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聲母表圖片
聲母表圖片如下:
(1)搜索聲母母的圖片擴展閱讀
一、調值符號:
第一聲,(陰平,或平調,ˉ(—),調值55(高平˥˥)。
第二聲,(陽平,或升調,ˊ(/),調值35(高升˧˥)。
第三聲,(上聲,或折調,ˇ(∨),調值214(降升˨˩˦)。
第四聲,(去聲,或降調,ˋ(),調值51(全降˥˩)。
二、發音方法:
z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齶前部,有較弱的氣流沖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齶前部,有較強的氣流沖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h: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齶前部,留出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r: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齶前部,留出窄縫,嗓子用力發音,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聲帶顫動。
z: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弱的氣流沖開舌尖阻礙,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強的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門齒背,留出窄縫,氣流從舌尖的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㈡ 聲母韻母表圖
聲母,是使用在韻母前面的輔音,跟韻母一齊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音節。其他漢藏語系語言也有類似的結構。一般由輔音充當,即首輔音。
漢語各大方言的聲母數量不一。一般說來,吳語和湘語比較好地繼承了中古漢語的三十六聲母。各地湘語和吳語的聲母常達到29-35個。
閩語系統的聲母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地閩語的聲母普遍都在15個左右波動。而以粵語和官話(包括普通話)為代表的晚期方言,聲母數量一般在20個上下,普通話的聲母即為23個。
贛語和客家話的聲母數量比粵語和官話略少。我們可以在今天的漢語方言中找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一種漢語方言的聲母越少,則韻母往往越多,聲母和韻母的數目呈現出互補關系。
聲母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