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不能自拍的古代,美女怎么留影
如今又到了“修眉不如修图”的年代。很多养生APP都爱挂上华佗的名字,如果有APP开发商做款美图软件叫“毛延寿”,不知道会不会红?
西汉第十一个皇帝是汉元帝,他是个糊里糊涂的人。比如说,他觉得宫里的妃子宫女太多,挑不过来,便让画师画成像来选。妃子为了得宠,纷纷给画师塞钱求“修图”,谁给的钱多,画师就把谁画得美,汉元帝按图挑人,按图宠幸,竟然从不起疑心。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个匈奴国的单于跑到大汉求结亲,汉元帝假大方,忙说好啊好啊,暗地里则从画师给的美人图挑了五个最不起眼的给单于,其中一个的名字叫王嫱,就是后来的王昭君。汉元帝初见昭君,只觉得比他宠过的所有后宫佳丽都美呀。可现在拒绝单于就得丢面子,为了面子,汉元帝硬把王昭君送出了塞。他回过头才终于明白——我这些年挑的妃子原来比见网友的水分还大啊!哎呦喂万恶的“修图手”们!哎呦喂我痛失真爱!哎呦我真是??汉元帝大概在心里骂了一百句脏话,然后就气呼呼地把所有宫廷画师都杀死了。
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传说,出自《西京杂记》,名叫“画工弃市”。联系《汉书》与《后汉书》的正史来看,这其实是个鱼死网破的故事——糊涂的汉元帝在昭君出塞的当年不知怎么就死了,时年四十二;王昭君一说是为了正义,一说是自负于美貌,又一说是家里贫困,总之就因为没给画师“修图费”而远嫁他乡,从此再没回来,虽然后世不断给她的出塞赋予正面价值,但于一个20岁少女当时的人生毫无帮助;至于画师们啊,《西京杂记》里讲,他们靠“修图”各个攒来了万贯家财,这下全被查抄,命也搭上了,真是成也“修图”,败也“修图”。《西京杂记》还特意用惋惜的口吻点名了其中几个手艺最好的画师,说他们一死,京城就没了好画工。这些人中有擅于画牛马飞鸟的陈敞,擅于布色的杜阳望,还有人物画最棒、画谁像谁的毛延寿。本来这是纯夸毛延寿绘画水平高,可后世传啊传,“害王昭君不幸福”就成了毛延寿一个人的锅??
《西京杂记》的作者一说是汉朝人刘歆,又一说是东晋葛洪借前人名义所作。葛洪写的其他书还有《抱朴子》和《神仙传》,创作风格向来飘忽又八卦,《西京杂记》里还首次出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和“匡衡凿壁偷光”两个故事,杜撰成分很大。不过在他所生活的年代,画家爱给高贵女性画像的风气正刚刚形成,这种画后被叫做仕女画。
仕女画,就是古代宫廷和贵族家的美人肖像画。两晋时候,画中人还多是“神仙姐姐”,例如水墨画的鼻祖顾恺之就以曹植《洛神赋》为灵感,画了《洛神赋图》。《洛神赋》里有个很“仙”的词叫“凌波微步”,顾恺之画中的女神也是轻盈骨干型,同时身姿挺拔。等到了仕女画的黄金时代唐代,画中的人轻盈也还轻盈,轮廓则像气球般圆圆地吹了起来。
唐代画仕女图最厉害的两个人是张萱和周?P。这两人的画又被叫作“绮罗人物”,意指这类画擅长表现美人们轻罗薄纱的华服。张萱的名作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比起着迷刻画仙女的前代画家,他更爱画美人们忙忙活活、喜气洋洋的日常生活,什么纳凉啊,梳妆啊,骑游啊,缝缝洗洗啊。比他晚些的周?P笔下的仕女们则更加好静不好动,什么《攒花侍女图》啊,《挥扇仕女图》啊,基本走坐着长肉的路线。虽是坐着长肉,却一个个怡然自得,生动恬淡,看起来相当幸福。
到了动荡的五代十国时代,仕女们渐渐瘦下去了,但人还是健美的。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中书侍郎在家大开派对的事。画上女性占了半数,一个个站得直坐得正,秀秀气气、精神抖擞,仿佛刚练完瑜伽普拉提。这大概是中国古代绘画里女性最健康舒展的时期之一,往后到宋朝,仕女画中的美人就全改了瓜子脸、小削肩、纤腰一握,窄裙一弯,娴静得好像一只只小绵羊。再看元代呢?当时汉族画家与文人的生活实在不如意,壮志难抒,便只好把眼光从现实世界移开,扎着堆去寄情山水梅竹,他们大力发展了文人水墨,仕女画则暂时被丢在一边了。
这情形一直延续到明朝,明朝中期出了“明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唐伯虎。前两人好山水,后两人工人物。仇英不是文人而是画匠,工笔画认真精细,非常靠谱。唐伯虎则是人聪明,天赋高,属于人物花鸟山水样样行。他画的仕女图有唐朝遗风,选材立意又有趣,工笔重彩也行,白描淡彩更佳。且唐寅是个落拓人,一辈子卖字画为生,他画的仕女并不止贵族,还有缙绅家的小姐,邻家的少女,青楼的艳姬,正是“不拘一格”画美人,美人百态,也丰富了明朝仕女图的姿态与故事。
唐寅之后,明朝仕女画一度了无新意,直到明末出了大画家陈洪绶。陈洪绶画的美人属于夸张写意型,求拙不求巧,主要看意趣。同时在他那个的年代,中国版画正流行,陈洪绶就为当时的许多流行小说做了版画插图,其中有《水浒》和《西厢记》,这些人物形象不断被临摹,放在小说前几页于坊间流传,这就是绣像本小说。
绣像本在清朝更加流行,同期流行起来的是贵族人家的仕女图,不过,清朝仕女图多匠气,追求病病歪歪的死板造型,已经无法再和魏晋时的仙风道骨、唐代的丰腴华丽、宋明的灵秀平民气息相比了。1839年,法国向世界公开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的专利权,隔年就是鸦片战争,照相术进入了中国。起先是军中有随军摄影师,接着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和上海都先后开了照相馆,许多肖像画师改行当了摄影师,贵族们的时髦也从画像变为拍照留念。
银版照相术的曝光时间很长,照片中的人物常常肩膀僵硬板着脸,但好处是,光线在银盐反应中留下的痕迹绝不会骗人,美就是美,胖就是胖,不以画师的笔头改变。电影《末代皇帝》里,溥仪选妻看的也是照片,他在这方面可比糊涂被坑的汉元帝幸运多了。
想一想啊,如今又到了“修眉不如修图”的年代啦。不是有很多养生APP都爱挂上华佗的名字吗?那如果有APP开发商做款美图软件叫“毛延寿”,不知道会不会红?
② 古代明朝、清朝,白描人物画出名的画家
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极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身为明末遗民,他们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石涛努力体察自然,鄙视陈陈相因,亦步亦趋的画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面向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主张对后世的“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都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③ 求多张仙女素白描画,狐妖白描素描画,古代妖媚白描画,卡通人物素描白描画,要白描工笔画额,不要上色了
我就只有这些
④ 用白描的手法写一个女生的相貌
你好
她是一个快乐的“假小子:瘦得不堪,体检时医生曾怀疑她是否脊椎突出.也许晒多了太阳,皮肤呈棕黑色,两只乌黑的眸子泛着亮光
,特别是她贼贼地笑,更显得机灵可爱.她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奔跑时活像一只小沙鼠
满意请采纳
⑤ 手画古代美女图的方法
画仕女的手应该熟习和掌握以下三个规律:
(一)手的造型和姿态 仕女手的造型是指手的形象而言,如长短、肥瘦,大小 等,属于人物的生理特征。而手的姿态则是指手的动作与姿势 而言,是体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 分割的。为了说得更清楚些,将二者分述如下:
第一,仕女画手的造型 历代壁画中所画的佛、菩萨、飞天.供养仕女及舞蹈仕女 等,手的造型都不一样,魏时仕女的手用细线描成,有韵手无 节,很柔软;唐代画的手有节,比真实的手略为夸张,第三个 手指稍长,显得有力,并将手指头突出来的肉勾出,这说明唐 代妇女不留指甲(图一);五代至明清,手的造型越来越瘦 小,比例也愈加不正确,显得人体大而手特别小,极不相称。为了使仕女画健康向前发展,我们应该继承优秀传统手的造 型,抛弃不健康的东西,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仕女手的造型。
第二,仕女画手的姿态 前面已经说过,它是属于表达人物思想和性格的。正如一 张画中的人物刻画直接关系到画的主题思想一样,手的姿态如 果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那末,也有助突出整个画的主题 思想。以我创作的《文姬辨琴》为例,此图表现蔡邕在月夜弹 琴,为了试探女儿文姬是否真的能辨琴,他有意挑断一根琴 弦,坐在一旁的文姬正细心倾听与分辨其父挑断的是第几根 弦。这个情节关系到手的姿态的处理,起初我在画稿上设计文 姬伸出四个手指,意思是说断的弦是第四根。有人看后很直率 地沉 “这样画手势岂不成了解说图”?他认为我这样表达文 姬的思想过于简单化,缺乏内心活动的深度。后来我反复推 敲,觉得这位同志的意见很有道凰可是怎样处理文姬手的姿 态,才能哈当地表达文姬徊听琴后猜想的瞬间心理活动呢?正 当我苦思暝想之际,忽然一个敦煌壁画中用手支颐的《思维菩 萨》彩塑泥像浮现在我的眼前,它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决 定将《文姬辨琴》的手处理成紧贴在嘴边并正在思索的姿惑 实践证明,修改后的手的姿态确实比伸出四个手指含蓄得多。 最近我在创作中也遇到类似问题,使我更加认识到手的姿态在 仕女画创作中是何等重要。
(二)手的结构 简要地说,手的结构包括腕、掌、指三部分。腕骨构成手 掌的基部,由八块小骨组成,约似椭圆形,位于手掌与前臂之 间,它将手掌与前臂连接起来。五根掌骨呈扇形,指骨中第三 指最长,除拇指外,均由三节组成。在掌部的拇指侧及小指侧, 有两个隆起的肉质,称为“拇指球”和“小指球”。整个手从侧面看,前臂,腕,掌,指,有如阶梯逐级下降。手背侧因前 臂肌肉的肌畦通过腕部伸向各指,使手屈伸时肌腱显露于外。 我们画仕女的手也一定要注意手的结构的共同规律。
近代,由于医用人体解剖学和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出现,许 多国画家、雕塑家、象牙雕刻及琢玉家在仕女题材创作中,手 的结构大都比较正确和健康,但也有某些作品手的结构及比例 不够正确。这是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这门艺术科学所致。 这些毛病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人大手小”、 “两只手不一般大’、“小拇指比大拇指还粗或一般粗”、 “五个手指平列”、“手掌太长或太短”, “手腕太细或太粗”. “手腕和手的位 置不对或衔接不起来”等等。要克服这些缺点,必须重视人体 解剖学,并切实地学习与掌握它,运用到我们的仕女画中。
(三)手的勾线 手的勾线也和面部勾线一样,要求匀称而细紧,使柔和的 线条富有弹力。卷轴画仕女手的线条采用细线的游丝描,用以 表现仕女手部的匀称和柔润。壁画仕女手部的线条均用铁线 描,但描法与卷轴画相同,线条也极为匀称、有力,同样能收 到游丝描的效果。敦煌、永乐宫壁画中仕女手的勾线可证实这 —�6�1点,不同之处在于卷轴画用淡墨勾,壁画则纯用浓墨勾。此 外,用笔可稍有轻重,起伏,但忌用转折顿挫的笔法,这样画 手显得比较僵硬。图四为古代卷轴画和壁画勾手的方法,图五、 六,七表现现代仕女手的姿态和勾线方法。从这几张图可看到传 统手的勾线笔法及现代仕女画手的结构的优点,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可供初学者参考。 由于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与臂部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仕 女的臂部也必须画准确,才能与其它部位相谐调。
(四)手的着色 第一,染曙红。要求与脸同时进行,为表达出手皮肤里的 血气,必须先后用曙红将手指尖,手腕和前臂交接处、拇指 球、小指球诸部位染出。
第二,用赭石调朱膘,分染手指、手背及手掌的明暗,手 指只须往一边染,不必两边都染。同时不要染得过深或过分求 立体感,否则与脸不协调。
第三,用朱膘,曙红、藤黄和粉调合成肉色将手全部罩一 遍(与脸同时进行),干后再用曙红调赭石勾手的颜色线(也与脸同时勾)。至此,仕女手的着色全部结束。
四.仕女各部位的着色及颜色的研制
仕女画的着色也和山水、花鸟画一样,都要从染墨开始。 就是说,着色以前,一定要把应该染墨的地方(发髻、眼眉及 鼹用墨打底或需要用墨渲染的部位)染好、染足,然后再开 始着色。因此,笔,墨、色三者之间是不可分9,J而又互相联系 的。历代画家提倡“墨即是色”; “墨分五墨六彩” (五墨指 干黑、浓、淡、湿,六彩指墨可分为黑,白、干,湿,浓、 淡)。说明笔之所以表现物的形,墨之所以表现物的色,都与 颜色有同等的功用。所以中国画中纯用水墨渲染的白描画,既 是初学的阶梯,又是独立而具有很高艺术性的画种。我曾在故 宫看到两幅明代仇英的白描仕女画,真是精妙绝伦。其中一 幅画的是一个弹筝的仕女,其面部、发髻,衣带,以及乐器的 音柱、丝弦,都用丰富和不同浓淡墨色层层染出,极为细致。 此画虽然不用颜色,但同样有色彩的感觉。这两幅高水平的白 描仕女画,有力地说明了“墨即是色,,的道凰现将仕女画的 着色技法扼要叙述如下:
(一)发髻的着色 发髻勾好后,先用淡墨逐渐加深染出(至少两遍),然后 着脸和手的颜色,接着再将发髻用墨染到应有的浓度。用墨染 发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清代改琦,费丹旭为代表的淡彩着 色的仕女发髻,用较淡的墨染出,只有一两处用浓墨染;一是 明代仇英和唐、宋的染浓墨的仕女发髻,画得特别浓。染墨最 难的地方要算额部的发际,必须按原来勾好的发际准确地染, 从浓到淡,一直染到无痕为止。初学的人,往往因为水分干湿 掌握不好,不是染不够,就是染过了出乐的界线,结果使额头变得很短蹙,有时还会被墨染脏,再也无法挽救。因此,要 染好发髻,必须熟练地掌握渲染方法中特有的“窄染法”技艺。 “窄染”是用很浓的墨色画到发髻时,骤然染淡,并染得毫无 痕迹,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二)颜面的着色 仕女画脸部的着色方法,从传统的仕女绘画来看,大体分 为两种:
唐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技法 唐代《簪花仕女图》、《宫中图》,以及大量的壁画、墓葬壁 画(如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中的仕女人 物,面部着色均大同小异。由于晚清以前没有洋红,所以都用 B刚巳其染法是先将仕女的两颊染出,再用浓的蛤粉罩一遍, 不用赭石。朱膘调成的肉色加染明暗。因为面部的轮廓线很准 确,虽然不加明暗也很有立体感。这种不染明暗的方法,从唐 代就流传到日本,直至明治维新以后,甚至现代的人物画家, 包括伊东深水和镝木清芳等,都沿用这种颜面着色方法。
1.唐代卷轴画与壁画,在颜面设色方法上基本相同,所不同 之处在于卷轴画染胭脂之后,稍微用一点很淡的肉色,主要在 鼻子的暗面及脖颈下稍加渲染,然后加薄粉罩,再用重粉染出 额,鼻、颏(即三白)。这种施用重粉而不染明暗或少染明暗 的技法,恰好表现出唐代贵妇人所崇尚的浓妆艳抹的“盛妆” 效果,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2.五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技法 五代以后,仕女画面部设色采用很细致的渲染法,用朱膘 和赭石染出眼窝.鼻的凹部,两颊、嘴角、耳边及颧骨各部 位,然后再罩上调有肉色的粉。这与唐代用粉不调肉色或少调 肉色大不相同,但仕女面部仍然和唐代一样施加三白,而且更浓。五代以后直至现在一直沿用这种三白法,它比唐代设色更 富有立体感,甚至更力瞰艳厚重,《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付:女人 物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说,五代这种面部较细致并富有立体 感和质感的染法,在着色方面比之唐代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唐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法的长处。
⑥ 知名的古代妇女形象
李清照档案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
89年版)
谢道蕴。 东晋女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着名政治家谢安之侄女,王凝之之妻。聪明有才智,所作诗赋颇有名。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
刘令娴。南朝梁代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刘孝绰妹,徐悱之妻.
蔡文姬。汉末女诗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班昭。东汉女辞赋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
鲍令晖。南朝宋女诗人。鲍照之妹。
左芬。字兰芝,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左思之妹,西晋文学家。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薛涛。薛涛(770-832):字洪度。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
⑦ 要古代女子的仕女图(最好是白描)
你直接找我要就好啦~这个是使人珍藏,里面有男的,但是我觉得对你很有帮助就木有拿掉
http://www.rayfile.com/files/8c7da1d7-72ad-11de-84ad-0019d11a795f/
⑧ 求古代四大美女工笔画条屏白描稿,谁那里有,现在急需,忘大家帮帮忙,联系,QQ,407728837
⑨ 我想临摹古代美女的,请问那个网站有,或者是您推荐上传几张,素描速写白描都行
您在QQ腾讯搜索 艺术空间 ,这位朋友在自己的日志里面收集了很多很多的速写,素描,色彩艺术,等等,您一定会满意的。
⑩ 临摹古代仕女画的白描怎样画的有古意
摹本身就是要次真迹一等,自然越像越古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