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人們的服裝是什麼樣的
明朝時的衣飾,專指這段時期的漢服,即明制漢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
中後期更出現了前代未見的形制款式如立領,以及於一件衣服的顯眼處大量使用鈕扣。至清朝期間逐漸被禁止,但仍有少數款式和特徵流傳至今。近代至現代朝鮮族、琉球族、京族的民族服飾(韓服、琉裝、越服)亦深受明朝服飾影響。
(1)搜索明朝的圖片擴展閱讀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2. 請問明朝的國旗什麼樣
•日月旗是明朝的國旗,由明朝的國號「明」字的意義演化而來,明朝最初沒有國旗,隆慶開關以後,由於對外貿易的凳仿迅速發展,明朝船隻按照國際上的標准懸掛了一種旗幟以區別於葡萄牙、荷蘭等國船隻的國旗,成為當時事實上的中國國旗。近年來,南洋一些明代船隻被打撈,這種旗幟也重新面世。日月旗的象徵和含義:
旗幟由紅日、黃月重疊的圖案和藍底組成。藍底代表青天,象徵著我大漢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
日月重疊即是「明」字,代表大明,位於旗幟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國位於四方之中之意。
旗幟中央的黃色又代表著漢人的膚色,象徵著大明是漢族人建立和統治的國家,黃色位於中央,意指大明將漢族的利益視為核心利益。
紅色的光芒是太陽的光芒,又象徵大明屬於火德,亦指統治大明的朱姓皇族。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個時辰芹山,一年十二個月,光芒位於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輝時刻都在普照萬方。
紅色光芒中四個尖銳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即「際天極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著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是大嫌粗中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規范。
日月旗的演進
•日月旗使用之初,底色採用玄色,圖案為正方形,因為玄色自古以來是象徵漢族的顏色。但因為玄色太暗不易看清,故改為藍色。後來又根據國際慣例,將旗幟的形狀改為大多數國家通行的長方形,成為我們現在見到的樣子。
日月旗的使用
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洪門,曾經使用過日月旗,反抗清廷。洪門中有《大明旗詩》雲:「日月旗中第一枝,會合洪英創洪基。為人須要存忠義,不可外頭說是非。」
3. 誰有詳細的明朝中國各地地圖要清晰的大圖
明朝中國各地地圖如下:
明朝在全國設置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以上為北五省)、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以上為中五省)、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為南五省)。
明朝共設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仔帶信其中十三個是與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個是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
(3)搜索明朝的圖片擴展閱讀
明初在外蒙古邊境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衛所為邊防前線,包括東勝衛、斡難河衛、開平衛、大寧衛等皆為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
明朝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行敏濟,致使邊境逐漸南移。明中期,隨著蒙古復振,邊境再次內念輪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為當時農耕區與游牧區的界線。
4. 求明朝時期的地圖,要清晰的
明朝疆域,歷史記載「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
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余里,南北萬里。」這里的吐番是指元朝的吐番宣慰司,明朝初期已經遷徙到了河州(今臨夏),朱元璋設置了河州諸衛。
大磧也就廳鄭是戈壁灘,是漠南和漠北的交界。意思就是明朝前期疆域北到戈壁灘、南到安南、西到臨夏、東到鴨綠江。後期不斷喪失領土,大概只有450萬平方公里。
(4)搜索明朝的圖片擴展閱讀
洪武年間的明朝疆域
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但是當時內地尚未統一,北方有北元占據河西、陝西、山西、東北御段等地,南方還有明玉珍割據,貴州的土司還未歸附,雲南還有元朝的梁王鎮守。
此後朱元璋不斷進行北伐,1369年攻佔陝西,山西和河西走廊,隨後設置了山西布政使司和陝西布政使司(之後的布政使司均簡稱省);1369年到1373年不斷北伐北元,使得蒙古勢力退回漠北地區,漠南地區納入明朝勢力范圍。
1370年,朱元璋消滅明玉珍的「大夏」,設置了四川省;1371年元朝遼陽行省長官劉益歸順,遼東地區納入版圖,設置遼東都司。此後,貴州土司歸順,設立了貴州都司;1382年,消滅雲南梁王和大理國,設置了雲南省扮拆頌,標志著內地基本統一。
1387年,朱元璋派遣藍玉北伐到捕魚兒海,明朝的勢力范圍到達了大呼倫貝爾一帶,明朝在此設立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史稱「兀良哈三衛」,歸寧王統轄。
5. 求什麼圖片或者符號最能代表明朝
這個沒有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說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最能代表明朝的圖片是這個:
這是《推背圖》的第二十七象,隱含著「大明團搭建國」含義。這張圖上在空中有兩個圓圈,下面有一棵輪乎樹,樹上垂下一個帶狀物,也有人說是把「曲尺,其實這是兩個字謎,臘或悉上面的兩個圓圈是指「太陽」和「月亮」,「雙懸日月」,「日」「月」合起來是一個明朝的「明」字;而樹上垂下一個帶狀物或曲尺,指的是姓朱的「朱」字,因為「朱」字是一個「木」字上「懸」一個「帶狀」物或一個拐彎的「曲尺」組成,所以《推背圖》第二十七象圖中隱含「明」字和「朱」字,自然而然可以指代明朝。
6. 歷朝歷代的地圖中,怎麼就唯獨明朝的花樣百出
中國的歷史地圖中,明朝的歷史地圖是最復雜的,不同的版本,畫的地圖各不同。最大的明朝版圖可能面積到達了4800萬平方公里,最小的可能只有300萬平方公里。相反的是,清朝的地圖是最統一的,從中國到日本,韓國,甚至俄羅斯、美國、歐洲畫的清朝地圖都是一個樣子。現在,我就展示一下各種版本的明朝地圖。
一,中國官方版本的明朝地圖7. 《大明風華》里的朱元璋太嚇人了!朱元璋到底長啥樣
《大明風華》里有段明成祖朱棣做夢,夢見了自己的父親太祖朱元璋,而劇中朱元璋回頭的那一瞬間實在太嚇人了,跟清朝時期繪制的明太祖朱元璋肖像圖幾乎一模一樣,那麼朱元璋真是長這副模樣么?
明朝皇帝留下來的畫像頗多,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不僅傳世的畫像數量非常多,而且最特別的是,所有朱元璋的畫像大致上分成兩個極端,一丑一俊。一類天庭飽滿地闊方圓,標準的國字臉英氣十足;另一種就是著名的豬腰子加鞋拔子臉形象,完全就不像人類了。
8. 真實的明朝是個什麼樣子的
據我所知,真正的明朝在 生產力、商品經濟和傳統學術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真正凝聚起一個大國的威望、軍事實力、文化和科技力量,保持繁榮的王朝。
明代在五個方面都有進步
(1) 生產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新品種廣泛推廣;手工業方面,棉紡業、陶瓷業、印刷業有了新的發展;煤礦、煉鋼業進一步發展;
(2) 商品經濟空前繁榮;
明朝是唯一能夠真正凝聚起一個大國的威望、軍事實力、文化和科技力量,保持繁榮的王朝。而且,明代正處於大航海時代,對外交往的范圍比上一代擴大了很多。東南亞各國、西方國家與明代有著密切的交往。可以說,當時的中國對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9. 明朝的房子是什麼樣子有全圖嗎
明朝的房子是典型的唐宋風格建築。但是建築設計規劃突出了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的特點凱激。
明初的建築風格,與宋代相近,古樸雄渾;明代中期的建築風格嚴謹;而晚明的建築風格趨向繁瑣。
事實上生活答睜中明朝的建築非常多見,在現在的南京(明朝舊都),北京(明朝首都)的絕大多數可以看到的古代建築都是明朝建成的,清朝的很少,都是套用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