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梨鄉水城華夏魏都——河北魏縣
魏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戰國時期,魏國魏文侯曾在此建立都城。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魏文化、梨文化、水文化和龍文化。
魏縣把前閆庄、後閆庄、東南溫、南溫店4個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作為生態旅遊景區景點,打造了農耕館、土紡土織展館、梨文化展館及梨花觀賞游園等景觀節點,村外可以賞梨花,享受天然氧吧;村內可以賞民俗,了解地方文化,品嘗獨具地方特色的梨鄉美食。遊客暢享田園景色,住農家院,吃農家飯,遠離繁華都市的喧囂,享受農家庭院的寧靜和愜意……
古漳春韻——碧波繞龍城,城在花海中
漳河灣碧波盪漾,兩岸梨樹接連成片,花海如潮,沿岸麥苗青青、楊柳依依,儼然一副色彩斑斕的山水畫。
墨池·禮賢台——一台一湖一花海
魏縣古禮賢台始建於公元前數伍445年,為魏文侯招賢納士而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求賢的標志性建築,後毀於水患,2009年重建。春天花海如潮,秋天百果飄香,是登高觀賞梨花雪海的最佳地點。
大宋梨園——十里香雪掩不住,萬頃花海撲面來
大宋梨園是魏縣現存多處古梨園林中面積最大、平均樹齡最長的一處,是全國最大的原生態古梨樹林。
金龜湖——賞水城之秀美,品梨鄉之靈韻
2009年,在益民河清淤開挖友或中,河底突現靈龜一隻,眼睛圓亮飽滿,頭頂一點鮮艷紅斑,腹部金黃,背有九條金紋,眾人皆以為「龜馱城」傳說再現。故在東側順勢建成龜狀湖,取名金龜湖。
魏祠公園——探魏州古風,覽中華神韻
魏祠公園建有鴨梨文化博物館、綜合文化游覽區、水上游樂區、安靜休息區薯告或、兒童游樂區、碑林苗圃區等。雄渾古樸的建築風格,自然優美的園林風景,獨特豐厚的文化底蘊,可賞可游,可學可研。
景觀湖公園——孔融讓梨,梨出魏縣
景觀湖公園以原生態為主要特色,妥善保護公園內多年生的梨樹、楊樹。景觀湖畔,文化廣場上孔融讓梨的雕塑栩栩如生,講述著一段流傳至今的千古佳話。
神龜馱城文化公園——北京到南京,魏縣兩座城;每逢發洪水,水漲城牆升
依「神龜馱城」傳說打造而成,是省級三星級游園,公園以石為主,處處有「石」景。
東南溫、南溫店——鴨梨發源處,蛟龍下凡地
歷史上,東南溫、南溫店原為一村,傳說中古代蛟龍下凡體察民情的第一站到此,杜梨的第一枝梨枝嫁接於此。村內建有「小旋風」游園、龍根梨祖觀光園、年輪公園、梨王公園。
玉泉河——河似青羅帶,木如碧玉簪
玉泉河全長12公里,是魏縣環城水系中的城西段,北起漳河灣,南至益民河,宛若一條玉帶系在城區腰間。
前閆庄、後閆庄——品民俗文化,看農家新貌
前後閆庄村是省級美麗鄉村重點村,建有梨文化展覽館、農耕文化展覽館、土紡土織展覽館、根雕館、土特產展銷館。
② 七個小八路的開機
梨鄉水城河北魏縣喜迎 電影《七個小八橋清梁路》開機在素有「梨鄉水城」之稱的河北邯鄲魏縣舉行正者電影《七個小八路》的開機新聞敏運發布會。
③ 魏縣梨花節在什麼地方
魏縣梨花節在: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魏縣梨園鎮古瓦村。
魏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有中國鴨梨之鄉的美稱辯櫻。魏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北與廣平縣接壤,西與成安縣、臨漳縣毗鄰,東與大名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內黃縣、清豐縣、南樂縣相接。總面積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萬畝,轄21個鄉。
450個自然村,558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83萬人,是河北省第三人口大縣,隸屬邯鄲市。有中國鴨梨之鄉的美稱。每年的三四月間,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的梨園里綻放的梨花者拍如玉似雪,漫天潔白。自2001年舉辦首屆梨花節以來,每年的梨花節都要吸引不少遊客到魏縣踏春、賞花、旅遊。
節日歷史:
魏縣種植鴨梨歷史悠久,早在隋唐時就有關於魏縣鴨梨的記載,北宋時已有大面積栽培,南北朝著名科學家賈思勰在其《齊民要術》中對魏縣鴨梨的種植情況作過詳細描述。魏縣鴨梨具有獨特的品質,以個大皮薄、色艷肉細、核小渣少、酸甜適宜、果型端正而享譽海內外。
出口東南亞、歐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魏縣被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近幾年開發生產的魏州牌天仙精品鴨梨,果面潔凈,無污染,品質優良,成為廣大消費者喜愛的綠色食品。2001年魏縣被河北省確定為優質梨生產基地縣。
④ 美麗的梨鄉水城作文200字
梨鄉水城,是指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因種植鴨梨而聞名,該縣於2008年在河北省「三年大變樣」的形式下,切實以「大拆促大建,大建促大變」的思維,著力打造「城在林中,水繞城通」新縣城,創造性的提出了「梨鄉水城」這一詞。利用舊渠改造,改建水利,形成了環繞式的「護城河」,更加形象的展示了龜馱城的傳說;該縣借每年的「梨花節」推廣宣傳,新增改建多處景點,使魏縣這個「鴨梨之鄉」更具特色。梨鄉水城已經逐漸被廣大人民認可,成為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旅遊城市
魏縣是邯鄲東部生態水網建設重點縣,同時引黃入冀工程又途經該縣,該縣依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鼎力打造魅力「水城」。整修完善生態水系,開挖疏浚了10條河湖,目前,「五河一灣、五湖一源」互相貫通。同時,在生態水系的兩岸和周邊,按照「突出水城特色,彰顯梨鄉風范」的總體要求,城消氏內城外進行高標准、全方位綠化美化。水系綠化與周邊梨園連成一體,相得益彰,相互輝映。生態水網建成以來,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地下水位上升了1米以上,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一級空氣質量天數達到290天以上,比生態水網建成前提高50天以上。
位於縣城城南的益民山公園由中心島和山景綠地組成,遠遠望去,山石突兀,綠草茵茵,高山流水,亭台樓閣,造型優美,充滿詩情畫意;每當夜幕降臨,公園內燈火輝煌、流光溢彩,遊玩的人們聆聽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舞動的噴泉,陶醉其間,好生愜意。
五湖一源的景觀湖,原來是該縣縣城城西的污水收水區,由於年久失修,河道於廢,河水污濁,破壞環境,影響群眾的生活。去年4月份,魏縣將此作為一項重點建設工程,抽排污水、擴挖湖面、襯砌綠化湖坡等,並在此處修建了孔融讓梨文化廣拿鄭散場。原來的臭水坑如今搖身一變,已成為風景秀美、碧波盪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每天到廣場晨練的大北關村民郭學明一提到現在的景觀湖就激動地說:「以前,一年四季這里是散發的臭水味,熏得人沒法呆。一到夏天坑裡的蒼蠅、蚊子滿天飛,人們一走到這兒就趕緊捂著鼻子跑。去年,俺縣里在這兒修了湖,建了廣場,環境變好了,俺老百姓又多了一個活動的地方,大夥兒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據了解,魏縣先後開工建設了神龜馱城文化公園、勤政源、益民山公園等10大公園,在新建街道路口建成了10個街景游園。為群眾提供了更多的休閑場所。
短短兩年時間,魏縣城區叢森框架拉大了,城區面積從原來的13.8平方公里,擴大到了38平方公里,擴大了將近3倍,城區新增綠化面積68萬平方米;魏縣縣城的路網建好了,梨鄉水城實現了六縱已達北環,六橫已通西環,建成了一圈環城水帶和一圈環城路,共修建城區道路96公里;魏縣的水網貫通了,「五河一灣、五湖一源」全部竣工通水,新增生態河湖水面9000餘畝,蓄水1200萬方,疏浚擴挖河道86公里,36座景觀橋全部建好。。
⑤ 魏縣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魏縣家居禮品展廳第3名
新汽車站東行100米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