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修圖 » 北京長城圖片手機壁紙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北京長城圖片手機壁紙

發布時間: 2023-05-17 08:19:06

❶ 長城資料圖片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跡。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總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000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4239.662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42342.265米。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32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下面有一些故事:
1.孟姜女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准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
她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定城磚的傳說
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的一塊磚。
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演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瓮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藉此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現在,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還有些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為了相互防禦,保護本諸侯國的領土不受侵犯,他們在各自的領土上建立起一座座互防的長城,最早修築的是楚國的方城和「齊國巨防」後來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後魏燕秦等國也紛紛修築長城,但是,這些長城都是一段一段的,沒有連接起來,我們稱它為「地長城」這三國的長城便成了後來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基礎。
「就地取材」是工匠們在修築長城過程中總結出的一條寶貴經驗,為了避免長距離的運輸,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在不同的地理地質條件下,採取不同的建築材料,比如在沙礫多的地方就用沙礫堆積而成,而在黃土高原上,就用黃土夯築而成。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的混亂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為了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定,不受北方匈奴的威脅,搔攏,派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同時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修築長城,以燕趙秦三國北方長城為基礎,又擴充了許多部分,修起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自此,這一世界上古代最為宏大的建築工程便巍然屹立在我國北部土地上了。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四個朝代修築的長城都超過了一萬華里,它們分別是秦漢金明,而唯數漢長城最長,它東起遼東,西抵鹽澤,長約二萬余里。秦始皇在繼位期間統一了度量衡,鐵權就相當於現在的砝碼。
地處甘肅玉門關的戈壁地帶缺少黃土,這里的長城是用一層蘆葦和一層沙礫闡隔鋪築而成,由於蘆葦和沙礫中有的鹽和鹼,當鹽和鹼分解凝固,牆體就成為一個堅實的整體,雖經兩千年風沙的襲擊,至今還堅如磐石。

❷ 長城的資料和圖片以及介紹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跡。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峰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為例,若將其磚石、土方用修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周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 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

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❸ 萬里長城是什麼樣子的,有圖片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萬元盤旋。從東頭的西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13000多里。從北京出發,不過100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上。這一段長征叔叔再發達體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地形。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脖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新槍頂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團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現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贊的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手術的肩膀,一步一步的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才贏得著錢,不見得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查看全部165個回答
舒適升艙,呵護"倍"至 東風雪鐵龍全系車型升級不升價
即日起購買東風雪鐵龍品牌任意車型,立享多重"升艙"禮遇!24期免息超低日供,個性化金融方案助你輕松"購"!部分車型置換更享至高2萬元補貼。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廣告 
全能智驅SUV,嘉悅X7雲上市8.28萬起,購車七重禮
指導價優惠7千,置換補3千,3年0利息,首付7777元,終身免流量,送車載KTV和智能手錶鑰匙;7座空間5座車,全景星空天窗,12.3寸大屏,移動KTV,電子檔桿,AEB自動剎車,360全景影像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皮卡汽車報價新款銳騏6 M9T長貨箱舒享版 三項升級 日供僅87元
銳騏6皮卡全新搭載日產雷諾M9T柴油發動機,共用日產納瓦拉底盤及車身,日產優秀品質傳承,動力強勁!鄭州日產27年合資皮卡製造經驗,高剛度坦克級車身,排放及產品力雙提升!
572020-05-27
有關長城的資料
最早的長城是楚國建的,叫做方城。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吵模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3)北京長城圖片手機壁紙擴展閱讀: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城
1364 瀏覽1774082019-08-20
有關長城的所有資料
最早的長城是楚國建的,叫做方城。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 附:中國長城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襲碰改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拍判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700 瀏覽73102017-11-22
有關於長城的歷史資料。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3)北京長城圖片手機壁紙擴展閱讀長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關 山海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是萬里長城的入海處。全長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 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鎮北台 鎮北台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陝西省榆林市,距城區約3千米,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是萬里長城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 也是萬里長城上最雄偉的軍事要塞和觀察所,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天下第一台」之稱。據險臨下,呈方形,共4層,高30餘米,佔地面積5056平方米。 3、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長城沿線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萬余平方米,城牆總長733米,高11.7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城
202 瀏覽49042020-05-10
關於長城的資料 來歷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 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3)北京長城圖片手機壁紙擴展閱讀: 從現存於萊蕪、泰山等地的遺跡來看,齊長城的結構,主要有土築和石砌兩種。梵谷崖陡壁難以攀登處,僅用石塊砌築起寬2米左右的矮石牆或乾脆藉助山勢不設城,每遇 溝壑,則用巨石構築,寬近7米,石塊多系毛石,未加工成條石或方石,未用灰漿凝固,但 結構十分講究。 一般地段,則為土石結合。其基礎由粗加工的大小石塊砌成,寬達8米至 12米。上面夯土起築,每層厚約10至15厘米,整齊劃一,層次分明,夯窩均勻, 清晰可辨。土裡曾摻有鹽水。 有些地段的城牆,有腐朽木頭痕跡,可能當年在 牆中間有圓木以加大拉力,保持平衡。整個齊長城,南面陡峭,北面平緩。北坡每隔5米到10 米置亂石一堆,大者如磨盤,小者若米碓,是當年為守城御敵所備之擂石。 參考資料:網路-長城
783 瀏覽207552019-10-20
關於長城的資料?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1]。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2]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3][4][5][6][7][8][9][10][11]。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12]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4]
69 瀏覽3082020-04-12
8評論
banxianO_O7
抄的四年級下冊一字不差的
banxianO_O6
抄的
熱心網友3
抄四年級下冊語文的弟十七課
查看全部8條評論
評論兩句844

❹ 國畫長城畫可以用手機壁紙嗎

你是想問國畫長城畫可以當手機壁紙嗎,可以。
萬里長城手機壁紙圖片,在線編輯萬里長城手機壁紙模板,文字圖片背景皆可修改,簡單3步在線完成萬里長城手機壁紙設計,並能下載高清萬里長城手機壁紙圖片。
萬里長城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亘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里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跡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

❺ 要一張萬里長城圖片

萬里長城圖片 ------中國渤海之山海關到桐團甘肅省之嘉峪關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好多年前,中國的長城便已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漢、明兩代修築的規模更大得驚人,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萬里長城的作用: 由於北方游牧民族擅長於騎射,於馬上作戰能收於自如,在開闊的地方上縱橫馳騁,勢不可擋,但攻堅步兵非其所長,故以堅固高聳城牆阻擋,能迫之舍長就短。當我國受外敵入侵,兵士便燃狼煙報警,數小時內便可將朋襲消息傳到千里之外,使防區和中央朝廷能掌握軍情,進行進一步行動。 萬里長城的材質: 建造長城的材質主要為土、木、石、瓦件等,而歷代皇帝都以」因地形,用險制塞」作築城原則,利用地勢,如在兩山之間的狹口、河谷會合轉折處、平川往來必經之處等,這么一來就能控制險要,又能節省人力材料。 萬里長城的歷史: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後來為防禦北方的匈奴侵擾,便派蒙恬領三十萬大軍收回黃河河套地區,繼而開始大規模的修建長城工程,把原來秦、燕、趙三個諸侯國的長城加以連貫修茸,連成西起甘肅,東至臨局喚橘洮,約五千餘里的長城。而秦以後的一 些朝代對長城也曾加以修建。 漢朝 到後來漢朝,武帝因見匈奴強盛起來,便多次派青、霍去病遣大軍北伐,將之趕到大漠以北,又對黃河流域的秦長城修葺,向西延長數千里,直達西疆境內。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鏈物,南北分裂,北方混亂之極,而北胡於中原建立政權後,為防其他外族,也會修築長城,如北魏為防柔然、契丹等族,曾新增兩道長城,而北周宇文鮮卑統一北方後,也曾修補長城。 隋朝 隋文帝時為防禦北方的東突厥,曾修築靈武至朔方的長城。隋煬帝時亦曾發丁百餘萬修築自榆林至紫河的長城。 唐朝 唐朝因其時局勢穩定,盛世大平,所以沒怎麼修長城。 宋朝 宋朝因重文輕武,最後都被外族進入中原,政權則到南方,據長江天險,長城失去防衛意義。 金朝 到了金朝,因蒙古在大漠的掘起,便開始大力修築長城,這樣對長城大規模的修築才重新展開。 明朝 當時,退到漠北草原的蒙古又再次南下侵擾,明室多次派兵征討,迫他們退回大漠,並接受明朝的冊封,萁後,明朝立刻大規模建築長城,增建煙墎、城堡,並將部分土垣改為堅固的石牆,修築重點主要在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城牆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邊隘。後來土木之變後,匈奴諸部又興兵再犯,明朝便再一次修築長城。明長城是中國費時最久(約200年)、工程最大、防禦系統最完整和結構最完善的長城,它橫跨八省,綿延一萬二千餘里,至今仍有很多保存下來。 圖片參考:.wrs.yahoo/_ylt=A3xsaCQXKMJIvsgAuy2.ygt./SIG=129g1575q/EXP=1220770199/**%3Astatic.flickr/134/402705236_7b0d8b898a
webhosting.hp.infoseek.co.jp/pic/ 長城的修築可上溯到公元前七世紀。 當時割據一方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敵國的入侵, 便在自己的領土上築起城牆,長度多為數十里至百里不等, 因國而定,亦因城牆呈長形,故人稱長城。 而最早築起城牆的諸侯國為楚國,而後來各諸侯國都相繼效法,築起長城,而秦、燕、趙等與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相鄰的諸侯國, 常受其侵擾,財物人命都慘受災害,故他們都築起了規模很大的城嬙,而這些恰好就成了秦始皇起長城的基礎。
請填寫 : .search.yahoo/search/images?view=detailed&p=%E8%90%AC%E9%87%8C%E9%95%B7%E5%9F%8E&b=1&pstart=1&curr_index=4&imgsz=&imgc=&ei=UTF-8
chiculture//frame?id=/sweb1203 一定好
參考: 自己找

❻ 有關長城的圖片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

❼ 誰能給我一些長城的圖片

提供兩幅長城優秀畫作,這是著名畫家張硯鈞的水墨長城,欣賞!

張硯鈞 圖

畫家張硯鈞的水墨長城

❽ 有關萬里長城圖片和資料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配磨。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寧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吵正座稀世珍寶和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整個人類的驕升賣悔傲。

❾ 長城的圖片和資料

八達嶺長城

中國長城的一段。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南部。八達嶺地處居庸關關溝北口,地勢高峻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八達嶺長城修築得格外堅固。其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兩門均為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連接關城城牆。京張公路從城門中通過,為通向北京的咽喉。從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長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約7.5米,牆的下寬約6.5米,頂上寬約5.8米。可容五馬並騎,或士兵十人並行。城牆下為條石台基,上部為巨磚牆殼,內部填以黃土和碎石。牆頂地面鋪砌方磚,頂部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鎡望和射擊敵人。

城牆上每隔30~40米或100~200米,於險要處築一堡壘式堡台。堡台建築於山脊的高處、城牆的轉角處或險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敵樓,上層有垛口可以鎡望射擊,下層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擊、屯儲火葯和糧食。低的為牆台,高度與城牆差不多,但突出於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原來上面還有房屋建築用於士兵休息,現僅存地基。

在八達嶺城牆向外眺望,遠處還有零散的煙墩,上築垛口,是守衛八達嶺長城的警戒設施。出北門鎖鑰關門不遠,有明隆慶五年(1571)築成的一座磚城,名岔道城,是八達嶺前哨指揮處所在,可駐軍800餘人,並可儲備大量的軍械於此。八達嶺長城在明代盛極一時,到清代後就失去其防禦的歷史作用,不再修葺。經多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而日漸荒蕪。1949年以後曾多次整修八達嶺關城、關門及南北各4個敵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關外鎮的城樓。八達嶺居庸關,翠嶺重疊,花木蔥蘢,早有居庸疊翠之稱,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八達嶺長城在古代就享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稱。明末學者顧炎武曾兩度登臨,並賦詩盛贊「雄托朔地當年大,不斷秦城自古長」。對於八達嶺這一名稱的由來,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兼而有之,考證起來非常有趣,同時也足見八達嶺長城載譽天下的盛名。

當地傳說元代曾有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巡幸到此,看到關山險峻,崇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曰「巴達嶺」,後人訛傳為「八達嶺」。這個解釋未必真實,因為不但找不出史料依據,而且也查不出元代有過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實際上,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確曾降生過一位元代皇帝,不過,他的名子叫愛育黎拔力八達,含有「八達」二字,也許「巴達黎黎」是一種誤傳。但聯想到元朝時皇帝們每年要從北京到上京來往一次,而處於必經之路的八達嶺,被這位皇帝乘興賜名,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還有人傳說明末李自成率軍征戰到此,由於關城易守難攻,大軍受阻,累日不進,不由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前方還有七道險關。李聽罷長嘆一聲,心想這第八道關都過不去,看來強攻是不行了,於是改途而去。後來這里被稱「八道嶺」,繼而成為「八達嶺」。

在明代,八達嶺曾一度成為防守滿族軍隊的前哨陣地。因為在古代漢人把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稱作「韃靼」,所以有人認為八達嶺是「把韃嶺」(意為把守韃靼之嶺)的諧音和誤傳。但這一觀點似乎也缺乏有力的依據。

看來,最可信的還是《長安客話》中的: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名「八達嶺」了。

「十口金钁露著袢,十口金鍋露著沿,百樣草葯到處見。」這是流傳在八達嶺上的歌謠。怎麼回事呢?有一段故事傳說。

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還好說,特別是南方人來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勞動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閻王小鬼把死在長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廟里注銷戶口。城隍爺打開戶口簿,挨個一查,說;「這些人都不到死的歲數,不能注銷。」小鬼回稟閻王,閻王來找城隍說理,說他們已經死了,填了長城餡,為什麼不給注銷戶口?城隍說:「他們壽數未盡,根本就不該把魂拘來。」倆人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沒辦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聽了倆人爭執的理由,官司一時不好斷,就讓他倆先回去,然後讓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調查。太白金星變化成一個老頭,來到長城上一了解,確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萬。死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吃不飽,二是活太重。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稟告了玉皇大帝,玉帝為了拯救民工,加速長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爺和葯王爺下凡。老君爺造了十口金鍋,十把金钁,這兩樣可是寶貝。那十口金鍋煮上飯,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們再也不餓著肚子幹活了。那十把金钁更是厲害,不管多大的石頭,用金钁一比劃,一塊四棱見線的大石條就出來了,民工們再也不用費力開鑿石條了。葯王爺為了治民工們的病,就在長城內外撒下了許多葯籽,長出了許多草葯,什麼柴胡啦、知母啦、蒼術啦,不下幾十種,民工們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這幾樣寶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萬里長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鍋,十把金钁,老君爺沒收回去,一直就在八達嶺埋著,光聽說露著沿,露著袢,就是誰也找不到。葯材可是到處都有。

回頭再說閻王爺和城隍爺的官司。修長城的民工,陽壽未盡,本來就不該死,不應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斷的是城隍有理,閻王無理,閻王的官司打輸了。所以後來,人們給城隍修了廟,叫城隍廟,給玉帝修了廟,叫玉皇廟,也給老君修了老君廟,給葯王修了葯王廟,唯獨沒人給閻王修廟。不知旁處有沒有,反正圍繞著長城八達嶺一帶沒有閻王廟。

❿ 八達嶺長城圖片

八達嶺長城圖片網路一下旅途團 吧 上面有都高清的圖片
八達嶺長城 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精華,也是最具代表性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明長城之一。這里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八達嶺原為隘口,後建關城。明隆慶三年(1569年)至萬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並在各口兩側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山上建起邊城、梢牆、擋馬牆等,後來逐漸增建為長城,並修築敵樓、墩台。
城牆:八達嶺長城圖片城牆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牆頂寬闊平坦,可以「五馬並騎、十人並行」。青龍橋一帶,山陡坡險,牆頂較窄,最窄處僅2米多。城牆中線偏於外側,外側牆高,內側牆低。牆兩側用花崗岩石條包砌,最長石條達3.1米,重1.5-1.7噸。無論陡峭山坡或平緩地段,石條均逐層水平壘砌,縱橫交錯,橫架豎壘,咬合成一體,合縫處灌以灰漿。牆體內填泥土、石塊,用夯砸實。牆上體為3-4層城磚,用石灰膏粘接灌縫。城面上用牆磚鋪砌,使牆頂平整。在坡度較大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陡峭地段,築成梯道,便於上下。牆頂兩邊有磚砌矮牆,外側叫雉堞或垛牆,內側叫宇牆或女兒牆。垛牆為迎敵面,牆高1.7-2米,便於掩護人體,一般在人體胸部高度開始築垛口,垛口之間距離約1米。垛口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磚是特製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一邊為斜邊,碼在口上,呈扇面狀,外寬內窄,觀察面大。

敵樓:八達嶺長城圖片共有敵樓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邏放哨用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牆台,也有上、下兩層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敵台,上層周圍設垛口和射洞,下層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資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房舍。台堡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距離根據山勢和地形而設。一般敵樓為兩層,高10米、長寬均10米。全部為磚石結構,第一層和第二層頂部做成許多拱券,有梯道上下。兩層均有射擊口、瞭望口和吐水嘴,樓上有垛口,台突出牆外,收牆於台內。

墩台又稱烽火台。八達嶺長城圖片外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東、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圍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設懸樓壘木,下設壕塹吊橋,外設塌窖陷阱;門道上置水櫃,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階,以繩梯上下;每台有火銃、火炮2門,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駐軍防守,與城堡組成一個縱深防禦網。明成化二年(1466年)規定舉烽辦法,即敵人來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萬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稱牆台。指稍高出長城牆頂,四周砌有堞牆、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築。此是古代士兵們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巡邏放哨之處,以及發生戰爭時進行據守防禦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地方。例如八達嶺關城門頂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平台,即為城台。

戰台:修築於長城沿線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交通要道或地勢險要之處,為碉堡式建築,有一、二、三層之分,規模大小不一。內可儲兵器、彈葯及其他戰略物資,作用大於敵樓。同時還儲備一個月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口糧和用水等。這種戰台設施,既可出擊,又可據守,並可與長城上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城台、敵台等軍事設施密切配合,以組成密集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火力網,大大地增強作戰威力,有效地阻擊敵騎進攻,在軍事防禦上起著十分重要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戰略戰術作用。

門票·開放時間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45元,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0元。學生憑有效證件半價。乘八達嶺纜車往返60元。
開放時間: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
提供電子導游服務,中文10元/次,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各為40元/次。
交 通
八達嶺位於北京西北方向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延慶縣境內,距離市區約80公里。從市區到八達嶺有高速公路。乘旅遊專線車一小時可以到達。旅遊專線車每天早晨在市區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前門樓東側、天安門廣場歷史博物館門前、崇文門路口東南角等地發車,車票價:往返36元/人。
登八達嶺長城圖片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最便宜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乘車方式:乘地鐵等車輛到德勝門下車,乘919路公交汽車直達八達嶺長城圖片腳下,普通車每人7元,空調車每人12元,5分鍾發一輛車,比旅遊車要便宜許多。
到八達嶺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城際列車現已開通,從北京北站出發,一等票價17元,二等票價14元,首班車6:08分發車,到達八達嶺時間是7:07。火車票到售票窗口買。下火車後不用走很遠。八達嶺高速經常會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