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公開課《山海關》教案
2017年語文公開課《山海關》教案
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下面,我為大家分享語文公開課《山海關》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要求
1.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會在觀察中展開想像。
重點難點
1.把看圖、學文、想像結合起來,能理解山海關的氣勢雄偉,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會在觀察中展開想像。
教學
課時 兩課時
山海關
哦,好一座威武的雄關! [①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段導讀:第1自然段開門見山,發出感嘆,點明了文章寫的是一座雄關,特點是威武。
——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②句中的破折號有什麼作用?]
段導讀:第2自然段簡介雄關就是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哪敗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文章開門見山地點明了山海關的威武名氣,為全文總起,直接抒發了作者對山海關的贊美之情,語句簡潔,感情濃烈。
這錚(zhēnɡ)錚響的名字,我是很早很早就聽到了,現在,我終於親眼看到這思慕已久的山海關了。[③這句話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啊!好一座威武的雄關!果然名不虛傳[chuán]!那氣勢的雄偉,那地形的險要,在我所見到的重關要塞中,是沒有能與它倫比的。[④這幾句話起什麼作用?]
段導讀:第3自然段寫作者親眼見到山海關後發出的感嘆、贊美。
先說那城樓吧:它是那麼雄偉,那麼堅固。那高高的箭樓,巍(wēi)然聳立於藍天白雲之間;那“天下第一關”的巨大匾額,高歷灶懸於箭樓之上,特別引人矚目,從老遠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⑤這句話寫的是什麼?] 這五個大字,筆力雄渾蒼勁❶,與那高聳雲天、氣勢磅礴的雄關渾然一體,無比壯觀。[句導讀:通過描寫高高的箭樓和那巨大的匾額,表現了山海關的雄偉氣勢。] 但是,最壯觀的還是它那形勢的險要。順著城門左側的台階拾❷級而上,走到城牆之上,站在箭樓底下,手扶著雉堞(zhì dié)的垛口,昂首遠眺,你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又驚又喜的贊嘆:“嗬(hē),好雄偉的關塞,好險要的去處!” [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段導讀:第4自然段具體描寫山海關的城樓的特點。
北面是重重疊疊的燕〔yān〕山山脈,萬里長城像一條長 龍,順著那連綿起伏的山巒,由西北面蜿蜒(wān yán)而來,向著南面伸展開去。南面是蒼茫無垠(yín)的渤(bó)海,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向渤海岸邊的老龍頭。[⑦找出句中的一組動詞,說說它們用得好不好,好在哪裡。]山海關,就聳立在萬里長城的脖頸〔ɡěnɡ〕之上,高峰滄海的山水之間,進出錦(jǐn)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⑧“脖頸之上”“山水之間”“咽喉之地”這三個詞語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段導讀:第5自然段講作者在城樓向北、向南眺望看到的情形,點出了山海關在萬里長城的關鍵位置——“咽喉之地”。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講作者親眼看到的.山海關,以及對山海關的贊美之情。
站在這雄關之上,人的精神頓時感到異常振奮,心胸也倍加開闊。 [⑨這句話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感受?]我真想順著那連綿不斷的山巒,大踏步地向西北走去,一路上去登臨那一座李爛顫座的屏藩(fān)要塞,烽(fēnɡ)台煙墩(dūn)。從山海關、喜峰口、古北口、居庸(yōnɡ)關、雁門關,一直走到那長城的盡處——嘉峪(yù)關口。我又想返回身來,縱韁(jiānɡ)馳馬, 奔騰於廣袤(mào)無垠的塞外草原之上,逶迤❸翻騰的幽燕群山之間。我還想隨著那蜿蜒南去的老龍頭,縱身跳進那碧波萬頃(qǐnɡ)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關山萬里的風塵…… [⑩這幾句使用的修辭手法是什麼?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段導讀:第6自然段講作者站在雄關之上精神振奮、心胸開闊、思緒萬千。
我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古戰場上,身披盔(kuī)甲,手持金戈,站立在這威武的雄關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
段導讀:第7自然段是作者的想像,他想像自己就置身於古戰場,是名捍衛疆土的勇士。
在我們那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上,在那些干戈擾攘(rǎnɡ)、征戰頻仍的歲月里,這雄關巍然屹立於華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間,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禦著入侵者,捍(hàn)衛著神聖的祖國疆土。 [ 這句話的深刻含意是什麼?]這高聳雲天的堅固城牆上的一塊塊磚石,哪一處沒灑落過我們英雄祖先的殷(yān)紅熱血?這雄關外面的亂石縱橫、 野草叢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處沒埋葬過入侵者的累累❹白骨?[ 這兩句話使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起什麼作用?]
段導讀:第8自然段講作者由山海關想到了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想到了我們的英雄祖先,感慨萬千。
啊,雄關,它就是我們偉大民族的英雄歷史的見證人,它本身就是一個熱血沸騰、頂天立地❺的英雄好漢![ 這句話使用的修辭手法是什麼?意在表現什麼?]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講作者站在雄關之上,產生的聯想和抒發的情感。
如今,這雄關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它卻仍以它那雄偉庄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山海關,將以它那偉大的體魄、忠貞的靈魂,永遠地刻在人們的心中。[ “刻”字該怎麼理解呢?]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總結全文,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把看圖、學文、想像結合起來,能理解山海關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字、新詞卡片;山海關相關資料。
一導入新課
1.誰知道“天下第一關”指的是什麼關口?(山海關。教師出示山海關的圖片)
2.學生結合山海關的資料,談看了山海關的圖片後的感受。
3.大家說得都很好,今天我們就隨作家峻青一起領略一下山海關的風光。
板書課文題目:山海關。
二初讀課文,理解生字、新詞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熟悉一下課文內容,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學生注意“錚錚”的讀音、“蜿蜒”的寫法)
2.指導學生理解詞語。
錚錚:擬聲詞,形容金屬撞擊所發出的響亮聲音。
名不虛傳:確實很好,不是虛有其名。
倫比:同等;匹敵。
渾然一體: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擾攘:滿懷正氣,情緒激昂。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感動。
3.指導學生規范書寫生字。指名板演生字,其餘同練。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了課文之後,你對山海關有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談讀課文後的初步印象)
學生甲:我現在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山海關,那就是“雄偉”。
學生乙:山海關真是名不虛傳的天下第一關哪!
學生丙:我想知道天下第一關的匾額是誰寫的。
學生丁:山海關附近有孟姜女廟,是不是孟姜女哭長城就發生在這里?
2.山海關氣勢雄偉,歷史悠久,想一想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山海關。(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教師提示:
全文可以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開門見山點明山海關的名氣,總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親眼見到山海關後,作者由衷地發出贊嘆。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寫作者站在雄關之上的所想所感。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總結全文,點明山海關現在的作用。
3.指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①城樓;②山海關所處的地理位置;③在歷史上起到的作用;④現在的作用。學生交流。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第1、2自然段。
2.教師出示:
哦,好一座威武的雄關!
——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文章開門見山,發出感嘆,點明了文章寫的是一座雄關,寫的是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山海關給作者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學生:威武。
3.學生再讀課文。
1.教師幫助學生認識並會寫部分難寫的生字詞,尤其是“蜿蜒”二字。
2.課上,教師可訓練學生用詞語概括山海關的特點,以此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和准確用詞的能力。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領會重點語句的含意及表達的情感。
3.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出的熱愛祖國疆土、熱愛中華民族的熾熱情懷,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會在觀察中展開想像。
3.學習作者運用聯想借事喻理的方法。
重點語句的幻燈片。
一復習導入,聽寫詞語
1.教師聽寫詞語。
巍然聳立蜿蜒烽火無垠碧波萬頃盔甲捍衛
2.學生檢查聽寫情況,同桌互檢,教師抽檢。
3.今天,我們繼續跟隨著名作家峻青,去認識這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板書:山海關。
二學習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教師領讀第3自然段。
出示句子:
啊!好一座威武的雄關!果然名不虛傳!那氣勢的雄偉,那地形的險要,在我所見到的重關要塞中,是沒有能與它倫比的。
你怎樣理解這幾句話?
這幾句話點出了山海關的雄偉、險要,連續幾個感嘆句,表現了作者對山海關的贊嘆,也說明作者非常喜歡山海關。
教師:看來,作者見到山海關的第一眼就被它那威武的氣勢折服了。
指名讀第4、5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麼?
學生:介紹山海關的城樓特點和地理位置。
山海關的城樓有什麼特點?你從哪裡看出來的?(雄偉、堅固。)
出示句子:
先說那城樓吧:它是那麼雄偉,那麼堅固。
這句話總結了山海關城樓的特點。
那山海關處於怎樣的地理位置呢?
學生:北面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南面是蒼茫無垠的渤海,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向渤海岸邊的老龍頭。山海關,就聳立在萬里長城的脖頸之上,高峰滄海的山水之間,進出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這段話點出了山海關的關鍵位置——咽喉之地。
2.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學生默讀第6、7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所想所感,需要我們重點學習。
(2)哪些是作者聯想的部分?
學生讀作者描寫聯想的語句。
作者在這里恰當地運用了聯想手法,由山海關想到了古戰場,想到了我們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英雄祖先的英勇頑強,使讀者體會到了強大的愛國情感。這就是借事喻理。
那麼怎樣運用聯想借事喻理呢?
首先要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然後圍繞這個共同點展開聯想。
(3)教師用具體事例講解方法的運用。
(4)學生讀課文第8、9自然段。
讓學生找出哪些地方寫了山海關的歷史作用。
出示:
這高聳雲天的堅固城牆上的一塊塊磚石,哪一處沒灑落過我們英雄祖先的殷紅熱血?這雄關外面的亂石縱橫、野草叢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處沒埋葬過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這是什麼句子?(反問句。)誰能把它改成肯定句?
這兩句話有什麼作用?
作者連用兩個反問句強烈地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的愛國之情。
3.學習第四部分。
學生讀第10自然段,找出哪些地方寫了山海關現在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解惑答疑
1.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文章贊美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英雄祖先,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文章兩次出現“好一座威武的雄關”,你是怎樣理解的?
文章兩次出現這句話,第一次是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地點出了雄關的特點是威武,吸引讀者的好奇心。第二次出現是在文章的第3自然段,是作者親眼見到山海關後發自內心的感嘆,驚嘆它的名不虛傳,贊嘆它的雄偉、險要。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教師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懂得作者是按“先總起(贊嘆山海關),再分述(山海關的威武風采、山海關的動人歷史),後總結(歌頌山海關)”的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後具體及空間位置轉換記錄山海關的局部的行文思路成文的。
2.教師在講解運用聯想進行借事喻理的寫作手法時,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困難,教師要循序漸進理解透徹。
1.給多音字組詞。
2.根據意思寫詞語。
(1)流傳的好名聲不虛假。(名不虛傳)(2)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渾然一體)
(3)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情不自禁) (4)連續不斷而且起伏不平。(連綿起伏)
3.把下面的句子改為陳述句。
這高聳雲天的堅固城牆上的一塊塊磚石,哪一處沒灑落過我們英雄祖先的殷紅熱血?
這高聳雲天的堅固城牆上的一塊塊磚石,每一處都灑落過我們英雄祖先的殷紅熱血。
4.試著寫一篇關於山海關的導游詞,向遊人介紹山海關。
峻青中國作家。原名孫俊卿,山東海陽人。抗戰爆發後參加革命。1945年至1948年任膠東區黨委機關報《大眾報》記者和新華社前線記者。1948年隨軍南下。1949年任中南廣播電台編委兼宣傳科長。1952年調中南文聯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到上海華東文聯工作。1956年任上海作協書記處書記。
1941年發表處女作《風雪之夜》。新中國成立後發表了許多優秀短篇小說,作品具有強烈的戰斗激情、生活氣息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黎明的河邊》是其代表作。小說寫交通員小陳全家為革命赴湯蹈火的故事。其散文作品也有廣泛影響,有的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81年發起創辦《文學報》並主持該報工作。現任上海作協副主席。
山海關亦稱“榆關”,又稱“渝關”。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千米,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以東10多千米處。因其北依角山,南臨渤海,故得名。據史料記載,山海關自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
山海關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萬里長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天下第一關”匾額,長5米多,高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相傳,其中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⑵ 中國地圖的山海關和嘉峪谷各在哪個省的什麼位置
山海關位於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北倚燕山余脈,東南臨渤海灣,當山海之會,因以為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軍徐達在此築長城並置關,以防蒙古勢力的侵擾。當時又將西面的漢古渝關移此,故後來亦稱渝關、臨渝關,還有榆關之稱(古渝關)。這關為萬里長城東部最大的關隘,號稱「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城,城高14米,厚7米,長4公里余灶桐,矗立於山海之間的狹長地帶上,依山面海,形勢雄要。其規鬧櫻模之大,為長城沿線各關口所沒有,只有西端的嘉峪關可與之相比。
嘉峪關市地處甘肅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是明代萬里長液辯叢城西端起點,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現代的嘉峪關市是依附酒泉鋼鐵集團公司發展起來的,一座獨具美麗的、新興的工業旅遊城市。
⑶ 山海關長城介紹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公里,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是秦皇島的市轄區面積 192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達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圓指據史料記載,山海關自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
明末女將軍秦良玉、武舉吳三桂等鎮守過山海關。
建築規格
[編輯本段]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瓮城,東羅城、長城博物館等長城建築,向遊客展示了中國古代城防建築風格。
山海關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牆建築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樣,特別是保存眾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使古城最為增色的是關城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長城之上,雄視四野。登上城樓二樓,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北望,遙見角山長城的雄姿;南邊的大海也朦朧可見。天下第一關城樓南北,還有靖邊樓、牧營樓和臨閭樓等建築。漫步在萬里長城之上,會使你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偉大和炎黃子孫的非凡智慧。
文化內涵
[編輯本段]
山海關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萬里長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天下第一關"匾額,長5米多,高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相傳,最後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走下「天下第一關」城樓,可到長城博物館參觀,那裡將向您展示萬里長城的古與今以及令人驚嘆的實物展品。
在古城內,品嘗地方風味小吃,會使你的游興大增,並領略到山海關的土人風情。
山海關人文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里勞動生息了。
山海關景區內名勝古跡薈萃、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避暑勝地,區內有開發和觀賞價值的名勝古跡達90多處。2000年,山海關景區被評為第一批4A級旅遊景區;2001年,國務院下文將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正式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旅遊景區以長城為主線,形成了「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天下第一關」、「長壽山」、「燕塞湖」六大風景區,全部對中外遊客開放,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區。其中:緩納山海關長城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萬里長城的東起點老龍頭,長城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礴,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橘哪配、遼左咽喉」之稱;角山長城蜿蜒,烽台險峻、風景如畫,這里「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蓮捧日」及奇妙的「棲賢佛光」,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孟姜女廟,演繹著中國民間傳說——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中國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崗岩石洞——懸陽洞,奇窟異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勝收。
門票價格:山海關門票:全票40元
氣候條件
[編輯本段]
山海關位於中國東北部渤海灣內,東經119°24』至119°51』,北緯8°48』至40°07』,是隸屬於秦皇島市的一個城區,在市之東北部。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西近京津。自然區域面積180平方公里,人口12.5萬。境內有石河、潮河、沙河等主要河流。氣候屬東部季風暖濕帶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736毫米,最大積雪深度13厘米,最大凍結深度85厘米,空氣平均相對濕度62%。
榮譽成績
[編輯本段]
1985年被列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1987年「萬里長城—山海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保護遺產」名錄;
1991年山海關暨老龍頭長城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1992年被確定為「'92中國友好觀光年」國家級旅遊路線;
1993年被確定為「'93中國山水風光游」重點游覽延伸點;
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文物古跡重要旅遊線路;
1995年被確定為「中國民俗風情游—長城風情」旅遊線路;
1999年全國首批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長壽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
2000年被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
2000年全國首批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1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2002年長壽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
2007年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核批准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由來
[編輯本段]
據說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帥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京城以北過塞之地圍城設防,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劉伯溫二人領了旨,帶著人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邊塞。第二天,兩人騎馬登高寮望,尋找築城的地方。要講築城,徐達是外行,他只會交兵征戰,沖鋒陷陣;圍城設防,卻不如劉伯溫。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大了。徐達站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聲不響。
第三天,他二人騎馬又來這里,徐達又連聲說:「好地方,難得的好地方啊!」劉伯溫還是一聲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騎馬又來到這里,徐達又連連說:「好戰場啊,好戰場!」劉伯溫還是不哼一聲。徐達見狀不解,忙問:「軍師,我二人領昆來此圍城設防,一連三日,你一言不發,到底為什麼?」「為了大明江山!還為了你……」「為我?此話怎說?」劉伯溫用馬鞭指了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周一指,說:「元帥,這里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達一聽恍然大悟,想起軍師說「還為了你」的話。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二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出班奏道:「托聖上洪福,可曾命名?」徐達、劉伯溫二人一聽,都愣住了。當時降旨,只叫築城,未讓命名呀!徐達心直,剛一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從朝里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徐達忙問:「幹啥去?」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游四海去吧!」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準的。」劉伯溫說:「差矣!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也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徐達大惑:「軍師,你是說......」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東的例子還少嗎?」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劉伯溫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達說:「就照軍師的話做。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姓胡名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勛,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
再說,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後來,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最佳旅遊時間]
[編輯本段]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這里夏季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游北戴河,最佳季節為5一10月,游秦皇島其他景區,為六至八月。觀鳥專項游的最佳時段是春、秋候鳥遷移季節。
[交通指南]
[編輯本段]
秦皇島市坐落在渤海北岸,地處中國華北地區通往東北地區的咽喉要道,距北京380公里,距天津243公里,距沈陽461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均十分便利。
外部交通
航空:秦皇島山海關機場距市區13公里,每周都有到上海、南京、大連、煙台、太原、石家莊的航班。
鐵路:秦皇島有四個主要火車站,秦皇島站、山海關站、北戴河站、昌黎站,這幾處火車站幾乎涵蓋了秦皇島市的主要旅遊地。秦皇島市地處華北通向東北的要沖,從這里始發的往華北(京、津)方向的列車均在秦皇島站發車,往東北方向(沈陽)的列車均在山海關站發車。秦皇島到北京的短途車都會經過北戴河站。近年來又有許多暑期旅遊專列專門從北京發往北戴河、山海關等地。山海關距北京312公里,從北京往沈陽方向的長途列車都過山海關站,一天大約有十幾趟之多。
公路:秦皇島每天都有開往附近城市的長途汽車。另外,北戴河海濱長途汽車站有開往北京、天津、承德、鄭州、石家莊方向的客車。從秦皇島北環路長途汽車站院內有發往石家莊的長途車,每天早上8:00和8:15各一班,6小時可到。
北京首都汽車公司和出租汽車公司開辦了北京至山海關、秦皇島、北戴河五日游、四日游等旅遊服務。乘坐有空調的豪華大巴,費用比坐火車去要高一些,但食宿和游覽都替你安排好,十分方便。
水運:秦皇島港是中國北方的不凍良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輸出港。每周都有客輪在大連和秦皇島之間往返,票價從69元到338元不等,一般逢單日由秦皇島始發,第二天從大連返回,單程約需14小時。
內部交通
公路:山海關距秦皇島僅17公里,公共汽車班次很多,乘6路公交車可以從北戴河火車站直達秦皇島火車站。山海關距北戴河30公里,兩地間有公共汽車往返。
公交車:秦皇島市內各旅遊景點間均有公共汽車或旅遊專線車前往,主要來往於景點間的公交車有:
3\4路:山海關、南門、秦皇島、火車站、長城酒店、市政府、華聯汽車站、白塔嶺、燕山大學、野生動物園、北戴河、汽車站
21路:鴿子窩公園、金山商場、月季園、海濱飯店、書畫展覽館、蓮花石、西山公園、北嶺花園、北戴河汽車站
22路:北戴河火車站、牛頭崖、南戴河、河東寨、北戴河汽車站
23路:孟姜女廟、山海關汽車站、天下第一關山海關、興華市場、文化宮、長城奇觀
24路:山海關汽車站、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南園、燕塞湖
計程車:秦皇島市內的計程車價格比較低廉,起步價僅5元,是很不錯的代步工具
⑷ 山海關在北京那個方向我想知道山海關在北京的那個方向
山海關在北京的東頃弊方,直雀雀族歲則線距離285公里(圖片可點擊放大)
⑸ 山海關和潼關,你認為誰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關呢
個人覺得當然是潼關咯,潼關才真正算得上“天下第一大關”,而且潼關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里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戰爭,而且也有很多的詩人都在這里寫下了很多詠史懷古的詩篇,比如張養浩的《潼關懷古》,就是在這里寫下的。“興,百姓苦,亡,百姓祥激苦”,也成為了千古流傳的詩句名句。
因為以上這些事情,我個人覺得潼關才是天下第一大關,才是我們應該賦予稱號的關卡,而且以潼關的歷史地位和貢獻,也值得這個稱號。
⑹ 河北省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河北省十大旅遊景點如下:
山海關AAAAA
庄宮牆長約10公里,因為它形似長城,承德人親切地稱它為「小長城」。宮牆外是仿全國各族著名廟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廟群,這些寺廟呈半圓形環繞在山莊外圍,形成眾星拱月之勢,象徵著當時全國各民族緊緊圍繞在清王朝統治中心的周圍。隨著歲月的流逝,朝代的變更,避暑山莊也歷盡了滄桑。新中國成立後,山莊才得到了新生,現在是全國保存得最好、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外馳名的旅遊勝地。
⑺ 山海關旅遊景點有哪些
1.老龍頭
地址:秦皇島市山悔轎海關區第一關鎮
⑻ 山海關的圖片和描寫它的成語
〖販夫騶卒〗 成返扒老語典故: 以故大江之南,大河之漏升北,南至閩粵,北至山海關、熱河,販夫騶卒,皆知王舉人。 清此睜·龔自珍《王仲瞿墓表銘》
〖攻心扼吭〗 成語典故: 先取山海關,則關外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清·魏源《聖武紀》卷一
⑼ 求中國古代著名關隘地圖(如居庸關、山海關等~~)
古時的人們管地圖叫做「輿圖」。「輿」字的本意為「車廂、車輛」,恰好概括了那時人們測繪地圖的方神皮畢式-坐在車上(或騎馬、乘船、步行等)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憑借簡單的定向設備確定游芹位置,再將親眼偵測到的地理信息記錄下來,繪制到圖上。
以山川為基準的地圖。這種地圖非常常見,比如在地方史志中所附的縣域圖、城池圖等等,基本都屬於這種形式,應該是我接觸最多的一種古地圖了。
如果你只是單獨的尋找古代關隘地圖是比較難的,你可以找古代各省的輿圖,有時會附帶關隘地圖
上面圖中右下角可獲得古代各種地圖,非常的豐富
下面這些目錄中的地圖里有些是可以找到古代關隘地圖的:
《黃,運,湖,河全圖1777[3幅]》
《六省黃河埽垻河道全圖.1824》
《南岸三廳光緒二年分河道起止里數做過工程段落丈尺總河圖.1876(3幅)》
《乾隆黃河下游閘垻圖.1749[20幅]》
《全漕運道圖1884(岳州-北京)(5幅)》
《山東通省運河情形全圖1855(3幅)》
《四川湖北水道圖.1735[14幅]》
《四省運河水利泉源河道全圖1855(7幅)》
《運加捕上下泉六廳光緒二年分做過嵗搶二修另案等工用過銀兩及河道起止里數圖.1877(4幅)》
《運加捕上下泉六廳光緒二年搶修工程咨估圖1876(4幅)》
《運加捕上下泉六廳光緒九年搶修工程咨估圖.1883(4幅)》
《曹州府單縣南堤東濠圖.1855》
《長江水師瓜州鎮標中營江汛全圖1864》
《登封縣河圖》
《登封縣河圖》
《鞏縣河圖》
《河南府河圖》
《湖北省長江, 漢水堤工圖. 1821》
《黃河南河圖.1750》
《黃沁廳屬光緒二年比較元年搶修埽工平險丈尺圖1876》
《蘭,儀,睢三廳光緒二年分河道起止里數工程段落丈尺總河圖》
《洛陽縣河圖》
《孟河營繪呈卑營汛境江程里數界址圖.1864》
《孟津縣河圖》
《錢塘江沿岸圖》
《山東省黃河圖》
《上南河廳屬光緒二年分搶修工段比較上年化險為平河圖.1876》
《澠池縣河圖》
《嵩縣河圖》
《銅瓦廂以下黃河穿運堤工圖貼說1875》
《銅瓦廂至海口新黃河河道堤工形勢圖1875》
《下南河廳屬光緒二年分搶修工段比較上年化險為平河圖.1876》
《新安縣河圖》
《偃師縣河圖》
《宜陽縣河圖》
《永寧縣河圖》
《豫省黃河南岸堤垻工程圖1875》
《豫省黃河全圖》
《運加捕上下握伏泉六廳光緒二年搶修工程咨估圖1876》
《中河廳屬光緒二年分搶修工段比較上年化險為平河圖.1876》
《中河廳屬光緒元年分補廂中牟下汛三堡順堤埽工題估河圖.1875》
《中遊河工全圖1898》
《鍾祥縣部堤十八工全圖1859》
《從北京至漢口1883(日)[11幅]》
《從營口至寧古塔城路上圖[188-(日)[15幅]》
《清國福建 江西 湖南 廣東 廣西l路上圖1880(日)》
《盛京省府圖. 1882(日)》
《直隸河南山東山西旅行沿道圖1887(日)》
⑽ 從中國地圖里找一找山海關和嘉峪關的位置
1、山海關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在中國地圖的西北方向。
山海關毀神位於明長城東端,為明長城唯一與大海相交匯的地方。向北為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關城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冀遼在此分界。
2、嘉峪關
嘉峪關在中國地圖的東北方向,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友襲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
道路本艱險,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肅州(今酒泉),西達安西,是京都長安和西域聯系的紐帶。
(10)搜索山海關圖片擴展閱讀
嘉峪關歷史沿革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纖告虧部(中部偏西),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存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關。明代東部的吐魯番日漸強大,常引兵進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為必經之地。自建成嘉峪關後,這關便為西部國防重地,對保障河西地區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滿速兒汗入寇肅州,游擊將軍芮寧陣亡,全軍陷沒,嘉峪關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