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图片 » 欧式女人裸体油画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欧式女人裸体油画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4-12 02:38:39

Ⅰ 有一副世界名画,是一个女孩子抱着一个坛子,上身是裸的,下身是白色纱衣,

您说的这幅世界名画叫作《陶》。

谢楚余画的“抱陶女”正确的名字为《陶》,这是谢楚余1997年初完成的一幅油画作品。《陶》的创作,缘于三个模特,一个青岛人,一个汕头人,一个混血儿。在谢楚余看来,这三种人“杂交”,最漂亮。

《陶》一经问世,便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打动世人。但是,它也成为中国油画史上被翻版盗印最多的一幅油画,盗版数不少于一百万次。

谢楚余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1991年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1989年起,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举办五次个人画殿。1993年及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精致而严谨、典雅而洗、洗练的绘画风格。代表作有《中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多次参加"中国油画艺术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中国油画精英邀请展"等大型画展。被《美术》、《中国油画》、《收藏天地》、《艺术家》、《画廊》、《现代画报》等杂志多次介绍并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有专题报道.《谢楚余油画艺术》出版 。

Ⅱ 一位裸着上身,抱着一个陶罐儿的少女的油画叫什么名字谁画的谢谢

回答:名字叫做《陶》,它的作者是谢楚余。

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因一副油画“抱陶女”——《陶》而出名。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1991年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网络:《陶》

Ⅲ 抱罐子的半裸女人的油画叫什么名

你说的肯定是谢楚瑜的《陶》,这幅画好像有两个版本,一个有抹胸,一个没有。

Ⅳ 有一幅油画,我记得好像是个半裸的女人手持武器,背景是好多人跟着她向前冲。她是个女英雄

作品赏析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枪,急速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如果仔细观赏,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作品背景

这幅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7月革命事件。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所展示的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正是表现了巴黎市民英勇战斗的情景。引导他们前进的是一个“自由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拿枪,一手高举大革命时期的三色旗,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紧跟她前后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学生等。他们手持武器,踏着血迹和尸体奋勇前进。硝烟弥漫的背景中隐约出现巴黎圣母院教堂的轮廓。整幅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自由引导人民与酷玩乐队专辑、Google主页的相关内容英国摇滚乐坛进入新世纪之后崛起的最受欢迎摇滚乐队之一的Coldplay,在出道10年来第四张专辑《Vivalavida》的封面中,引用了德拉克罗瓦的这幅《自由引导人民》,并颇受好评。Google网站在离开中国市场前,曾有“我的个性主页”版块。其中有一个模版,就是有以《Vivalavida》为主题,《自由引导人民》做背景的。

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为何很多画家喜欢画裸体女人

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画裸体的女人,这对于思想还不怎么开放的中方来说是可耻的,但是对于西方的艺术家来说,这代表了他们反抗宗教教会的压迫。在这种思想的潮流下,人们的思想开始了解放,社会开始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在人类的起源最先是母系时代,女性是众生之母。欧洲的信仰十分的强烈,他们信仰的第一个人就是亚当,亚当初来世上就是赤身裸体,踏进伊亩园的。对于欧洲来说,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讴歌女性的美,例如神话油画,雕塑,种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都是在为女性的美而加持。这不仅可以描写女性的美,还可以满足思想自由的表达需要。

女性人体在欧洲已经形成了传统,在中国,从最初的国画也开始慢慢的接受了这种画风。每一种风格都是各自国家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我们都应该尊重。

Ⅵ 外国美术史作品分析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根据他青年时代在巴塞罗那的“亚威农大街”所见的妓女形象为依据。这条街以妓院林立而闻名。画上的女人形象,就是这条街上的妓女们。但画家最初的构思是十分复杂的。1906年5月,毕加索与当时的女友费尔南多·奥利维尔一起去戈索尔旅行,此时他心情极佳,伏拉尔刚买下了他大部分属于“粉红色时期”的作品,获得2000金法郎。戈索尔风景优美,他们度过了三个月,又同时酝酿了他的新创作。他已被巴黎画坛视为最有前途的人,因此有一种“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他一心想画出里程碑式的杰作来。他记得安格尔因《土耳其浴室》一画,使他的新古典主义闻名遐迩;当年“独立沙龙”几乎是怀着嫉妒心理来看马蒂斯那幅《奢求、愉悦与欢乐》的。毕加索也悄悄地揣摸着一个主题,要以永恒的女性形象为题材。是年夏天,毕加索已创作了一幅《穆斯林女人》。当他回到巴黎后发现,《穆斯林女人》丝毫未引起观众的注意。1907年初,他把描绘对象转向当年给他以很深印象的亚威农妓院。与此同时,他又受到塞尚的感染。塞尚默默无闻地死去,可是在他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的绘画价值,并于1907年的“秋季大厅”举行对塞尚的悼念画展。基于上述动机,毕索把这幅《亚威农的少女》的草图抛了出来。

在草图中,还出现一个海员和一个刚进门的医学院学生。毕加索大胆地画了五个姑娘和两个男人。背景是妓院的客厅或饭厅。后来几经修改,又作了大胆的突破。毕加索曾对人说,他讨厌这个题目。因为亚威农的姑娘并非是些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而是一些出卖爱情的妓女,她们与画上的女人毫无干系。这幅画的题目是诗人萨尔蒙给起的。也许诗人根据这些裸女,才把她们与亚威农妓院联系起来。由于这一幅以裸体女人为主的大型油画,与那个不光彩的亚威农背景相联系,使毕加索受到了猛烈的抨击。

在此画的第一幅稿子上,一如前述,还有两个男子,一个持花束,另一个从布幕后面走出来。毕加索自己说,他原想画一个骷髅,以强调死亡——一种罪恶生活的报应。如是这样,似乎又多了一层“劝人为善”的意义,以符合西班牙人对花街柳巷蔑视的传统。但后来全部改变了,以立体主义方法来表现五个裸女。

在这幅画上,观者多少可感觉到画家着意于纯粹的田园风趣。五个裸体女人的色调是以蓝色背景来映衬的。蓝色使他想起戈索尔那美丽宜人的风光。但观众看到的是一群几何形变异的女人。右边坐着的一个女人象戴上假面具一般,当她转过身来,脸容十分可怕,就象从阴间爬出来的鬼魅,颜色却又象烤熟了的乳猪。最左边一个女人,正拉开赭红色的布幕,为要展示她的姊妹们的菱形身体。她那严肃的表情,侧面的轮廓,简直象埃及的壁画。中间还有一堆水果。总之,这些形象使人观后产生作呕感。当诗人把这些形象与亚威农相联系时,观众似乎受了侮辱一般,责骂毕加索的鄙俗。殊不知,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共鸣。《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此画作于1907年春。

详细分析

毕加索以他青年时代在巴塞罗那的“亚威农大街”所见的妓女形象为依据。这条街以妓院林立而闻名。画上的女人形象,就是这条街上的妓女们。画家曾多次易稿。在这件作品的草图中,曾出现一个海员和一个刚进门的医学院学生。毕加索大胆地画了五个姑娘和两个男人。背景是妓院的客厅或饭厅。后来几经修改,又作了大胆的突破。毕加索曾对人说,他讨厌这个题目。因为亚威农的姑娘并非是些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而是一些出卖爱情的妓女,她们与画上的女人毫无干系。这幅画的题目是诗人萨尔蒙给起的。也许诗人根据这些裸女,才把她们与亚威农妓院联系起来。由于这一幅以裸体女人为主的大型油画,与那个不光彩的亚威农背景相联系,使毕加索受到了猛烈的抨击。在此画的第一幅稿子上,一如前述,还有两个男子,一个持花束,另一个从布幕后面走出来。毕加索自己说,他原想画一个骷髅,以强调死亡。如是这样,似乎又多了一层“劝人为善”的意义,以符合西班牙人对花街柳巷蔑视的传统。但后来全部改变了,以立体主义方法来表现五个裸女。在这幅画上,观者多少可感觉到画家着意于纯粹的田园风趣。五个裸体女人的色调是以蓝色背景来映衬的。蓝色使他想起戈索尔那美丽宜人的风光。但观众看到的是一群几何形变异的女人。右边坐着的一个女人像戴上假面具一般,当她转过身来,脸容十分可怕,就像从阴间爬出来的鬼魅,颜色却又像烤熟了的乳猪。最左边一个女人,正拉开赭红色的布幕,为要展示她的姊妹们的菱形身体。她那严肃的表情,侧面的轮廓,简直像埃及的壁画。中间还有一堆水果。

Ⅶ 找一幅油画,不知道叫什么名。

谢楚余的《陶》
谢楚余档案
谢楚余,1962年生,广东汕头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曾参加依维尔古典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代表作有《中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每年上百美女踏破他家门槛
谢楚余的家在广州美院一处幽静的老式楼房里。装修自然、淳朴,最大的装饰品恐怕就是油画。百来平方米的居室,摆满了油画,有几十幅之多。
记者发现,画家所有的创作大都与女人有关,不少是裸体画,画中的女人很有神韵,大部分是美女。
谢楚余说,女子神秘的气息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而神秘的东西最让人着迷,让人可望不可及。所以,他最喜欢画的就是女人。
讲起女人,谢楚余滔滔不绝。他说,每年平均邀请十个模特作画,至今,起码有上百美女成为他的画中人。
很多女孩说,能当谢老师的画中人,不枉此生。因为谢楚余画女人,不仅把女人的神韵画出来,而且还把女人的内心世界也画出来。
据说,每年希望当谢楚余模特的有上百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外的美女。州闷但是,名额只有十个左右。许多慕名而来的女孩为了达成愿望,甚至托关系、找后门,搞得谢楚余应接不暇。谢楚余说,并非每个女孩都适合做模特,必须要有气质,他看慧渣女人是很挑剔的。
卖假画的老板和他攀关系
在谢楚余的艺术生涯中,最让他烦心的就是盗版。
有一次,他在广州市文德路的一家画店看到一幅标明谢楚余画的作品。他惊讶,自己从来没有画过如此糟糕的作品,而且自己的原作大部分已出口国外。
他问老板:“这幅画是谢楚余画的吗?”老板斩钉截铁地告诉他:“百分百是,我跟谢楚余很熟,都是潮汕老乡。这幅画是谢楚余特意给我卖的。”
“多少钱?”
“便宜你了,就5万元人民币。”谢楚余心想,还真便宜,他现在一幅油画在国外起码卖10万美元以上。
谢楚余并没有戳穿这位老板。他说,这已经见怪不怪了。最让他气愤的还是“抱陶女”被侵权。
因为《陶》打了场艺术战争
“抱陶女”正确的名字为《陶》,这是谢楚余1997年初完成的一幅油画作品。《陶》的创作,缘于三个模特,一个青岛人,一个汕头人,一个混血儿。在谢楚余看来,这三种人“杂交”,最漂亮。
《陶》一经问世,便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打动世人。但是,它也成为中国油画史上被翻版盗印最多的一幅油画,盗版数不少于一百万次。
谢楚余告诉记者,《陶》完成后,先后参加了新加坡、香港及内地的有关画展,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8年11月底,谢老师收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恭喜他的作品被某口服液收购并充当其形象小姐。谢楚余一头雾水,他与某口服液一点瓜葛也没有。怎么回事?
12月初,谢楚余向他的朋友、广州画院的画家李醒滔诉说了自己的莫名境遇。恰好,李醒滔担任即将开幕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总监,他建议谢楚余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原作,以正视听。
这样,《陶》出现在“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同时很快成为会场上的聚焦点。展会期间,这幅画前围着不少观众,在欣赏和体会艺术的同时,也有一些观众感到疑惑。
一位姑娘在画前观赏良久,上前问谢楚余是不是参考了某口服液的女孩形象,因为她在某口服液的广告里也见到这样一个抱陶少女。
谢楚余听罢,指着画对围上来的观众气愤地说:“我把它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才是《陶》的册碧弯作者。”当时,某口服液的两位代表也在场,谢楚余转身对他们说:“请你们给大家解释吧!”
迫不得已,谢楚余决定状告侵权者,讨回公道。官司很漫长,足足打了六年多时间,最后以八万元的赔偿告终。谢楚余没有再上诉。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已耗不起这场艺术战争。
现在,这幅原作已被香港一位房地产商收藏了。他几次想回购,收藏者都不愿意。这一直是谢楚余的遗憾。

Ⅷ 以前有一幅着名油画,内容是战争中一个女性裸露上半身,举着步枪领导众人战斗,这画叫什么

《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8)欧式女人裸体油画图片扩展阅读: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该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是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

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增强皇权,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并宣布解散议会。

1830年7月26日,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自由引导人民

Ⅸ 西方油画艺术中为什么有许多表现裸露人体的作品

喜欢油画艺术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在大量传世的西方经典油画中,有许多表现裸露人体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着名油画大师的代表作。比如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拉斐尔的《美惠三美神》、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提香的《田园合奏》、丢勒的《亚当与夏娃》、鲁本斯的《土与水》、伦勃朗的《娜达厄》、委拉斯贵支的《镜前的维纳斯》、戈雅的《未着衣的玛哈》、安格尔的《泉》、布格罗的《春天的来临》、雷诺阿的《大浴女》、格维德的《雅典娜女神》、马蒂斯的《跳舞的人们》、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女人》等等。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事绘画的画家也要穿衣吃饭养家糊口,很多时候,画家画画是为了生存生活。14世纪至19世纪的很多人体油画都是王室贵族达官贵人跟画家定制绘制出来的。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人体油画都是当时的大财团美第奇家族定制的。法国19世纪人体油画大师安格尔的《大宫女》是拿破伦国王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妃卡洛琳定制的。等等。因为有人喜欢,而且给的价格不菲,也促使很多画家热心创作人体油画。

三,绘画技法与风格的原因

业内普遍认为,在油画描绘的各类物象中,人物画是最难描绘的。因为人的五官和身体结构组织肌肤表现比较复杂,并且人又是鲜活生动的,有着丰富多样多变的动作表情,而且人又是人们最熟悉的。而在人物画中,人体画又是难度最大的,特别是女人体画,从端庄秀丽温柔妩媚一颦一笑风情万种的容貌,到富有韵律的身体曲线,美轮美奂,却更难以刻画描绘。

因此,习画者和画家们普遍把画好人物画、肖像画、人体画作为锤炼提高绘画造型具象能力和展示绘画技法风格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和“硬功”来对待。安格尔就说:画不好人体油画的画家,算不上是真正的画家。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人体油画成为西方画家们致力追求乐于表现的绘画题材。

综上所述,西方油画中之所以裸露人体的作品比较多,有历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有现实的原因,市场的原因,也有油画技法风格的原因。

Ⅹ 有副画是个半裸女子举个瓶子倒水

应该是全裸的吧,你看图片对不对。

【画作名称】《泉》

【创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加国·安格尔(法国)

【创作年代】1856年

【规格】163×80cm(一说为164×82cm)

【收藏地】巴黎卢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