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对于女性的脚都有什么酷刑
1、烙铁:烙脚板会让人感到剧痛,尤其是女性双脚更为敏感。
2、拶趾:夹脚趾,一般人都会尖叫。
3、钢丝刷刷脚心,这种酷刑经常和老虎凳结合使用。脚心也是人体敏感部位之一,足底神经受到强烈刷刺时,伴随剧痛还会产生一种难耐的刺心感觉。
红岩女英烈邓惠中受难时,被剥光上衣,赤足绑在老虎凳上,特务一边用钢丝刷刷她的脚心,一边用猪鬃戳她的乳头。她的女儿这时被特务带到刑房,未进门便听到母亲凄厉的惨叫声。
另有夹棍,烧烤,脚心钉钢针、钉脚趾、烫脚、挠脚心、刷脚心、割脚肉等酷刑,的确惨不忍睹。
(1)看美女赤脚足玉脚底图片扩展阅读:
一、古代脚刑:
反关节的酷刑中最着名的莫过于老虎凳,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酷刑。膝关节在人体四肢各大关节中活动的范围最小,两端大腿小腿的长度有利于施刑者用杠杆原理,以较小的力度强迫受难者。
反关节使用老虎凳的关键点一是使受刑者处于坐姿(两臂反绑或绑成十字形),这样会加重腿部韧带的牵拉力度,而仰卧的姿势由于髋关节的放松,连带腿部韧带放松,会减弱痛苦程度;二是腿部捆绑在膝盖上的大腿部,而不是以下部位。
因为老虎凳的作用在于牵拉受刑者腿部的关节韧带和造成膝关节脱臼,不在于折断受难者的小腿。因为折断小腿腓骨需要很大力量,痛苦时间短(受刑者很快昏厥)不符合施刑者既要折磨受难者又自己省力的要求。令受刑者赤脚,往往是为在使用老虎凳同时对受刑者的脚心用刑。
二、脚刑简介:
脚刑是指对脚趾、脚心、脚跟、脚弓施于的刑法。脚是人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尤其对于女人,从古代到现代,被用脚刑的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的酷刑多种多样,施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足刑就是其中最受青睐的一种。
人的双脚,尤其是女性的脚底板是颇为敏感的,对各种感觉(痛,痒,灼热等)反应程度较大,所以对脚用刑能最大程度的给受刑者更多的痛苦,而对其人身伤害程度减到最低。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器官,对其用刑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可放心施刑;再者脚上的神经细胞分布非常密,能最大程度的感受到痛苦,所以脚刑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刑罚。从古代到今天,被用脚刑折磨的人不在少数,且大多数为女性。
Ⅱ 中国历史上女性裹小脚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南唐后主李煜在唐人对“弓鞋”痴迷的审美基础上,别出心裁地将这种弓鞋用长长的布帛缠起来,以代替袜子。并在他的妃子娘身上做试验,始行缠足之法,开创了中国女性缠足的记录。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缠足一事自唐代开始,起源于波斯人的舞蹈。南唐与大唐相距不远,况且,缠足起源于舞蹈一说的可信性也较之前者尤甚。或许李后主的娘只是一个着名的缠足者,而非开创者。
正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一样,古时女人缠足也是被逼于当时社会的现状,相传朱熹朱老爷子极力倡导缠足,认为这是天下大治的基础,因为女人缠了足,便可做到男女隔离“静处深闺”。
说到缠足起因,大概说来有四个方面:审美的要求、两性隔离制度、宋明理学的推动、处女嗜好的促进等。中国女孩在束脚的过程中简直是九死一生。
而关于放足,从清朝康熙大帝诏禁汉人裹脚直到清朝末年,仍旧有相当多的人积习难改或迫于压力一直缠足。直到民国时期,中国女性才真正结束缠足的历史。
(2)看美女赤脚足玉脚底图片扩展阅读:
放足之艰难
英明的康熙大帝曾经诏禁汉人裹脚,违者拿其父母问罪。尽管雷厉风行,收效却不大,到康熙七年,大臣王熙上奏请求解除禁令获准,于是民间足之风又大盛,影响到满族女子也纷纷起而裹足。
干隆又多次降旨严禁,干隆的禁令只煞住满族女子的裹足之风,汉族民间女子依然裹足如故。近代改革家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希望家乡人放弃缠足陋习,并下决心不给自己的女儿缠足。这一举措使康有为在家乡受到很大排挤。
英国传教士立德夫人在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发动了“天足运动”,并成立了“天足会”。在汉口的维多利亚剧院,商会会长亲自安排座位,让政府官员都来听立德夫人的讲演。她的听众穿着官服,带着随从,端着很大的架子。
他们感到,由一个女人来和他们讨论一个中国人敏感的话题——女人的脚,是不可思议的。官员的威慑力吓得她的翻译临阵怯场。幸好一位中文讲得极好的传教士赶来救场,立德夫人的讲演才得以进行。
立德夫人还借助权威,她让人把张之洞反对缠足的语录用红纸写了贴在会场里,很起作用。她认为张之洞是中国最有学问的总督。在汉阳,她在宣传集会上,让放了足的妇女们站起来,她们当着大家的面笑着站了起来,立德夫人便感到她的湖北之行成功了。
她几乎走遍了中国南方,去了武昌、汉阳、广东和香港,又去了澳门、汕头、厦门、福州、杭州和苏州。这对于一个外国妇女来说,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
她说,“如果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踏进冰冷的海水时的感觉,那么你就能体会到我现在动身去中国南方宣传反对裹足时的心情。对那里我十分陌生,而裹足是中国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风俗之一。”
但是她还是一脚踏进了冰窟。缠足这种折磨中国妇女一生的野蛮习俗给她很深的刺激。她得到了回报,许多男人和女人当场捐款参加天足会,表示自己不缠足,也要劝别的女子不再缠足。
Ⅲ 现代文学描写女子玉足的片段
描写少女脚的句子:
1. 衣衫的褶裥下面,露出一支小小的脚,套着黑缎鞋。
2. 她有一双胖嘟嘟,细嫩又白净的脚。
3. 她那穿了松垮的细带凉鞋的双脚瘦而匀称,高高的脚弓,每一用力,连通脚趾的筋脉就在脚背上绷露出来。
4. 那姑娘的脚瘦长、略小,雪白雪白的,脚趾头像嫩藕芽儿似的。这孩子年纪不大,却生了一双大脚,两只鞋子像两艘小船一样。
5. 她的脚小巧、匀称、丰满。
6. 她的脚秀而翘,腕、踝都肥瘦适度,美妙天成。
Ⅳ 跳竹竿舞必须要打着赤脚跳吗光着脚丫脚底都黑了
是的,您说的是非常正确的,一般情况下,跳竹竿舞必须要打着赤脚才可以跳的,因为这种光着脚跳,虽然脚底都黑了,但是正常情况之下,这样跳还是非常好看的,整个的传统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跳,所以我们也不能打破人家的传统习惯
Ⅳ 古代人为何要将女性的脚裹成“三寸金莲”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
结语
缠足算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民间风俗陋习,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词里有的就是说的女的缠足,缠成三寸金莲。说白了就是变态的折磨女性,满足一些时人对于小脚的偏好。这一陋习直到近代的时候女性解放运动中才被革除,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了近千年。
Ⅵ 雅俗共赏,金庸描写的女子赤足场景有哪些排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金庸笔下的女主角,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个各具性格、又有着不同外貌特色的女子。比如黄蓉初登场的时候,卸去了一身的乞丐装扮,河边小舟之上长发披肩,一身白衣,却又在长发上束了一条金带,以白衣衬托金色束发金带,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衣着描写,却把黄蓉写得“犹如仙女一般”。
而赵敏初次登场的描写,只写她一双手,“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以白玉般的扇柄衬托赵敏的肤色洁白,不光是白,还能让读者脑子里生出一股如同玉一般的清辉。明明是男装扮相,却又不失女子英气和俊美,顿时把个赵敏写得明艳不可方物。
而赵敏的反应,先是娇笑,后是啜泣。周身是麻痒之下,连说话都带着喘气的效果。金老一段话,别说赵敏面红耳赤,就算是读者也是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待到赵敏妥协认输,还要叫嚷着让张无忌给她穿好鞋袜,这才让无忌“心中一荡”,而赵敏则有了些“异样的感觉”。
其实金庸笔下女子赤足不止这些,比如黄蓉就当着柯镇恶洗脚,还嗔怪几位士兵看她的脚。再比如杨康比武招亲,顺手也要撸下穆念慈的鞋子。还有钟灵让段誉带信物去万仇谷找解药,别的不拿,一定要脱下鞋子让段誉带去。
有人说武侠小说难免落俗,要迎合读者口味。话虽如此,但金庸大师文笔功力深厚,于俗中见雅,把笔下女子赤足写得优雅动人,这份功力,才显出大师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