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蚯蚓的圖片
蚯蚓的圖片如下:
蚯蚓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筒狀(與線形動物的圓柱形區別),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後,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屬於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
蚓是靠大氣擴散到土壤里的氧氣進行呼吸的,土壤通氣越好,其新陳代謝越旺盛,不僅產叫繭多,而且成熟期縮短。
(1)搜索一下蚯蚓的圖片擴展閱讀:
蚯蚓是利用皮膚來呼吸的,所以蚯蚓身體必須保持濕潤,蚯蚓體內水分佔體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喪失是蚯蚓生存的關鍵,因而飼料的濕度應保持在70%左右為宜。
一般來說,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30℃,0-5℃進入休眠狀態,0℃以下死亡,最適溫度為20-27℃左右,也是蚓繭卵的最適溫度,32℃以上時停比生長,40℃以上死亡。
❷ 蚯蚓是什麼顏色的
褐色稍淡。
蚯蚓體長約60mm-120mm,體重約0.7-4克,最大的有1.5kg。身體呈長圓筒形,褐色稍淡,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後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環帶。
腹面顏色較淺,大多數體節中間有剛毛,在蚯蚓爬行時起固定支撐作用和輔助運動作用。
(2)搜索一下蚯蚓的圖片擴展閱讀:
蚯蚓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性成熟個體,第14-16體節色暗腫脹,無節間溝,無剛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剛毛),如戒指狀,稱為生殖帶或環帶(clitellum)。
生殖帶的形態和位置,因屬不同而異。生殖帶的上皮為腺質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時期可形成卵繭(cocoon)。
蚯蚓具有負趨光性的行為,生活在潮濕、疏鬆和肥沃的土壤中,主要以腐爛葉子為食。大部分的蚯蚓每天可以進食相當於自己體重的食物。它把土吃進體內,將微生物吸收,然後把不能消化的沙土排放出來。一般認為蚯蚓的壽命在五年以內,但存在爭議。
❸ 蚯蚓的外貌是怎樣的
蚯蚓的形態結構:
身體分節但不分區,疣足退化,體表具剛毛。雌雄同體,生殖腺1-2對,有體腔管起源的生殖導管,性成熟時體表出現環帶(clitellum),交配時可相互授精,卵產於環帶中,脫落後形成卵繭,直接發育。剛毛簡單,8個,有時很多,排成環狀,精巢1-2對,一般在10-11節,雄性生殖孔一對,位於後精巢之後2個或更多的體節上,即在14節之後。卵巢一對,位於第13節,環帶較厚,卵黃較少。
體壁的結構由角質層、表皮細胞、環肌及縱肌組成,肌肉層內為體腔膜。表皮細胞中有發達的腺細胞,可以分泌粘液濕潤皮膚,以利於在土壤中運動。
體腔發達,同時還被發達的隔膜分割成按節排列的體腔室。隔膜上有小孔及括約肌,以控制體腔液由一個體節流入另一個體節。體壁肌肉收縮時,隔膜肌可以調節體腔內的壓力,協助體節的延伸。身體背中線節間溝處有背孔一個,排出的體腔液可使體表濕潤。體腔中還包含有體腔細胞、蛋白質及懸浮的其他顆粒。
蚯蚓的外貌及結構圖:
❹ 蚯蚓的結構----圖解
結構圖解如圖:
蚯蚓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在受傷或被切斷之後,會產生一種似胚胎的間葉細胞,能分化成各種組織,只要不被世斷靠頭的前部,,如在15-20節被世婁,一般很容易生.但我說不會是說,只有一面會再生,而另一面則不會,也就是說不能一條變兩條.
蚯蚓若被截為兩段,斷面上的肌肉組織馬上加強收縮,一部分肌肉組織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細胞團。這時,血液中的白細胞同時聚集在切面上,形成特殊栓塞,使傷口迅速閉合。它的中胚層細胞具有很強。
蚯蚓是會再生的。蚯蚓的再生主要分為停止流膿——癒合傷口——長出新頭——恢復機能。蚯蚓的恢復時間比較短,不同於海星等動物,而且能一分為二。我想:蚯蚓為什麼會復活?原來,它在受傷或被切斷以後,會產生一種似胚胎的間葉細胞,能化成各種組織繼續生存,使身體成為了兩條新蚯蚓。但是,被切斷的部分必須不靠頭的前部,不然,連間葉細胞也救不了它了。
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生活環境內充滿了大量的微生物卻極少得病,這數蚯蚓體內獨特的抗菌數免疫系統有關。
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筒狀(與線形動物的圓柱形區別),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後,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屬於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達爾文1881年就曾指出,蚯蚓是世界進化史中最重要的動物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