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图片 » 朝鲜女人艺术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朝鲜女人艺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15 05:11:38

A. 图中的mm是谁(应该是韩国人)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金泰熙

外文名:KinTae-Hee

别名:김태희

国籍:韩国

出生日期:1980年3月29日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首尔大学服装设计学

目录[隐藏]

简介

从业经历

成就荣誉

个人作品电视剧

电影

综艺节目

广告代言

出演MV

社会评价自然美人

广告天后

个人详细信息简介

从业经历

成就荣誉

个人作品电视剧

电影

综艺节目

广告代言

出演MV

社会评价自然美人

广告天后

个人详细信息

[编辑本段]简介

或许在世人眼中韩国演艺圈里80后“第一美女”有很多个,但作为难得的天然美女兼第一学府高材生。此外,金泰熙戏剧出镜率并不高,包装力度、宣传力度也不如其他女星那么高调,但却赢得不亚于任何女星的关注率和曝光率,无论是在韩国还是中国。这些就是她人难以达到和超越的地方。才色兼备,自然受宠,她被韩国当下几个人气组合成员视作的理想型女生。

自2004年以来的历年国民票选“第一天然美女”、“最想与其结婚的女艺人”、“网友最想约会的一日情人”、“韩国的奥黛丽赫本”、“整容最佳模仿范本”、“记者眼中最喜欢明星”、“读书最多的艺人”等等金泰熙统统占据榜首。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实力,有准备的人的,如果说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你一样,不会给你另外一样,那么金泰熙肯定是受到了造物主的恩宠,美貌智慧统统都有。

[编辑本段]从业经历

2000年凭借广告出道的金泰熙不仅美丽清纯,而且是屈指可数的首尔大学出身的艺人。

私底下的金泰熙是个安静懂事的女生,荧幕上是个低调却耀眼的演员,最早曾在2001年《礼物》中扮演李英爱的中学生时代,2002年在短篇电影《城市人》出现过。2003年开始拍广告和电视剧,并获得极高人气。曾经《九尾狐外传》到后来《天堂的阶梯》里的坏女人,一转眼又成为《爱在哈佛》里那个奔跑在哈佛美丽校园里的医学院女学生。从神秘遥远的《中天》到极赋个性的《打架》,再到深情款款的新剧《IRIS》都演绎的活灵活现。无论是坏女人角色,还是知性女生,或是传奇人物,都把握的恰到好处,让人印象深刻。

金泰熙戏剧出镜率并不高,宣传力度也并不如80后其他女星那么高调,但却赢得不亚于任何女星的关注率和曝光率,无论是在韩国还是中国。这就是金泰熙最无法取代和超越的地方。

[编辑本段]成就荣誉

2003年SBS演艺大赛最佳新人奖《梦想的银幕》。

2004年KBS演艺大赛最佳新人奖《九尾狐外传》。

2004年SBS演艺大赛十大人气之最受欢迎女星及最高演技奖《爱在哈佛》。

2004年韩国第一美女。

2005年获得韩国Thinkgood“微笑美女”冠军。

2005年SBS百想艺术大赛,最受欢迎奖《爱在哈佛》。

2008年评选为韩国版的奥黛丽·赫本。

2008年韩国读书最多女演艺人第一位。

2008年最佳整容范本第一名。

2008年韩国第一天然美女。

2008年韩国编导首选“韩国第一美女”。

2008年《Cosmopolitan》实际调查具有最美丽的微笑女演艺人。

2009年金泰熙打败金喜善,再次当选韩国最美女艺人。

颁奖嘉宾:2006年12月15日晚,第27届韩国电影青龙奖颁奖典礼在首尔KBS演播大厅隆重举行,金泰熙、郑宇成给青龙最佳导演获奖者颁奖。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电视剧

2002年SBS《Let'sGo》

2003年SBS《梦想的银幕》(合作:朴政哲、孔佑)

2003年SBS《兴夫家的葫芦开了》(合作:延正勋、李东健)

2003年SBS《天堂的阶梯》(饰韩友莉)(合作:权相佑、崔智友)

2004年KBS2《九尾狐外传》(饰尹诗妍)(合作:赵显宰、JUNJIN、韩艺瑟)

2005年SBS《爱在哈佛》(饰李书仁)(合作:金来沅、李延镇、金玟)

2009年KBS2《IRIS》(饰崔胜熙)(合作:李秉宪、金素妍、郑俊浩)

电影

2001年《礼物》(饰演李英爱的少年时代)

2002年《新都市人》(短片)

2004年《请别走》(短片)

2006年《中天》(饰莲花)(合作:郑宇成)

2007年《打架》(饰珍儿)(合作:薛景求)

综艺节目

2006年MBC《无限挑战》(综艺节目)

2009年KBS《朴重勋秀——大韩民国星期天之夜》(脱口秀节目)

广告代言

可口可乐

cfvincecoffee

真露清酒

爽健美茶

住宅银行

Calli化妆品

LGCYON

LG手机系列

三星电子

klasse电器

OHUI化妆品

KT电信

ZEC

SI服饰

crencia服饰

vivien内衣……

出演MV

《THEJUN》(或OnlybyTheJun,与金柱赫合作)

《请别走》(唯美感人MV,与朴龙河合作)

《信》(GOD感人歌曲。)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自然美人

凭借《天堂的阶梯》一炮而红的金泰熙,成为韩国演艺圈炙手可热的人物。作为首尔大学的高材生,“才色双全”的金泰熙今年以来就代言了信用卡、服装、饮料等多种领域的广告,行情不断看涨。

在人造美女大行其道的韩国,金泰熙是集现代美和古典美于一身的未经修凿的自然美人,因而获得观众青睐,“第一天然美女”、“最想与其结婚的女艺人”、“网友最想约会的一日情人”、“韩国的奥黛丽赫本”、“整容最佳模仿范本”、“记者眼中最喜欢明星”、“读书最多的艺人”等票选金泰熙统统占据榜首。

近日,在韩国一项针对未婚男性进行的调查中,金泰熙成为韩国男性“最想与其结婚的艺人”和“最想与其谈恋爱的艺人”。

广告天后

韩国专门研究品牌机构“Brand38研究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金泰熙力压全智贤成为新一代韩国广告天后。

据体育朝鲜报道,金泰熙正在代言LGcyon、BC信用卡、化妆品HERA、玉米茶、奥林巴斯相机等多部广告,虽然在电影《中天》、《Ssam》等大银幕中未能尝到甜头,但作为广告模特儿已证明其具有的无比价值。尤其是,她在去年上半年调查中还停留在第7位,仅过半年就力压群芳跨越六个阶梯荣登宝座,可见观众对她的喜爱度提升了不少。

全智贤数年来一直霸占广告界女皇宝座,这次却把这一殊荣拱手让给了金泰熙。

[编辑本段]个人详细信息

身高:165Cm

体重:45Kg

星座:牡羊座

信仰:基督教

性格:开朗

血型:O型

婚姻状况:未婚

家庭成员:妈妈、爸爸、姐姐、弟弟(李莞)

兴趣:看录影带,十字绣,聊电话,带狗去散步,看书,健身等

特长:爵士舞,美术,钢琴等

喜欢的食物:生鱼片,冷面,所有海鲜

喜欢的艺人:妮可·基德曼(NicoleKidman)

最满意的自己的外貌:眼睛和眉毛

尊敬的人:妈妈

出道经历:2000年凭借广告("white")出道的金泰熙不仅美丽清纯,而且是屈指可数的首尔大学出身的艺人。

继2004年成为第一美女之后,2009年1月,韩国KBS电视台节目《演艺家中继》向15222名韩国观众进行“韩国十大最靓女星”调查,金泰熙获得21.7%观众支持,再次大比数击败圈中一众劲敌获封韩国“第一美人”,她同时还夺得“最靓眼睛女星”奖,而生了女儿的金喜善与已经嫁人的韩佳人、沈银河都进入最靓女星前10名。

有整容外科医生表示金泰熙是少数完全没有整过容的女星之一,拥有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五官,美貌不容置疑。

韩国电视台三大巨头总共68名制作人,以及韩国一些着名的整容医生,联名选出了韩国最美女艺人,她就是金泰熙。金泰熙是韩国难得的天然女星,是媒体最以自然美而追捧女演员。她是整容外科医生点名的完全没有整过容的女星之一,在过去的一则广告中有她数张小学、初中时期照片出现,小时候和现在一模一样,让金泰熙的自然美得到证实。另外,她的弟弟李莞也是帅气十足,因此他们被称为韩国“最佳明星姐弟”,金泰熙一举成为韩国国民心中的“完美女神”。

B. 民族服装图片

民族服装图片大全

民族服装图片大全,“民族风”一直在时尚圈内有它的一席之地,民族风格的服装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在中国有56个民族,下面是民族服装图片大全。

民族服装图片1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着称于世。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7、壮族 (zhuàng z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着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10、纳西族 (nà xī zú)

“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着称。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的衣裙上都绣有花边。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的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

14、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15、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16、赫哲族 (hè zhé zú)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受满族服饰的影响,赫哲族的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

17、门巴族 (mén bā zú)

门巴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其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姑娘的头饰非常有特点,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的服饰,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

21、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族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冬戴皮帽。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妇女穿以蓝色为主的长袍,夏日喜穿白袜、花鞋。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2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侗族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一般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25、独龙族 (dú lóng zú)

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26、俄罗斯族 (é luó sī zú)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会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28、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29、基诺族 (jī nuò zú)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妇女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

31、景颇族 (jǐng pō zú)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32、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尔克孜族的服装,妇女多喜红色,穿短装。头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头巾。女穿对襟上衣,宽大无领,长不过膝,缀银中,多褶的长裙下端镶皮毛。也有穿连衣裙者,裙子下端带雏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拉祜族最喜爱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主色。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黎族服饰不论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藏东南,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36、满族 (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既具有东方色彩,又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着民族。毛南族衣饰基本上与附近汉、壮族相同。妇女穿十分漂亮的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女装在袖口、裤脚上镶有红色或蓝、黑色的边条饰,不着裙。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风格素朴简约。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自染。美丽大方,经久耐用。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青年妇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现代大多用棉布,以白黑红三色居多,右面开襟,下襟较短,窄袖高领。成年妇女都披皮披肩,披肩大多选用洁白的毛皮制成,美观大方。

40、羌族 (qiāng zú)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以防雨。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妇女服饰多为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其服饰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 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

43、水族 (shuǐ zú)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

44、塔吉克斯坦族 (tǎ jí kè zú)

塔吉克斯坦族服装多用皮毛、毡褐为面料。塔吉克斯坦妇女肤色白皙,俏丽健美,喜穿红色或绣饰花边的大紫、大绿色调的连衣裙。少女则爱戴用紫色、金黄、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绣制的圆形帽冠。

45、塔塔尔族 (tǎ tǎ ěr zú)

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男子喜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裤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两色绣花。女子以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外面再罩上一块大纱巾,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绉边的长裙,以耳环、手镯和红珠项链为装饰。

46、土家族 (tǔ jiā zú)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现在属于重庆市)。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保留了远古时代“裳”的遗风。

47、仡佬族 (gē lǎo zú)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围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裙”。

48、土族 (tǔ zú)

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黄色,象征麦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

49、佤族 (wǎ zú)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50、维吾尔族 (wéi wú ěr zú)

“维吾尔”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51、乌孜别克族 (wū zī bié kè zú)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花帽为硬壳、无沿、贺形或四棱形,带棱角的还可以折叠。花帽布料彩墨绿、黑色、白色、枣红色的金丝绒和灯心绒,帽子顶端和四边乡有各种别具匠心的几何和花卉图案,做工精美,色彩鲜艳。

52、锡伯族 (xī bó zú)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锡伯族男子多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妇女穿戴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

53、瑶族 (yáo zú)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54、裕固族 (yù gù zú)

“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的样式、花色、刺绣图案、花纹都按其民族习惯形成并代代相传。

55、彝族 (yí zú)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56、汉族 (hàn zú)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民族服装图片2

民族风也可以穿出时髦感

1、民族风披肩+白色连衣裙

红色印花图案的披肩,上面满满的民族风元素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发搭配白色连衣裙,更加凸现披肩的艳丽色彩,走在人群中非常吸睛。

2、民族风刺绣风衣+牛仔裤

汉服的翻领加上领口的盘扣设计,增加了风衣的少数民族风韵。肩上的缎面刺绣让整件风衣更加出彩。搭配牛仔裤穿,艳丽而时髦。

3、刺绣牛仔风衣+刺绣连衣裙

廓形的牛仔风衣给人粗犷不羁的感觉,肩上的中国风刺绣给风衣平添些许复古风韵。里面搭配同样缎面刺绣的连衣裙,鲜明的中国风色彩。

4、刺绣牛仔哈伦裤+民族风上衣

裤腿上的清代刺绣是亮点,让牛仔裤色彩上更加靓丽,棉线刺绣怕你裤子更显品质。上身搭配同样民族风的上衣,风格统一。

5、碎花棉麻上衣+棉麻裤

民族风的碎花图案,棉麻质地更显衣服的独特质感。下身搭配同样棉麻质地的长裤,米白色给人复古的沉淀感,很有民族色彩。

6、民俗风长卫衣+网纱裙

夸张的花朵图案给人鲜明的民族色彩,钉珠的设计又让整件衣服更加光彩闪耀,搭配网纱裙一起,面料的混搭更有视觉冲击力。

7、民族风刺绣长裙

V型领口的民族风刺绣让红色连衣裙多了一些清新脱俗的味道,裙摆的开叉设计又增添了一丝女人味,整条裙子性感中带点民族风情。

8、民族风毛呢大衣

灰色的毛呢大衣上,立体提花的工艺增加了衣服的质感,下摆的手绘梅花图案让衣服多了一丝亮色,尽显民族风韵。

9、民族风棒球帽

棒球帽上的民族风刺绣,让整个帽子更加灵动美,民族风的艳丽色彩也让简单的棒球帽更加吸睛,戴上可以衬出皮肤的好气色。

10、压花手拿包

手拿包上面的手绘压花栩栩如生,让包包更显质感,在黑色的皮质下更加富有色彩,拿在手上吸睛十足,艳丽花朵突显女人味。

民族服装图片3

民族风衣服怎么搭配好看

“民族风”一直在时尚圈内有它的一席之地,这几年更是流行起了七十年代的复古风。而如今流行的民族风,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纯民族风,而是Boho Chic。Boho Chic其实就是Bohemian(波西米亚)+Hippie(嬉皮士),这两种风格的糅合比起复古、陈旧感,更让人一下子穿出随行时髦feel。

Boho不只有波西米标志性的流苏、褶皱和大裙摆,更加入了了刺绣、几何图、蕾丝、印花、鲜艳色彩、透视材质等等嬉皮士的元素,将浪漫与洒脱完美契合。

作为 Boho Chic最最重要的元素——印花,真的非常适合在度假的时候穿。出挑的颜色和独特的印花一上身就能让你弥漫浓浓Boho Chic味儿。宽松的款式很容易隐藏你的小蛮肉,不管你是海边度假,还是平日穿搭也很抢镜。

短上衣绝对是Boho Chic风格里面不可或缺的神奇利器。无论是在沙滩上还是去参加音乐节,展露小蛮腰跳舞,都非常赏心悦目,自由奔放还能散热。 如果穿印花长裙是高挑妹子的专利,那么Crop Top对于娇小的菇凉来说就是显高利器,不管是搭配一条宽松的阔腿印花裤,还是高腰牛仔,都能在视觉上缩短上半身,打造逆天长腿。你的短上衣也可以放进Boho Chic的经典元素,像是蕾丝款、钩花,或者印花。还可以挑选素色的蕾丝上衣搭配印花阔腿裤,这时候蕾丝这种时髦而又不会抢风头的细节就很吸 精。

满身印花太浮夸?适当加点Boho风当中的刺绣元素,可以轻松为整体造型加分。波西米亚风格的服饰,大多有刺绣的元素,因为波西米亚刺绣风格的服饰让人觉得更加亲近自然。所以Boho Chic中,刺绣也是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C. 朝鲜90后女孩生活:怎样谈恋爱(图)

“要拍一张好看点,然后拷给我。”女翻译李贞爱对中国记者说,并告诉记者“不然就寄到对外交流文化委员会去,他们那可以收国际信件。”李贞爱边看记者单反相机裏的照片边说。据重庆晨报21岁女大学生爱帅哥 大学五年级的朝鲜姑娘李贞爱打扮时髦,穿着就算在中国也不显落伍的羽绒服,下面是打底裤加短裙,喷了香水,手提包裏装着SONY卡片照相机和平壤牌手机。惟一遗憾的是,她和朝鲜大多数人一样,收不到国际邮件,没有E-MAIL邮箱,因为在朝鲜,能上INTERNET网的地方只有几个,必须经过特批。 作为较年轻的女翻译,被政府来人相中的时候,21岁的李贞爱正听着耳机在学校图书馆裏看书。 李贞爱的中文启蒙在中国,中学三年是在浙江度过的。回国后,考上平壤外国语大学,继续学习中文。 读了五年的大学,她唯一的遗憾是,同学们都谈恋爱了,自己却没有人追求,更别说牵手和接吻是什麽滋味了。她自信自己长得还不错,可能就是脾气坏了点。 1991年出生的李贞爱,有着90后女生的一切喜好,喜欢美食、帅哥、流行音乐,还有中国的谍战片。《我是特种兵》、《暗战》、《国家机密》等,这些片名她如数家珍,还能叫出演员的名字。李贞爱有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光荣的女兵。 在与来朝鲜的中国人混熟后,她会很自豪地告诉对方,自己去过中国,喜欢吃浙江海鲜。如果对方在拍摄一些不好看的朝鲜事物,她会劝阻对方不要拍摄。要是对方执意不听,她就不高兴地径直走开。 不过,有时她也会偷偷地问:“在中国,1991年出生的女孩喜欢什麽?”“便利店裏女孩”正被追求 并非每个21岁的女孩都会在大学裏读书,她们在中学毕业后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21岁的崔玉姬选择走上了工作岗位,她现在的职业是便利店的售货员,每天上班时间为朝九晚十。 便利店一楼铺面的柜台上堆满了各种商品,不少商品是中国制造,最难得的是,竟然还有扎啤机和咖啡机。价格对于中国人来说相当低廉,但是对于朝鲜人却是奢侈的享受。 跟李贞爱不同的是,崔玉姬正处于被追求之中。追求者叫李永金,是平壤一家鞋业公司的职员。每天晚上,他都会到便利店接崔玉姬下班,顺便蹭两杯啤酒喝,然后再送她回家。 刚开始,崔玉姬还有点害羞,但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只不过,有时当一些客人问起,崔玉姬就笑咪咪地眨着大眼睛,手微微地摆着,轻声地否认双方之间的关系。 在李永金眼裏,面容清秀又时尚的崔玉姬犹如女神下界。喝酒喝到兴头时,就会拿出笔在纸上画个一箭穿心的图案,手指向自己和崔玉姬,向身边的人表示他们是一对。不过,崔玉姬会直接将图案上的箭柄撕成两半。 李永金说,自己追求崔玉姬有一年了,可双方还是处于模棱两可状态。曾经有几次动摇过放弃的念头,但一看到对方仙女般的笑容,又打消了。 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决定坚持下去。“都这麽久了,我肯定能追求到,”李永金说,“祝我好运。”平壤街上的轿车 方向盘有的在左有的在右 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上任后,平壤街头开始流行时尚元素阿裏郎IPAD和平壤牌手机逐渐普及这打破了原先的单色调。街道两边建筑物的年份也从上世纪60年代上升至21世纪。在市中心,有很多漂亮的高档公寓楼,朝鲜的官员说,那是政府免费分给那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 平壤宽阔的街道上,不时有汽车驶过,但是轿车方向盘的位置让人迷惑,有的在左,有的在右。一辆沃尔沃的出租车,前面的车轮是奔驰的标识,后面的是丰田的标识,显然是组装而成的,似乎也并不影响性能。在平壤,你能感觉到的是穿越。有非常老式的二手奔驰,也有全新的奥迪Q7,当然也有中国产的比亚迪(002594,股吧)F6,那是政府的招待用车。 这个城市和中国的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相比,都显得落后,但因为她的名字叫平壤,所以显得与众不同。短裙、香水、高跟鞋和金色大波浪以及豪车让这个城市弥漫着一种新鲜的活力和气息。外来游客很好奇 朝鲜有了民间菜市场 朝鲜这个国家仍然贫穷落后,但这并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外界社会对它的好奇心。 从世界各地过来的游客、考察团、访问团络绎不绝,53岁来自河北的刘德金便是来朝鲜的旅游者之一。 凡是去朝鲜旅游都会被安排到学校、工厂、农场、艺术家工作室等代表性的景点参观,朝鲜方面希望借此让外宾对各行各业有一个美好印象。 刘德金入住的酒店是平壤高丽酒店,是涉外酒店之一,但没有娱乐设施。酒店房间裏的电视频道很少。老刘曾?询随团翻译,平壤是否有娱乐场所?对方很愕然地看着他,一字一句道:我们这儿不兴这个。 出门溜达吧,外界一片漆黑,马路上的路灯有一段没一段的,且还有朝鲜导游跟着。留在房间看书吧,酒店的电压还不稳,时常停电,虽然插了电热毯加了暖气机,但受停电影响,房间依然冰冷。 不过,翻译告诉他,此前,金正日高调反对的朝鲜民间贸易市场,如今早已繁荣昌盛,成为市民口中的“菜市场”。大成区、顺安区的道路两旁戴着头巾售卖商品的中年女子,也不再担心被警察抓捕。

D. 这张图的名字叫什么有什么历史

名字就叫:“2008-北京”,作者刘溢
在2005年3月6日,纽约艺术博览会开幕。世界艺术家云集,观众鼎沸,博览会的左前方总是水泄不通之处,那里是加拿大Redinc艺术公司的展位,聚光灯下,挂着一幅题为“2008-北京”巨幅油画。

解读一:
北京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即OlympicGames。这幅画中也是Game,却是中国的传统Game--麻将。这些女子,代表着全球化竞技场上的博弈者。
画的左上角,是一幅标准像,乍看上去,熟悉又不熟悉,那是孙中山的胡子,蒋介石的光头,毛的五官新组合的标准像。它象征着中国上一百年的历史,或者说是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全部。
画的左面,是一个最天真和最聚精会神打麻将的女孩,她为抓了一手好牌而暗中庆幸。
中间背影的女子,开了一个东风明杠,这象征着当前不可无视的事实--中国在崛起。虽然那女子有些不规矩的小动作。
中间正面女子,似乎有些外来血统。他在打牌之余,另有闲心眺望光源,也即将来。他穿着光鲜,脸上有一些忧虑。
再就是那个外国女郎了,她也来掺合中国的游戏,信心全无,躺在那里,因为她少抓了一张牌,相公,陪打。
右面显然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她是使中国掘起的生力军。然而他的脸上有一些不明白,有一些不满意。他手中握着一把亮晃晃的水果刀,这暗示着一种仇富心理,暗示着一种危机。
画的右边,在破旧的建筑的前方,有一条大河,有一些石头,这象征着前景莫测,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
这个解读来自加拿大的一张报纸,作者自己也引用来发到网上,但并未承认这个解读.
我个人的解读是,中间女子是美国,背后纹着凤凰的女子是中国,侧面正在认真考虑出什么牌的亚洲女为日本,另一个躺着的是俄国.
中国女子碰了东风并不意味崛起,只是表达“做东”的意思.而俄国女郎也并不是信心全无的“相公”.仔细观察一下她的姿态就会发现,很显然,她是在趁日美不注意,和中国女郎偷换牌.这正是换牌的瞬间,所以她桌上的牌少了一张.
而旁边那个拿刀的小女孩,明显发现了这一切.她的视线停留在正准备把牌偷偷塞给俄国女的中国女脸上.美国女人,似乎已从小女孩的表情中发现了什么……
把小女孩说成刚进城的农民似乎也太勉强。我觉得可能是代表中国民众,而坐着的是政府。有这场游戏实际上是政治的博弈,普通中国人却怎么的怎么的(不好直说)意思。
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解释,我更是不敢苟同。我倾向于认为屋外描绘的是阴云密布的台海。
至于文身,我也想不出来。腰间那个图形我无法解释。我打算简单地把文身视为画面的需要,在画面黄金位置设计一个文身,是一个不错的手段,最起码,比光溜溜的一个后背更有冲击力。
解读二:
1:首先看画的名字
刘溢2008-北京
很明显的说明了画中寓意的时间和画的中心人物
2008和中国
2:再看看这些人所在的房间
首先是她们打牌坐的地方--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上面有一张矮桌,很明显是中国东北常用的炕。这个房间的主人已经很清楚了,是中国,中国是房东。一般中国人家里挂画挂的不是自己就是自己的直系亲属,画说明中国以前的政治状况,在民主资本主义化(孙中山的胡子)表象下的社会主义(红色背景及毛的脸)--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屋内破败不堪,说明了中国的经济状况。
3:再看屋内的5个人
很明显,背对我们的女孩身材弱小,发式和肤色说明了这人是屋主人--中国,左侧的女孩的侧脸活生生就是以前某个日本女星的翻版,发式等也可确定此人既日本。画面正中面对我们的女孩衣着华丽,白种人,脸型也可看出是美国。左侧躺下的白种女孩从鼻子和眼睛也可依稀看出是一个俄国女孩--俄罗斯。再来看最右侧站立的女孩上身是一件红色的肚兜,下身裸露用果盆遮挡,而整个图上红色只有两处,左上角的画像的背景、右侧站立女孩的肚兜。红色寓意已经很明显了,GC主义,中国国家地理周边的国家里只有一个符合--朝鲜。
4:再看五个人的衣着
美国雍容华贵,上半身衣着整齐,披肩、外套、内衣。而下半身,桌子上放露出的一小块髋骨却很明显的说明她没有穿内裤。俄国上身赤裸,下身确穿了一条很和身的内裤。最左侧的日本,全身上下一丝不挂。而中国,很有趣的是穿了一条西式蕾丝花边内裤,上身赤裸,身上还有两个纹身。
美国和俄国的衣服大没有什么问题,和国家文化很符合。而中国却没有穿肚兜、而是穿着西式的内衣,这样就很好理解了。房子肯定不是中国盖的,因为女孩还小,新领导班子成立时间并不长,战乱、内乱等造成中国的家庭环境也就是中国的经济状况并不好。而现在的中国表面上依然挂着左上角的画,而实际上是走资本主义的路。身上的纹身也是这个意思,腰部的纹身是国外最流行的,穿低腰裤的时候可以露出来,很时髦,右肩的纹身很明显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年画样式。而右侧女孩的肚兜表明依然是彻彻底底的GC主义。
5:最后再看5个人互相之间的神态和身体动作
美国眼睛肆意的盯着右侧站立的朝鲜,眼神中露出的是蔑视和警告。俄罗斯躺在炕上,显然对牌局不感兴趣,牌桌上的牌参差不齐,万字、梭子、筒子都混杂在一起,明显没有理过,而动作确是5个人中最丰富的,左手在和中国换牌、左腿挂在桌上遮住美国的视线,右腿却踩在美国的腿上,限制了美国的行动,右手拦在美国和朝鲜之间,五指张开--不,同一个动作做给两个人看,告诉美国,不要这样做,我踩着你,你要有什么动作我不会视而不理,告诉朝鲜,我和中国还在做准备(还没有完成战略部署),你不要轻易行动。而中国显然是5个人中最紧张的,身下的布都已经皱在一起说明因为紧张而不断变换姿。而日本则神情轻松,眼睛紧紧盯着自己手里的牌,丝毫没有注意其他四个人的神情,双手张开,表情轻松,可能以为自己手里的牌最好,而身体却蜷缩在一起,明显对旁边的两位都很敬畏。朝鲜站在门口,一手端盘一手持刀,好像是去削苹果的样子,而眼睛却紧紧地盯着中国。朝鲜的神情和衣着均像是这个房子里的小丫环,盘里4个果子,应该是中国让她去削给大家吃的。很明显,朝鲜的刀也是中国给她的!
说道这里,这幅画的内容就很好理解了:既不是六方会谈也不是台湾问题,而是整个东亚的局势。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打脱衣麻将
日本的上家是美国,被美国卡死赢不了,已经输得精光,但还是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想自摸糊牌翻本。俄罗斯是过来抽数的,对着东亚主导权的归属漠不关心,但不想美国一家独大,暗地帮助中国。中国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对东亚主导权的归属很在意。红色出身的中国极力想融入西方的圈子,穿蕾丝内衣、纹身但身上还是不可避免的带着红色中国的烙印
在炕上坐立不安,和俄罗斯暗地换牌,怕输还安排了朝鲜在最后关头出来搅局。朝鲜小丫头一个,看中国脸色行事,削苹果皮的刀都是中国给的
最后关头出来搅局,搅了局大不了中国装模做样教训他一下。朝鲜也知道只有中国这个主人生活好了,自己才有好日子过,所以非常紧张的盯着中国,中国一个眼神朝鲜就出来搅局。美国被俄罗斯牵制,又在中国家里(中国周边地区属于东亚)不能对朝鲜动手,只能用眼神恐吓(贸易制裁),而朝鲜手里的刀对衣着华丽的美国美人也是一个威胁,而如今能给震的住美国的只有核武器--还是中国给的。
解密三:
画面不仅对中国现状进行了寓意,同时还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忧虑,或者说暗示。所有解读都基于挂在破败墙上比画面上所有人都大的人像上,并且人像居于画面最高位置,代表了从袁世凯到毛泽东过去一百年的中国历史。居高临下地、明白无误地点出画面主题--历史注视着你们!
画面中的五个人概括了上层和下层两大阶层,围桌而坐的四个人代表了
上层。

其中左面的裸女是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代表,这是一批最无耻的人,所以**。并且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和“决定权”,能得以悠闲的、随时的“和牌”。中间正面那个我也认为代表了“外资”,是外国政治势力和资本势力的代表,比较遵守“游戏规则”,至少“面子”是要的,所以衣着光鲜。
右面半裸躺着的代表政府,失去制约的政府无所顾忌,“少牌”那样
明显的“违规”对它来说都无所谓,反正政策是它制定的,但又不能象“精英”那样不要脸**。搭在正面女子腿上的右脚,寓意和外资的联合、要“依靠”外资。
中间背面那个代表民营企业,场面上也要过得去,不能“**”。背上
的纹身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与生具来的“原罪”。一方面他们必须兢兢业业做牌,但仅靠兢业还不能“和牌”,必须贿赂政府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和权力资本交易,这种利益输送很多时候是被迫的,但却无奈,当右面代表政府的女子把左手伸过来时,她只能积极配合。
以上主要利益集团的博弈,通过画面形式“打麻将”来体现。
右面站着的女孩代表下层弱势群体,水果刀既是准备削水果“伺候”牌桌上的人,也寓意利益被上层剥夺后的仇视和反抗。只有“外资”注意到了“下层”的不满,“精英”和“民企”都忙着自己的利益无暇顾及,最无动于衷的是“政府”,它的身体姿势也暗示了这点。
窗外景色既暗示了台海危机又提示了世界风云。河中的石头一直延伸到屋内,寓意在一体化的世界中,中国再也不可能闭关锁国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代表弱势群体女孩站立的位置也暗含了内外危机一并爆发的可能。最后说一下,“换牌”的构思来自乔治-德拉图尔《方块A的作弊者》,原画藏于卢浮宫三楼 。

E. 仕女图的仕女画法

仕女画的形象,应包括整个人物的造型,即形体,动态, 面型,面部表情等。历代仕女画家塑造了很多优美生动的仕女 形象,尤其是唐,五代、宋更为突出,《调琴啜茗图》中调琴弦的仕女;《八十七神仙卷》中云髻峨峨,仙袂飘飘,仪态力方 的众仙女;《韩熙载夜宴图》中一群弹琵琶、吹奏乐器及舞蹈的 各种姿态的仕女们,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扑蝶仕女图》中蝶仕女的动态,也塑造得极为成功,那轻盈的姿态及全神贯注的 神情,反映出作者高度概括、洗练的能力和高超的技巧。正是 由于他抓住了对蝶偷袭的瞬间神态,才能塑造出高于一般生活 的人物形象。历代壁画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仕女形象。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们,作者将她们身上披着的飘带怍了 极为夸张和生动的描绘,那长而舒卷的带子迎风飘飓,使“飞 天”的体态显得更加轻盈飘逸,好似在碧空中任意飞翔,大有 前程无量,自由奔放,充满无限青春活力之感。永乐宫壁画中 的天女们,一个个端庄文静而又艳丽。北京西郊模式口法海寺明代壁画中的一个天女,手拈一朵天花,仿佛在嫣然微笑。出 自唐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及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仕女形 象,都很生动。其中一幅《俄雀捕蝉图》极富于情趣,画面上— 个仕女仰首看一只从头上飞过的剃牲鸟,另一个仕女正俯首注视并用手去捉树上的一个蝉,神态都很逼真。更为美妙的是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一个手捧盥器的侍女,其身材苗条而健美,极 为动人。
唐、五代和宋的卷轴画和壁画所塑造的仕女,体形比例较正 确,形象优美健康。但从元代以后,仕女画在造型上逐渐走下 坡路,到清代更加衰落,尤其是以改琦,费丹旭、王素为代表 的仕女画,形象极不健康,又不讲求比例关系,成为弱不禁风 和畸形的病态美。这是由于元代以后,绘画受脱离生活的文入 画影响所致。这种病态的仕女造型,无法与唐、宋时健美的形 象相比,甚至是对古代妇女形象的丑化和歪曲。在脸型的塑造 上,唐代圆润丰满,但也有的人认为太胖,称这种额部窄,下 巴大的脸型为秤砣脸或冬瓜脸。明,清以后逐渐变为瓜子脸, 特别是清代,仕女画的脸型更加瘦削和不健康。我们学习传统 仕女画时,应取二者之间比较适中的脸型。同时还要考虑到中 国妇女脸型的特点,一般说来,中国妇女的脸型凸而匀称,眼 和眉的距离较远,眉弓骨不突出,与轮廓深的西方妇女脸型大 不一样,与日本及朝鲜妇女的脸型也不同,虽有判以之处,但 仔细观察,毕竟有所区别,尤其是朝鲜妇女面型多呈扁平状。因此,创作仕女画时,切不可将异国妇女的脸型强加在中国仕 女形象中。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有一个变形问题,有时为了加 强人物的思想深度,对原来没计的形象已不满足,必须加以剪 裁和夸张,以达到人物所要求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通过变 形后的形象,应当比原来的更美,更富于神态和活力。因此, 变形往往是一个画家形成其作品风格的过程。宋代苏东坡的诗句“沦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中国绘画的形似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传统画家从来就提倡“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是历代画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值得后人借鉴。为了塑造出富有时代感的新仕女形象,我们还必须认真学 习和掌握人体解剖结构及透视学,并从写生入手,多观察、研 究,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绘画以线为造型基础,它与以点、面形成体积为造型 基础的西方绘画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中国画的线描要用笔来 完成,因此用笔是骨干,用墨是从属。南齐谢赫的《六法论》, 将用笔的“骨法用笔”居于第二位,说明用笔在中国画里的重 要性。历来画家都认为用笔是“骨”,用墨是“肉”,笔墨的 运用是骨和肉的关系,而笔占主要地位,仕女画用笔和用墨的 关系自然也不例外。
以上所谈用墨是指勾线用笔的浓淡而言,它与着色时用墨 铺底色,染头发的用墨有区别。譬如:勾仕女的头发,面部及 手韶约线,不但要特别细,而且还要比较淡;画衣服的衬衣和 土裙也要用淡墨,但领边、大带,小带、土裙或深色的衣衫, 都要用浓墨勾出。所以仕女画的用笔既要有粗有细,也要有墨 色浓淡的区别。如果颠倒了粗细和浓淡墨的关系,将该用淡墨 勾的土裙衣纹用浓墨勾出,反之,将该用重墨勾出的大带腰裙 用淡墨勾,结果很难看,而且再也无法改正。
仕女画在用笔上也与其它画种—样,分为工笔和写意两 种,二者都要求意在笔先,不过工笔的用笔必须笔笔送到,写 意则可意到笔不到。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工笔基础,则根本画不 出意到笔不到的写意仕女画,也无法提炼以少胜多的简笔描的 写意仕女形象。工笔仕女画一般都以细线为主,多用《人物十八描》中的游丝描或铁线描,但衣纹线描有时可粗些,面部及 手臂的用线则必须用细线勾出。至于头发和眉毛的用线,那就 更要求细入毫发,因为描头发也要讲求起笔、行笔和落笔,尤 其是额头的发际,根根头发都要求象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所 以必须用极细而有力的线描处理,否则会使人感到是假发。
为什么工笔仕女画的用笔要采用细线描?由于妇女肌脂 多,较男子皮肤细润,也不象男子(特别是老人和劳动者)那样 多顿挫。因此,面部和手部都用细线和淡墨勾出,同时在面、 手,足的用笔上,也采用极圆润匀匀线描。至于完全的工笔 仕女画线描更是如此,衣纹要用细线勾描;衣带、裙衫的衣纹 主要用游丝描,有时也用一些略带顿挫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及折芦描。这是因为古代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所穿衣服, 多系质地细腻而柔软的绫罗绸缎。如五代顾闳中、周文矩及杜 霄所画衣纹,都是在游丝描和铁线描的基础上,略加一些顿挫 的笔法。这样既无损于仕女衣服细腻的质感,又增加—了衣带飘 逸的感觉。而唐代周防、张萱的仕女画则完全采用细线描。
用笔在中国绘画里起骨干作用,它是形成以线为造型基础 的唯一手段,所以要求在笔法上赋予它极为强烈、活跃的线 条。仕女画的用线也不例外。现将仕女画用笔的种类,方法、 条件等。
最后着重谈谈用笔的条件和忌病。 1.劲 就是有笔力,前人论画“笔力能扛鼎 ”,即指用笔要有劲。“力透纸背”,即指用笔要有劲。
2.老 是指苍老,老与劲相同,是嫩的对立面。怎样才 能做到苍老”?主要在于学画者在实践中体验。
3.活 就是灵变不滞,意即用笔必须根据所画对象的形象,动态、质感等要求,做到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起有 落,还要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忽起忽落。活与腕力的运用很 有关系,清代石涛说:“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 不痴蒙,……”就是指运用腕力要活。
4.松:是轻快的意思,清代画家唐岱说过“存心要恭, 落笔要松”,又说“落笔不松,则无生动气势”。就是要求落 笔时不要胆小、拘束,执笔不要捏得太紧,把得太死。
5.圆:是扁的反面,古人提倡能用中锋则圆的说法很有 道理。但用侧锋也能做到圆,才算功夫到家。
6.厚:即不薄,厚而有味的意思。厚与布局、用笔、用 墨都有关系,要求用笔毛而不光,重而不浮,以达到厚所应有 的效果。用笔勾出对象时,不但要勾出质感,还要勾出量感。也就是说,—张画有一定分·量的感觉才耐人寻味。
7.毛:就是不光滑。这对山水画来说,比较容易做到, 但仕女画中的长线条则不易达到。我认为能运用书法中篆隶回 锋及藏锋逆锋的笔法画细线,也同样能达到毛而不光的效果。
8.润:是滋润的意思,用笔要讲孝滋润,反对枯瘠无神。
9.巧,拙:用笔要求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厚。简而言之,巧是率,拙是笨。太率容易使人感到轻浮,太笨则 易板滞。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画面既灵活生动,又有 凝重庄严的气势。 1.板:是指用笔不活。这种毛病是由于对所要描绘的对 象观察不够,不能做到“意在笔先”所致。
2.刻:是刻板的意思,是由于用笔死板,缺乏轻重、快 慢变化而产生的。
3.结:指笔解不开,好像粘在纸上一样。产生此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不敢下笔,或在下笔时犹疑、迟迟不进,它通 常表现为滞和僵死。
4.枯:是润的反面,笔含的水分太干容易产生这种毛病。
5.弱 即下笔无力。明代李开先议 ”弱笔无骨力,单 薄脆软,如柳条竹笋,水荇秋蓬”。这种毛病与初学画时韵嫩 和弱还不一样。
写意仕女画的用笔,用墨。用笔首先要求意在笔先的立意方面;因为只有成熟的立意 酝酿,才能下笔有神。更重要的—点是以简代繁,比如工笔需 用四笔完成,而写意只需简到一笔或两笔。这就要求作者对所 描绘的人物精神状态,有高度的概括和潘练能力,否则只能给 人以索然无味和空洞无物的感觉。怎样才能做到用笔简练又不 空洞呢?必须长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进行观察和揣摩,并不断 地在提炼用线上多下功夫。
写意仕女画分大写意和小写意两种。小写意又分半工半 写,这种工笔与写意结合的画法,既能满足仕女人物某些细部 袖口面部及衣服花纹等)的要求,又能给人以笔墨淋漓,气韵 生动的感受。它在用笔上,粗细,疾徐、抑扬,顿挫、浓淡、 干湿变化较大,因此要求下笔快,用笔豪放。其用纸多半采用 生宣,以求得水墨渗透淋漓的笔墨效果。此种工写结合的仕女 画,在清中叶的画家华舶。费丹旭、王素等人的作品中,早已 屡见不鲜。还有以水墨与浅绎(即淡彩)相结合的仕女画,近 年来又出现了一些重彩与写意结合的作品,这一新的品类在我 国画坛上大放异彩。
以上所述仕女画的用笔,用墨,主要是对卷轴画而言。而 壁画的用笔和用墨却有所不同,人物(特别是天女和仕女)及 补景的用线都比较粗;用笔采用粗壮的线;用墨勾线选用很浓的墨色(如永乐宫壁画),或用很浓的色线处理(如敦煌壁 画)。壁画之所以如此用笔、用墨.主要是要求远效果和大效果。 “画人难画手”,这是古代画家的经验之谈。一幅好的人物 画,主要在于人物全身的比例的正确及形象塑造的真实生动, 但手在整个人物的表情及姿态上,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中 国人物画中手的姿势与舞台上滇员手的动作姿势有一些共同之 处,如戏曲演员表演某剧中人物时,手的动作特别夸大,这是 为了舞台效果,也是艺术夸张。作为传统仕女画的“手”,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戏曲传统剧目中的青衣、花旦,武旦,手的动作与姿 势都有一定的名称,最常用的是“兰花手”,这种手的姿势是 中指与拇指伸直略靠近,其它手指自然地稍微向上翘起的姿势, 好似兰花开放,故而得名。中国女子舞蹈及传统仕女画的手就是 这样。例如:北京西郊法海寺明代壁画中一个拈花仕女,其右 手捧一盘天花,左手拈一枝花,小指翘起,姿态极为优美。《韩熙载夜宴图》后段那五个吹箫和吹笛仕女,手的姿态统一而有 变化。《簪花仕女图》中持花仕女的手十分好看。总之古代传 统仕女画中的手,可说得上千姿百态,极富于神情。在手的画法上,传统仕女画的手大都画得比较小,手指特 别尖细,到清代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两千多年来, 妇女一直受到封建道德的束缚,形成对妇女极不健康的审美观; 二是由于古代画家对人体比例的科学理解有限。因此,仕女的手愈画愈小,以致过分不合人体比例。在这一点上,传统仕女画无法与出自民间画工的历代壁画相比。
画仕女的手应该熟习和掌握以下三个规律: 简要地说,手的结构包括腕、掌、指三部分。腕骨构成手 掌的基部,由八块小骨组成,约似椭圆形,位于手掌与前臂之 间,它将手掌与前臂连接起来。五根掌骨呈扇形,指骨中第三 指最长,除拇指外,均由三节组成。在掌部的拇指侧及小指侧, 有两个隆起的肉质,称为“拇指球”和“小指球”。整个手从侧面看,前臂,腕,掌,指,有如阶梯逐级下降。手背侧因前 臂肌肉的肌畦通过腕部伸向各指,使手屈伸时肌腱显露于外。我们画仕女的手也一定要注意手的结构的共同规律。
近代,由于医用人体解剖学和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出现,许 多国画家、雕塑家、象牙雕刻及琢玉家在仕女题材创作中,手 的结构大都比较正确和健康,但也有某些作品手的结构及比例 不够正确。这是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这门艺术科学所致。这些毛病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人大手小”、 “两只手不一般大’、“小拇指比大拇指还粗或一般粗”、 “五个手指平列”、“手掌太长或太短”, “手腕太细或太粗”. “手腕和手的位 置不对或衔接不起来”等等。要克服这些缺点,必须重视人体 解剖学,并切实地学习与掌握它,运用到我们的仕女画中。 第一,染曙红。要求与脸同时进行,为表达出手皮肤里的 血气,必须先后用曙红将手指尖,手腕和前臂交接处、拇指 球、小指球诸部位染出。
第二,用赭石调朱膘,分染手指、手背及手掌的明暗,手 指只须往一边染,不必两边都染。同时不要染得过深或过分求 立体感,否则与脸不协调。
第三,用朱膘,曙红、藤黄和粉调合成肉色将手全部罩一 遍(与脸同时进行),干后再用曙红调赭石勾手的颜色线(也与脸同时勾)。至此,仕女手的着色全部结束。
四.仕女各部位的着色及颜色的研制
仕女画的着色也和山水、花鸟画一样,都要从染墨开始。就是说,着色以前,一定要把应该染墨的地方(发髻、眼眉及 鼹用墨打底或需要用墨渲染的部位)染好、染足,然后再开 始着色。因此,笔,墨、色三者之间是不可分9,J而又互相联系 的。历代画家提倡“墨即是色”; “墨分五墨六彩” (五墨指 干黑、浓、淡、湿,六彩指墨可分为黑,白、干,湿,浓、 淡)。说明笔之所以表现物的形,墨之所以表现物的色,都与 颜色有同等的功用。所以中国画中纯用水墨渲染的白描画,既 是初学的阶梯,又是独立而具有很高艺术性的画种。我曾在故 宫看到两幅明代仇英的白描仕女画,真是精妙绝伦。其中一 幅画的是一个弹筝的仕女,其面部、发髻,衣带,以及乐器的 音柱、丝弦,都用丰富和不同浓淡墨色层层染出,极为细致。此画虽然不用颜色,但同样有色彩的感觉。这两幅高水平的白 描仕女画,有力地说明了“墨即是色,,的道凰现将仕女画的 着色技法扼要叙述如下: 仕女画脸部的着色方法,从传统的仕女绘画来看,大体分 为两种:
唐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技法 唐代《簪花仕女图》、《宫中图》,以及大量的壁画、墓葬壁 画(如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中的仕女人 物,面部着色均大同小异。由于晚清以前没有洋红,所以都用刚巳其染法是先将仕女的两颊染出,再用浓的蛤粉罩一遍, 不用赭石。朱膘调成的肉色加染明暗。因为面部的轮廓线很准 确,虽然不加明暗也很有立体感。这种不染明暗的方法,从唐 代就流传到日本,直至明治维新以后,甚至现代的人物画家, 包括伊东深水和镝木清芳等,都沿用这种颜面着色方法。 唐代卷轴画与壁画,在颜面设色方法上基本相同,所不同 之处在于卷轴画染胭脂之后,稍微用一点很淡的肉色,主要在 鼻子的暗面及脖颈下稍加渲染,然后加薄粉罩,再用重粉染出 额,鼻、颏(即三白)。这种施用重粉而不染明暗或少染明暗 的技法,恰好表现出唐代贵妇人所崇尚的浓妆艳抹的“盛妆” 效果,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2.五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技法 五代以后,仕女画面部设色采用很细致的渲染法,用朱膘 和赭石染出眼窝.鼻的凹部,两颊、嘴角、耳边及颧骨各部 位,然后再罩上调有肉色的粉。这与唐代用粉不调肉色或少调 肉色大不相同,但仕女面部仍然和唐代一样施加三白,而且更浓。五代以后一直沿用这种三白法,它比唐代设色更 富有立体感,甚至更力瞰艳厚重,《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付:女人 物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说,五代这种面部较细致并富有立体 感和质感的染法,在着色方面比之唐代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唐代仕女画面部设色法的长处。
现就仕女画面部着色的七个程序,分述如下。
(1)勾线:对于仕女画面部的重彩着色部位,必须有针对性地运用浓 淡不同的墨线勾出,如头发及眼眉部分的墨色可稍浓一些,而 脸、鼻、口,脖颈及手属于肌肉皮肤的部分,则都要用较淡的 墨勾出。再如上下唇,也要用较淡的墨勾,嘴缝的一道线则要 稍深些,这样就为下一步着色作好准备。头饰部分一定要用浓 墨勾出。勾线时用笔要细紧有力,并根据骨骼和肌肉的关系,勾出 轻重、松紧、粗细和虚实。同时还要讲求匀称,如果粗细太悬 殊,则不协调,甚至很难看。
(2)头发和眼眉的染法:首先用淡墨将发髻染出第一遍,染时要注意额头与发际的 严格界线,既不要染过头,又要染够,以免破坏形象或污损额 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控制笔上所含水分,也就是说, 染到发际的边界时,笔上含水量要逐渐减少。发髻染出后,再用淡墨将人物的眉和眼染出。染眉时要将 墨色烘开,染眼时应将上眼睑的深度染好,然后再将眼珠染出。(3)染两颊、眼窝、耳轮及手指尖:这些部位都要用曙红染出(曙红即洋红),其中双颊尤其 要用曙红染,这里有两个表现意图,其一,用以表现人物皮肤健康的颜色其二,表现特定的妇女化妆效果。举凡男女老少 及婴儿的面部,都应先染洋红,就连现代题材人物面颊的画法 也是如比特别是工笔重彩画人物的面部着色更是这样。这种 势田先染洋红的方法,主要来自传统人物画及肖像画(古时称 写照或写真),元代王绎在《写像秘诀》及《彩绘法》中有比 较详细的论述,他在肖像画中用洋红染面部,’不仅是表现健康 色,而且也是表现古代妇女用胭脂涂两颊的化妆效果。这一点 在清代《瘫正十二妃像》中,也可明显地看出。
染曙红是仕女画中很关键的第一道彩色程序,如果第一道 染不好,下面几道程序染得再好也不行。所以用曙红染脸首先 要求浓淡适度。太淡,染不出应有的效果,太浓则很难看,而 且罩粉后洗不掉。如果浓淡适度,在上完粉后,使人感到红晕 由皮肤里透出来,达到这种效果最理鼠其次要求烘染得匀净 无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笔转着染,并逐渐散开,直染到 无痕为止。否则就会结聚一团,很难看。此外,染完两颊后, 还要用曙红将面部的眼窝、耳的轮廓、手指尖、指骨及腕臂转 环的部位染出。
(4)染脸:第一步:用赭石和朱膘染出脸的各部位(耳边、颊辅、眉 下、鼻的周围、嘴角、下颏、脖颈、手)。要求先后用淡浓两 遍染出,但需要等第一遍全部干后才能染第二遍。不要染得过 重,也不要过分强调染出凸凹,总之要染得适可而止。第二 步:染脸,要求色调润泽,匀净、饱和,这主要靠作者掌握渲 染技法的程度及笔上含水多少而定。
(5)罩脸、耳,脖颈及手:这些部位必须用粉调成的肉色罩(即以朱膘,藤黄、 三种色调入粉内)。这种方法始于五代,盛于宋、元、清。工笔重彩仕女画面部着色主要采用此法,而淡着色或写意 画的仕女脸部则可直接用肉色染出,不必调粉。
用肉色罩脸要注意粉的厚薄和以上三种色每一种调入多 少,如果粉调得太多,容易发僵,象纸糊的一样,缺乏皮肤的 感觉;粉调得太薄,显得暗淡无光为了慎重起见,无妨先在 另——张纸.上试一下。至于三种色中哪一种色需调入多少粉,更 为重要。比如朱瞟和洋红调得太多,脸就显得太红,好似喝醉 了酒,如果藤黄调入太多,则更糟,显得面黄肌瘦,一副病 容。所以必须将三种色和粉不断反复调,反复试验,一直调到 比较合适的色度才能把耳、脖颈及手同时画上(除罩脸外)。此外,调肉色时为什么不用赭石?因为赭石的色度发黑、发 暗,因此调粉取消了赭石,代之以朱膘,藤黄和洋红,用这三 种色调入粉内罩脸,可使脸的色度明亮、光泽。
传统人物画肌肉的设色法,都要求脸和手的深浅色度一样 (包括仕女画在内),而现代题材人物的皮肤着色则不是这 样,尤其是劳动人民的手,肤色往往深于脸舐。
(6)三白法的运用:三白是指人物的额、鼻,下颏用较厚的白粉染出。三白法 开创于唐代,如前所述,它既能表现人的面部三个受光的凸出 部位,又能表现中国古代妇女施朱粉“盛妆”的化妆效果。在 唐,宋两代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画法,一种是用粉由眉毛一直 向额上染去,染到发际为止;一种是由额头发际处往下染,染 到眉毛为止。这是两种部位完全相反的染法,今天惯用的是后 一种。笔者曾长期采用第一种画法,总觉得不自然,而且 眉以下染的肉色显得非常僵死,所以后来我便改用第二种染 法。尽管两种染法不同,但鼻和下颏的染粉方法却是相同的。
白粉要染匀是很不容易的,用三白法染粉必须在很窄的地带将厚粉烘开染匀,尤其是用蛤粉染比用广告粉更难,因为蛤 粉在湿的时候很不明显,干后特别白,如果染不匀净容易出现 粉痕。而广告粉无论在干的时候或湿的时候都一样,没有什么 差别。
历代仕女画家,有的施用三白法,也有不用的,如清代改 七芗、费晓楼等从来不用三白法,清末的任伯年、钱惠安等人 所画仕女,也大多不用此种染法。
(7)开脸,完成:这是最后一道着色程序(其实在染好三白之后,就已经将 眉,眼画好,而且嘴的部分也已完成了上嘴唇的一半),首先 将头发加到最浓度;第二步,用淡花青在发髻部位罩一遍,以 使头发更黑,第三步,用深墨将眼眶勾足;第四步,用深墨点 出眼珠,点眼珠用八成黑就行,不要点得死黑,要看出原来勾线时点出的瞳孔,才能生动;第五步,在眼睑的内部及白眼球 的下边,还要用淡花青染出,眼睛才显得晶莹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