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老公和婆婆一直想要男孩,可是我生了三个都是女孩,是不是肚子不争气天天被老公和婆婆打腚沟
这还不简单啊,重男轻女,你就继续生,生到男孩为止,想讨他们欢心,那就以后把家务全包,没事多伺候伺候他们,多给他们捶背按摩,出去赚钱养他们,要像一千年前的那些女人一样,做个合格的正室,老公的生理需求无法满足了,就帮他找女人,以后他们肯定对你更好
❷ 男朋友总爱趁我熟睡时闻我腚沟子,怎么回事
有特殊爱好,觉得女人很香
❸ 为啥男人喜欢女人的腚不臭吗
是一种生理需求,往往异性不暴露的地方容易引起遐想和兴趣!
❹ 你觉得女生穿紧身衣好看,还是裙子好看为什么
女生穿紧身衣和裙子哪个好看?只能说不同的身材,不同的气质,不同的场合会更适合不同的穿着。紧身衣更能彰显凸凹有致的身材,裙子更能增添女性妩媚动人的气质。各有千秋!
紧身衣一般作为演出道具服,而出街的紧身衣则没有那么夸张,只是更为贴身而已,几乎完美的修身效果是一般服装做不到的。身材好有自信的女生相当喜欢这类服装。塑造迷人的身材曲线,紧身衣是不二的选择。
知道自己的身形,就可以扬长避短,体现优势,在选裙子和裤子之间,也不用太过纠结。
❺ 欧美国家的女人是不是臀部很大
不一定啊,她们有的屁股大,是因为欧美人的生活习惯,晚饭后会播放电视剧,他们的电视剧都是现拍现播的,剧情也可以根据观众的喜好更改,所以收视率很高。他们吃完晚饭都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再加上他们饮食热量很高,所以脂肪就会在臀部囤积。素食主义者和爱运动的人一般不会这样。P.S.不光女的,有的男的更大。女的起码还持家运动运动,男的工作累了一点,晚上绝对一动不动。
❻ 女人的腚沟比男人的深吗
什麽是腚沟啊
你说道饿时臀沟吧。
在身高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女人的臀沟时你男的深
❼ 女人让男人花心的N个理由~拜托各位大神
男人为什么要花心?对女人来说这是个千年追问的问题。男人花心,也让自诩痴情的女人伤透了心。男人,你为什么要花心呢?日本的渡边淳一用《男人这东西》整个一本书来诠释;《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则用“洞穴理论”来探讨。经济学家高斯曾说过,“模糊不清的思想,是永远不能清楚证明是错了的”,因此,套套逻辑和复杂的理论虽不会错,但解释力为零。对于男人为什么要花心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张五例程的”。据说,张的老师问张:需求曲线为什么一定是向右下倾斜?张答道:因为事实就是那样的。男人花心的事实也是那样的,但其外界环境、内在驱动力究竟为何?下面就是男人花心的7个理由。 1、美色的致命诱惑。 德国的女权主义者作家——乌特·艾尔哈特写过一本小书《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书名和内容都很好玩。问题是天堂谁也没去过,去了也不一定回得来,好女孩在天堂不可信,倒是“坏女孩”们就在身边,不得不信。 在理论上,“美女作家”的“用身体写作”让女孩们拥有更加坚定“坏下去”的理论基础,木子美的“性爱日记”就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结果。“做女人挺好”、“是男人就上”等商业消费引导比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力量都大。“爱就爱了”等无所谓式的流行音乐,既让女人们变得越来越随便,又唱的男人们心花怒放——反正她们不在乎。 在物质上,仿佛一夜之间到处都是美女,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看起来都差不多。瘪小干枯的使之丰满如润泽;凹陷倾斜使之凸兀对称;臭而使之香;肥而使之廋……与诡道十二法一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当然,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对于男人来说,越好看就诱惑越多。女孩子们已陷入追求“真理”的展示竞赛中,从露臂、露背、露脐到露腚沟子、露乳沟子,从头到脚一路露下来,能盖住的地方就不多了。大老爷们如赤膊露背,进宾馆肯定被告知,衣衫不整,不准入内。女孩子就是穿着比基尼上街也有人喝彩,时尚前卫新潮。更要命的是,电视上、生活中一不留神就看到“露点”,就连CCTV的春节晚会今年也让一位想出名的MM 揭露了“几点真理”。要知道,男性是处于一种易于激起性冲动的生理结构状态,尤其是对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为敏感。特别在夏天,有些意志薄弱爷们都穿上较紧的内短裤,害怕因管不住眼睛乱看,身体受刺激反应而“撑蓬”,造成尴尬情境。面对如此诱惑,就是当年坐怀不乱得柳下惠再世,可能也撑不住。我上街或上网也管不住自己,我那美国媳妇深知此害,对我实施美式强权——不停地狠掐或警告,弄得我只能不断地解释——just looking,just looking。 2、男性的本能。据动物学家的研究,雄性到处播散自己的种子,与雄性的本能有着密切的联系。雄性动物都有将自己的基因更多地传下去的性行为倾向。雄性动物只有到发情期才能行使性行为,而男人平均每15分分钟就想到一次性,且可以随时进入状态。正是男性与多个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本能生殖策略倾向,而导致男人有时也是心由身动,身不由己,特别是在喝点酒后。民间常有“上错床”的男人,事后声称自己当时喝多了,按传统的解释,对酒后失德的指责和惩罚要轻一个等级。其实,就是男人本能惹得祸,只不过是借酒遮脸,拿酒说事罢了。同样是性本能而发生的关系,因对象不同指责程度也不一样。像嫂子和小叔子上床,小叔子就是强奸,舆论也认定是嫂子勾引的结果;大伯子与弟媳相好,即使是弟媳主动的,大伯子也要负全部责任。 3、做男人的追求。 男人与女人交往时,有“我是男人我怕谁”的无可名状的自信思想在作祟,仿佛不管结果如何,在和女人交往过程中男人不会受到伤害似的。因此,男人们的追求是:“家里大旗不到,外面大旗飘飘”。民谣对此有这样描述:“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下班回家”。要在外面大旗飘飘得有硬通货,俗话所言,“小男人不能一日无钱,大男人不能一日无权。”小男人,谋生且谋爱,有点钱就醉卧柳巷、移情别恋,只要“内人”不管,最多落得个风流的诨名。大男人,境界+品味,要的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一掌天下权,美人膝可能就不好卧了,因为,有舆情和狗仔队盯着。不过男性的本能又烧得大男人们铤而走险,中国就有放着三宫美人不看,而在八大胡同风流的皇帝;外国也有把办公室当成“快活床”大搞婚外情的总统;最近美国就有一大公司的CEO与女属下有染而被曝光。如此一来,亡命的,被弹劾的,被解聘的,结果不太好。正可谓,小头一硬,大头着粪(wenn der putz stegt , ligt seykhel in dreed)。哎!做男人也是小有小的自由难处,大有大的风光无奈。 4、上帝的无奈。这是美国人的意思。话说美国有一MM,丈夫不但外面有别的女人,而且还和那个女人一起,对付、诈骗她。由于受到诱惑,丈夫离她而去,和那个女人生活。最后,丈夫又被那个女人抛弃,人财两空、一无所有地回来了。MM不但没有生气接受了他,而且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MM的一女友既愤愤不平又大为不解地问她why? MM平静地说,我在出嫁那天,我的外祖母将我拉到一边说:“孩子,你要独立生活了,我送你三句话,你要是能记住,肯定就会快乐的生活。第一,上帝造不出一尘不染的地板;第二,上帝造不出不撒尿的婴儿;第三,上帝造不出不花心的丈夫。你想,真实生活中连上帝都造不出来不花心的丈夫,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幻想找一个“乌托邦”的老公呢? 5、神的规范。上帝既然造不出来不花心的丈夫,那就要有办法使之合理。相传,在人类刚出现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规范要男人如何?女人如何?又不存在道德约束。咋办呢?上帝就安排做一次试验。在二十间房间里关上二十个男人,让一个女人去分别和二十个男人“好”。结果女人一夜能通过13个房间。同样,在二十间房间里关上二十个女人,让男人去做,结果男人一夜只能做过4个房间。于是,上帝认为,女人太有激情,且身体生理结构能接纳更多,如果女人不受约束,世界就会乱了。而男人的生理结构只能有限为之,即使花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不大。因此,决定关于贞洁的道德,女性约束大于男性。上帝真是伟大,试想如果女人不受贞洁观的自律,不守妇道,岂不是绿帽子满天飞! 6、女孩子的嫁人观念有问题。当下在女孩子中间流行的嫁人意识是:“长得好要嫁的好”,“干得好要嫁的好”。这种“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观念,不但害了很多女孩子,也直接导致男人们花心。为什么呢?人间的“鲜桃级男人”毕竟为数不多,钻石王老五更是少之又少。长得好又干得好MM,单身到处游荡,能叫男人不花心吗?未婚男人追求无可厚非。已婚男人不好行动,但心里往“花花地方”想想,可能是不可避免。持这样观点的MM,只有三种结果:1、单身到老让男人们只能动动心;2、老大嫁作商人妇;3、用一切手段将“第二者”挤走,自己取而代之。不信?最近香港有位MM正在上演第三种结果哩!因此,在此要建议长得好又干得好MM,早点嫁人,名花有主了,好断了男人花心的念头,如此也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7、家庭“新女权主义”(New Feminism)。其实,从现在来看,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的《The Second Sex》中的观点是不错的。女权发展到现在的“新女权主义”已将男人们逼到悬崖边上,要不现在有前瞻性眼光的男人都去练攀崖,这是为了好有个退路。因为,“新女权主义”不再强调性别平等了,而是让社会承认并张扬性别差异,大有凌驾男人头上之势。去年( 10/8/04),奥地利激进的女权主义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使新女性们“野蛮”大了。她们养二爷,召鸭子,又是烧奶罩,又是将绣着与自己有过性关系的102个男人的《床》公开展示,顺带还制造点家庭暴力。河东狮子了得,一如周星驰电演《功夫》中的包租婆,狮子吼如刮十二级台风,只刮的男人们赤身露体、“武功”尽废。如今的社会对男人们要求越来越高,在外面本来就拼打得筋疲力尽,回到自己的“洞穴”中还要受虐待,也只好指望在外面找点安慰和温柔了。 总之,讲清楚男人花心理由,并不是为了他们拥有行为的理论根据,而是让大家品评评理。要想改变男人们花心的“毛病”,女人们得先从自身修炼起。那些试图“革男人命”的想法和行为是反动的。在两性世界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应变量?上帝当时也没整明白,只有大家一起修炼,才能一体共生。
❽ 女生的腚沟怎么样
不错不错,
但是小生认为腿比这部位好看多了
特别是肤白大长腿,
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了
❾ 满族有那些风俗习惯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住行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高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房外四周环砌围墙。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墙头饰有雨搭。
过去,城中的富贵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多为三间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间,东西厢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间,四周围以砖墙,门房两侧设有石礅,称为上马石。有的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满族的这些民间居所式样,大部分保留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传统建筑方式外,绝大部分已建造成更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式房屋。
为适应山区和林海雪原居住环境,满族聚居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爬犁(满语称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将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目前只在较寒冷的北部山区偶尔使用。满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独木舟(满语称威呼),由粗大原木凿空而成,可容数人。还有一种桦树皮船,制作较为麻烦。先做龙骨,里外附上桦树皮,一人可以扛着行走。相当轻便。现在已经不多见,被现代船只所取代。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还有的地方有"旗俗不亲迎"之说)。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这些繁杂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满族聚居地区已经简化,并且融合了现代形式。比如插车,演变为男女青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各自由婚庆队伍陪伴,从自己的家里出发,行进至中途相遇时,两人交换自行车或摩托车,再一同到新郎家。还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变为新人拜双方父母。虽然有变化,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满族的婚姻仪式因居住地区不同而略有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一般在16岁时,男孩剃发,女孩盘发髻。至今在东北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参考资料: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manzu/fengs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