名庆昭,别署瑶草庐主,女。浙江吴兴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院画师。
一九三四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后从郑曼青学习花卉,由学徐青滕、陈白阳入手,后来又得其伯父庞虚斋(名收藏家)的指导,临摹了很多古画。
解放前曾参加过中国女子书画会、中国画会。解放后曾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
擅画花卉、草虫,风神秀雅,笔致工整,吸取恽寿平、华喦的设色与写生技法。尝为搪瓷工艺品绘制画稿,受到群众欢迎。作品有迎春图、姐妹花开红半天、牵牛花等。
其夫樊伯炎,是名画家樊浩霖之子,也善画。
5. 潘素 1915年2月2日生,女,江苏苏州人。1936年始,师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张孟嘉等习画。1937年与张伯驹结婚。得窥张氏所藏书画,潜心临摹,又共游名山大川写生。与齐白石、何香凝、张大千、胡佩衡等人有笔墨往来。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行个展。1949年后,又在燕京大学办过个展。1980年于北京与张伯驹举办夫妇书画联展。现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湖光清色》获东京现代水墨画协会86年度展优秀奖。1955年与张伯驹将珍藏的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李白《上阳台帖》等八件真迹捐献给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给予褒扬奖。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
6. 方君璧
7.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玉堂春》等剧,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小曼在上海病逝。
一代才女,美人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亦是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炫耀着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后半生,是一只平凡的蝶,安宁,平静。
艳丽的容貌、富有的家世、出众的才情使陆小曼早在北京社交界就有了“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之誉。而她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更是让多数人觉得十分难能可贵。“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8. 近代女画家周先璞 周先瑜 姊妹
9. 李青萍
10. 李圣和,1908生,别号印沧老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5岁临习名家法帖,擅真、行、草、隶尤攻小楷,所作法度严谨,秀雅瘦润。工国画及古典诗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扬州市文联委员,扬州国画院专业画家。
11. 颜裴仙(1904生),扬州最早出名的书画大师,原名颜丝。颜裴仙的父亲颜二民,是远近闻名的诗、书、画三绝的艺坛高手。颜裴仙诗书画兼善。
12. 吴砚耕,吴芸,字砚耕。1910年生。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3岁随父亲(清末民初扬州着名画家吴笠仙先生)习画,以画菊见长。
13. 李竹邨(1920生),自幼嗜画,师从津门画家陈少梅,被列为民国八大女画家之四。李氏作品,无论工笔人物、北宗山水,还是花鸟都有很深的造诣。
14. 周雅玲,又名桐羽,号闻莺草堂主人。祖籍东坡故居四川眉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
作品刊载于数十部国家级大型画集,部分作品被文化部及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纪念馆收藏。2002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05年荣获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奖金奖",2006年荣获中国美协第三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2007年荣获香港"相约香江"第三届中国书画花鸟画交流展金奖。作品连续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周雅玲》画集。《中国画家》、《亚洲书画》、《美术》、《当代美术》、《美术报》、《中国拍卖》、《英才之光》、《中国书画报》等报刊杂志对其作品均有介绍。
⑼ 39岁“萝莉”女画家,曾三次登上作家富豪榜,她现状如何
作为“二次元”的JK制服,深受漫画少女迷喜爱。二次元就是二维世界里面的东西,它其实代表了一种漫画文化,可以称为游戏动漫里的世界。
如今,39岁的夏达依然活跃在漫画世界中,去年,她的新作《步天歌》问世,作品延续了她绚烂细腻的风格,深受粉丝们的喜爱。
今年,还已经确定了《长歌行》将由知名流量花旦迪丽热巴出演电视剧。
⑽ 她是民国着名人体女画家,作品拍出上亿天价,出身青楼一生无子
2012年,台湾罗芙奥春季拍卖会中,一位民国女画家的彩墨画《浴后四美姿》以113.732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这位女画家最高拍卖纪录是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的《自画像》,成交价为1021.8万元,从2000年以来,这位女画家的画作屡次创下拍卖纪录,四千多幅作品拍卖总价已达数亿美元,直逼刘海粟、徐悲鸿、赵无级等着名画家。
在民国时期知名的男画家挺多,女画家却极少,而这位女画家居然是从青楼出来的,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就是电影《画魂》的原型潘玉良,她的人生故事跟她的画作一样极具传奇。
01
1895年,潘玉良出生于江苏杨州,那是个烟花烂漫,文人如云的地方,潘玉良家境贫穷,小时父母双亡,8岁只能随舅舅生活,她舅舅是个无赖,天天吃喝嫖赌、游手好闲,她在那里五年受尽了折磨。
潘玉良13岁时,舅舅欠了一笔财债,竟然把她卖进了青楼,潘玉良姿色平凡,单眼皮大宽嘴,发育又比较晚,13岁看上去还像个营养不键塌空良的小孩子,老鸨没有让她马上接客,让她先去厨房做点粗活,等以后再做打算。
潘玉良想跳出这个火坑,好几次试图逃跑都被发现毒打在青楼里,老鸨制服逃跑姑娘有损招:抓只猫放进姑娘的裤腿里,然后束住裤脚,狠狠地打里面的猫,猫急了就四处乱抓,一般姑娘都不敢再逃了。
当时离开青楼有两个方法:一是自己存钱,然后自行赎身;二是期待有人给她赎身。命运给潘玉良打开了一扇幸运之门,没过多久,她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出现了。
02
在青楼,潘玉良虽然逃跑未成功,但平日里也跟师傅学一手好弹唱功夫,1913年,新任盐督潘赞化到芜湖上任,当地盐商为了巴结他请了一批青楼的姑娘作陪,潘玉良就是众多唱小曲中的女童之一。
潘赞化是个新思维的青年,对官场老一套有点看不惯,参加这种活动只是应酬,没怎么上心,刚好潘玉良一反常态地唱起了京剧中的黑头唱腔,引起了潘赞化的注意,他不禁夸奖了衫陆几句。
盐商们见机行事,一顶小轿把潘玉良送进了潘府,准备用美人计收买潘赞化,潘赞化酒醒已是第二天,见到潘玉良大吃一惊,忙命仆人送她回去,潘玉良心知这是唯一机会,于是跪倒在地,请求潘赞化不要送她回去,并向他哭诉了自己的遭遇。
潘赞化动了恻隐之心,决定为潘玉良赎身,潘玉良再次跪倒表示愿意做牛做马一生伺候潘赞化,由于潘赞化在老家已经结婚,如果潘玉良跟了他只能做妾,潘玉良表示不在意。
便以侍女身份服侍左右,没想到相处下来,两人竟然日久生情,潘赞化发现了潘玉良为人善良真诚,而潘玉良发现潘赞化为官正直清廉,平时也没什么恶习,就是书法和绘画。
而且,潘赞化其人身材高大,举止言谈高雅,晚年他留了长须,还得了一个美髯翁的称号,潘玉良也心生爱慕。
一年后,潘赞化正式迎娶了潘玉良为妾,名人陈独秀做了证婚人。
03
潘赞化无意间发现潘玉良对绘画比较感兴趣,且颇具天赋,潘赞化思想开明,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板思想,便拿出大笔钱款请老师教潘玉良绘画,并在1918年送潘玉良参加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考试,没想到,潘玉良居然以素描第一名的成绩入学。
此后几年潘玉良像块海绵一样吸取着绘画知识,她师从当时着名的画家朱屺瞻、王济远,绘画水平突飞猛进,潘玉良性格豪爽,经常跟男同学出去写生、游玩,久而久之,有些风言风语传到潘赞化耳里,他也不以为意,认为那是正常交往。
潘玉良在这段学习期间接收到了当时人们眼中大逆不道的“人体绘画”,1917年,潘玉良的老师,大画家刘海粟在上海美专举办了人体绘画展,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抨击刘海粟是“艺术叛徒“。
1926年,北洋政府正式下令禁止上海美专进行人体写生,孙传芳还下令通缉刘稿瞎海粟,模特也纷纷解散,潘玉良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不过她并未死心,接下来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
潘玉良为了画人体,跑去女浴室偷画那些来洗澡的妇女,可是有一次没等她画上几笔,就被人抓住了,一群妇女围过来,发现纸上都是luo体,生气得要打潘玉良,幸好一个老太太求请才作罢,几个妇女把画纸撕了个粉碎,潘玉良也抱头夺路而逃,再也不敢去浴室偷画了。
潘玉良又突出奇想,脱光了衣服画自己,完成了几幅人体自画像,没想到被潘赞化发现,勃然大怒,在那个年代就算思想再新潮,任何一个男人也无法接受妻子的人体画出现在别人面前。
由于这件事,夫妻之间产生了隔阂,潘玉良在老师刘海粟建议下准备去法国留学。
1923年,潘玉良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仰.布佛莱、西蒙等大家学画。
1925年,潘玉良已优异成绩毕业随后前往意大利,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
1926年,潘玉良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打破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纪录。
潘玉良把西洋绘画和中国元素结合,组成了她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正是她与众不同的中西结合画法,让她成为20世纪前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
04
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第二年被任命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次年,当时中国最高艺术学府——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长徐悲鸿聘请她为油画教授,此后十年是她作品的黄金期。
但是潘玉良的青楼经历为她带来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1932年,潘玉良举办了个人第一次画展,其中最着名的一幅画《壮士》,画的是一个肌肉发达的男子正努力搬开一块巨大岩,下面脆弱的小花得以展露笑脸,这幅画被一位官员以1000块大洋定购,没想到画展结束后,这幅画被人写上”ji女对嫖客的颂歌“,让潘玉良深受打击。
有女同学知道潘玉良之间的经历去校长那要求退学,名为:“誓不与ji女同校”。还有一些同僚在后面风言风语:“凤凰死光光,野鸡称霸王。”说得特别难听,还有一个跟潘玉良有矛盾的男老师当面骂她“biao子”
还有人怀疑潘玉良的画是请了“枪手”,并不是她本人所作,理由是女人不可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潘玉良在上海办第四次画展时当场作画,让谣言不攻自破,记者们也无话可说。
05
潘玉良事业成功,感情却一直不太美好,由于潘玉良无法生育,她让潘赞化把大夫人的儿子接到上海养育,视如己出,潘赞化的大夫人想念儿子也从老家来上海与他们一起生活,这个大夫人对从青楼出来的潘良玉一直没什么好眼色,处处要压着她。
大夫人一到上海的家,就狠狠将了潘玉良一军,让她跪地倒茶,行旧式礼仪。首次见面,潘玉良忍了,可是大夫人逢年过节都要她行礼,还当着家人的面对她说:“不要以为当了教授就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了,我才是潘家明媒正娶的太太。”
不过潘玉良跟大夫人儿子潘牟倒是感情深厚,潘牟12岁时生了场大病,是潘玉良衣不解带照顾了一周才把他从鬼门关外拉回来。潘玉良出国后他们书信来往,都是以“亲爱的吾妈”“牟儿”互称,据说后来潘玉良喜欢画牛也是因为牛的叫声跟“牟“同音,这表现了潘玉良对潘牟的挂念,真正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视如己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潘赞化大力支持,为抗战多方宣传,时局乱,潘玉良只好与大夫人住一起,双方矛盾再次爆发,此时潘玉良决定再次出国,没想到这一去就与潘赞化永别。
此后,潘赞化在国外待了四十年,以卖画为生,她还将卖画的钱寄回国支持抗战事业,创作名为《屠杀》的画作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潘赞化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王守义出现了,王守义早年到巴黎勤工俭学,他挖过煤、洗过盘子,还修过汽车,后来存下了一笔钱,在巴黎近郊处开了一家名为东方饭店的中餐馆。
他们相识在中餐馆,那时二战暴发,并没什么人买潘玉良的画,她经常三天两头饿着肚子还昏暗的地下室里作画。王守义早听说过潘玉良的事迹,便拿着一些食物去拜访,还帮潘玉良办画展。
潘玉良也明白王守义的心意,但她坦白自己国内已嫁人,并且总有一天要回国,王守义只能将这份爱深藏心底,从此两人成为知心好友。
06
国内,抗战胜利后,潘赞化元配夫人已去世,潘赞化也返回老家桐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可惜由于内战爆发,潘玉良的回国之行一直没有成功,真到潘赞化去世,两人也没有最后团聚。
1959年潘赞化去世后,潘玉良也失去回国的动力,她自称“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她天天在画室作画,打发时间。
由于潘玉良的画作并不被欧洲主流艺术界所认可,因此她生活很困难,只能靠友人和法国政府提供的救济金度日。
1977年,潘玉良于法国去世,临终前,她交代给友人三个遗愿:第一,为她换上一套旗袍,作为一个中国女人下葬;第二,将潘赞化送给她的项链和怀表转交给潘家的后代;第三,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
友人将她的四千多幅作品交给了中国驻法大使馆,1984年,潘玉良的画作载着她的灵魂又回到了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