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图片 » 民国上海两美女旗袍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民国上海两美女旗袍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3-24 07:34:51

⑴ 民国时期上海流行的旗袍,这种服装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说到旗袍,这对很多女性来说应该不奇怪,特别是民国时期,旗袍成为那个时代女性非常独特的服务。事实上,这种服装是从满族服务演变而来的。必须说,这些青年学生为旗袍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旗袍流行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30年代,旗袍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风格不断翻新,旗袍在流行之初,人们常穿得有点丰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格得到了改进,它综合了一些西方短裙的优点,领口相应减少,长度也适当缩短。

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欣赏这种服务,当然,有些现代女性还是要求服装店为她们剪一两件旗袍,但她们大多只是想在家里过“民国”瘾,时代日新月异。

⑵ 民国美人穿高开叉旗袍,真的会“露大腿”吗

民国时期有主政一方的军阀势力们,也有上班回家两点一线的小市民们。他们当中能把民国表现得最真实的便是那时的穿旗袍的女性,那时的旗袍并不是只待在有钱人的衣柜里,就是普通农家妇女的衣橱里也有一二件得体的旗袍。宋氏姐妹给人的形象多是一袭旗袍,很好辨识。就是马路上随便走过的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旗袍。

旗袍下面穿衬裙,所以这是民国的美女。现在的旗袍里面早已换了内容,也换成了另一种美。

⑶ 都说花样年华旗袍妆是民国妆容,民国时有哪些旗袍美人

都说花样年华旗袍妆是民国妆容,民国时的陆小曼、林微因等,他们都是穿旗袍人的美人。

旗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旗袍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服装的形式,更多的是能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一个发展特色,在很多时代旗袍作为我国的一种国民衣服,受到了很多国家以及人们的喜爱,很多人对于旗袍都进行追捧,他们有的甚至从国外赶来专门定制中国的旗袍,可以说在一定的时期内我国的旗袍都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盛行,很多人对于旗袍都独有情衷,甚至在当代我国的旗袍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大家对于旗袍的喜爱是无法言表的,这更说明了我国的服装已经走向了国际化。

在旗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看重他的优点,利用历史遗传下来的一些方法,再结合我们现代的一些手艺,对旗袍进行一些改良,这或许能够赋予旗袍另外一种意义,让他能够更好的展示我们东方女性的美。

很多人对于旗袍都是非常喜爱的,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衣服,更多的是一种历史文化,它能够代表我国的时尚以及历史的美。

⑷ 民国名媛穿着

民国服装;旗袍;文明新装

民国时期的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走向衰落和蜕变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新服装孕育新生的时期。旗袍作为民国时期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装,她的产生、变化、发展都伴随着整个民国社会。

一、民国初年的旗袍

在民国初期,整个国家社会一直处在革命与动荡中,人们经历革命的洗礼为时不久,衣着观念、生活方式都处于新旧更迭的大转折时期,旗袍也正在乱世妆扮中悄然过渡。总体说来,旗袍在此时已退居到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不复昔日的显赫地位。此时的旗袍在廓形上变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领子由早期的无领或低领变化为“元宝高领”,最高时可与鼻尖齐平;袖子稍有收紧并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袍身长度减短至膝与脚踝之间。旗袍线条造型仍较为平直,色调力求素雅,领、袖、襟等部位也用镶滚,但比以前简练概括得多,通常只有少许几道。绣纹也趋于简单,不复以装饰体现地位与身分,而且开始注重体现女性的曲线。

二、20年代崭露头脚

随着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中西方交流的加强,西方大量的女装样式流入中国,许多报刊、杂志都进行大篇幅的刊载;当时留学归来的留学生也带回了许多国外的思想和服装;当时的许多女装设计师们都跟随西方模仿西方的样式设计女装。因而西方的女装大量充斥在社会上,而且这些服装样式和设计方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并推崇。西方流行女装的这些特征,在旗袍上也是有所映射。

20年代中叶起,一种新的旗袍诞生。在当时的上海是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全国各地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上海旗袍时尚的最初,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的,短袄外面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1926年,长马甲同短袄合并,就有了民国新旗袍最初的款式。张爱玲评价道:“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1]”袍身宽松、廓形平直,长度在踝关下之上或大约小腿肚的地方,倒大袖。领、襟、摆等处仍喜做滚边镶饰,但繁褥之风日减,“裥干”和阔滚条被视为过时的象征。秋冬时穿的夹旗袍,倒大袖,只有一道花边装饰,已略显腰身。1924年秋,末代状元刘春霖之女刘沅颖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亚,新娘当时穿的就是这种倒大袖旗袍[2]。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

至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受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摆线提高至膝下,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们秀丽的小腿。虽仍为倒大袖,但袖口变小。装饰性质的镶滚趋洁,甚至完全取消,色调也力求淡雅和谐,后体上显得十分简洁方便。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袍身变得合体,有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克夫,成为流行一时的时尚。民国初的“文明新装”也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3]。整个20年代,中西交流的机会增多,从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扩大了国人的着装选择,改变着人们的着装观念。人们不再那么固执地追求“做一件传三代”,从而刺激了购买欲望,推动了旗袍的流行和变革。20年代的旗袍就明显受迪考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线造型、对称的装饰品和纹样图案。

三、走向经典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最为壮烈,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二十年。此时也是女性进步思想和自我意识最为活跃的年代,所以三四十年代也是中国近代女装最为灿烂繁荣的年代。而恰恰就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而且这时期,旗袍被很多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更能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1934年就几近臀下,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来双腿隐隐可见。可见当时对女性的行为约束已经大大放松,从而符合了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四、经典的延续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以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抗日战争硝烟燃起,大多数国民皆无心于服饰的奢侈。出于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40年代初的旗袍不复30年代衣边扫地的奢靡之风,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炎夏季节多倾向于取消袖子,领高减低,省去了种种繁琐的装饰。使其更为简便、适体,从而形成了40年代旗袍独特的风格。

改良旗袍最早出现于30年代后期,短袖旗袍上始有肩缝,起初尚无省,归拔比较多。后来逐渐有了胸省,开始时收省还不明显,以后渐渐发展到吸腰省并使用装袖,装袖在40年代中期得以推广,自此旗袍更为合身适体。据40年代初报载,衣料涨价百分之百。故而服饰装扮上力行节俭,倡导“旧衣运动”,普遍兴起国货运动,使旗袍在面料的使用上也颇具特色。当时颇有影响的《申报》元旦新春例发“衣食住行”计划:“在这国难深重的今日,正应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衣服新旧无关宏旨,但求有新思想。新脑筋就好了……4]”;只要求其适体、经济,万一要做新的,就采用纯粹的土布。因此土布成为旗袍常见的用料就不足为奇了。抗战初期的上海还一度流行用国产白棉布或毛蓝布(又称爱国布)做成的旗袍。此时的旗袍虽然装饰极为简单,用料也十分平常,但仍不失为日常服装的主流。40年代中期的旗袍还引进了两种西式配件——垫肩与拉链。把传统的盘香纽、直角纽换成拉链,也成为当时的时尚之一。礼服旗袍稍长一些,装饰更为考究,校服则以朴素、淡雅为尚;工厂女工夏季风行穿一种简便型的旗袍:略似面粉袋上挖个圆孔——无袖无领或低领,不收身、小开衩,长度在膝盖上下,内穿一条短裤,以图凉快,劳动轻便。

五、旗袍退位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人们似乎沉浸在了革命的浪潮中;人们的热情似乎完全转到了革命和劳动中,旗袍所代表的舒适、悠闲似乎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更多的代表劳动女性,适合劳动女性,能展现新时代和革命的女性服装成为了主流;旗袍悄悄的退隐到了一个历史的角落里,至此民国时期的旗袍到此结束。

图片参考:

(1)最初的旗袍

(2)20年代末期,南洋兄弟烟草广告。署名之光(谢之光)。发式袖端仍带20年代余韵,整件旗袍的风格已开30年代的先河。

(3)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4)受欧美影响,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透明的丝织品用来做旗袍了,开衩高至臀下。

(5)30年代末40年代初流行的旗袍,阴丹士林蓝布面料作礼服在月份牌画中处理得更像丝绸旗袍,袖短呈臂,窄身修腰。

⑸ 倪妮上海演话剧,穿旗袍眼波流转尽显风情,为什么她穿什么都好看

在上海的剧院中,倪妮,赖声川和郝光等人出现在了《幺幺洞捌》话剧中,倪妮身着开叉的旗袍,气质优雅又迷人。她的一双眼睛特别有魅力。现在,从《金陵十三钗》中出来的倪妮越来越厉害,而她在剧中用琵琶吟唱的一幕,已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同时,观众还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模仿日本士官的日语口音,还是说南京话,她都能轻松应对。倪妮出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是一名女演员。倪妮在上海演话剧,穿旗袍眼波流转尽显风情,为什么她穿什么都好看?

她的容貌和身材都很好,我期待着她将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我不得不说,作为我们国内娱乐圈的一名演员,倪妮自出道以来的过去几年中,凭借自身的实力和辛勤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好作品,而她的外在形象也是如此的好,难怪会有那么多人的爱与支持,毕竟,谁会不喜欢这样一个完美的女艺人

⑹ 民国时期的旗袍美女:坐姿风情万种,站立更显诱人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从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中国处于特殊时期,军阀混战,但此时的文化发展倒也没慢下来,还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涌现,女性在这段时间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民国美女穿旗袍,从后面拍着视角,显得更加诱人,图为一群穿旗袍的民国美女,个个在江边眺望,谁能猜到她们都在干些什么吗?

⑺ 穿着旗袍的民国女人有多美,看了这些照片你就挪

民国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虽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总以为还发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汇吃饭的时候,看到店里面穿着民国学生服装的服务员,就更有这种体会了。回望民国时,那些身着华丽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举手投足之处,皆是东方式的妩媚与温婉。

杭穉英,我国最早的商业美术家之一,设计的商品包装、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为素材,这是一幅西湖泛舟图,确实不错。

⑻ 海清民国旗袍造型真的是让人惊艳不已,还有哪些女艺人非常适合旗袍造型

哪些女明星的旗袍造型很好看呢?


倪妮就很适合。她的媚态带上旗袍,称之为风情女郎再贴切不过了。
在金陵十三钗当中扮演的玉墨,烫着大波浪卷,两瓣红唇,配上红色旗袍,熟女风味十足。

蒋勤勤穿白色旗袍,端庄柔美,肌肤水嫩,简直就是贵妇呐。
林志玲穿旗袍,就是中国版的芭比娃娃。


⑼ 美女一身紫色旗袍,高贵典雅,你感觉到强大气场了吗

美女一身紫色旗袍,高贵典雅,我感觉到强大气场了!说到旗袍很多人都会想到上海滩,因为上海滩的女人把旗袍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各种各样优美的身姿都展现了出来。这种古典的穿搭自古以来就是女性们最喜欢的款式,尤其是在民国时期的时候,旗袍的造型基本上已经定型了,那种特别立体的盘扣设计以及修身的剪裁和洋气的裙摆,把美的气质通通通过服饰来展现出来。

这个颜色选得非常好,这种紫色比较大气,而且是一种无袖款的修身的版型,可以穿出优雅的气质。而在衣服的表面采用的是黑色的绣花,看起来有一份古朴的感觉,立领的设计不仅突出了自己脖子的美,都是通过一串白色的珍珠项链来搭配出一种端庄典雅的视觉美。因为小姐姐的身材非常好,完全把旗袍的魅力展现了出来,穿出来的感觉是高雅又时髦,整体的穿搭风格是特别的好看的,非常的简单,也非常大气。

⑽ 民国女性独具韵致,其淡雅之美究竟从何体现

可能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我们看民国时期的女生都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韵味。也可能是因为封建传统的保守思想和民族女性觉醒的思想的矛盾冲突在民国女性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民国时期的美女充满着韵味,这种美从她们的穿着以及言行举止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女子以穿旗袍为主,而且她们的行为举止既保守,又出挑。

三、民国美女让人惊叹

常常有热心网友在网络上发一些民国时期美女的照片,这些美女身穿旗袍,热情洋溢的走在民国的马路上,一颦一笑之间充满了万种风情。因为这些独具韵味的民国女子,因此也流行了一种民国热潮,并且把民国时期穿旗袍的美女称为时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