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修圖 » 一張圖片判斷手機屏幕素質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一張圖片判斷手機屏幕素質

發布時間: 2023-05-21 12:58:54

⑴ E4材料、HDR 10+… 手機屏幕參數,你了解多少

屏幕,是人機交互主要的窗口。屏幕素質如何,幾乎決定了一部手機的使用體驗。

欣慰的是,自 iPhone 4 開啟「視網膜屏幕」的潮流後,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注重用戶的視覺體驗。屏幕尺寸大了,邊框窄了,劉海小了…… 這些都還不夠。近兩年新機發布會上,廠商開始強調屏幕的材質、對比度、色彩等參數。

比如被稱為「2021 年旗艦機守門員」的小米 11 系列,在屏幕素質的宣傳上就下足了功夫:三星 E4 材質、5000000:1 對比度,1500nit 最大亮度,2K+120Hz 等等。雷軍表示這是「小米手機有史以來最貴且最好的屏幕」。

小米 11 屏幕海報

iOS 陣營里,iPhone 12 系列搭載的超視網膜 XDR 屏幕,支持播放杜比視界視頻和 HDR 顯示,再次刷新 iPhone 的觀感體驗。蘋果在官網上稱這塊屏幕為「像素的海洋」。

雖然廠商們宣傳得很起勁,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這些數字與專有名詞,還是有些難懂。我們試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家一起分析這兩款「標桿手機」的屏幕參數,到底是噱頭還是真功夫。

綜合小米手機官方微博、官網,以及蘋果發布會、官網的宣傳,我們可以看到兩者對屏幕素質的宣傳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來看 「發光材料」。 OLED 屏磨旅譽幕的特點之一,就是每個像素都可以獨立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因此發光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屏幕的功耗和顯示效果。

小米 11 使用的 E4 是三星最新的 OLED 發光材料。對比上一代 E3 材料,E4 主要的升級點在於峰值亮度、對比度和功耗,比如小米 11 的局部峰值亮度飆升到 1500nit,對比度升級至 5000000:1,功耗則降低了 15%。

而 iPhone 12 雖然全系也都使用了 OLED 屏幕,但關於其發光材料並無官方資料可考。

接著我們再來看 「解析度」 「像素密度」。 屏幕的解析度指的是屏幕上顯示的像素個數,一般是以水平像素數 垂直像素數表示。同等尺寸下,解析度越高,觀感就越細膩,這就牽扯到像素密度了。

喬布斯在 iPhone 4 發布會上首次提出了視網膜(Retina)屏幕,表示 iPhone 4 的屏幕像素密度為 326ppi,超過了人眼識別的極限 300ppi。

不過這一定義是有條件的,即使用者的視力為 1.0,觀看屏幕距離為 20-30cm。實際上部分人群的視力可能會高於 1.0,同時屏幕距離人眼也會更近一些。果殼網的資料顯示,大多數人們的人眼實際分辨能力應該高達 450ppi 以上。

而小米 11 和 iPhone 12 Pro Max 的像素密度,均高於 450ppi 這一數值。如果不拿放大鏡看,人眼已經很難察覺出兩者細膩度的區別。

圖片來自:eizoglobal

「對比度」和「峰值亮度」 ,我們在上文說到屏幕發光材料時提了一嘴。所謂「對比度」,其實就是屏幕的「明暗表現力」,常見的表達形式是 xxxx:1,例如 2000000:1。前面的數值越大,意味著對比度越高。

更高的對比度,意味著你可以在這塊屏幕上看到更多的暗部和亮部細節。比如下瞎段面這兩張圖,就是典型的對比度測鎮雀試圖,屏幕的對比度越優秀,後面的方塊就能看得越清晰。如果對比度不夠高,可能就是漆黑或慘白一片了。

白色測試。圖片來自:glennmessersmith

黑色測試。圖片來自:glennmessersmith

那麼「 峰值亮度 」是指什麼呢?它是指屏幕極限情況下能有多亮,單位是 nit(尼特)。需要注意的是,像小米 11 的 1500nit 峰值亮度,和 iPhone 12 Pro Max 的 1200nit 峰值亮度,指的都是局部,而非整塊屏幕的峰值亮度。

另外還需要了解的是,峰值亮度相當於百米沖刺,不會長時間保持,另外激活的條件也比較多。這一數值越高,對於 HDR 場景的還原就越有幫助。

這就不得不提「 高動態范圍 」了。小米 11 支持 HDR10+ 的動態范圍,iPhone 12 全系則都支持播放杜比視界視頻,且支持 HDR 顯示。

上為小米 11,最高僅能開啟「HDR 臻彩視界」;下為 iPhone 12 Pro Max,支持「杜比視界」

此前我們有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什麼是杜比視界,以及它相對 HDR10、HDR10+ 的優勢。簡單來說,杜比視界是目前市面上對參數指標要求最高的 HDR 的視頻標准,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授權費用。而 HDR10+ 是一種開放式規格,是當前的主流之選。

這對於普通用戶的影響主要在於觀看視頻的體驗。一些平台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已有支持杜比視界格式的影片,觀看這類視頻時,iPhone 12 Pro Max 的體驗會更上一層樓。

下為 iPhone 12 Pro Max 開啟「杜比視界」的效果,畫面層次更豐富

下面要說的「 刷新率 」和「 觸控采樣率 」,相信大家已不陌生。主流的智能手機屏幕刷新率有 60Hz、90Hz 和 120Hz,可以理解為手機屏幕在一秒鍾內能夠顯示多少幀的畫面。

這個數字越大,在動態畫面尤其是滑動頁面時,視覺感受就越流暢。當然,代價就是屏幕功耗更大,手機的續航會受影響。

目前比較先進的解決方案是使用 LTPO(低溫多晶氧化物)面板,在硬體上實現若干檔可變刷新率,或者通過軟體優化來設置幾檔可變刷新率。不過小米 11 的硬體不支持 LTPO,在設置中也只能選擇 60Hz 或 120Hz;iPhone 12 Pro Max 只支持 60Hz。

小米 11 屏幕刷新率選項

而「 觸控采樣率 」,就是屏幕在一秒內能感知到你手指動的次數。這個數值越高,屏幕就會越靈敏、越跟手。對於 游戲 愛好者,尤其是音游愛好者來說,這個數值比較重要。

在小米 11 的宣傳欄里,「 8192 級調光 」也是一個重要的參數,這個參數我們曾在一加 8T 上見到過。相比「4096 級調光」,8192 級意味著屏幕的亮度調節,有著更豐富的檔位。尤其是自動亮度模式下,手機屏幕的亮度變化會更加細膩和流暢。

不過這只是在理論上來分析的。實際上屏幕的亮度變化,和手機光線感測器的靈敏程度、演算法的優化程度有著很大的關系。數字僅可作為參考,實際體驗並不由其決定。

iPhone 12 Pro Max(左)和小米 11(右)的屏幕對比

手機廠商經常提及的屏幕參數,還有色域、色准和色深。

簡單來說, 色域 就是指屏幕所能顯示的色彩范圍,目前主流的是 P3、sRGB 色域。比如 iPhone 12 Pro Max 的默認設置和小米 11 的自適應模式,都是 P3 色域。小米還提供了另外兩種模式:原色模式下為 sRGB 色域,鮮艷模式下為 NTSC 色域。

目前主流的旗艦機對於色域的覆蓋已經非常出色了。WHYLAB 測試的數據顯示,小米 11 對 P3、NTSC、sRGB 色域的覆蓋均超過 100%。iPhone 12 默認的 P3 色域也超過 100%。

色域覆蓋越廣,顏色越豐富。圖片來自:viewsonic

相比色域, 色准 可能更影響我們的觀感。色准指的就是色彩准確度,小米 11 所說的「專業原色屏」,意思就是說這塊屏幕對色彩的還原十分精準。

小米在官網上還給出了具體數值:JNCD 0.38;Delte E 0.41。iPhone 12 Pro Max 雖未標出相關參數,但據 displaymate 的數據,其平均顏色誤差為 0.9 JNCD,也屬於非常優秀的水平。

關於 JNCD 和 Delte E 的演算法我們不必深究,只需要知道這兩個參數都是指「人眼能夠感知的,兩種顏色的差距」。後面的數值越小越好,說明屏幕對色彩的還原越准確。

P3 色域下,iPhone 12 Pro Max(左)和小米 11(右)的色彩傾向不同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 色深 。色深簡單來說就是同一架構下共有多少種色彩可以供你調用,單位用 bit(比特)表示。色深的數值越大越好,比如 8bit 比 6bit 的色彩數量多,10bit 則優於 8bit。

可以這樣理解:從大紅色到深紅色,色深的數值越大,那麼這兩個顏色之間的過渡色數量越多。我們看照片、視頻時,會感覺畫面的色彩過渡更自然。

10bit 對比 8bit 色深示意。圖片來自:傑克森林

除了上面廠商經常提到的屏幕參數,小米 11 和 iPhone 12 系列還特地強調了玻璃材質。

小米 11 使用的是 康寧大猩猩第七代玻璃 Victus 。康寧表示這代玻璃同時提高了抗跌性能和抗刮擦性能。抗摔性是上一代的 1.5 倍,耐刮劃性提升了 2 倍。

其實這代名叫 Victus 的玻璃,首發於三星 note 20 ultra。據油管博主 Zack Nelson 的測試,在 6 級莫氏硬度下,三星 note 20 ultra 的屏幕開始出現刮痕,並在 7 級硬度下出現了更深的凹槽。

Note 20 ultra 的抗刮擦能力測試。圖片來自:Zack Nelson

使用同款玻璃的小米 11,防刮擦性能應該和三星 note 20 ultra 勢均力敵。不過我們手上「裸奔」的小米 11 已經有了些許劃痕,介意的朋友最好貼一層鋼化膜。

iPhone 12 則使用了「 超瓷晶玻璃面板 」。蘋果表示其和康寧合作,通過「雙離子交換工藝」讓納米級瓷晶體與玻璃合二為一。而納米級瓷晶體的硬度比大多數金屬還要高,因此超瓷晶面板的硬度大大超越了以往的玻璃面板,抗跌落能力提升了 4 倍。

iPhone 12 Pro Max 的宣傳標語

雙離子交換工藝還對玻璃的抗刮裂和抗劃痕性能有所幫助。不過在油管博主 Zack Nelson 的「辣手摧花」下,iPhone 12 Pro 的屏幕也是在 6 級莫氏硬度下開始出現劃痕,在 7 級硬度下劃痕加深,看起來和 Victus 的表現旗鼓相當。

iPhone 12 Pro Max 的抗刮擦能力測試。圖片來自:Zack Nelson

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屏幕是否耐用,可能比追求對比度、調光級別等參數更有意義。畢竟換一塊屏幕的費用日漸高昂,耐磨、抗摔才是王道。

透過小米 11 和 iPhone 12 系列的屏幕,我們也可以推測出 2021 年旗艦機的發展方向。

在硬體方面,E4 將取代 E3 發光材料,應用在更多的旗艦機上。由此帶來更高的屏幕亮度,以及更好的戶外使用體驗。屏幕解析度將以 2K 為標桿,若旗艦機依舊使用 1080P 的屏幕,那麼大概率會遭人吐槽。

在 2020 年,屏幕的刷新率就已成為旗艦機競相爭奪的賣點。而今年可能會更加註重觸控采樣率的宣傳。

屏幕亮度的自動調節,或許也會成為下一個發力點。此前我們提到自動亮度,便會誇贊 iPhone 的屏幕。不過隨著 Android 廠商的重視,iPhone 在這方面的成就將迎來更多的挑戰。

屏幕越來越好,維修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換塊屏幕動輒一兩千,這讓消費者更期待屏幕的耐用性有所增強。而康寧大猩猩第七代玻璃 Victus,可能是當前 Android 陣營最佳的解決方案之一。

而諸如小米 11「專業原色屏」的宣傳語,也讓我們看到了旗艦機在「色准」上的努力。以往我們拍攝的照片,在不同品牌的手機,或者同品牌但不同設備上,會有肉眼可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顏色的差別上。

默認設置下,iPhone 12 Pro Max(左)和小米 11(右)的觀感差異

這不僅僅是因為屏幕硬體素質的不同,還在於 色彩管理系統的缺位

目前只有蘋果有相對完善的色彩管理系統。早在 1993 年的 System 7.1 Mac 上,就已應用上了「ColorSync」的技術。起步早且重視,造就了蘋果設備色彩的統一度。

而 Android 陣營里,OPPO 也即將在 Find X3 系列上首次應用「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這也是 Android 首個全鏈路色彩管理系統。

可以期待,2021 年旗艦機的屏幕會打得熱火朝天。而掌握了上述參數含義的你,就可以愉快地「吃瓜看戲」了。

⑵ 手機屏幕碎了外屏,iphone5,想換屏幕,怎樣鑒定屏幕的好壞

iphone 5手機屏幕通過一下幾個步驟鑒定好壞:

1、屏幕熄屏下黑的越純粹越好。如果是黑色邊框的最好分不清界限。很簡單拿一個計算機來你就知道了,計算器的屏幕看上去就是灰色的。

⑶ 如何判斷手機屏幕材質 「I9001」

很簡單,弄一張純黑圖片,找一個無光的環境(全封閉的廁所。。。。或晚上鑽進被窩等等。。。),打開那張全黑的圖片,看屏幕是否有漏光,因為amoled是每個像素自發光,所以如果是amoled屏幕,則屏幕在這種情顯示純黑圖片的情況下自發光像素點全滅,屏幕幾乎是全黑的(因為畢竟面板是通著電的關系,所以即使全黑也會有一點點發光的感覺,這個是正常的),而非amoled屏幕,則會野念唯有明顯的漏光或泛白。(非常明顯,不需要很仔細的辨別就能看出來)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視角高清度,很側面的去看面板,amoled屏幕只會有一定的偏色,但色彩不會損失多少,而別的材質屏幕則會大角度觀看時有明顯的泛白和屏幕失真。(尤其是非原裝的普通lcd屏幕,這種情況及其嚴重,很好辨別)
其它如觀察色彩是否濃郁(amoled屏幕色彩更艷麗)、看字體毛邊是否嚴重(因為superamoled屏幕是pentile排列,所頌培以字體上會有明顯的毛邊和顆粒感)等,也都是區分amoled和普通lcd屏幕的簡單辦法。

⑷ 把手機上的一張圖片放大,放大後的圖片清晰度如何是看手機屏幕密度還是看手機分辯率還是看色素

看原圖的解析度,解析度越高,放大後越清晰

⑸ 外屏和內屏摔壞的區別圖片

一、裂紋不同

手機屏幕採用多層結構「壓實而成,而所謂的「內屏」,指的就是處於中間的觸摸層、液晶層(主要是這兩層,還有其他塗層存在)。

而「外屏」一般指的就是最外層的蓋板玻璃,如果用戶的手機屏幕碎了,可以將外面自己粘貼的鋼化膜撕掉,然後用手去撫摸最外層的蓋板玻璃,如果蓋板玻璃存在可以摸到的裂紋,就代表外屏碎了。

二、深度不同

雖然手機的屏幕是鑲嵌在手機邊框總成上,一般是看不到屏幕厚度的,但如果手機屏幕碎裂以後,基於裂痕的深度,是可以判斷出手機屏幕是外屏碎了,還是內屏碎了,外屏碎了用手可以摸出來。

而內屏碎了的話,代表裂痕深度延伸到了觸摸層和液晶層,肉眼就可以看到裂痕的深度,藉此就可以判斷出手機是內屏壞了,還是外屏壞了。此外,大多數情況下,外屏沒有損壞的情況下,內屏不會損壞。

三、畫面顯示不同

手機屏幕的主要作用是顯像,而手機的外屏只是起到保護手機屏幕的作用,而內屏的液晶層和觸摸層在搭配其他配件使用的情況下,為用戶的手機提供顯像功能,如果手機內屏出現了問題,那麼就會導致手機的觸摸功能和畫面顯像功能出現問題。

此時只要打開手機,隨便調取一張圖片(部分手機的屏幕甚至會失去顯像功能),然後觀看就可以確定是內屏壞了,還是外屏壞了,外屏不會影響手機屏幕顯像,只有內屏出問題了,才會影響手機的觸摸功能和顯像功能。

⑹ 什麼樣的照片能突顯出手機屏幕好,給我來幾張質量好的不行的圖片吧,積分大大的,謝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