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外星系中有沒有肉眼可見的恆星 最亮的是什麼 著名的有哪幾個
有,SN 1987A,曾純輪轎經能夠肉眼看到,但過了那陣就看不到了,因為它是一個超新星。
該星暴發時的光於1987年2月23日到達地球,當年五月時視星等達到了3等,比北斗星中做肆的「天權」還要亮一些。
也就是說,河外星系中能被我們肉眼看見的恆星必是超新星一類。
當年拍下的SN 1987A圖片,桐族圖片中右上方放大圖中的右上方那顆就是,本大圖中和放大圖中其餘的可分辨恆星均是銀河系的前景星,包括放大圖中的那個行星狀星雲也是銀河系內的。
B. 十大最恐怖星雲
十大最恐怖星雲有:吸血鬼恆星、索隆魔眼、獵戶座的蝙蝠NGC 1788星雲、小幽靈星雲NGC 6369、黑寡婦星雲、土衛一米馬斯、僵屍恆星、獵月、NGC 3393星系、地獄系外行星CoRoT-7b。
一、吸血鬼恆星
我們的銀河系存在一系列所謂的「藍離散星」,通過吸收其他恆星的物質,保持年輕的外貌。藍離散星通常在密集的星團中形成,所含的恆星據信形成時間大致相同,其中大部分是銀河系內最古老的恆星。
但藍色也說明內部存在年輕恆星。科學家認為這些吸血鬼「偷盜」附近恆星的氣體,讓年老的恆星增加質量,進而讓壽命延長數億年。
C. 北斗七星都是一些怎樣的恆星它們和太陽比較誰更大
北斗七星我們很熟悉的星象。它位於北方天空中由七顆恆星組成,形狀像是我國古代舀酒用的斗,因此叫作北斗星。
天璣
天璣是從鬥口開始的第三顆恆星。它距離地球大約83光年。星等亮度2.44。天機星的質量是太陽的3倍,半徑也是太陽的3倍。它的表面溫度大約9000℃。它是一顆比太陽大許多的主序星。
天權
天權星在中國古代又叫作文曲星。它距離地球大約80.5光年。星等亮度3.3,是北斗七星中最暗的一顆恆星。天權的質量是太陽的1.6倍,半徑是太陽的1.4倍,表面溫度大約8600~9800℃。天權星比太陽稍大一些。
玉衡
玉衡是北斗七星中斗柄的第一顆恆星。它距離地球大約82.6光年。星等亮度為1.77,是北斗七星中最亮的一顆恆星。玉衡的質量是大約是太陽的3倍,半徑大約是太陽的4倍,表面溫度大約8700℃。
開陽
開陽是北斗七星斗柄的第二顆恆星,它又叫作「武曲星」。它距離地球大約78.2光年。星等亮度為2.23等。它的質量和半徑都是太陽的2倍。
瑤光
瑤光是北斗七星斗柄最末端的恆星。它距離地球大約104光年。瑤光視星等為1.86。它的質量是太陽的6倍,半徑大約是太陽的3.4倍。它是一顆藍色主序星,表面溫度非常的高大約14000~16000℃。科學家觀測發現,瑤光星的年齡只有大約1000萬年。
以上就是北斗星七顆恆星的一些基本情況。在這七顆恆星中,天樞是距離地球最遠也是體積最大的一顆。瑤光是質量最大和表面溫度最高的一顆恆星。開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天權是最小的一顆恆星。不過,即使是最小的天權其質量和體積也都是比太陽大的。
D. 恆星和棕矮星有哪些區別,恆星一直都會是恆星嗎
由於卡內基Serge Dieterich領導的新研究,區分恆星和棕矮星的界線可能很快就會變得清晰。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的研究小組發現表明,棕矮星的質量可能比天文學家先前認為的要大。要想發出明亮的光,恆星需要從內部深處氫原子的聚變中獲得能量。如果過小,氫就無法聚變,所以這個物體會冷卻,變暗,變成褐矮星。許多研究人員正試圖確定這條分界線兩邊物體的質量、溫度和亮度。
綜合起來,結果意味著悶鄭現有的模型需要修改,發現最重的棕矮星和最輕的恆星在質量上可能只有細微的差別。但盡管如此,它們註定要過不同的生活——一種是奔向昏暗和涼爽,另一種是在數十億年裡閃閃發光。改善恆星和棕矮星之間分界線的定義也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確定在我們自己的銀河星系中各自存在多少顆恆星。感興趣的是恆星和棕矮星是否總是以相同的比例存在於恆星形成區域,這可以幫助了解我們星系的整體宜居性。