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黃蜂是什麼車
大黃蜂是雪佛蘭科邁羅(英文名:Chevrolet Camaro)的別稱,設計於1960年,目前共發展了六代。大黃蜂變身的車型正是雪佛蘭科邁羅,因此科邁羅也被稱為大黃蜂。這也使得科邁羅擁有極高的回頭率。
因為變形金剛極高的關注度,因此雪佛蘭公司出產了2012款3.6L變形金剛限量版。此車為科邁羅眾多車型的一種,上市後便受到廣大車友的歡迎。
第六代雪佛蘭科邁羅
雪佛蘭官方宣布全新一代科邁羅Camaro RS車型在國內正式上市,售價為39.99萬元。新車搭載全新的2.0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75馬力,峰值扭矩為400牛·米。
第六代科邁羅RS裝備CarPlay車載互聯系統、全新一代安吉星車聯系統及4G LTE車載WI-FI熱點,集成無線網路、通訊、導航、多媒體等智能化科技。個性化設置是第六代科邁羅的殺手鐧,擁有智能手機無線充電、24色智能氛圍燈、駕駛員座椅和外後視鏡記憶等功能,變身「大男孩」的個性大玩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雪佛蘭科邁羅
㈡ 求擎天柱大黃蜂正面圖片最好是高清的,要電影里的,不要動漫的
㈢ 美國再次驚現大黃蜂,這大黃蜂到底有多大
之所以被稱為大黃蜂,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它的身長有2 英寸,如果被大黃蜂蟄了應立即趕往醫院去處理,否則就有性命之憂。美國華盛頓的相關農業的官員表示,因為擔心大黃蜂會殺掉授粉的蜜蜂。他們正在想辦法尋找大黃蜂的蜂巢,而當地的農業廳也表示,在上周他們已經在布萊恩鎮的附近發現了六隻的大黃蜂。
居民要是發現大黃蜂,應立即匯報在最近這幾天,有科學家在布萊恩又補了一隻大黃蜂。他們試圖將無線電粘在大黃蜂的身上,然後讓大黃蜂飛回到巢穴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途徑找到巢穴,但是因為膠水沒能夠快速地干透,所以無線電就掉了。後來科學家又通過同樣的辦法又補了另外一隻大黃蜂,現在還在嘗試當中。而當地相關部門人也督促當地的居民,如果有發現了大黃蜂的中介,一定要及時的匯報。
㈣ 這個是什麼戰斗機啊
這個是空戰游戲《皇牌空戰Zero》中的F/A-18C,擁有獨特迷彩塗裝
下面是對F18系列戰斗機的詳細介紹,之所以是C型是因為圖片中的戰斗機水平尾翼比較小,屬於F18系列中的早期型號,而早期型號中出現在游戲中的只有C型一種
F-18系列戰斗機介紹:
F/A-18 大黃蜂是美國海軍的艦載單座超音速多用途戰斗 / 攻擊機。美海軍最初計劃研製兩種單座型,即執行空戰任務的 F/A-18 和執行攻擊任務的 A-18 。但這兩種型號非常相似,只在作戰裝備和導彈上有些小的差別,因而將它們統一為一種機型,稱 F/A-18 。原型機 1978 年 11 月首飛 ,1980 年 5 月開始裝備美國海軍。此後,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西班牙也裝備了這種飛機。到 1992 年 1 月,共生產 1050 架。現役為 C 、 D 型。 1992 年美海軍決定選用其改進型 F/A-18E/F, 做為JSF聯合攻擊機服役以前的過渡機型,總產量可達500架 ,1999 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性能特點:
F/A-18 大黃蜂的主要特點是:
①載彈量多,武器投射精度高,可遂行空中格鬥和對地攻擊雙重任務,其 D 型還具有目標偵察、空中協調和控制能力。
②可靠性和維修性好,機載電子設備平均故障間隔為 30 飛行小時 , 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為 100 小時,生存能力強。
③遠距導航尚沒有與全球定位系統介面,影響了突防能力。
主要改型
F/A-18A 。取代 F-4 的單座護航 / 截擊用戰斗機。取下機身攜帶的「麻雀」導彈,換裝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和激光跟蹤裝置即為單座攻擊機。
F/A-18B 。 F/A-18A 的教練型,串列雙座,可用於作戰,正式編號 TF/A-18A, 燃油攜帶能力比 F/A-18A 下降 60% 。
F/A-18C 和 F/A-18D 。 1986 財政年度起購買的單座和雙座型。類似於 F/A-18A/B, 攜帶先進中距空 - 空導彈 (AMRAAM) 、「幼畜」紅外空 - 地導彈,採用機載自衛干擾機、偵察設備等。F/A-18C 於 1986 年作首次試飛 ,1987 年 9 月開始交付。從 1989 年 10 月以後交付的 F/A-18C/D 飛機還可攜帶供全天候夜間攻擊飛行任務使用的設備,包括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導航吊艙,新的平視顯示器和飛行員夜視鏡。
RF-18 。 F/A-18 的簡化偵察型。
CF-18A/B 。 F/A-18A/B 的加拿大空軍型。
AF-18A 。皇家澳大利亞空軍型,其雙座型編號為 ATF-18A 。
EF-18A/B 。 F/A-18A/B 的西班牙空軍型。
F/A-18E/F 。是在 F/A-18C/D 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研製的艦載戰斗 / 攻擊機,其中 E 為單座型 ,F 為雙座型。
與F/A-18C/D 相比 ,F/A-18E/F 起飛總重增加 4536 公斤,前機身加長 0.86 米 , 機翼翼展增加1.31 米。通過這些改進 ,F/A-18E/F 的內部燃油可增加 1361 千克 , 外部燃油可增加 1406 千克,航程增加了 38% 。此外 ,F/A-18E/F 還在兩側機翼下各增加 1 個武器掛點,可掛 520 千克,掛點總數達到 11 個。
基本數據:
乘員 1 人 ( 單座 ) 、 2 人 ( 雙座教練 )
動力裝置 兩台 F404-GE-400 渦扇發動機
最大載油量 7979 千克
最大速度 1.8 馬赫
實用升限 15240 米
轉場航程 3706 千米 ( 不空中加油 )
起飛滑距距離 427 米
作戰半徑 1065 千米 ( 對地攻擊 ) 、 740 千米 ( 空戰 )
最大載彈量 7710 千克
機長 17.07 米
機高 4.66 米
翼展 11.43 米
最大起飛重 16651 千克 ( 空戰 ) 、 23541( 對地攻擊 )
武器 9 個掛架。兩個翼尖掛架各掛一枚 AIM-9L 「響尾蛇」空 - 空導彈。兩個外翼掛架帶空 - 空或空 - 空武器、包括 AIM-7 「麻雀」AIM-9 「響尾蛇」AIM-120 空 - 空導彈 ,AGM-84 「魚叉」反艦導彈和 AGM-65 「幼畜」空- 地導彈。兩個內翼掛架帶副油箱或空 - 空武器。兩個發動機艙下機身掛架帶「麻雀」導彈或激光光點跟蹤器或攻擊效果照相機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吊艙。位於機身中心線的掛架可掛副油箱或武器。可攜帶的空-地武器包括GBU-10、GBU-12 激光制導炸彈 ,MK82 、 MK84 普通炸彈和集束炸彈等。機頭裝一門 20 毫米 M61 六管炮,備彈 570 發。
雷達 AN/APG-65 多模態數字式雷達,可跟蹤 10 個目標,向飛行員顯示8 個目標。
導航設備 AN/ASN-130A 慣性導航系統
電子對抗 設備AN/ALR-50 和 AN/ALR-67 雷達告警接收機 ,AN/ALE-39 誘餌發射器 ,AN/ALQ-126B 電子對抗系統 ,AN/ALQ-165 機載自衛干擾系統。
作戰運用:
1986 年美軍空襲利比亞的「黃金峽谷」行動中, 6 架 F/A-18A 戰斗機參與了空襲,主要為轟炸機擔任護航任務。
1991 年海灣戰爭中,共有 148 架 F/A-18 大黃蜂參戰,主要執行攻擊任務,有時也與其它飛機組成護航編隊,保障空襲行動。由於沒有與全球定位系統介面, 影響了突防能力,該型機在海灣戰爭中曾被伊軍擊落一架。
科索沃戰爭中,有 32 架 F/A-18 參戰,主要執行對南聯盟地等目標的攻擊任務。
1997 年 9 月 ,2 架 F/A-18 在訓練和演習中分別墜毀。
識別特徵:
①鈍錐形機頭,曲線不及 F-14 、 15 、 16 流暢,尤其是上方。機身前伸段較長,接近全長一半。座艙兩側,有邊條翼向後延伸自主翼翼根,邊條翼曲線延伸過程中有明顯變化。
②背部隆起較高,外形不及 F-14 、15 、16 流暢。
③機翼為懸臂式中單翼,直角梯形翼型,前掠後掠。大面積平尾,前,後緣均有後掠角,翼尖外端為弧形。雙垂尾傾斜安裝,位置較靠前,其前緣起點進入機翼所在平面,後緣與尾噴口之間尚有較大間距。
④半圓形進氣道位於機身兩側機翼下,尺寸不大,進氣道較短。F-18E/F為矩形。
F-18E/F「超黃蜂」艦載戰斗機是美國海軍最新型的戰斗攻擊機,由F-18C/D發展而來,由包括波音、諾斯普羅-格魯曼、通用電氣和雷神公司在內的「大黃蜂」項目組研製生產的。E型為單座,F型雙座。
主要改進有:
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包括原來的圓形進氣道改為方形進氣道,塗漆含有吸收雷達輻射的材料等;
改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
前機身延長0.86米,翼展加寬1.31米,機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載減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後掠角減小;機翼前緣邊條面積增大了34%;機翼及機身的改進令空氣動力性能有極大改善;
最大起飛重量提高27%,達到30000公斤;因此載重量也有提高,內部燃油增加33%,達到6560千克;如果加上三個副油箱,載油量達到11000千克;
2004年5月,美海軍表示計劃為F/A-18E/F開發一種新的先進任務計算機(AMC)。這種計算機作為集成的信息處理系統,可提供全面的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是組成「網路中心戰」能力的新一代技術中的一部分。原本超級大黃蜂已經採用II型AMC計算機,其技術水平按照現有技術來看已處於落後水平。為此F/A-18項目辦公室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來研究開發更先進的III型AMC。要求該小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完成從方案探索到產品交付的過程。波音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霍尼韋爾公司以及在中國湖的「F/A-18先進武器實驗室」等參與了該系統的設計,設計過程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設計中考慮了降低未來完備性成本的問題。III型AMC的處理速度將更快,總處理能力將更大,具有在座艙內截獲並觀看數字和模擬錄像的能力;可為EA-18G電子戰飛機和「21世紀海上力量」能力的開發提供基礎。III型AMC採用了商業貨架(COTS)技術,非開發的元件產品及已證明的技能。該AMC將採用的第四代「更高級語言(HOL)軟體架構配置(SCS)」目前正在開發,將具有按模塊化設計軟體的能力,並顯著降低系統測試和維護所需時間。III型AMC定於從2007年開始在已進入服役的飛機上安裝。
ANPG73雷達的空對地作戰模式給人以深刻印象。該雷達採用了合成孔徑技術,可產生三種不同平面的擴展顯示。每個平面的擴展,都可將較小的面積域擴展為較大的顯示形式,就好像加了個放大鏡一樣。而多功能彩色顯示器上採用了活動地圖模式。在搜索跟蹤地面目標的過程中,飛行員只需觀察彩色多功能顯示器上動態刷新的敵目標標志即可,而不需要在雷達顯示器查看敵坐標。飛行員還可以通過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周邊上的一個按鍵,將目標所在區域的雷達成像信號進行合成孔徑圖像放大處理。而且,雷達每重復一次掃描,都會與之前得到的信息疊加改善成像效果。試飛中通過該雷達的合成孔徑圖像,飛行員在距離目標37千米以遠處能清楚分辨地面上的跑道、滑行道和機庫等。據介紹美國波音和雷神公司目前正在為F/A-18E/F飛機研製新型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屆時探測距離將增大,且搜索跟蹤過程將更加迅速快捷。
雷神公司還為F/A-18E/F飛機研製了先進戰術前視紅外吊艙(ATFLIR),該吊艙將被用來取代原有的導航和目標指示紅外感測器,使得該機在惡劣氣象和電磁干擾條件下的探測和攻擊能力有較大提高。2001年5月,波音已經向雷神公司外包了上述項目的小批量試生產15個吊艙及其配件的合同,合同額為6230萬美元。ATFLIR是第三代光電瞄準吊艙,性能有了極大提高,能探測、識別和跟蹤空對空導彈與空對地導彈和自動投放現有激光制導武器與防區外武器。F/A-18E將是第一種採用該吊艙的作戰飛機。
雷神公司在2002年5月21日正式把第一套生產型ATFLIR吊艙交付給美國海軍,並將在6至8年期間交付574套ATFLIR,總費用約為10億美元。吊艙代號ASQ-228,被認為是現有最強大而經濟實惠的瞄準系統,據信比以往的系統,如LANTIRN等效能提高兩、三倍,能夠更有效地使用諸如聯合直接攻擊彈葯等武器。該吊艙能使得飛行員分辨出坦克和卡車。目前裝備試驗定於2002年10月進行,初步作戰能力計劃到2003年形成。
此外,由洛克希德·馬丁導彈與火力控制公司和以色列艾爾塔電子公司所組成的集團,於2001年6月從美國海軍獲得一份關於為F/A-18E/F提供合成孔徑雷達SAR的合同。該項計劃的目的是分析近期把戰術全天候採集和遠程合成孔徑雷達(TACLSAR)系統的功能綜合到海軍F/A-18E/F的可能性,以加強全天候偵察和精確空對地瞄準能力。TACLSAR的工作是高度自動化的,在作戰過程中能減輕駕駛員的工作負擔。在能見度不佳的條件下,如煙霧、雲層和各種偽裝,能保持其良好的探測性能。
由於氣動外形的改進,該機短距起降性能得到大大改善。當在14.4千米/小時的迎頭風速下起飛時,飛行員可迅速將油門手柄推至「最大」推力狀態;待發動機轉速穩定後,再迅速將手柄推致「全加力」狀態位置,同時解除機輪剎車。這時,總重16噸的F/A-18E/F能很快加速到約225千米/小時的離地速度。實際試驗表明從松開剎車到起飛離地,僅需13秒,起飛滑跑距離僅365米。F/A-18E/F在爬升過程中飛行狀態很穩定,且在爬升時收起落架和襟翼對於飛機的俯仰姿態影響也不大,俯仰和滾轉操縱響應也很理想。從起飛到爬升至5800米高度,耗時約3分鍾,耗油約680千克。由於載油量增加,作戰半徑也大大增加,比原來的C型增加了約26%。
通過種種措施,F/A-18E/F首次具有了某些超常規機動能力。這和增大翼面積、加長邊條、改進飛行控制系統設計、改進發動機等有直接關系。試飛中飛行員操縱飛機以M0.84的速度、3810米/分的爬升率爬升至7620米的高度,再改平,將收油門到慢車位置,作減速飛行。當速度減至480千米/小時時,打開減速板,飛機即可迅速減速。和以往大多數戰斗機不同,F/A-18E/F沒有專門的減速板,而是通過飛行控制系統驅動各個翼面進行協調的偏轉(包括副翼和阻流板),從而達到增阻減速的目的。這種虛擬「減速板」的綜合效能優於傳統的減速板,且減速中除俯仰方向上稍有變化外,飛行姿態基本不受影響。
F/A-18E/F在飛行迎角為35°時,飛機仍具有良好的操縱性,飛機迎角可控精度在1°以內。飛行控制系統還能自動取消飛行員在大迎角飛行時可能導致飛機失控的錯誤操作。飛行員還可以使迎角迅速增大到59°、俯仰姿態角增大到45°,此時飛機仍能很好的操縱。這在近距格鬥空戰中將是十分有用的,也說明美軍在下了-番功夫後,也使得自己的戰斗機獲得了近似Su-27做「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的能力。
該機飛行控制系統還採用了偏航角速度反饋,確保機頭的指向始終向前。在45°坡度、偏航角速度為6.25°/秒的極端條件下,飛行員仍可精確控制飛機的航向。要大迎角狀戀中改出也比較簡單,只要將駕駛桿前推到底,可使飛機很快形成17°/秒的低頭角速度,在數秒時間內就可恢復到正常飛行迎角以內。F/A-18E/F的倒飛大迎角狀態同樣也十分穩定,在試飛過程中順利地完成了在-1g過載、迎角為-32°的試飛。
F/A-18E/F還能輕松地在縱向垂直的情況下改出大迎角機動。在旋轉機動方面表現也相當好。F/A-18E/F在攜帶空空作戰武器的情況下,其飛控系統限制的最大滾轉角速度為225°/秒;而在帶外掛副油箱或空地作戰武器時,其角速度限制為150°/秒。「空空」情況中,在4770米高度上飛行員分別以450千米/小時、670千米/小時的速度,進行全壓桿機動飛行,飛機都能在不到2秒時間內完成360°滾轉機動。
和以往相比,基本型的F-18A/B飛機曾因為邊條失速使飛機失控墜毀。若E/F在任何飛行狀態條件下,其飛行控制系統都能確保完成任何急劇的機動飛行動作,而不必顧忌飛行的錶速或迎角條件。這種良好的抗失速能力使得E/F型的格鬥性能大大提高。
機動性的改進除了氣動性能的改進外,飛行控制系統也必須與之配套。F-18E/F的前座飛行員在低空突防時,主要從平顯上讀取雷達高度數據,F型的後艙飛行員則通過其左側的數字式顯示器讀取。F/A-18E/F在進行低空大錶速飛行時,能以150米高度、860千米/小時的錶速飛行(這時,對應的燃油流量為5100千克/小時)。在低空突防到達目標之前,飛行員可在任務系統的預先編程中設定到達目標的時間預定值。這時,平顯左下角顯示經風速修正的飛行速度;同時,還給出能令飛機准時到達目標上空的導航信息。機上的慣導系統還能不間斷的依次自動給出各個航路點之間的導航信息。
2004年,波音公司確定由漢尼威爾公司為 F/A-18E-F生產新型先進精確導航設備。後者已經為軍用航空客戶提供了1萬多套導航系統。為F/A-18E/F選中H-764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導系統(INS)。該系統可在GPS受到干擾的環境下為軍用飛機飛行員提供精確的任務信息。
F/A-18E/F有兩種方式增強對飛行員的高度告警。一種是編程式控制制,利用雷達高度表所提供的信息,當飛行高度低於所設定高度的10%,就會自動發出告警。例如,設定高度為150米,而當實際高度低於135米時,就會發出音響告警信號,並在平顯上顯示告警信息。另-種是經改進的接地告警系統,該系統同樣也能產生告警音響和顯示信息,以防飛機撞地。目前F/A-18E/F還只有雷達高度表這種唯-的高度信息源。在陡峭地形環境中,可能無法及時提供恰當的高度告警信息。將來准備利用機上數字式地圖和GPS系統補充其高度告警系統,確保在任何地形環境下,也能及時准確的做出高度告警。
在武器方面,除了已有的M61六管20mm加特林機關炮外,增加了兩個掛架,使得掛架總數達到11個;可攜帶各種武器8噸;可攜帶最新的SLAM空地導彈改進型、JDAM、JSOW等。
SLAM及其改型SLAM-ER是F/A-18當前的對地攻擊利器,是在魚叉彈體基礎上發展的對地攻擊導彈。該彈曾在海灣戰爭中創造了後一發彈由前一發彈的穿孔中穿入爆炸的高精度記錄。現已有超過300枚SLAM系列投入使用。2002年9月波音公司已完成SLAM-ER的自動目標截獲(ATA)能力使用試驗與鑒定,使得SLAM-ER更加自動化,命中率提高。ATA試驗中,導彈加裝了一個任務計算模塊,可根據來自導彈紅外導引頭的信息對目標進行識別,從而將其他一些小目標隔離開來,使導彈飛向所瞄準的目標。此外,該導彈還可以利用來自GPS的信息瞄準目標。波音公司正為美國海軍生產該導彈,總數為376枚。預計裝有ATA模塊的SLAM-ER導彈明年服役,已經服役的早期型號將加裝ATA模塊。
此外 AGM-88E 先進反輻射導彈將被用於F/A-18 E/F。該彈還將進一步改裝新型發動機,以便使導彈長度縮小,從而能夠裝在 F-35 戰機的武器艙內部。除此之外,還將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其能由壓制敵對防空( SEAD )轉變為摧毀敵對防空( DEAD )。該導彈採用AGM-88的彈體,結構上僅改變了頭部和控制艙,採用了雙模式制導頭和「快銷」(Quick Bolt)數據鏈。該雙模式制導頭中的被動反輻射接受設備的工作頻段比AGM-88要寬得多,並增加了毫米波主動雷達制導技術用於末段精確導引,能准確擊中關機狀態的雷達目標。「快銷」( Quick Bolt )通訊數據鏈能從載機之外的感測器獲得威脅目標的更多信息,同時直到導彈命中目標之前,都能將目標所處狀態發回己方用於戰斗毀傷評定。該導彈的中段導引採用全球定位系統 / 慣性導引系統,從而可避免出現高速反輻射導彈因敵方雷達關機而偏離該雷達目標的問題。此外可編制禁止攻擊區域,導彈即可避開這些不允許攻擊的區域,減小誤傷。
在試飛中已經進行了F/A-18E/F對地攻擊作戰的試驗。試飛科目為向模擬目標投放450千克炸彈。試驗中,距目標5千米時,飛行員在飛行控制系統中選擇了以左盤旋拉起的投彈方式。隨後飛行員通過平顯操縱飛機,保持平顯上的目標框覆蓋在目標上。在即將到達目標上空600米的高度時,操縱飛機進入滾轉倒飛狀態,繼而以4g的過載向目標方向拉起。緊接著藉助於平顯目標導引系統,以20度俯沖角滾轉改平。這時打開駕駛桿上的投彈按鈕保險,在大約460米的高度上完成模擬投彈。之後飛機以突防機動飛行方式脫離目標區。整個過程中,飛行員無需忙於從不同顯示裝置上讀取各種不同信息。只需要在攻擊前設定好模式,然後注意力就只需要集中在目標、平顯和操縱桿這三者上了。而以往的戰斗機飛行員要兼顧過多的儀器和操作,如要低頭看高度表、拉油門,往往影響攻擊的准確性。
而F-18E/F的自衛系統也有大的改善。在攻擊後的脫離過程中,飛行員只需要通過油門桿上的拇指開關,就可以操縱機上所有電子對抗系統,並投放箔條和紅外干擾彈。試驗中也試飛了躲避地空導彈攻擊的科目。在發現導彈襲擊後,飛行員立即收油門至慢車位置,並施放箔條、紅外彈,同時向左急劇壓桿,使飛機以6g的過載向左急轉。在轉過l80°時操縱飛機滾轉改平,當錶速減小到580千米/小時,再將油門迅速推至軍用推力狀態,盡快脫離。為了使飛機能盡快脫離戰區,往往開全加力。
F-18E/F戰鬥力比較以往的F-18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也引來非議,主要是有人認為應該發展全新的F-22海軍型,而不應該下那麼大力氣去改進那些舊飛機。但美軍認為在JSF服役前,很需要F-18E/F填補時間上的空缺,同時其性能足以應付大多數情況下的需要。其本身也有不足之處,如在亞、跨音速段的加速性偏低,最大飛行速度也較小等。
目前F-18E/F計劃進展順利。美海軍第-個「超黃蜂」飛行中隊--VFA-122中隊在美國加州的Lemoore海軍飛行基地,接收了首批7架F-18E/F。該中隊還將在未來2年中裝備多於34架的F-18E/F「超黃蜂」戰斗機。這批戰斗機剛結束了海軍戰機測試中心進行的性能評估。實驗表明飛機的性能優良,已基本解決了目前發現的所有問題,因而正式裝備VFA-122飛行中隊,為大規模服役做進-步的飛行訓練和測試。VFA-122飛行中隊是在今年1月15日成立的,目前共有165人,計劃隨著飛機的增加,人數也將達到500人左右。海軍的目標是到2001年初,VFA-122中隊及其F-18E/F戰斗機達到-級訓練水平。
F-18E/F的改進工作也在不斷進行。其中最重要的是EF-18計劃,目的在於為F-18E/F增加更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擔當「野鼬鼠」任務,目前該計劃進展順利。另外英國航天航空公司將為F-18E/F提供定向紅外對抗(TADIRCM)系統。目前在美國海軍中國湖靶場進行測試。TADIRCM是海軍研究實驗室主導的一項高級技術演示項目,系統基於使用激光直接干擾導彈紅外引導頭的原理。該系統包括6個雙色紅外感測器,一個信號處理器,一個紅外激光調制器和兩個指示/跟蹤器。另外海軍在2001年底開始計劃為現役F/A-18E/F加裝高級目標定位前視紅外(ATFLIR)「終結者」系統功能。主要承包商估計為雷聲公司。計劃於2005年開始裝備。
上圖為F-18E/F在地面機場降落,飛機後面的發動機噴氣和擾動的空氣形成了巨大的渦流;中圖為在航空母艦上做彈射起飛試驗;下圖是-架瑞士空軍F-18在山谷中做高速飛行,翼面上擾動的高速氣流形成了-團白霧。最下圖為非常先進、有多個彩色液晶顯示器的F-18E/F座艙。
2002年11月雷聲公司為改進F/A-18E/F研製的APG-79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正式完成設計工作。AESA雷達比其前輩(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功能更加強大,也更加靈敏。它由成百上千個非常小的收/發(T/R)模塊組成,其端面尺寸小到1/2平方英寸(3.23平方厘米),長度僅為1/4英寸(0.64厘米)。這些模塊通過各種組合可以實現對目標的搜索、跟蹤、識別或者釋放雜波對目標感測器進行電子干擾。通過把雷達中部分T/R模塊的輸出功率聚焦到空域中的一部分,可以延伸雷達的作用距離。事實上,這是第一次使美國戰斗機可以在AIM-120 的射程以外跟蹤定位目標,並給導彈留有進行戰術機動的時間。因為雷達可以搜集確認遠距目標特徵(身份)的信息,所以美空軍已經具有在視距外作戰和摧毀敵方飛機的能力。通過對F-15C和F/A-18E/F進行AESA雷達改裝,以及本身裝備AESA雷達的F/A-22與最新型AIM-120配合可以形成對小型,甚至是隱身的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的第一道防線。可以進一步期待將這些AESA的T/R模塊組成一部「天基雷達」,它可以向在大氣層中飛行的指揮和控制飛機發出敵方目標的告警信息,如移動中的導彈發射裝置或低空飛行中的導彈和飛機。五角大樓的官員表示,希望用AESA裝備無人作戰飛機,來幫助對付巡航導彈。賦予無人作戰飛機(UCAV)的第一個作戰任務就是攻擊敵方的巡航導彈18E/F所裝備的APG-79 AESA雷達設計作戰模式。目前優先考慮的是防區外攻擊 (這需要雷達具有合成孔徑地圖測繪模式),以及在這種攻,因為巡航導彈是按預定航線飛行,很少機動,比較容易對付。
回到APG-79本身,該雷達將與武器系統現用的子系統綜合,如武器存儲管理系統、機炮控制系統、AIM-120和AIM-9導彈系統。AESA將增加飛行員對戰場情況的了解,降低飛機本身的可探測性,並提高飛機的作戰性能。新雷達將於明年初進行進一步試驗,2005年作為F/A-18E/F的一部分開始交付。2004年5月,海軍的F/A-18和EA-18G 項目經理噶迪斯上校和空軍的B-1和F-15(已經改裝多台AESA雷達)的項目經理本月在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三方聯合進行試驗和鑒定的問題。由於F-35"聯合攻擊戰斗機"(裝備AESA雷達)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使得各方合作開始了新局面。裝備F/A-18E/F的3部AESA雷達系統將於6月份開始在中國湖的海空作戰中心進行新一輪的試驗。每架飛機每個月計劃在中國湖試飛12個架次。試飛結果將反饋到海軍領導的作戰小組,為F/A-擊模式所需飛行包線內的生存力提高問題。F/A-18 先進武器實驗室AESA采購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尋求解決以下問題:目前,AESA雷達的作用距離已經是老雷達的一倍,可以創造一些什麼新的戰術?一個雙機或4機編隊怎樣分工完成空對空和空對地的攻擊任務?如何由一架裝有AESA的戰機引領一批沒有裝載AESA的普通戰斗機提高他們的戰斗能力?
2004年10月,雷聲公司表示期待著在2005年第一季度得到一份繼續製造該雷達的合同。雷聲公司在製造了22部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後,將要接受第三個小批量生產該雷達的合同。雷聲公司在2003年7月得到了第一個小批量生產8部APG-79雷達的合同;在2004年2月得到了第二個小批量生產12部雷達的合同;而第四個小批量雷達生產合同將於2007年第一季度簽署。之後將會開始批量生產APG-79雷達。美國海軍計劃為F/A-18E/F和EA-18G采購415部APG-79,研發和生產總費用達10億美元。該雷達的空空和空地模式的試驗正在加州中國湖試驗基地進行,狀況良好。估計可以在2005年末完成所有研發階段的試驗。海軍希望該雷達能在2006年10月份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美國海軍已經計劃將聯合空地防區外導彈(JASSM)裝備到F/A-18E/F上,並在2006財年前為之投資1億美元,以便在2007財年開始采購裝備JASSM。海軍估計采購約700枚,至少500枚。美國空軍早期計劃采購數目為2400枚,現可能增至3700枚。迄今為止,F-16戰斗機、B-52和B-2轟炸機已經完成掛裝JASSM導彈的綜合工程,B-1轟炸機掛裝JASSM導彈的綜合工程仍在進行之中。F/A-18E/F與JASSM導彈的綜合項目包括了風洞試驗,以確保JASSM與載機的任務計劃系統的相容性,以及艦上後勤保障工作的評估。一旦JASSM導彈進入初始作戰使用試驗和鑒定,國防部對全速生產的JASSM導彈的總數將會超過每年360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數目可能增加到每年600枚。
F/A-18E/F最新的改型為EF-18電子戰飛機,主要以F型的機體加裝EA-6B的多種標准電子戰設備及吊艙,用於完成前沿電子戰任務。2002年初美空軍計劃其EA-6B電子戰飛機的ICAPⅢ電子戰系統的初步作戰能力應於2005年形成,可能的平台包括EA-18。美海軍希望購買EA-18用於在2008年開始取代EA-6B。其它可能的平台包括包括無人作戰飛機UCAV、F-35聯合攻擊機、「灣流」V噴氣行政機的改型EC-35SM、B-1轟炸機、B-52轟炸機和F-15改型。ICAPⅢ功能先進,作戰力強,將顯著改進美軍的電子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