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蒙古草原风土人情的资料
1、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
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2、背弓挎箭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解放前蒙古人娶亲时,新郎要佩带弓箭,跨骏马启程。到女家后,摘下弓箭,放在蒙古包的西南方。次日走时再挎上。
娶亲回来后,也放在蒙古包的西侧,三日之内,不许别人动它。三日后,由新娘收起来,终生保存。把它看作是既可以避邪气,又可以威镇魔怪的一种神圣的吉祥物。这正是蒙古族古代实行抢婚制或掠夺婚姻的一种遗俗。
3、生儿育女习俗
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如生婴儿为男的,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挂在门外。
如所生婴儿为女的,就在门外挂一个红布条。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礼仪式,备办酒席招待亲朋,以示报喜。洗完后用羊皮襁褓把婴儿包起来,并以传统习俗用黄油等奶食涂抹婴儿额头,祝福他健康成长。这是一种古来习俗,现今已无人这么做了:“草原的宝贝包在羊皮襁褓中”。
婴儿满月时,再次屠牛宰羊,张设酒宴大飨亲友,以示庆祝。亲友所赠礼品中,唯婴儿外祖父母的最重,如是冬季,赠送各种讲究的裘皮,夏季多为绸缎、布匹,如果婴儿的外祖父母家生活富裕,还要送牛羊或骏马。
4、家庭沿袭
早在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畜牧业生产有了相当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 蒙古人家庭发展起来。
成书于十三世纪前期的《蒙古秘史》中,对蒙古族的家庭情况多有记载,如阿 豁阿死后,兄弟五人“即分马群家赀”,孛端察尔在兄弟的帮助下俘获扎儿兀惕部的阿当罕,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马群、家赀、隶民、奴婢等。
5、火忌、水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因为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所以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由此来说,保护水源,爱护水流,是关系到他们生存的大事情。
2. 潘帕斯草原露天围栏放牧的优越性,附形成原因
1、适宜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充足。2、肥沃的草场:草类茂盛,解决了动物的食物来源。3、宽阔的土地:土地面积占比较大,为当地牧民提供了充足的放牧空间。4、便利的交通:与附近港口相隔较近,有利于海外贸易,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潘帕斯草原露天围栏放牧的优越性
1、气候适宜: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比较湿润,年平均降水量充足,适合动植物等的生长。
2、草场肥沃:草类生长速度快,幅员辽阔,为当地放牧人提供了广阔的场地。
3、土地广阔:潘帕斯草原土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且此地的居住人口比较少;土地的租金也比较低,为放牧业的大规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优越性。
4、交通便利:距离附近的港口比较近,有利于进行海上等相关贸易,促进了该地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利于该地放牧业的进一步经营与扩展。
二、潘帕斯草原露天围栏形成原因
1、地理位置:潘帕斯草原地处南美洲的南部,阿根廷中东部的大草原之中,北部与南部各连接了格连查科草原、巴塔哥尼亚高原,西边是安第斯山脉,东边则是宽阔的大西洋。
2、气候:该地冬季月平均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上,气候温和;夏季最热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左右,温度适宜。
3、植被:潘帕斯草原大都生长着高草,乔木和灌木的数量极少,只在部分小型地区会有一些小小的森林。除此之外,这些高草大都具有旱生结构,生命力顽强。
4、人口:在潘帕斯草原生活的居民数量并不是很多,地广人稀,为露天围栏的形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潘帕斯草原的种植业发展
潘帕斯草原除了发展放牧业之外,还将部分土地开垦成了农田。种植了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小麦不喜水与高温,因此分布在布兰卡港往北至圣菲省附近,分布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约960公里到了收割成熟的季节,小麦的年产量可达1500万吨左右。
3. 蒙古人也曾一夫多妻,为何那些妻妾从来不发生争吵
因为这些蒙古人的妻子之间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以她们不会因为争风吃醋就产生争吵,彼此之间的关系反而是相当和谐。在中国古代,男女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不平等的,而且不仅是男女关系不平等,就算是女人之间也有着严重的地位分层,因此导致女人之间的斗争像官场斗争一样充满了尔虞我诈。
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这些女人们也不必每天都见面,连面都见不到就更不用说争宠了,因此她们都比较佛系,一般都不会出现勾心斗角的情况。除了她们地位平等的原因之外,蒙古女人的性格也是她们不争吵的原因,因为蒙古女人毕竟是草原儿女,性格本来就十分豁达,对于丈夫的其他女人也是比较宽容。
其实对于这些女人们来说,地位平等也就意味着不用为自己的儿女们争夺财产,那么她们的日子肯定就比那些中原的女人们要过得舒坦,怎么会给自己找罪受呢?
4.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有什么生活习惯
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是:
1、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2、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3、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4、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5、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5.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里的养蜂女,她算不算的上是个渣女
2021年春晚最好听的一首歌曲就是王琪所演唱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了,虽然这首歌曲早已在网络上非常火了,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那优美的歌词,那动听的声音,演绎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下子把我震撼到了。这也是我很长时间以来难得听到的一首好歌,我一连好多天都反复听这一首歌,查找这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琪的有关点点滴滴。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幸的事情降临了。养蜂女的小儿子得了白血病,需要非常多的医疗费用,由似晴天霹雳,给养蜂女一个无情的沉重的打击,使她不能够承受得起,陷入极度的悲伤和深度的困境之中。幸亏在伊犁的兵团医院抢救下,只有移植配型成功的干细胞才能救命。在医院的帮助下,她四处呼救,寻找干细胞的来源。于是,她答应了谁献干细胞就嫁给谁的承诺。在新疆有一个多年前从马背上跌落后摔伤,已经截瘫的维吾尔族大叔,配型成功,并且答应为养蜂女的儿子捐献干细胞。
养蜂女得到了消息后,立马从可可托海草场放蜂地,毫不犹豫地骑着牧羊人的骆驼,在大雨滂沱中离开了深深爱着的牧羊人,来到了伊犁,去和维吾尔族大叔结婚,挽救儿子的生命。可是维吾尔族大叔,不想拖累这位青轻的善良养蜂女,要她回到牧场放蜂。但是她知恩必报,毅然地和维吾尔族大叔生活在一起了。~~
这样一来,养蜂女 为牧羊人留下了一段令人悲凄的爱情故事,也为人们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母爱大于一切,母爱能够牺牲自己的爱情,感人肺腑。养蜂女的故事很快传遍了边疆,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大众,无不令人感叹、惋惜和赞扬。
结束语:有一种爱就放手,或许,养蜂女和牧羊人的爱就属于这种吧。
养蜂女口口声声说不想伤害牧羊人,不想拖累他,其实她的离开才是对牧羊人最大的伤害,既然彼此都爱着对方,为何还要选择离开。
6. 蒙古族女孩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大方,开朗,会骑马的有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